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

從安城到旅順,一條白龍般的道路正在不停延伸着。

天寶十五載,羅九河在端了安祿山老巢之後,回師順道將遼東的邊疆又向北向東拱了拱。這五年來,葉暢潛心經營,藉着中原戰亂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的機會,他從中原得到了五十萬人口,其中近一半是青壯勞力,從而大大加快了遼東的建設步伐。

而支撐遼東人口迅速增長的底氣,就是在他視線裡,開滿着小白花與紫纓的兩種農作物了。

土豆與玉米,原產自萬里海波之外的兩種作物,如今在遼東已經大行其道。它們的種植面積已經佔了遼東糧食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僅次於小麥,而多於水稻。

“昌齡兄,這都是你的功勞啊。”葉暢站在小小的高崗之上,望着兩邊成片成片的莊稼,感慨地說道。

王昌齡甚是驕傲地點了點頭:“當仁不讓,我與國本所的諸位郎君先生,着實花了不少氣力!”

玉米、土豆天寶十四載時第一次試種,因爲種子數量不多又沒有種植經驗的緣故,結果差強人意。天寶十五載雖然在不停地打仗,平定安祿山之亂,平定四境諸胡之侵撓,平定安祿山遺黨的盜寇,但葉暢在征戰之中,也沒有忘記對玉米、土豆種植的關注。所以天寶十五載,玉米、土豆收穫所得,足以讓葉暢在天寶十六載做一個分組實驗,選擇最優的種植方法。

天寶十七載豐收,天寶十八載又是豐收,天寶十九載開始,在全遼東範圍內強行推廣種植玉米與土豆,然後又是一個大豐收。經過飢餓的百姓,對於這種高產糧食作物甚爲用心,而王昌齡與他的團隊在研究與推廣上花費的心血,也沒有白花費。

“聽聞齊冀二地,亦有人開始嘗試種玉米與土豆了。”旁邊的一個幕僚笑着道:“天下百姓,都將受益於此,衛王,王公,你們功德無量啊。”

“是王公他們功德無量,我,不過是因人成事罷了。”葉暢哈哈一笑。

王昌齡卻若有所思:“葉公,還沒有人能夠到那海東洲麼?”

“沒有,雖然我懸賞百萬貫,卻沒有人再能到海東洲了。”葉暢很是惋惜地道。

所謂海東洲,就是另一世的美洲,王元寶的船隊發現了海東洲,帶來了玉米與土豆,從隨船而來的土人和倖存的水員口中,衆人得知了海東洲的許多傳聞。有些傳聞是讓人將信將疑的,比如說,傳說中那裡有黃金珠玉之湖,有流淌着金沙的河流,這些傳聞雖然激得許多人都想着找到海東洲,可畢竟不太靠譜。但還有的則讓人垂涎三尺,比如海東洲有許多物產,特別是果蔬糧食蔬菜牲畜,不僅產量大,而且味道甘美,典型的就是他們視線中看到的土豆與玉米。

“唉,若是有人能將海東洲其餘物產帶來那該多好!”王昌齡嘆了口氣:“我老了,最多還能幹個三五年,真想見着海東洲的物產在我手中大行其道,讓大唐萬姓皆可受其功!”

在葉暢最早的幕僚當中,王昌齡算是年紀比較長的,有此感慨實屬正常,他也聽說葉暢最近正在醞釀七十退休制度,底下的屬員們七十歲便要退休榮養,領一份不菲的榮養俸,可監督後生晚輩施政,卻不可直接干涉。

“昌齡兄何出此言,你便是想退休,我也要請你暫緩的,聖人都快八十了,尚且……”

葉暢話說到這裡,突然間,被遠處傳來的鐘聲打斷了。

中原漢人既然重返遼東,那麼漢人的宗教文化,自然也會隨之重返遼東,天下名山僧佔多,但李唐之時,道教盛行,故此遼東大地之上的名山大川,多有寺院道觀。爲防止僧道收納懶貪之徒,沾污其門,敗壞世道,故此葉暢在遼東的僧寺道觀中都有強制性的規定:不可乞討求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載不織,一載無衣;所收功德佈施,可以用於修建道場寺觀,可以用於法事祭典,可以用於濟慈育嬰。這些規定戒律,看似苛刻,但稍有見識的高僧、真人,都明白此乃道釋二家與世俗能長期共存互安的萬年大計,也是讓他們短時間內能夠傳道弘法的不二法門,故此遼東道釋二家,都是力排衆議,統統接受。

這些寺觀中都設有銅鐘,鐘聲除了報時之外,還有傳信示警之作用。象剛纔,連接響了九聲後中止,那就證明,朝廷中有大事發生了。

“聖人薨了!”王昌齡臉色一變道。

九聲要麼代表舊帝去世,要麼代表新皇登基,在這個時候,最有可能的,當然是舊帝去世。

他們剛剛還提起李隆基,現在就驟聞李隆基的死訊,對衆人的衝擊太大了,故此衆人都用怪異的目光看着葉暢。

葉暢眉頭卻擰了起來。

他雖然居在遼東,但與長安豈會沒有聯絡,李隆基病重的消息,他早就通過秘密渠道得知,只不過,因爲一直沒有召他還京的詔書,所以他認爲,李隆基這次的病,與前幾次一樣,都是有驚無險。

可怎麼着就去世了呢,這背後……有沒有什麼異樣?

