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留形住世

滌玄天之局,並不是普通的心機算計,而是默察其命,運轉天數,在關鍵之處化改天時,令一切變化自然地發生,成就如今的局面。這種佈局,也只有修爲到了他這種境界,又精擅推命之術,才能做得到。爲了能夠使得出現今日對黑甲的一線殺機,滌玄天不惜賭上了自身的性命,不得不說是一種大覺悟、大智慧、大勇氣!

荒未央心中不禁感到有些鬱悶,三年之前的玄都山一戰,不過是滌玄天佈局的開始罷了,而現在看來,對於黑甲的算計只怕還要比玄都山之戰更早。老頭子雖然跟自己說了關於天地大劫和陸正乃是應劫之人,令他前往天宗結識陸正之外,卻沒有將關於黑甲的事情告訴他一星半點。

老頭子這是想要保護自己,還是不相信自己?

不管是哪一種都是讓荒未央不願意接受的,因爲這兩種情況都意味着在老頭子心裡,他荒未央並沒有這樣的修爲和魄力去擔當這件事,否則這樣重要的事,爲什麼他寧願去找大夏龍圖,而不是他這個身爲忘情天傳人的弟子呢,難道自己就真的那麼不可靠?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滌玄天之所以不讓他入局,極有可能是他的命數運轉入不了這個局面。荒未央想了想,以他對老頭子的瞭解,還是這種可能性比較大,當初在玄都山自己挺身而出擋了那一刀便是明證,不是滌玄天不帶着他入局。而是滌玄天無法令他入局。老頭子一定是發現了,他的命數本就不在這天地之中,否則那黑甲一刀早就已經將他斬殺的連渣滓都剩不下了!

耳聽的滌玄天說出飛昇之語,道門衆人皆有驚恐之色,驚百里看了周圍的其他宗主一眼,率先起身上前進言道:“滌玄天,如今妖禍之亂已在眼前,天地不寧,修行界將面臨數千年前一般的人妖大劫,萬物生靈將受塗炭。道門傳承岌岌可危。雷宗驚百里斗膽。在此恭請滌玄天再留形住世百年,帶領我等道門弟子共度劫難。”

驚百里說完,一撩衣襟,直接跪倒在地。此言一出。其他的道門宗主先是有些驚駭。隨即也都像是反應過來了什麼一樣。紛紛帶領各自門下弟子一齊下跪,齊聲道:“天地清寧,萬物有情。敢請滌玄天再留形住世百年,與我等共度妖禍劫難!”

道門衆人齊聲三請,呼願之聲從羽化臺上發出,遍傳四方。率意下不少與道門淵源極深的世家修行人或其他的散修聽聞也是個個心中大感震動,隨即也是單膝點地,跪下一片,以示同願之心。經歷剛纔種種變故,無論從哪一種角度考慮,他們自然也想要滌玄天這樣的具足大修行、大威望的修行人

見此陣仗,荒未央嚇了一跳,不一會兒臉上便露出了促狹之色,對着滌玄天道:“嘿嘿,老頭子,看來你算盤打的再漂亮也沒用,想一走了之,恐怕是沒那麼容易啊!這等天地大願,可是輕易答應不得、也推脫不得。請願住世,倒是常在佛門光頭衆裡聽說,想不到這回倒是能夠輪到你頭上。道門歷代忘情天之中,你這也算是頭一份了!怎麼樣,這份大願,你是應還是不應?”

見此情形,饒是身爲道門第一人,古往今來推命之首的滌玄天,也不禁眉頭一皺,露出了爲難之色。

第二種緣法是大事因緣未畢之緣,這一點倒是有些不好解釋了。一般來說,修行人的修爲境界不入脫天諸緣不及之境都是無法斬盡因緣的,怎麼留形住世還需要再強調這一點呢?所謂大事因緣未畢,又是何種因緣方能稱大呢?

