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替換下來的產業工人,將會按照早已安排好的計劃,遷到各處,作爲各大世家產業佈局的一環,由各大世家進行接收。
到那個時候也許陳曦還是沒有消除掉種姓制度的痕跡,但這些產業工人恐怕也已經適應了無間斷上班,不和人交流,放假就待在家中休息,除了必要生活物資的消費,其他錢款根本沒有時間消費的情況。
到時候再搞點其他針對性的開銷,這些人就會深陷在這個坑中,熬過這一代,靠着集中教育下一代,基本在兩代人左右就能解決問題。
最多最多會剩下一些頑固分子,而對於這些頑固分子,陳曦也是樂於接受龐統等人提出的流放計劃。
都不說澳洲了,西伯利亞放羊不也挺好的,相比於澳洲對於熱帶地區生活的南貴人而言還算正常的環境,西伯利亞那地方,對於熱帶人而言簡直就是地獄。
按照陳曦的道德水準,不會幹大屠殺這種事情,但處死、流放少數敵對分子還是沒有任何壓力的,更何況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陳曦處理,只要陳曦安排好大方向,自然有人解決。
故而從一開始陳曦就掐滅了這一計劃——這條路是正確的,但不是現在,兩三千萬的南貴百姓確實是需要遷走,才能最大程度的解決問題,可執行這一計劃的時間點在未來!
這也是爲什麼北方那些心夠狠的世家,甚至做到了自家吃草也要將願意跟隨自己的百姓奶起來。
因爲這些百姓在未來的定位就是中下層的管理人員,這些人能讀書識字,能協調地方加強管理,世家才能真正壯大起來。
否則就靠各大世家本宗那點人?那不是搞笑嗎!
人最多的鄧家,本宗加分家,可以言及血緣的親眷也不到兩千人,其他家族真要說也就幾百人,那龐大的附庸人口,更多是私奴,佃戶,僕役,甚至更進一步的家生子。
可就算是先天擁護本家的家生子,又有多少真正受到了教育,能讀書識字,能協調管理?所謂的書童,那可都是挑出來的。
絕大多數的附庸人口,都不可能受到教育,然而面對這樣一個瘋狂擴張的時代,沒有足夠多的管理人員,誰都發展不起來。
中亞的各大世家,哪怕有各種各樣的計劃,哪怕籌謀着前往非洲去開拓,可又有幾個能真正執行?
沒有一個能執行,最起碼在目前這個階段都執行不了。
人口不夠,管理人員不夠,中下層將校不夠,這些都是問題。
然而那些能從春秋戰國的貴族混過來的世家,多少都是有些眼光的——安息的人口被他們分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吃不下,那麼未來的貴霜呢,漢室會將貴霜屠了嗎?
不會,羅馬和安息有數百年的大仇,最後也只是清算了安息的貴族,對於數以千萬計的普通百姓放任自流,就當其不存在。
那麼貴霜的結果不言而喻,漢室不會屠滅貴霜百姓,怎麼處理這些百姓,其實不少世家心中已然有數。
陳曦可能會收服一部分的人口,甚至作爲東亞出身的北貴,到最後陳曦大概率會願意全盤接手。
畢竟北貴的人口是絕對的優質人口,文化語言先天性的貼近漢室,而且完全近似的兵役制度,打散重編之後,根本不需要一代人就能同化,而且直接吸收北貴士卒進入兵役,漢室其實是能接受的。
從這一點說,雙方的重合率非常高,如果有選擇的話,北方世家其實也想在貴霜戰敗之後接手北貴百姓,因爲這是真的優質資源。
可惜不現實,他們所能接手的只會是陳曦初步完成同化,一定程度上消除種姓制度傳播能力之後的南貴百姓,更重要的是,相比於北貴到最後撐死轉移三百萬人,南貴起碼得轉移三千萬人。
畢竟印度河-恆河這個環境在這裡擺着,只發生戰爭,不發生瘟疫的情況下,再怎麼戰爭,人口都是總體增長的。
故而打完之後,恆河地區就算是留守部分的南貴百姓,需要轉移的人口也超過三千萬,而這三千萬百姓對於已經初步完成基層管理後備培育的各大世家而言,那就是霸業之基了。
說實話,能看穿這一點的世家不多,但每一個看穿的世家都不會告訴其他家族,哪怕三千萬的南貴百姓多到所有家族都發現了,每家都能分個幾十萬的程度。
可爲什麼要所有家族都發現,就只有十餘家發現,每家憑實力勻個兩百多萬、三百萬人口不好嗎?
