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二年秋九月,李泌渡過黃河在蒲州城與李嗣業和談失敗,雙方進入一觸即發的戰爭狀態,郭子儀向皇帝上表,建議朝廷先遷至靈武,這樣他才能放下心來與叛軍決戰。
李亨口口聲聲高呼要與長安共存亡,表示絕不後退半步,也要求郭子儀絕不能撤退。實際上他背地裡早已經將出逃的隊伍準備好了。皇帝心中還抱着很大希望,認爲郭子儀能夠力挽狂瀾,能夠擊退李嗣業,保住關中,保住大唐。
所以他派出中使邢延恩代表皇帝前往前線督戰,其實就是充當耳目提前彙報消息,津蒲度和長安之間也就幾個縣的距離,只要李嗣業渡河成功,唐軍大敗,他們就得趕緊跑路了。
郭子儀將大軍分佈在蒲津渡和龍門渡潼關三處,各沿着黃河河灘修建營寨,關中僅有了八九萬兵力被分成三部分。因爲估計到李嗣業最有可能渡河的地方就是蒲津渡,所以由魚朝恩的三萬龍驤軍在此駐守,程元振率領的兩萬龍武軍在潼關,朔方軍由節度副使僕固懷恩和神策軍使郭英義兩萬五千人在龍門渡紮寨,時刻嚴防李嗣業從任何一個地方渡河。
這種分散兵力的做法對唐軍十分不利,李嗣業只要集中兵力從一處突破,他們哪裡能夠攔得住,這就如同用針尖穿魯縞一個道理。雖說乘船渡河有一定的困難程度,但世上沒有攻不破的防線。
郭子儀爲此傷透了腦筋,他一面不斷派出斥候過河,探查李嗣業的兵力配置,以推斷出準確的渡河地點,方便集中兵力防守對抗。另一方面決定派人從黃河沿岸每隔五里修建一座烽火臺,上游一直通到龍門渡,下游一直通往潼關,一旦對岸李嗣業集中兵力發動進攻,他們便點燃烽火臺傳遞消息,讓黃河上下游火速馳援,這樣才能使有限的兵力盡可能地阻礙敵軍過河。
李嗣業也深知在黃河邊等待的時間越長,唐軍這邊的防備也就愈嚴密,所以他準備趁着唐軍的烽火臺尚未構建完成,選擇一個地點突破黃河進入關中。
因此他派人在中條山下大肆砍伐樹木,紮成木排和浮橋隨時準備渡河。並且派人傳信到潼關外的靈寶,命田珍和燕小四加緊攻城以給潼關唐軍造成壓力,以至於整個黃河至潼關防線就像一座四處漏風漏雨的房屋。
臨戰前他把軍中的智囊們全部召集到了一起,既有安祿山的降將嚴莊高尚,也有跟着他從河西走出的徐賓岑參,連同崔乾佑,蔡希德等人也坐在席位上。
李嗣業雙手撐在膝蓋上,胸有成竹地問道:“我們屯兵於這蒲州,就是爲了進入關中,如今郭子儀兵力三分,依次駐守津浦渡,潼關和龍門渡,今日叫你們來,正是要問問諸君,我們該從何處渡河進攻關中。”
作爲他的頭號軍師,徐賓率先開口道:“主公,這三處進攻地點各有優劣,潼關堅固易守難攻,就算有風陵渡可以渡河,但城牆已經延伸到了黃河河灘上,渡過河還得攻堅,進攻的難度很大。但有兩個優勢,一是能夠與田珍和燕小四兩面夾擊潼關,第二,也有出其不意之效,郭子儀絕對想不到我們會從這裡進攻。”
“蒲津渡,朝廷的重點防守就在蒲津渡,這裡也是最理想的渡河進攻地點,浮橋雖然被一把火燒掉了,但浮橋上的鐵索還在,兩岸牽引鐵索的鐵牛也在,只要左右用木船佯攻,當天晚上從浮橋上鋪木板,第二天早上就能夠到對岸。但郭子儀就親自坐鎮在這裡,兵力佈置也最重,而且它位於龍門渡和潼關之間,一旦渡河就是硬碰硬。”
“第三就是龍門渡這個地方,渡河後距離長安雖遠,但唐軍兵力佈置中規中矩,所以綜合來說,這裡是最好的過河地點。只是我們能夠想到的,他們也一定能夠想到,郭子儀定會提前做好這方面的準備,所以我建議主公從龍門渡進攻關中,只是需要謀劃一番。”
李嗣業慎重地點了點頭,站起來捏着下巴問道:“若如徐公所言,應當如何用計?“
“主公應將大部兵力調往河津縣,留一部分兵力在蒲津渡伐樹鋪橋,製作船筏,故布疑兵,大造聲勢,將唐軍多數兵力吸引在蒲津渡。我河西大軍趁勢渡龍門而攻長安。”
他捋着鬍鬚在帳中踱步,先是贊同地嗯了一聲,又轉過身來問道:“郭子儀深諳用兵之道,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虛虛實實的兵家詭道,這種故佈疑陣的計策也許能夠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他。”
徐賓上前一步問道:“主公的意思是……?”