要麼再入天地,要麼入於天地之外的仙界佛土。除此兩種之外,也有不少修行人既無進入仙界佛土的修爲,也不願離開天地而去或不願捨棄今生肉身,乃至不想與所愛之人離別,故而做出了第三種選擇。那就是習練旁門左道之法,勉強滯留天地之間,其中不少往往淪爲邪修。道門之修也好,佛門之行也罷,都有法自然之說,也是以此將邪修稱爲邪修。換言之,邪修不是哪一人張口所定,邪不是因他人而說,而是其行本邪。

也許有人會感到奇怪,留形住世不就是讓他繼續活在天地之間嗎?爲什麼滌玄天反而感到爲難呢?按照人間之人的理解,豈不是顯得他有點活得不耐煩了,那麼着急想要找死?

衆生皆有願,不僅是修行界的修行人。人間之人也有願。但是人間之人其心未純,願念不堅,輕易便會爲其他俗事所動搖,往往是心雖有餘,其力不足。相比之下修行人元神自在清明,感應天地萬物,願心凝聚,足以動物。道門各位宗主都是知命之上的修爲,齊心所請,每一人願力可敵十萬衆生,更不用說還有那些知道境之上的道門弟子了。在這一點上,如果滌玄天要留形住世,那麼衆生相請之願力已足。

這還不算,即便有這樣的修爲做到這兩點,不過是能留罷了,並不是這樣隨隨便便就可以留形住世的。還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想施展這樣的法術需要莫大的緣法。一般來說需要的是三種緣法。

歷代忘情天至少都有諸物不及的修爲,道海在位執掌玄宗三百年後便會將忘情天之位傳承下一代,自己則是在玄都山羽化飛昇,傳聞是進入仙界,繼續修行。忘情天之位傳承至滌玄天已是第十七代,每一代都是如此,從無例外。而相應的佛門的世間尊據說也會在涅槃之後,進入佛土。

留形住世當然不是每個修行人都能做到的,既是違天而行,便也會受到天地種種限制。修行人倘若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要能夠在肉身之數已極之際,搶在身心潰散之前,以神通法力攝住身心不散,因此該修行人必須有脫天三境中初境諸物不及的修爲。其次,此法違天,所以會遭受相應的天地之劫,此劫不從修行而來。也不因修行而免,發乎天地,受於身心,輕則神通法力無端削弱損傷,重則境界退轉墮落,乃至直接在天劫之中隕滅,白費一生修行。

第一種緣法是爲衆生相請之緣,即修行人不是爲了一己之念而留住,而是應天地衆生生靈之所願而駐足。這就要求修行人除了有大修行之外,還要有大功德於衆生生靈。使得衆生生靈感念其功德。對其生出不捨挽留之願力。願念越深、願力越強。此緣法就越深厚,所願對象留形住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要知所謂留形住世,說白了其實就是應死而不死。修行人肉身之數已至於變化之極,不能再繼續生生,便是大限已至,此時大多數修行人都會選擇順從天數,再入生死輪轉之中,等待重生於天地之間的機緣。而修行到了脫天境而入不死,不死非長生,卻可以各種方式留存於在天地之間。

其實‘大事因緣’之大之所指,並不是某種因緣對要留形住世的修行人有多麼重要,而是指該修行人在某種因緣之中能夠影響到天地衆生生靈的命數之多。以一身而系天地萬物之命數,這就是大事因緣。從這一點來說,眼看接下來就是天地大劫,人妖之爭,滌玄天身爲道門忘情天,一舉一動牽動萬千生靈命數,也稱得上是大事因緣。加上他之前就已經插手其中,身在此事因緣之內,正是因緣未畢。

但留形住世卻並非邪道,當肉身之形體已難再變化,修行人卻以神通法力強行攝住身心不散,既不入生死輪轉,也不如忘我老人般奪取其他生靈的肉身、或者借物化形、或者一靈獨耀等左道之法延續其命,便稱留形住世。不過雖然如此,此法畢竟有違天數,有欺天之嫌。就如荒未央所言,此事多見於佛門,道門之中倒是不多見。