有這麼一批人在手,到時候不管是去非洲建國,還是在中亞立業,都能實質性的立地成王!
哪怕南貴的人口在帝國層次確實是最垃圾的人口,可只要解除了種姓制度的天然約束,花費時間完成中原文化的同化,獲得漢並天下的信念,那絕對是霸業之基。
袁譚當初南下見身在中亞的各大世家家主,締結二十年後聯手對抗羅馬的盟約,也不是一句空話。
當時的荀諶就已經看清了局勢,哪怕算不懂陳曦的謀劃,做不到陳曦的成就,但他最起碼知道陳曦想要幹啥。
不過荀諶覺得陳曦最離譜的地方就在於,陳曦是真的提前告訴了各大世家答案,三令五申的讓各大世家努力教化百姓,拿出他們各家真正的底蘊去教育百姓。
礙於現實的情況,但凡是在中亞站穩的世家,基本都努力去教化百姓了,但努力和努力之間也有着鴻溝一樣的差距。
有的家族拼着自家吃草擠出所有營養去培養願意追隨自家的百姓,甚至將自家的家學,將自家百年來積累的治國思想,執政方略,管理心術,這等堪稱屠龍技的玩意兒掰碎揉爛講給來上學的學生。
而有的家族確實是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爲努力的程度,但對比上述這種,宛如雲泥。
那麼按照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投入,到時候誰能培育出更多的中低層管理人員,毫無疑問,肯定是前者。
陳曦到時候遷徙南貴百姓,也是需要考慮到中低層管理人員的規模,不可能你管不了,還將人給你塞過去。
畢竟南貴的百姓哪怕是經由陳曦初步管控,一定程度的壓制了種姓制度,可到了各大世家之後,沒有足夠的管理人員,故態萌發之下,那就是一顆毒丸,陳曦也是需要考慮這些實際問題的。
有句話叫做天上掉餡餅你要能接住,毫無疑問的講,貴霜滅國之後,陳曦完成初步對於種姓制的壓制,對於整個漢世家最大的福利也就來了,但這個餡餅是真的能砸死人,也能噎死人的。
就目前陳曦的瞭解而言,中亞那些世家之中,有六七家已經猜出來了未來陳曦要做的事情,而其他大多數並不具備站立在如此層面去看待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依舊一無所知。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這六七家猜到的人,所能達到的努力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楊家真心是畜生,陳曦也不得不拱手佩服,按照這個效率,楊家真的有可能在十年後承接三百多萬的人口。
一旦交接完畢,依靠楊家這幾年爆發出來的內控能力,用不了五年楊家就能初步管控吸收這三百萬南貴百姓,之後只要熬過初期的陣痛,楊家再次重申自家是關西第一豪門,絕對沒問題。
陳曦一直覺得楊家那個內控能力真的離譜,這羣人在楊衆、楊琦的率領下,真的做到了和百姓同甘共苦,明明全家上下都是沒吃過苦的高門貴胄,居然每一個都能面無表情的吃草。
崔鈞當時也學這一招,結果撐了不到倆月就放棄了,崔鈞倒是能帶頭,可崔家的小輩扛不住啊,私底下打打野食實屬正常,也是在發現了這一點之後,崔鈞才意識到,這真不是一個命令,一個家主帶頭就能做到的事情,楊家純粹是內控能力爆炸。
按照上行下效的原則,楊家從百姓之中挑選出來精心培養的下一代,也必然會有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故而陳曦而非常看好楊家,按照這個節奏,哪怕沒有最後的大餡餅,這家族遲早又會起來,不過想想也對,這家族都四百年了,風風雨雨都過來了,下狠心繼續運營,還是很有點能耐的。
