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大結局

李旦,臉色蒼白。

武則天和李顯同時出現,也就表明了張易之兄弟的行動已經失敗。

他這次發動兵變,所有的行動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武則天和李顯必有一人被害。

可現在……

李旦深吸一口氣,催馬向前。

這一路上,他所到之處,士兵們離開分開,讓出通道。

雖然沒有人說話,但李顯卻清楚感受到,那些人看他的目光裡,帶着一絲絲的恨意。

這些士兵,都是在聽說武則天遇害的消息後,纔跟隨他起兵造反。

現在武則天和李顯都在,豈不就說明了,李旦說的是謊言,他們被李旦欺騙了。

原本是從龍除逆,卻變成了起兵造反。

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士兵們心裡很清楚,他們似乎沒有了退路。

所以大家雖然怨恨李旦,卻還是聽從他的差遣。

李旦來到城下,擡起頭向城頭上看去。

“兒臣甲冑在身,請母親恕兒臣不得行大禮參見。”

提象門宮城高六丈,站在城樓上,武則天有些看不太真切李旦的表情。她心中突然生出莫名的悲傷,雖看不清楚,目光卻始終在李旦的臉上,不肯移動半分。

氣氛,變得有些壓抑。

武則天不說話,李旦也沒有開口。

母子二人就這樣靜靜的對視,武則天的眼中,突然閃過一抹晶瑩的淚光。

還說什麼?又能說什麼?

到了這一步,說什麼都沒有用,只能是你死我活。

“太子,你知道嗎?”

武則天突然回頭,看着李顯道:“朕其實有些後悔,當初若是把你留在身邊,讓相王前往廬陵,結果說不定會好很多。”

“陛下!”

李顯諾諾應了一聲,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武則天朝他點點頭道:“論才幹,相王強你太多。

他比你隱忍,也懂得收買人心。就這一點而言,你遠不如他,但唯一一點,也是朕當初聽從狄公勸說後,下定決心立你爲太子的原因。你,可知道是什麼?”

“兒臣有的時候,會優柔寡斷。”

“呵呵,倒也算不得優柔寡斷,只不過你會念舊,念兄弟之情。

你這性子,守成當無不可,但開疆擴土,做天可汗卻還不足。所以,朕希望日後你登基了,多一些果敢,學一學你這兄弟……這江山在朕的手裡未曾興盛,但朕卻希望,它能夠在你的手中真正興盛起來。”

李顯聞聽,嚇了一跳,忙跪在地上。

“母親,你這話怎說得?”

武則天卻沒有再回答,而是轉過身,看向城樓下的叛軍。

“爾等受人矇蔽,並無大過。

現在放下手中兵器,立刻返回你們的營地之中。朕今日,只追究首惡,從者無罪。”

執掌天下十餘載,武則天或許不得那些勳貴世族,王公大臣的喜愛,但是在民間,卻極有威望。士兵們對武則天的話語,深信不疑。原本他們還想着要不要繼續抵抗下去,可是在武則天話音落下的時候,就聽到叮噹聲響不斷,士兵們紛紛丟下手中兵械。

數千兵馬,甚至抵擋不住武則天的一句話……

李旦的心已經沉到了底,但依舊端坐馬上,巍然不動。

“相王,你回去吧。”

武則天的聲音裡,帶着濃濃的疲憊之意。

李旦聞聽,心中一顫。

他默默下馬,在他身後,李隆基等人也跟着下馬,跪在了地上。

李旦匍匐在地,朝着門樓上的武則天,行叩拜之禮,而後起身道:“母親,兒回去了!”

只這一句話,武則天的眼淚唰的流淌出來。

已經多久沒有哭過了?

武則天已經記不太清楚……她只記得,登基之後,十餘年來,她一共只哭過三次。

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在狄公病故的當日。

“母親,可否……”

“閉嘴!”