“兵不厭詐,既然郭子儀能夠識破疑兵之計,我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率大軍前往龍門渡伐木造船,將聲勢造得越大越好,宣揚給唐軍我們就是要在龍門渡渡河,而蒲津渡這邊則偃旗息鼓,只在河畔佈下少量兵力,引起郭子儀過度解讀,將重兵繼續囤積在蒲津渡,我軍則一舉突破龍門渡入關中。”
衆人叉手稱是。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他將目光投向養子李崇豹,徵詢地問道:“豹兒就率八千兵卒留在蒲津渡如何?岑夫子也留下來輔佐你。”
李崇豹躬身說道:“孩兒遵命。”
李嗣業又道:“讓你留在蒲津渡,並非只是按兵不動,也需要暴露一些蛛絲馬跡給唐軍。你白日時龜縮蟄伏,夜晚便率兵出來活動,在黃河灘頭弄出一些火把動靜。”
“父親放心,孩兒自當用心照辦。”
他囑咐了兒子之後,當夜便召集大軍出發,火光照耀得黃河河面如波光在月色下盪漾,對岸的唐軍斥候看到了這一情形,便報告給了正在大帳中躊躇不決的副元帥郭子儀。
郭子儀聞言而驚,連忙揮手說道:“引我過去看。”
他與魚朝恩一同前往黃河岸邊,遙遙望見有萬千閃耀的火把結成隊伍沿着黃河朝上游而去。
魚朝恩面露喜色說道:“李嗣業大軍動了,他這是要北上龍門渡,從龍門渡黃河入關中。郭司空,我們也應當立即出發前往龍門渡口增援堵截。”
郭子儀低頭沉吟,擡起手掌說道:“魚中使稍等,河西軍的動靜這般明顯,雖是夜間出發也算是大張旗鼓,李嗣業素來行事周全,絕不可能出這麼大的紕漏。”
“那依司空所見,我們該如何行事?”
“立刻命人給僕固懷恩傳信,提醒他李嗣業已率部北上,讓加緊修建工事,嚴整以待,並且沿河設下哨探,時刻監視河西軍的動向,並隨時將變化向我通稟。”
魚朝恩雖對郭子儀的判斷不能苟同,但他知道如今的形勢,容不得半點差錯,也怪不得郭子儀如此謹慎多疑了。
傳令兵騎快馬從蒲津渡大營迅速趕往龍門渡,報告給了在此地駐守的朔方節度副使僕固懷恩。僕固對郭子儀的話自然奉若圭臬,命人沿着黃河加緊修建瞭望臺,並且時刻注意河東岸的動靜。
夜色靜謐時分,唐軍兵卒登在瞭望臺上遙望遠處,影影綽綽地瞧見遠處黃河灘頭處,有無數火把往上游處行進,甚至馬蹄的聲音都能夠從河水中傳過來,刀槍凌厲的鋒刃也似乎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瞭望臺上的兵卒們膽戰心驚,他們立刻連夜騎快馬趕往龍門渡大營,將這一消息報告給僕固懷恩。
接連不斷有消息傳來,都明確地預示了河西軍把多數兵力北調,即將集中力量進攻龍門渡。僕固懷恩心中也有疑惑,但他理智地沒有把自己的判斷當做軍情發給郭子儀,而是以一封長信把所有細節全部告知郭司空。
郭子儀自從接到這封信後,他的額頭就沒有舒展過,常常在營帳中踱步苦思。李嗣業素來詭詐,如今李光弼也投到了他的麾下,他的計策絕不會如此簡單,簡單到連僕固懷恩這樣的粗人都產生了疑心。
根據僕固懷恩的來信,縱觀河西軍在黃河沿岸的所作所爲,其中有很大的疑點。如果李嗣業真要率大軍北上龍門渡,又不想讓他們知曉,只需遠離黃河河岸行軍,像現在這樣做不過是掩耳盜鈴,他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郭子儀已在心中得出結論,李嗣業所謂的北上龍門渡不過是虛晃一槍,疑兵之計。他的主力根本沒有離開蒲津渡和蒲州城。如果自己沉不住氣,在他的誘使下也將大部分兵力調往龍門渡,關中將淪陷敵手,大唐也終將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