不管是工部還是陸軍,都是對板甲已經進行過專門的研究以及測試,而詳細的測試後,他們發現板甲雖然防護能力出色,但是過於沉重,遠遠要比大唐陸軍現有的鐵甲要沉重。
同時東亞地區也沒有裝備這種板甲的前例,大唐王朝也沒有生產過,所以他們不少人都知道板甲,但是一時間也是沒有想過大規模裝備板甲。
不過雖然沒有想到過大規模裝備板甲,但是他們對佛郎機人的板甲還是比較熟悉的,畢竟是專門測試並研究過的。
測試中,他們發現板甲對冷兵器的防禦能力極爲出衆,對於火槍的防禦效果也是強於目前大唐陸軍普遍裝備的棉鐵甲。
以目前大唐王朝的十四毫米的火繩槍,需要在二十米內才能夠擊穿繳獲自佛郎機人的板甲,當然了,這是因爲佛郎機人的這種板甲不是普遍的早期只有兩毫米左右的板甲,而是受到了當代西方重型火槍流行的影響,佛郎機人的板甲造的特別厚,購入的這幾具板甲裡,其正面厚度都達到了四毫米,部分重點部位甚至是六毫米。
而這樣厚的厚度也是帶來了沉重無比的重量!
儘管很沉重,很多軍官們普遍裝備這種重型盔甲不現實,不過他們對板甲的優異防禦能力還是滿口稱讚的。
陸軍以及工部官員的想法李軒不知道,但是李軒卻是知道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敵人,也就是明王朝還存在着大量的冷兵器部隊,他們火器部隊所使用的火槍,威力也不如大唐陸軍的火槍。
根據繳獲的明軍火槍進行測量,明軍的火槍口徑普遍要比大唐陸軍的小,但是整體上是處於十一毫米到十三毫米之間,別問爲什麼明軍的火槍口徑爲啥不一樣,因爲人家明軍的火槍口徑差別就是這麼大。
基本每個作坊,甚至每個工匠造出來的火槍,口徑都不一樣,而且你還不能怪他們,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統一標準的概念!
明軍的大量冷兵器部隊以及質量摻差不齊的火槍部隊,所以盔甲在短時間內,依舊是大唐王朝的重要裝備之一。
這也是之前大唐王朝持續不斷的大量製造並裝備棉鐵甲,乃至鎖子甲等傳統鐵甲都還在大量製造並裝備的主要原因。
但是傳統鐵甲以及棉鐵甲和板甲比起來,不管是成本還是防禦能力,乃至給士兵所帶來的靈活性,都是差距比較大的。
以前是工業加工以及材料能力不行,無法大規模量產板甲,但是現在李軒看到了這些機械設備後,卻是認爲,大規模生產板甲並裝備部隊的時機已經是成熟了!
所以在視察肇慶兵工廠的途中,李軒就是直接找到了一旁的工部官員以及肇慶兵工廠的部分工程師,直接詢問他們現在大規模生產板甲的可行性。
聽到李軒突然這麼問,他們還有些反應不過來,因爲誰都知道,今天李軒過來是爲了觀看九斤火炮的試射的,視察兵工廠的其他東西只是順路而已。
但是李軒既然問起了,他們自然是需要回答的!
板甲這東西,他們自然是知道的,而且還測試過呢!
現在工部基本上就是大唐王朝的軍工生產結合體,各種能夠找到的武器他們都會研究一番!
所以當即就有人回答道:“啓稟陛下,以目前我們的技術能力,大規模量產板甲的話還有一定的困難,不過小規模生產倒是可以的,如果要大規模生產的話,就需要建立專門的生產線,並製造更多的專業機械,如果經費不存在壓力的話,三個月內就能夠做到板甲的小規模量產,半年內應該能夠大規模生產!”
此時,一邊作爲陸軍代表的曾子文突然聽到說起了板甲,當即就是道:“板甲,是不是就是繳獲自佛郎機人的那些板甲?這板甲我們陸軍也測試過,繳獲自佛郎機人的幾具板甲的部件,其正面厚度普遍達到了五毫米,如果是全身甲的話,重量過於沉重了,只有極少數身強體壯的士兵才能夠穿戴,大部分士兵還是無法穿戴的!”
李軒不以爲意道:“任何一種裝備肯定是有好有壞的,至於板甲沉重這個問題,需要強壯的士兵才能夠穿戴,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裝備盔甲的,必然會是重甲刀盾兵以及重甲長矛兵,他們本來就是體力比較好,後續加強體能訓練,足夠穿戴這種板甲,而且板甲也不都要造成全身甲嘛,半身甲,乃至一個胸甲都是可以的嘛!”