而除了楊家以外,陳曦看好的還有聞喜裴氏,這個家族完全沒有發覺未來的可能走向,當前又不是什麼頂尖家族,也沒有渠道從某些地方獲取到這種高度機密的信息。
沒錯,說的就是陳郡袁氏,這家族之前每一階段的表現很是一般,但每次即將擺爛的時候,就迅速被強行扭轉,有親兄弟賣掛,自身體量又大,陳曦也不好說什麼,各憑本事而已,靠兄弟也是遊戲規則。
反正垃圾現實的暗藏規則太多,作弊代碼也多,就看怎麼發覺。
至於聞喜裴氏,這家族完全沒有獲取到未來發展趨勢,但這個家族可能屬於目前比較老實——雖說我弄不明白陳子川到底想幹啥,但是陳子川既然三令五申要我們搞教育,那就好好搞。
基於這種邏輯,聞喜裴氏的地盤和曾經來的時候差不多大,兵力也和曾經來的時候差不多多,錢都拿去投教育了。
雖說沒搞到楊家那種吃草的程度,可聞喜裴氏不搞別的發展,除了必要的戰鬥力,主要點教育,楊家除了教育,還點了一大堆別的。
就跟五大豪商各州都有分點,而且每一個分點都很強,可和某些只發展某一項的大商人,在當地比起來,還真未必是對手,聞喜裴氏目前就是這種情況,親爹帶着四個兒子,四個兒子分管一類,軍事穩住,錢全投教育。
說實話,這種發展方式很另類,但陳曦覺得這家族對於他的話領悟的比陳家那羣傢伙還到位,所以合該這家族發展起來。
總之,相比於龐統所想的那種簡單粗暴的轉移人口,陳曦考慮的更爲細緻深入,而且從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講,陳曦這一手要是能成功,那漢室就多了十幾個能打的王國了。
後續要是培養的好,湊個戰國七雄還是沒啥問題的,這可比將人流放到澳洲爽多了。
別的不說,戰國七雄不內鬥,依託全民兵役制度,打一兩個帝國都不是什麼問題,這可比那些又小又弱的普通封國強多了。
陳曦又不是爲了玩,搞一些弱了吧唧的封國,還得自己在後面輸血,要搞漢文化圈,起手一個帝國,幾個能撐檯面和帝國打一打的大國,再來一批地區強國,那才叫正確的開局。
也只有這樣,就算自家這一代全部倒下,漢文化圈也會自發的擴張,畢竟野心這種東西說起來有些貶義詞的意思,但絕對是原動力。
這些思考,陳曦一句都沒有多說,只是簡單提了一句等完成對於種姓制度的初步壓制再行遷徙,但陳曦相信,就光這麼一句話,在場其他三個人恐怕都會猜出來一些東西。
然而就算是猜出來了未來的趨勢,三個傢伙也沒有外傳的對象。
法正的扶風法家也算是大戶,但和那種真正的高門還差一截,最起碼法家自己沒辦法玩轉這種東西。
徐庶就更不用提了,寒門之中的妖孽,要不是早先當流氓荒廢了光陰,真要在最佳接受教育的時候去掌握知識,現在的徐庶絕對是最頂尖的那一批人,雖說就算是過了最佳受教育時間,徐庶也混到了頂尖級別的那一批人之中……
可有些東西是要靠集體,而不是個體所能完成的,徐庶背後要是有一個千年不倒從東海遷徙到江東的富春徐氏的話,那還行。
唯一一個有可能的龐統,則是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放棄了這一可能,他們龐氏沒有那樣的底蘊,這不是普通的大家族能玩的東西,現在要追平北方那些世家,最起碼需要周瑜那種家族才能玩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