武則天臉上帶着淚水,卻厲聲低喝,打斷了李顯的話。

“太子,你要記住,他日你登基九五之尊後,切不可再存婦人之仁。

朕把這江山給你,也是希望你能將之興盛。相王既然做了錯事,就必須要受到懲罰。國有國法,焉能因親情而漠視……在這一點,相王真的比你更有魄力。”

楊守文和幼娘就在武則天的身後。

武則天與李顯的交談,聲音不大,但他二人卻能夠聽得清清楚楚。

在武則天說出那一番話語之後,兩人都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默默相視一眼……

人說帝王家中無親情,果然如此!

既然生在帝王家,就必須要學會裡面的規則。

他們都清楚,李旦完了!

武則天不會放過李旦,之所以讓他回去,說穿了,就是想留一個體面給李旦,讓他自盡。而李旦顯然也知道武則天的心思,甚至沒有求饒。因爲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他求饒也沒有用處。母親是什麼性子?李旦一直在武則天身邊,焉能不知?

“父親,等我!”

李隆基見李旦離開,也跟着站起身來。

“三郎,留下來。”

“不!”

李隆基卻一臉的堅定之色,輕聲道:“父親要走,孩兒怎能不在身邊伴隨?若父親走了,孩兒一個人留在這裡,又有什麼意思?咱們一家人一起走,父親就不會感到寂寞。”

李隆基如果留下來,說不定可以得到武則天的寬恕。

這也是李顯本來的想法……

可是,在李隆基說出這一番話之後,他竟笑了。

“也罷,咱們走吧……我雖然沒有登上那九五之尊的位子,可是卻養了一羣好兒女。

走,咱們一起上路,也能夠開開心心,不會寂寞。”

“嗯!”

李隆基用力點點頭,也笑了。

在他們的身後,王毛仲、葛福順等人也紛紛起身,跟隨在兩人身後,朝相王府走去。

楊守文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在心裡發出了一聲感慨。

如果以手段而言,李旦的確是一個人傑,絕非李顯可以相比。

他能讓自己的兒女心甘情願跟隨他赴死,能夠讓王毛仲等僕從,始終不肯離棄……

怪不得李隆基登基之後,能夠開創出開元盛世。

這李旦,真個是一位梟雄!

不過,李旦死了,李隆基也死了,未來的唐明皇就不會再出現,那‘開元盛世’還會到來嗎?

想到這裡,楊守文心裡突然一咯噔。

他下意識向李顯看去,可怎麼看,都不覺得李顯能夠做到。

天曉得還會不會有開元盛世,楊守文內心裡,有惶恐也有一絲絲期待。因爲他感覺到,一個也許在歷史中並不存在的盛世王朝,即將到來。他,居然能夠見證?

“朕累了!”

武則天突然開口,轉身就走。

“青之和幼娘留下來,宿衛上陽宮。

太子領百官去處理首尾吧,莫要驚擾了洛陽百姓。”

“兒臣(臣)遵命!”

是夜,相王府燃起了熊熊大火。

相王李旦並兒女僕從,共一百四十八人盡數葬身火海……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

一晃,已是神龍四年。

在長安三年底,武則天正式退位,還政與太子李顯。

而李顯在登基之後,便改元爲神龍。

也許是擔心武則天受到刺激,李顯在登基的第一年,並沒有立刻更改國號。不過,他還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都城從洛陽,重又遷回了長安。而武則天卻未隨行,而是留在洛陽,並從皇宮中搬出來,住在了上陽宮裡,從此深居簡出。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也留了下來,陪伴武則天身邊。

神龍二年,也就是公元705年,登基一年之久的李顯,在請示過了武則天之後,正式把國號改回爲‘唐’,不過卻沒有改變年號。同年,在經過一年的籌謀之後,李顯在下旨,在沙州與吐蕃一場大戰,史稱‘鳴沙之戰’。