當初他向李隆基提議“觀聖孫”也有自己的目的,李隆基的兒子們不爭氣,孫子們同樣不爭氣,或許就只有建寧王好些,但因爲他是李亨的兒子,所以不可能繼承大寶。

一個平庸的皇帝,比起一個英明的皇帝,更有利於葉暢對將來的佈局。

李俅不是葉暢理想中的人選,但也不是最糟糕的人選,故此即使李俅對葉暢表現得既不疏遠也不親近,葉暢也從來沒有在他繼位的問題上施加什麼負面影響。

而且李俅身邊,葉暢也安排有人手。

他接到的消息,李俅對他,雖然忌憚,偶爾也會說一些牢騷話,卻並無太大的敵視之意。

“抱歉,原是要與諸位好生規劃一下秋收事宜,現在只能煩勞昌齡兄了。”短暫地思忖之後,葉暢帶着歉意向王昌齡拱了拱手:“無論是什麼事情,我都得先回旅順再說……諸位,告辭了。”

他說完之後,不待衆人還禮,就匆匆離去。

第一件事,是趕回旅順。葉暢很擔憂壽安,若真是李隆基去世,壽安如今尚在哺乳期,會不會因此而受到打擊。

旅順比起五年前,變化並不大,畢竟這座城市受地勢所限,其規模不能無限制地擴張。葉暢的宅邸在一座山腰緩坡之上,正好可以儲瞰旅順城,這座沒有城牆的城市,在整個大唐,恐怕都是獨一無二的,甚至葉暢在遼東興建的其餘城市,都有圍牆護衛。

“民心自是城牆,有民心在,旅順便永不陷落。”當初有人向他建議修築城牆時,葉暢是如此回答的。但實際上的原因,他很清楚,隨着火藥武器的誕生,堅實的城牆在戰爭中的防護作用已經大打折扣,倒不如在旅順四周的戰略要地,修建棱堡炮臺,形成一個拱衛作用。

想到炮臺,葉暢微微笑了起來。

這五年時間,可不是白白過去的,除了蒸汽機的實際應用還欠一把火之外,在軍事科技上,遼東已經有了巨大的突破。比如說,城防炮、艦炮還有野戰炮,都已經變成了現實。批量生產的燧發火槍,也開始裝備他的左右親衛。

但一看到自家宅邸滿是縞素的模樣,葉暢就收斂住笑容。

壽安身體比起五年前豐腴了些,這五年裡,她爲葉暢生出二子一女,但眉眼間卻還不見老。只是現在,她神情悲慟,一見着葉暢,便撲入他懷中:“父皇……父皇去了!”

葉暢輕輕撫了撫她的頭髮,嘆了口氣,然後勸道:“陛下仙壽已逾七旬,爲天子半百,人間福祿已至極境。此時仙去,不過是迴歸天宮,永亨仙福,你也不必太過難過。”

“我……我……”

壽安心知他說的對,李隆基乃是自古以來少有的高壽天子,此時逝去,而不是死在顛沛流離的安祿山之亂中,算得上是喜喪,但想到從此天人兩隔再不能相見,她心中還是忍不住發憷。

以前她與葉暢口角之時,父皇還是她最大的倚仗,現在……整個世界就只剩餘她了。

不,還有她的孩子,哪怕是爲了孩子,她也得堅強起來。

“朝廷可有旨意來,讓我們趕回長安?”在勸慰已定之後,葉暢問道。

壽安抹了一下眼淚,目光中露出疑惑之色:“朝廷派了欽使,但是卻不曾說讓我們趕回長安,說是朝廷得到消息,渤海與新羅蠢蠢欲動,恐其乘國喪之際,意圖不軌……”

說到這裡,壽安面色漸漸變了。

她極聰明的,只是因爲父親去世,而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現在她意識到,朝廷傳來的旨意有問題!

