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和族老說了點事情。”陳曦朝着等待的幾人招呼道。
“陳老有事和陳侯相商,我等暫待一二也是應該。”陳良笑着說道,至於荀家和繁家來的皆是平輩,遇到這種事,又能說什麼。
陳曦拱手苦笑了兩下,表示自己多有失禮,其他人見到這一幕也不好再說什麼,於是也就隨着陳曦前往了陽翟府衙。
中途陳管家將陳曦一干家眷送回原本的陳家,看着當初的小門小戶,不管是繁簡,還是陳蘭,亦或是第一次前來的甄宓都頗有感慨,陳曦當初就是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
“看起來時常有人來打掃,不過各處佈置並沒有任何的變化。”陳蘭看着潔淨的地面,還有空氣之中微不可察的味道,就知道這裡不是在他們來之前緊急打掃了一番。
“總覺得好小。”甄宓左右看了好久之後無奈的說道。
“是啊,當初還不覺得,現在真的感覺好小了。”繁簡捋着髮絲點了點頭附和道,唯有陳蘭默不作聲。
“當初就是在這裡,夫君教我讀書的。”陳蘭緩緩地推開書房,那裡只有一張几案,一張坐榻,而書架上的書簡依舊那麼蜷縮着放在那裡。
“不過當初並沒有多少書,離開的時候夫君也沒有帶這些書。”陳蘭拿起一卷書卷緩緩地打開,當初陳曦攬着她讀書,騙她快要下雨的一幕幕景象清晰的映照在她的眼前,依稀如昨日一般。
“真好啊。”甄宓微微有些羨慕的說道。
繁簡能想起來只有陳曦十二三歲時的形象,不過隨後的陳曦真是乘風化龍了,當初的青澀一掃而空,少年時的形象已經被那種睥睨天下的自信覆蓋。
“不過夫君很有意思的,教我的時候都是給我講故事,可惜好多我都忘了。”陳蘭略帶尷尬的說道,“後來夫君就忙了很多了。”
真好啊,甄宓打量了一下陳蘭,突然發現不論是她還是繁簡,和陳蘭比起來都差了很多的共同回憶。
“簡兒姐姐你呢?”甄宓順了一下自己的髮絲詢問道。
繁簡有些沉默,突然發現在那三年間自己和陳曦見面的機會都很少,不由得看向陳蘭手腕上的鐲子,紅玉之中隱現着陳曦的名字。
“當初夫君守孝三年,我能接觸到夫君的機會也不多。”繁簡平和的說道,並沒有隱瞞的意思。
“當初家裡很苦嗎?”甄宓不解的問道,甄家這一世最慘的時候也不過是當初陳曦入冀州,鎮壓一方的時候。
“嗯。”陳蘭輕輕的點頭,沒有多說什麼,當初啊,偌大的陳家老宅就剩下她和陳伯兩人陪着家主,不過那時離開陳家的侍女和僕人大概都很後悔吧。
同樣這大概也是陳曦現在不怎麼關注家中侍女的原因,至於陳芸和陳英,一個做的是曾經陳蘭做的事情,一個是管着陳曦吃喝,至於家中其他的侍女,陳曦可能就知道個名字吧。
另一邊陳曦和華雄對於陽翟太守備好的酒宴並沒有推辭,暮色起之後,陸陸續續各大世家也都前來參席。
也是在這個時候陳曦見到了潁川各家的代言人,這些人雖說不算是家主,但在本家也都有着相當的話語權。
這裡面如果算是親緣的話,陳曦跟一半以上都有關係,荀家不用多說,陳家和荀家聯姻的時候不算太少,鍾家,陳寔的正妻就是鍾皓的妹妹,鍾皓的重孫就是鍾繇……
順帶一說,按這個排輩分的話,鍾繇見到陳曦其實應該叫叔父的,不過陳寔和鍾皓本身就是差輩分的,這個時期關係好的倆人別說嫁個妹妹給對方,諸葛瑾嫁個女兒給朋友續絃也是夠了。
其實一起開始陳曦還挺好奇嫁女兒給朋友做正妻,到時候該怎麼稱呼的,後來見到了一次之後,也就沒話說了。
一般私底下那就是各叫各的,真到了大朝會或者祭祀那種重大場合,那就是某某侯,或者某某官請某某官的夫人,那種正式場合是不叫女兒的,而是叫做某某夫人。
所以到最後一眼望去,陳曦發現,貌似一半左右在五代之內都有親緣關係,當然之所以算五代,這也是就是個講究,就像陳曦算是潁川旁支的旁支,也就是說陳曦的太爺曾是家主。
不過君子之德,五世而斬,隔了五代,其實已經相當遠了,雖說陳曦和陳羣五代以前還是一個先祖,但實際上,基本不認識。
然後還有一句話叫做,富在深山有遠親,陳曦起來了,原本基本不認識的那些親戚也就逐漸能接觸到了,不管是對方主動,還是陳曦主動,反正現在一眼望去,陳曦發現基本都是親戚。
這就是世家令人無語的關係網,而陳曦現在算是關係網之中的一個節點。
【一半以上都是親戚,以前沒坐到一起還不覺得,現在坐到一起,算上沒出現的司馬家,曹魏名臣一半以上都和我有親緣關係,不過回頭想想,這不就意味着也都和荀彧有親緣關係?】陳曦端着酒杯遙遙敬了一杯之後,默默地想到。
【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君主,在天下形勢逐漸明朗之後,不消除麾下潛在隱患簡直不可能啊,荀彧那個倒黴孩子,估計有不少都是因爲這個原因躺槍了。】陳曦端着酒杯一邊飲酒,一邊苦笑着想到。
畢竟連陳曦自己在見到這一幕都有些吃驚,一個王朝有一半的力量都跟你麾下最得力的那個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就算是一個有着驚人膽魄的帝王也免不了忌憚啊。
也許天下形勢尚未明朗,仍需力量的時候,對方還會容忍,但是當天下形勢明朗之後,恐怕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容忍了。
【還好,我已經先一步點明瞭天下,而且也在引導着世家走到另一條道路上,而玄德公的志向大到自己揹負不起啊。】陳曦面上突然浮現了一抹笑容,劉備有時候真的很愚蠢。
這個亂世,一直做不到,但是卻一直在嘗試,並且至始至終沒有爲了自己的目的突破底線的大概也就劉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