不過與歷史上的鳴沙之戰不同,此次主持鳴沙之戰的人,卻是北庭大都護楊承烈。

雙方動用了近十五萬人馬,戰事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

最終,憑藉強大的國力,楊承烈以五萬大軍大敗吐蕃,並攻入了大小勃律。

吐蕃贊普器弩悉弄慘敗,不得已派人請降。

而鳴沙一戰,也徹底扭轉了自武則天時代以來,唐軍處於守勢的態勢,轉而向外進行擴張。

同時,也正是這一戰,使得李顯的帝位徹底穩固。

神龍四年,驚蟄。

已經多年未曾露面的武則天,突然離開上陽宮,在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陪伴下來到了長安。如今的武則天,看上去蒼老許多。她身體從去年開始就一直不太好,到了今年之後,似乎變得更差了。

早春,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武則天在衆人的陪伴下,來到了灞橋之上。

楊柳青青,微風柔和。

她坐在鳳輦之上,神色略顯焦慮。

“婉兒,青之他們真的是今天到嗎?”

“他們昨天就已經抵達新安……以他們的速度,馬上就到了。”

“三年了!”

武則天突然發出了一聲感慨。

“這些小傢伙們,一走就是整整三年。

我真的有些想念他們了……好在,他們總算是在我這老婆子死之前回來了……”

三年前,也就是神龍元年。

楊守文正式與裹兒成親。

不過,在他和裹兒成親後不久,武則天又親自下旨,收了幼娘做義孫女,並賜婚楊守文。

三人成婚後不久,便離開洛陽。

楊守文不願意做官,而裹兒和幼娘又是隨着他的性子。

他們離開洛陽之後四處遊玩,在神龍二年年初,季風起時,乘船出海,直奔爪哇。之後,他們又在爪哇和明秀會合,一路西進,到達了獅子國,並參與了明氏建國的一系列戰事。一直到神龍三年末,明氏派人來到洛陽,並正式遞交國書,懇請爲大唐屬國。

武則天得知消息後,欣喜萬分。

又聽說楊守文他們即將返回,於是便離開了上陽宮,來到長安。

午時,雨停了。

太陽復又露頭。

在官道的盡頭,出現了一隊人馬。

上官婉兒最先發現,忙驚喜喊道:“太后,他們來了!”

武則天頓時打起了精神,讓太平公主攙扶着她,從鳳輦上走下來,翹首眺望。

一隊人馬緩緩行來。

突然間,從人羣中衝出幾匹馬來,爲首的那匹神駿汗血寶馬,赫然正式大金。

天空中,大玉展翅翱翔。

四頭獒犬跟隨戰馬,一路吠叫不停。

楊守文縱馬疾馳,而在他身後,幼娘懷抱着一個襁褓,騎在馬上,緊緊跟隨在楊守文的身後。而在他們的身後,裹兒站在車上,一手牽着一個粉雕玉琢的幼童。

看到武則天,裹兒興奮喊道:“皇祖母,我們回來了!”