“你們的思維要更加開闊一些,眼光要看的再遠一些!”
“而且裝備了板甲之後,以後僞明賊軍的一切冷兵器在板甲面前,都將黯然失色,同時這種厚度的板甲也具備良好的防彈能力!”
“而且最爲重要的是,這種板甲的成本將會更低,讓陸軍能夠得到大批量裝備!”
板甲,這是一個國家走向初步工業化後,面對軍事技術的發展所作出的自然選擇!
如今大唐王朝所面臨的敵人主要就是僞明,僞明擁有大量的冷兵器軍隊,即便是火器軍隊,其火槍的威力也是比較小,板甲在戰場上將會讓士兵們擁有更加強悍的生存能力,至少比現在的棉鐵甲以及鎖子甲、鱗甲等好的多。
不過李軒又是想到,萬一明王朝也是有樣學樣,開始裝備板甲怎麼辦?
人家明王朝可不傻,短時間裡就已經是開始仿造火繩槍以及火炮了,板甲這東西雖然對材料以及加工的要求比較高,但是架不住人家明王朝人多啊,萬一人家硬是搞出來了呢?
還有,哪怕是不算明王朝,大唐還有佛郎機這個敵人呢,以後的話誰不準還會和西班牙人幹上,而這兩個歐洲國家,可都是擁有板甲的人。
歐洲人是怎麼對付板甲的,方法簡單而粗暴:加大火槍的口徑!
而這就導致了當代歐洲戰場上,重型火槍大行其道!
爲了未雨綢繆,李軒覺得,大唐王朝也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重型火槍,當初爲了機動性,大唐王朝的第一代火槍口徑只有十四毫米,但是現在看來,還需要一種口徑至少在十七毫米以上,甚至是二十毫米的重型火槍。
然後效仿歐洲的同行們,把重型火槍以及輕型火槍搭配使用!
至於什麼時候不用重型火槍了,等什麼時候大唐的敵人不裝備板甲了,那麼就可以把重型火槍重新扔回垃圾堆了。
一直軍隊裝備什麼武器,其實並不是取決於好不好用,技術先進與否,而是取決於敵人裝備什麼武器!
如果明軍沒有板甲或者類似的重型單兵防禦裝備,那麼大唐陸軍自然是不會大規模裝備笨重的重型火槍。
如果西班牙人和佛郎機人也不裝備板甲了,大唐陸軍同樣也是不會使用。
十四毫米口徑的火繩槍,已經是相當好用,重量以及威力都有所兼顧,乃是目前大唐王朝所能夠做到的最佳平衡了,小了威力不夠,大了重量太大!
所以他還是不忘提點工部的官員們,讓他們根據現有的火槍,研發出一種重型火槍,至於大規模生產倒是不急,先做好技術儲備,等到需要了就大規模的生產。
但是板甲這東西,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如果有可能的,李軒還是很希望用板甲堆出來的重甲步兵淹沒明軍的!
從肇慶兵工廠回來後,李軒還是念念不忘軍方的武器裝備問題,如今大唐王師在規模無法持續擴張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提高部隊的訓練以及裝備水平,已經是李軒所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而面對李軒的親自指示,工部方面自然也是不敢怠慢,很快就是抽調了專門的人員展開對板甲的研發設計。大唐陸軍所需要的板甲,自然不可能是全面照抄繳獲自佛郎機人的那幾具板甲,必須根據大唐王師所面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厚度了,因爲厚度直接關係到重量!
考慮到如今明軍那邊並沒有重型火槍,甚至是輕型火槍的數量也不多,並且質量不咋地,所以經過和陸軍方面的軍官們進行商討後,決定把板甲的厚度初步確定爲兩毫米到四毫米之間。
正面胸前的板甲厚度最高,達到了四毫米,而其他部分則是兩毫米!
目的很簡單,只要能夠防住明軍大量的弓箭以及在中遠距離防住火槍就行了!
然後是各個部分的詳細設計,要容易穿戴,這一點很重要,因爲不可能每一場戰爭都給士兵們足夠的時間穿戴盔甲!
шшш ✿TтkΛ n ✿C 〇
所以設計必須是容易穿戴,廉價,容易大規模製造,哪怕是爲此付出一些防禦力以及舒適性都是可以的。
這也是李軒對這些設計師們所提出的重點要求,盔甲這東西,雖然防護力很重要,但是穿戴便捷性以及成本同樣重要。
其中的成本甚至更重要。
而李軒的這些要求,也是讓大唐王朝的板甲還沒有誕生呢,就已經是被分成了好幾種,分別是全身甲、半身甲、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