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府兵制的大問題(下)

土地不夠分了,前線的將士拼死拼活的立下戰功,回來後卻分不到足夠的土地,這正是大唐府兵制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後來募兵制代替府兵制的主要原因。

但其實大唐大唐並不缺土地,但卻無地可封,這看起來有些矛盾,其實也很好理解,大唐缺的是肥沃的田地,而不是沒有開墾的荒地,一塊荒地想要變成肥沃的農田,最少也需要三年到五年時間,同時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不划算的。

所以朝廷也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比如一塊荒地,只要開墾後連續種上幾年,那麼這塊土地就屬於開墾者了,但就算是這樣,每年開墾的荒地數量也很有限。

當年大唐剛立國時,經過隋末的戰亂,大量無主的土地收歸朝廷,所以朝廷也有足夠的土地賞賜給有功的將士,可是現在良田越來越少,新老貴族間的土地兼併也越來越嚴重,使得良田進一步減少。

比如以關中爲例,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沒有田地可封了,甚至連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的良田,也幾乎全線告急,要知道這幾個地方全都是大唐的核心區域,也是大唐最重要的兵源地,如果這些地方沒有田地可分,那將直接導致府兵們沒有作戰的動力,大唐兵鋒也不會再像以前那麼銳利。

“這些問題我也都知道,也曾經認真的考慮過,甚至朝廷也準備招募一些士卒,這樣也許可以緩解一下現在的困局。”李弘沉思許久最後長嘆一聲道。

“我大唐領土如此廣闊,何愁找不到土地封賞將士,只不過就看朝廷是否願意了?”張縱卻是無奈的一笑道,他之前瞭解過府兵的情況,對於府兵的一些規定也頗爲無奈。

“你的意思是分封其它地方的土地?”李弘這時也終於明白了張縱的意思。

“不錯,既然關中、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分封完了,那就分封其它地方的,南方不夠還有北方草原,甚至是西域,只要朝廷肯捨得,以大唐的人口,恐怕只會發愁人不夠,怎麼可能會擔心土地不夠?”張縱當即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道。

“朝廷當然想過分封其它地方的土地,大唐的國土雖大,但良田卻有限,而且大都集中在黃河與長江流域,除此之外,能夠被人看上的良田並不多,我記得去年朝廷將朔州一帶的田地分封給一支折衝府的將士,結果引得將士十分不滿,甚至差點因此而譁變,這種事不是一次兩次,所以現在朝廷也不敢再分封偏遠地方的土地。”

李弘說到最後也更加的無奈,朔州在太原以北,靠近北方草原設立的單于都護府,也是大唐的軍事重鎮,但就算是這樣,許多人也不願意到那裡定居,畢竟那裡異族混雜,安全方面肯定沒辦法與關中等地相比,土地也比較貧瘠,所以將士們自然不願意要那裡的土地。

“將士們不肯要邊疆的土地,那是因爲朝廷分封的方法不對!”張縱十分肯定的道。

“方法不對?”李弘聽到這裡也是一愣道。

“不錯,就是方法不對,以去年朔州的那件事爲例,那隻折衝府本來是從汴調過去的,將士也都是汴州人,要知道汴州那裡全是大平原,而朔州卻大都是山地,再加上天氣苦寒,北方又是野蠻的草原人,汴州出身的將士自然不願意要那裡的土地。”

“可是朝廷已經考慮到這一點,封賞他們的土地面積增加了一倍有餘,這難道還不能補償他們嗎?”李弘卻再次不解的問道,增加了一倍的土地,但將士們還是不肯去朔州,甚至鬧到譁變的地步,這讓他還是有想不明白。

“不夠,一倍的補償遠遠不夠!”張縱十分肯定的道,“朔州土地貧瘠,汴州的將士見慣了家鄉的肥沃土地,自然看不上朔州的瘦田,另外人們也大都不願意遠離故土,再加上治安與氣候等原因,更讓他們不願意在朔州安家,如果我是掌管分田的官員,至少也要給他們五倍甚至是十倍的土地補償!”

“五倍?十倍?這怎麼可能?”李弘聽到這裡差點跳起來,大唐的田地本來就不夠分,如果再幾倍幾倍的分下去,那豈不是更加不夠?