第三種緣法相對就簡單,但往往是最難的一點,那就是修行人自己心念之中有此願力想要留形住世。有的人也許會感到很奇怪,這不是很簡單嗎?哪個人會不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一點呢?但是這不過是人間世俗之人的看法,要真是修行到了滌玄天這種境界,就不會這麼看了。脫天之後,已經很難再說修行人是同人間之人一樣的人了,反而是一種更爲接近天地的存在。所追求的並不是天地之間有形之數,而是着眼與如天地一般的長生之道。

因此,對於滌玄天來說,進入仙界修行,是一種繼續修行的路徑,繼續留在人間反而是於他的修爲有損。不僅如此,還需要接受一切不需要的天劫考驗,這對於滌玄天來說,真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也許有人會覺得,那麼滌玄天既然是道門第一人,難道他就眼睜睜的看着天地之間經歷人妖大戰之劫,而罔顧道門弟子的死活,只顧自己一個人去追求長生,這樣豈不是很自私嗎?其實這種思量反過來看,如果任何一個衆生以此功德相責,其實所見的不過是自己的自私罷了。因爲衆人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所求,纔會說出這樣的話。

當然從滌玄天本人來說,他自然也是想竭力爲道門弟子乃至天地生靈免去這一場災禍的,否則他也不必苦心籌謀、以身涉險,以絕世推命神通布成今日之局了。對於他這樣的修行高人來說,其實本不必去做這樣的事。因爲似乎這與他的修行並不相關,也對他追求長生之道並沒有任何的幫助,那滌玄天爲什麼還要費心去做這樣的事情呢?(未完待續。。)

ps: 老人家的病情總算是穩定了,血管梗阻,還是在最危險的部位。從接到電話趕回到現在,足足四天五夜,幾乎沒怎麼閤眼,到了今天早上,才又重新感覺到了真實的天地,此前是一直處於一種類似夢幻一般的不真實之中。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什麼?這回是真真刻骨體會到,原來平安無事已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忍不住感激上蒼,真想說一句,願天下所有的長輩、老人家,平安無事!感謝送來關懷和支持的大家,真的感激不盡,在最虛弱的時候,讓我感到溫暖!