看到這一幕,武則天也忍不住笑了,眼角更閃爍着一抹淚光……

第654章 二女相見第291章 歡喜冤家(八)第603章 驛站伏殺(下)第387章 背後的人第422章 事有蹊蹺第660章 兵進銅山第6章 命案(下)第103章 請柬2015 感謝有你第402章 遊仙宮(一)第585章 夜探天馬城堡(一)第302章 梅影初現第507章 商隊第709章 伏擊第593章 薄露來襲(三)第46章 且冷眼旁觀(下)第509章 黃鬍子(二)第412章 登島(下)第733章 先發制人第471章 桃花峪裡桃花僧第227章 那年十八(二)第37章 成酒(上)第540章 太子定命寶(下)第497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上)第678章 追擊(六)第484章 人心難測第507章 商隊第579章 斥責第738章 無題第244章 一路向西(中)第150章 大戰落幕第七百五十三章第198章 簡單理想第578章 一張白紙第702章 聖旨到(下)第128章 第一日(五)第13章 悶聲發大財(上)第5章 命案(上)第338章 密旨(下)第594章 薄露來襲(四)第161章 聖歷二年(中)第519章 夜宿碎葉城第185章 持刀的猴子(中)第27章 我要釀酒(上)第534章 碎葉之變(七)第582章 第一日第472章 驚變(上)第66章 老軍客棧(下)第285章 歡喜冤家(二)第219章 上達天聽(中)第238章 上神都(二)第373章 李瘸子第606章 追兇(二)第488章 狄公(三)第439章 西山校場(二)第463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三)第3章 楊二郎(上)第378章 打草驚蛇(三)第615章 火燒武家樓(一)第564章 陌刀雄風第63章 風雨欲來(上)第232章 變數(三)第33章 鴻福客棧(上)第546章 最長一日(一)第336章 太平(下)第64章 風雨欲來(下)第482章 吉達的消息第18章 有那麼一隻猴子(下)第558章 阿史不來山口(四)第503章 刺客信條(一)第197章 我欲揚名第322章 朝天闕(十二)第662章 樑九(一)第7章 楊承烈(上)第137章 歲寒三君勾魂香(下)第71章 馬蹄鐵(上)第693章 鬧劇第352章 死士(二)第284章 歡喜冤家(一)第291章 歡喜冤家(八)第35章 針鋒相對(上)第140章 秀第461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一)第308章 彼岸花第746章 東宮相召第727章 傳法第217章 小鸞臺之怒(下)第565章 烏質勒第62章 噩耗(下)第597章 薄露之死第61章 噩耗(上)第597章 薄露之死第146章 出城第732章 神人共憤第75章 寶香閣(三)第415章 有緣還會再見第568章 三十三勇士第236章 血統論(三)第512章 人老奸,馬老滑第177章 命案發生(中)
第654章 二女相見第291章 歡喜冤家(八)第603章 驛站伏殺(下)第387章 背後的人第422章 事有蹊蹺第660章 兵進銅山第6章 命案(下)第103章 請柬2015 感謝有你第402章 遊仙宮(一)第585章 夜探天馬城堡(一)第302章 梅影初現第507章 商隊第709章 伏擊第593章 薄露來襲(三)第46章 且冷眼旁觀(下)第509章 黃鬍子(二)第412章 登島(下)第733章 先發制人第471章 桃花峪裡桃花僧第227章 那年十八(二)第37章 成酒(上)第540章 太子定命寶(下)第497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上)第678章 追擊(六)第484章 人心難測第507章 商隊第579章 斥責第738章 無題第244章 一路向西(中)第150章 大戰落幕第七百五十三章第198章 簡單理想第578章 一張白紙第702章 聖旨到(下)第128章 第一日(五)第13章 悶聲發大財(上)第5章 命案(上)第338章 密旨(下)第594章 薄露來襲(四)第161章 聖歷二年(中)第519章 夜宿碎葉城第185章 持刀的猴子(中)第27章 我要釀酒(上)第534章 碎葉之變(七)第582章 第一日第472章 驚變(上)第66章 老軍客棧(下)第285章 歡喜冤家(二)第219章 上達天聽(中)第238章 上神都(二)第373章 李瘸子第606章 追兇(二)第488章 狄公(三)第439章 西山校場(二)第463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三)第3章 楊二郎(上)第378章 打草驚蛇(三)第615章 火燒武家樓(一)第564章 陌刀雄風第63章 風雨欲來(上)第232章 變數(三)第33章 鴻福客棧(上)第546章 最長一日(一)第336章 太平(下)第64章 風雨欲來(下)第482章 吉達的消息第18章 有那麼一隻猴子(下)第558章 阿史不來山口(四)第503章 刺客信條(一)第197章 我欲揚名第322章 朝天闕(十二)第662章 樑九(一)第7章 楊承烈(上)第137章 歲寒三君勾魂香(下)第71章 馬蹄鐵(上)第693章 鬧劇第352章 死士(二)第284章 歡喜冤家(一)第291章 歡喜冤家(八)第35章 針鋒相對(上)第140章 秀第461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一)第308章 彼岸花第746章 東宮相召第727章 傳法第217章 小鸞臺之怒(下)第565章 烏質勒第62章 噩耗(下)第597章 薄露之死第61章 噩耗(上)第597章 薄露之死第146章 出城第732章 神人共憤第75章 寶香閣(三)第415章 有緣還會再見第568章 三十三勇士第236章 血統論(三)第512章 人老奸,馬老滑第177章 命案發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