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福特公司提供的數據,一條產線的年產能只有三萬三千輛左右,依靠這麼點產能,躍進汽車廠需要花費多少年才能賺回成本?
正是由於雙方在股份和採購生產線的事情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因此談了不下十五次也還是沒有談攏。
剛開始的時候躍進汽車廠還派遣二十多人的大型團隊來美國談判,後來一看福特公司嘴巴太硬,躍進汽車廠覺得短期內肯定無法達成合作意向。
考慮到節約經費的問題,廠領導逐步縮減了談判人員的人數,談判團隊縮減到現在,就只剩下劉德生和他的秘書外加一個翻譯這三個人的規模了。
劉德生講完之後嘆了口氣:“福特公司太牛氣了,根本就不拿正眼看待我們廠,他們開出的條件我們廠是肯定不會答應的,要不是因爲這個項目是我最先提出來的,我都想撂挑子不幹了。”
牛小強很能理解劉德生此刻的心情,如今的外國企業確實不太瞧得起國內的企業,每次跟中國企業打交道,這些外國企業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似乎他們跟你談判就像是在施捨一樣。
牛小強微微點頭:“福特公司確實太過分了,談判的時候光顧着撈好處,願意付出的東西卻少得可憐,劉廠長也不要生氣,只要我出馬,情況立馬就會大大的扭轉,現在請你拿出紙筆,我說一句你就記錄一句,這些內容就是我代表帕卡德汽車公司開出的條件,保證比福特公司的條件要好到天上去。”
劉德生趕忙點頭,一臉期待的表情掏出了鋼筆和筆記本。
牛小強說出了第一個條件:“帕卡德汽車公司願意跟躍進汽車廠展開合作,雙方的持股比例爲躍進汽車廠持股百分之五十一,帕卡德汽車公司持股百分之四十九。”
第一條就解決了雙方合作的最大障礙。
國家目前對於跟外商合資是有顧慮的,爲了避免把控股權交給外資企業,進而被人說成是賣國,因此每一個合資項目國有企業都必須佔據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這是原則問題,如果連這個原則問題都無法解決,後續外商開出的條件再優惠也沒用。
劉德生聞言不由大喜,他一邊記錄一邊笑道:“牛秘書果然是個爽快人,第一個條件就切中了重點啊。”
牛小強呵呵一笑,接着說道:“如果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合資建廠的時候帕卡德汽車公司願意按照雙方的持股比例出資。”
這個條件比較中規中矩,完全符合商業規則。
等到劉德生記錄好,牛小強接着說道:“爲了幫助合作伙伴提升技術實力,帕卡德汽車公司願意拿出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技術提供給躍進汽車廠,甚至還願意免費幫助躍進汽車廠提供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這些技術不需要躍進汽車廠支付專利費用,但僅限於躍進汽車廠在國內使用。”
這個條件又讓劉德生大爲驚喜。
國家爲什麼要促成兩大汽車廠跟外資汽車展開合作?最大的目的就是藉助合作的機會獲得對方掌握的先進汽車技術,從而提升本國的汽車工業的水平。
爲了達成這個目的,國家不惜採取了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甚至還願意免費的爲外企車企提供生產用地,稅收方面也是極其的優惠。
可就算這樣,那些外資車企也還是不接受。要不是牛小強通過帕卡德汽車公司跟亞洲機械廠的合資打開了局面,那些外資車企可能都懶得跟國內的兩大汽車廠展開談判。
劉德生一邊記錄一邊激動道:“這個條件真的是太好了!只要我回去後進行彙報,廠裡的領導肯定不會拒絕合作的!”
牛小強心說:我只答應提供在國內來說比較先進的汽車技術,至於那些在國際上比較領先的技術,我可是不會提供給你們的,這些最高端的技術只能讓帕卡德汽車公司和方氏汽車公司享用。
牛小強不是搞慈善的,自然沒有義務免費的把自己掌握的核心技術無償的奉獻給國企。他要是不留一手,萬一將來躍進汽車廠改變了態度,那他可就太吃虧了。
牛小強並不是一個懼怕競爭的人,對於他來說,無論是躍進汽車廠還是南風汽車廠,其實根本就不能被稱之爲競爭對手。
牛小強的真正競爭目標是那些全球汽車巨頭,他之所以費心費力跟兩大汽車廠搞合作,除了想要販賣自動化汽車生產線掙錢,最大的原因在於他想借此搞好關係,免得他在跟國際汽車巨頭打仗的時候,被自己人在背後捅刀子。
這聽起來似乎很可笑,但事實情況就是如此。這些國企搞經營不怎麼在行,如果沒有壟斷作爲支撐,牛小強可以很輕鬆的就把他們給幹掉。
但要說到搞小動作,他們絕對是超一流的水平。說到底這些人的目光還都很短淺,缺乏身爲企業家應有的胸襟和氣度。
窩裡鬥他們都是好手,跟外商打交道的時候他們就都變成了孫子。用一句話進行總結的話,牛小強覺得是這樣子的:“這些人絕對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
爲了減少自己在國內遇到的阻力,牛小強這才提前佈局,想把隱患給解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