第一百章 向何方第七十一章 御龍訣第八十二章 相見第二十三章 碧犀獸第八十六章 我是誰第七十三章 氤氳中第三十六章 靈虛第六十三章 此是誰家故人物第七十章 變故陡生第十一章 正是伊人獨舞時第六十五章 依彼之所念第三十七章 大雄尊第五十六章 日月之秘第六十章 不聞不睹地第四十七章 從無住立一切法第七十三章 一身跌宕風波中第四十二章 容情利爪留僧命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五十三章 妖音第五十七章 曾經相見今如舊第六十一 此身有止第五十章 是衆生相第二十四章 虛空飄落天上花第四章 己欲喪心誰可救第一百章 太虛點點痕第四十一章 六識陰毒第七十八章 疾首痛心仍悲憫第九十一章 知道門徑第八十章 原來愛恨出我心第四十三章 天地之心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七十七章 針鋒對第四章 己欲喪心誰可救第七十二章 知天善守見事一第五十三章 相酬以言風馬牛第六十六章 五行山第五十二章 推命術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十三章 狐之悲第四十二章 同命同遇不同身第四十五章 法力第八十九章 扶精靈兮行於妖第九十二章 往事勾陳意何如第三十章 佛山之爭第五十九章 酒中趣第五十三章 萬物有神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四十九章 斷慈滅蒙第四十五章 黑甲第十二章 同出異趣第五十五章 暗流洶涌第六十五章 凜然天意不可違第六十章 大戰之初第一章 前塵第十二章 千心狐第八十五章 有魚破水出第七十九章 機巧千般喪天真第五章 天地之心第七章 口中毒第四十五章 白虎第八十七章 七情爲弦身爲器第十一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八章 贈花人第六十一章 不可傷第三十三章 潛行不知處第八十三章 同氣可相求關於天垂象之卷的一點感想第九十八章 執柯伐柯第三十一章 金龍第六十八章 千年流光凝當初第十章 欺於己第八十三章 食我心第十一章 亦真亦幻第三十二章 伏憨虎第八章 無面狐第十章 三十二外荒唐相第八十三章 荒兮其未央第七十三章 故人千年越茫茫第五十六章 相對不識眼前身第七十二章 身心同在第十一章 明道故無疑第六十三章 隨波逐流去第九十八章 執柯伐柯第十九章 半身妖第五十四章 往事無心誰爲受關於本書的一些想法第十三章 有木擎天地第十三章 有木擎天地第八十六章 由人而妖第五十五章 伏波山上有真人第二十三章 垂象成形賦自然第七十七章 隔門知心第五十六章 赤焰之靈第六十五章 可趁之機第二十五章 率意相從誰喝命第二十二章 神通第三十八章 賢人隱第九十一章 凌駕衆生自異人第十一章 立場第二十三章 周章費盡求莫離
第一百章 向何方第七十一章 御龍訣第八十二章 相見第二十三章 碧犀獸第八十六章 我是誰第七十三章 氤氳中第三十六章 靈虛第六十三章 此是誰家故人物第七十章 變故陡生第十一章 正是伊人獨舞時第六十五章 依彼之所念第三十七章 大雄尊第五十六章 日月之秘第六十章 不聞不睹地第四十七章 從無住立一切法第七十三章 一身跌宕風波中第四十二章 容情利爪留僧命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五十三章 妖音第五十七章 曾經相見今如舊第六十一 此身有止第五十章 是衆生相第二十四章 虛空飄落天上花第四章 己欲喪心誰可救第一百章 太虛點點痕第四十一章 六識陰毒第七十八章 疾首痛心仍悲憫第九十一章 知道門徑第八十章 原來愛恨出我心第四十三章 天地之心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七十七章 針鋒對第四章 己欲喪心誰可救第七十二章 知天善守見事一第五十三章 相酬以言風馬牛第六十六章 五行山第五十二章 推命術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十三章 狐之悲第四十二章 同命同遇不同身第四十五章 法力第八十九章 扶精靈兮行於妖第九十二章 往事勾陳意何如第三十章 佛山之爭第五十九章 酒中趣第五十三章 萬物有神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四十九章 斷慈滅蒙第四十五章 黑甲第十二章 同出異趣第五十五章 暗流洶涌第六十五章 凜然天意不可違第六十章 大戰之初第一章 前塵第十二章 千心狐第八十五章 有魚破水出第七十九章 機巧千般喪天真第五章 天地之心第七章 口中毒第四十五章 白虎第八十七章 七情爲弦身爲器第十一章 對牛彈琴第三十八章 贈花人第六十一章 不可傷第三十三章 潛行不知處第八十三章 同氣可相求關於天垂象之卷的一點感想第九十八章 執柯伐柯第三十一章 金龍第六十八章 千年流光凝當初第十章 欺於己第八十三章 食我心第十一章 亦真亦幻第三十二章 伏憨虎第八章 無面狐第十章 三十二外荒唐相第八十三章 荒兮其未央第七十三章 故人千年越茫茫第五十六章 相對不識眼前身第七十二章 身心同在第十一章 明道故無疑第六十三章 隨波逐流去第九十八章 執柯伐柯第十九章 半身妖第五十四章 往事無心誰爲受關於本書的一些想法第十三章 有木擎天地第十三章 有木擎天地第八十六章 由人而妖第五十五章 伏波山上有真人第二十三章 垂象成形賦自然第七十七章 隔門知心第五十六章 赤焰之靈第六十五章 可趁之機第二十五章 率意相從誰喝命第二十二章 神通第三十八章 賢人隱第九十一章 凌駕衆生自異人第十一章 立場第二十三章 周章費盡求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