“太子不必驚訝,我說的是土地不是田地,其實我也想不明白,朝廷爲何一直糾結於賞賜給將士的必須是田地,難道其它的土地不行嗎?”張縱笑着搖頭道,田地肯定是土地,但土地可未必都是田地,事實上在大唐這個時代,絕大部分土地都不是田地。

“如果不賞賜田地,將士們去種什麼,如果不種地,又哪來的糧食?”李弘卻是一臉不解的問道,無論是大唐或是哪個封建王朝,幾乎都是以農立國,所以對農業的重視是後世人想像不到的,這也大大限制了他們的思維。

“殿下,並不是只有田地纔有產出,比如草原,你賞賜給將士們一片草原,可以養牛養羊,就算自己不會養,也可以僱傭草原奴隸來養,另外有些土地上有礦藏,金銀銅鐵,甚至是煤礦都能讓人暴富,哪怕是山地,也可以用來種果樹或茶園,同樣收入不菲……”

託後世信息發達的福,張縱對各種發財致福的途經也十分清楚,特別是礦藏,如果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發現一座礦的話,幾乎可以等同於暴富,哪怕沒有礦,廣闊草原上也有許多發財的機會。

“這些土地真的有人會要?”李弘卻還是有些無法接受的道,畢竟在他的認知中,只有田地纔有價值,礦藏雖然昂貴,但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至於草原,在他看來更是一片貧瘠之地,否則草原人也不會每年都想南下搶掠了。

“只要朝廷捨得賞賜,必然有膽大者接手這些土地,當然這也要講究方法,比如草原這一塊……”

張縱說着把自己的一些詳細計劃講了出來,比如重點講的草原,因爲相比之下,礦藏還是比較少的,而北方的草原卻幾乎是無邊無際,想要激發將士的接手的慾望,就不能小氣,比如一個將士的功勞應該賞賜十畝良田,那麼換成草原就要擴大數十倍甚至數百倍。

至於安全問題,也可以組織將士集體接收草原的土地,就像是後世的集體牧場一樣,大片的牧場被將士集體共有,大家團結在一起,自然也就可以保證牧場的安全。

“我明白了,這就像朝廷組織的屯田一樣,只不過這更加的私人,朝廷只管賞賜,賞賜的土地則歸他們自己管理,收益也歸於私人。”李弘這時也終於眼睛一亮道。

“不錯,就是如此,另外這些將士若是能在草原定居,也可以穩定朝廷在當地的統治,鼓勵更多的人向外遷移,從而緩解關中與中原等地的人口問題。”張縱再次開口道。

這些年大家一直鼓勵生育,這也導致大唐的人口增長極快,有些女子一生中能生七八個,甚至是十幾個孩子,雖然夭折的很多,但能活下來的也不少,這也讓一些地區的人口出現過多的問題,比如整個長安城,人口就超過百萬,光靠整個關中平原的供養已經有些吃力,這也是爲什麼李治多次去洛陽,並且有意遷都的原因之一。

李弘這時再次沉思了許久,最後終於擡頭道:“這件事關係重大,哪怕是我也無法做主,而且我也需要與別人商議一下,日後再做決定!”

“殿下英明,這些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而且我也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想法,就算是想要實施,也需要集衆家之長一起討論,當然如果其它人有更好的辦法那是再好不過。”

張縱也再次笑道,他的影響力遠沒有達到讓李弘言聽計從的地步,而且李弘也只是太子不是皇帝,這種關乎到大唐國策的決定,也不是他能輕易做出選擇的。

時間不早了,張縱也起身告辭,等到他回到家中時,卻發現婉兒正在廚房中哼着小曲做菜,而當張縱進到廚房,卻發現地面上擺放着不少新鮮的蔬菜。

“公子你快看,長孫家派人給咱們送來許多的蔬菜,說是新上市的菜,讓咱們先嚐嘗!”婉兒看到張縱也歡快的跑過來,一指地面上的蔬菜道。

張縱聽到這裡也是一笑,長孫家的蔬菜上市後,也遭到了瘋搶,甚至可以說有錢都買不到,不少富貴人家都是直接派人去暖棚那邊直接付錢,然後一車車的往家裡拉,所以真正能流到市面上的蔬菜並不多,幸好長孫元怡是個細心的女子,竟然還能想到給自己送菜。

時間過的很快,一場大雪將整個長安城變成了一片銀白,而就在這場雪後,狄仁傑也終於從昭陵回來,並且上書爲權善才申冤,畢竟他就算是有罪,也罪不至死。

狄仁傑的上書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同時也有不少別有用心的人紛紛跳了出來,而設局陷害權善才的幕後主使,也肯定在這些人之中。