李隆基病重,不曾將他二人召回,如今去世,亦不召二人,而是藉口新羅渤海有異動,讓葉暢留在封地坐鎮,這其中肯定有貓膩存在。

葉暢嘆了口氣:“我不曾知曉新羅與渤海國有什麼異動,即使是有,有九河等在此,亦足以應付。”

葉暢說得還謙虛了,在火槍火炮列裝之前,憑藉鋼鐵鑄造上的優勢,葉暢的遼東行軍總管麾下部隊,就已經可以同時壓制渤海、新羅二國。可以說,兩國都被葉暢打得苦不堪言,葉暢不去找他們的麻煩,就已經謝天謝地,哪裡還有功夫來騷擾葉暢!

“莫非朝中又有什麼變故?”壽安顫聲道:“父皇仙逝,莫非,莫非不是壽終正寢,而是奸人暗害?”

她有這個猜測,在所難免,畢竟李隆基從重病到死亡,太孫監國的這段時間裡,朝廷的總總舉措,實在有讓人覺得可疑之處。

“此事休要匆下結論,等朝中別的消息來。”葉暢沒有否認這種可能性,也沒有肯定。

他猜想中,李俅是沒有這麼大的膽子去毒死李隆基。畢竟此事做得只要有一絲破綻,大臣與諸將都不會容忍。但是也不排除有小人慾僥倖,揣摩了李俅的心意有此舉動,而李俅裝作不知道,甚至順水推舟。

“若父皇真爲奸邪所害,十一郎,你當如何處置?”壽安豎起眉,當初劍刺李靜忠的英氣流露出來,她向葉暢問道。

“自是提兵爲陛下報仇。”葉暢毫不猶豫地道:“不過此事沒有證據,只靠猜測,不足以服衆,別人還以爲是我們要謀篡……”

“衛王,天使到了,就在門前!”葉暢話未說完,外頭的警衛通稟道。

“嗯?”告哀的使者才走,新的使者又來了,這背後必有名堂。葉暢與壽安對望了一眼,壽安慌忙召來使女,給葉暢換上縞素孝服,然後請使者入內。

使者一臉疲憊之色,葉暢見他面貌比較陌生,便未急着施禮,而是問道:“貴使奉何人之命而來?”

“監國太孫之命,有宰相附署。”那使者也知道葉暢心中有疑惑,解釋了一句後道:“請衛王接旨。”

“太孫之命,安可稱旨?”葉暢沒有說話,身後一幕僚道:“你這使者,好生糊塗!”

“太孫已於先皇靈前登基稱制。”那使者垂着頭:“故此稱旨……衛王……”

“這麼快?”壽安聞言眉頭一豎:“莫非朝中有什麼變動,你這廝乃是矯詔?”

那使者暗暗叫苦,就知道這次任務不會順利,可是弄得這麼麻煩,還是讓他大感頭痛。

倒是葉暢,擺了擺手,示意衆人勿再爭辯,然後佈下香案,躬身接旨。李隆基特別恩遇他,允許他參拜不跪,接旨時躬身行禮,那使者也無話可說。

李俅的旨意很長,但意思卻是簡單,請葉暢爲山陵使,速速回京,主持李隆基靈柩安葬事宜。

這道旨意,與此前信使所傳來的意思恰恰相左,一個是召他入京,一個是讓他不要入京,彼此矛盾,讓壽安神情更爲肅冷。

毫無疑問,長安城中肯定又出了什麼名堂,所以纔會有這樣相互衝突的旨意先後傳來。

“臣接旨。”葉暢面色卻沒有什麼改變,原本他的打算,無論朝廷召不召他,他都是要入京的,現在這個旨意,只不過讓他由未奉命便入京,變成了奉命入京罷了。

“事不宜遲,還請衛王從速。”那使者道。

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338章 夜深籠燈細端相第148章 怒至極處無全屍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338章 夜深籠燈細端相第73章 聰明亦有聰明傷第333章 最懼醋海生波瀾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185章 與虎謀皮豈足誇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316章 羞愧惶恐難擔當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177章 機關算盡猶餘恨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331章 陰霾迷影身暗藏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502章 五載荏苒逝匆匆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將闌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23章 迷霧竹林(上)第54章 一箭雙鳥驚天案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482章 兵強馬壯可爲皇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416章 宵小無癩何須懼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22章 討個彩頭(下)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386章 何懼頑敵早提防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28章 誰來作證(上)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
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338章 夜深籠燈細端相第148章 怒至極處無全屍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338章 夜深籠燈細端相第73章 聰明亦有聰明傷第333章 最懼醋海生波瀾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185章 與虎謀皮豈足誇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316章 羞愧惶恐難擔當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177章 機關算盡猶餘恨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331章 陰霾迷影身暗藏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502章 五載荏苒逝匆匆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將闌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23章 迷霧竹林(上)第54章 一箭雙鳥驚天案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482章 兵強馬壯可爲皇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416章 宵小無癩何須懼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22章 討個彩頭(下)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386章 何懼頑敵早提防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28章 誰來作證(上)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