第四百零六章 波斯復國開始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又見凱撒第八十二章 白撿的煤礦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吃飯能活多久?第四十五章 香水和女人(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含光殿中的爭吵第三百六十五章 拜訪孫思邈(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太平的安排第四百章 李德謇第八章 沆瀣一氣第一百八十三章 攤牌(上)第四百二十章 率兵入宮第四百四十三章 昏迷第三百七十二章 壟斷第六十五章 案子告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私藏甲冑第三百二十章 了卻一樁心事第四十三章 李弘的反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錢船長曆險記》第一百六十二章 底蘊深厚的長公主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剿海盜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油謎團(下)第四百零三章 爭取的機會第七十七章 催更的來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拜訪孫思邈(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攤牌(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懸賞第一百六十一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四百一十一章 再次發病第一百七十三章 仙人球呢?第三百零四章 重病(上)第九十四章 身份認同危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代替薛仁貴的人選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子不好了第三百零二章 奉命行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堅定的薛紹第三百七十六章 招生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遷都了(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男人果然靠不住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個人選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媚孃的目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們倆很像第三百零二章 奉命行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家中的編外成員第五十八章 沒落王族第二百八十二章 心理疏導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治的考較第三百九十章 巧遇薛仁貴第一百八十三章 攤牌(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洛陽皇宮第一百章 悲喜並不相通(求推薦收藏)第三十章 三年之約第三百四十九章 赤嶺關第二百三十八章 建造中的公主府第一百二十章 長孫家的情況第七十章 上官婉兒登門第四十二章 大伯張柬之第三百五十章 死人營第九章 太平公主的未來婆婆第三百三十一章 書稿舊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遷都了(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剿海盜第六十三章 超度符(求推薦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夾在中間的李治第三百二十七章 洞房夜(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難!太難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見李素節第二百四十三章 拉攏明崇儼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實的婚姻(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薛仁貴的安排第二百四十八章 吐蕃使團第三百七十四章 混亂的海外第二百一十一章 含光殿中的爭吵第三百六十一章 主動找事做第二百六十三章 武承嗣第二百九十五章 長公主的態度?第三百零八章 希望我們是朋友第十二章 兩個消息第二百六十九章 突破口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醫署第一百五十五章 去西市第三百五十三章 糟糕的局勢第三百六十七章 初見藥王第二百一十章 原來是他第十三章 老李家的傳統(求推薦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打架鬥毆第三百八十九章 在路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棚第一百零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二百八十六章 牛痘第四百一十七章 好轉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實告訴我第三百二十八章 洞房夜(下)第四十九章 上官婉兒第三百四十二章 轉移注意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四十一章 賀知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代替薛仁貴的人選第二百一十四章 賀蘭一家的悲劇
第四百零六章 波斯復國開始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又見凱撒第八十二章 白撿的煤礦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吃飯能活多久?第四十五章 香水和女人(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含光殿中的爭吵第三百六十五章 拜訪孫思邈(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太平的安排第四百章 李德謇第八章 沆瀣一氣第一百八十三章 攤牌(上)第四百二十章 率兵入宮第四百四十三章 昏迷第三百七十二章 壟斷第六十五章 案子告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私藏甲冑第三百二十章 了卻一樁心事第四十三章 李弘的反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錢船長曆險記》第一百六十二章 底蘊深厚的長公主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剿海盜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油謎團(下)第四百零三章 爭取的機會第七十七章 催更的來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拜訪孫思邈(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攤牌(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懸賞第一百六十一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四百一十一章 再次發病第一百七十三章 仙人球呢?第三百零四章 重病(上)第九十四章 身份認同危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代替薛仁貴的人選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子不好了第三百零二章 奉命行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堅定的薛紹第三百七十六章 招生第三百四十四章 要遷都了(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男人果然靠不住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個人選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媚孃的目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們倆很像第三百零二章 奉命行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家中的編外成員第五十八章 沒落王族第二百八十二章 心理疏導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治的考較第三百九十章 巧遇薛仁貴第一百八十三章 攤牌(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洛陽皇宮第一百章 悲喜並不相通(求推薦收藏)第三十章 三年之約第三百四十九章 赤嶺關第二百三十八章 建造中的公主府第一百二十章 長孫家的情況第七十章 上官婉兒登門第四十二章 大伯張柬之第三百五十章 死人營第九章 太平公主的未來婆婆第三百三十一章 書稿舊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遷都了(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剿海盜第六十三章 超度符(求推薦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夾在中間的李治第三百二十七章 洞房夜(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難!太難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見李素節第二百四十三章 拉攏明崇儼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實的婚姻(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薛仁貴的安排第二百四十八章 吐蕃使團第三百七十四章 混亂的海外第二百一十一章 含光殿中的爭吵第三百六十一章 主動找事做第二百六十三章 武承嗣第二百九十五章 長公主的態度?第三百零八章 希望我們是朋友第十二章 兩個消息第二百六十九章 突破口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醫署第一百五十五章 去西市第三百五十三章 糟糕的局勢第三百六十七章 初見藥王第二百一十章 原來是他第十三章 老李家的傳統(求推薦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打架鬥毆第三百八十九章 在路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棚第一百零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二百八十六章 牛痘第四百一十七章 好轉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實告訴我第三百二十八章 洞房夜(下)第四十九章 上官婉兒第三百四十二章 轉移注意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四十一章 賀知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代替薛仁貴的人選第二百一十四章 賀蘭一家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