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儒王守仁(大章)

“明公也知道世間有個王守仁?”

王守仁被張華識破真正的身份之後,微微吃驚。

他改名爲王知行,盤下長安城一座荒蕪的書院,弘揚心學。

陸王心學,陸是陸九淵,而王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對外自稱陸九淵的徒弟,所以王守仁的門生以爲王守仁是宋人,但實際上王守仁是明朝中期的大儒。

不過王守仁繼承、發揚了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他自稱是陸九淵的徒弟,倒也不能說王守仁欺騙了衆人。

“看來我猜測的沒錯,畢竟先生是提出‘知行合一’之人,化名王知行,也不奇怪。”

張華在得知中天閣書院的教書先生名爲王知行之後,中天閣書院又夾帶私貨,傳授陸王心學,他心裡已經有所猜測。

古華夏,兩位心學大儒,陸九淵、王守仁,其思想不僅影響古華夏,而且影響東亞周邊國家,對東亞文明的塑造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雖然明清統治者更加認可朱熹的理學,但心學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流派。

張華知道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理論。

因此張華看到王知行這個名字,心裡已經篤定王知行就是王守仁。

當然,也不排除有王守仁的傳人使用王知行這個名字。

於是張華單獨留下王守仁,確認其身份。

王守仁不只是心學的集大成者,還在明朝兵部、刑部、吏部、都察院擔任大臣,又率兵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可以說是全能人才。

古華夏能文能武的人不少,但同時還是諸子百家掌門人的人物,可就少之又少了。

王守仁已經成爲長安城諸子百家的儒家心學流派的權威。

張華認爲此次文舉,發掘隱居在長安城的王守仁,纔是最大的收穫!

王守仁開山立派,已經不是常人的範疇,他的思維也遠超常人。

見張華識破他的身份,王守仁也在推斷張華的來歷。

張華既然知道王守仁和他的理論,那麼必定來自於更後面的朝代。

明朝之前的人物,不知道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理論。

“……”

張華和王守仁都在互相觀察對方,兩人在暗中較勁,看是否能夠對上電波。

張華相當好奇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的能力。

有資格被稱爲集大成者的人物,在諸子百家之中,那都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

比如韓非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被稱爲韓非子。

這些集大成者,天賦也相當逆天。

如果張華沒有記錯,心學講究的是“吾心即是宇宙”,有點唯心主義的意味。

張華率先打破殿內的沉默:“何謂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王守仁淡然答道:“山澗之花,如若不看,便是一片死寂,若看此花,則此花明豔,故存在即被感知,此所謂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因爲理在心中。”

“……”

張華聽了王守仁的見解,心裡暗道,這不是量子力學嗎?

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未觀測此花時,此花並未真實存在,按波函數而歸於寂滅,觀測此花時,則此花的波函數發生坍縮,它的顏色一時變成明白的實在。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王守仁的心學思想未必是錯誤的理論。

即使在張華的時代,人類對世界的瞭解,還極其有限,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學科的終點,都是哲學。

“先生爲何隱瞞姓名,隱居於長安城?”

以王守仁的名聲,只要王守仁想要出仕,張華隨時可以給予高官厚祿。

王守仁輕輕搖頭:“伴君如伴虎,立功就會遭到忌憚,就會有人煽風點火。立功也不是,不立功也不是,如此一來,又有什麼意思?不如歸隱,傳道受業解惑,也算是立言了。”

“先生此言差矣。常言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爲了拯救天下蒼生,先生不可繼續隱居。此乃聖賢之道。”

張華沒有否認王守仁的見解,在文臣武將立功之後,君王確實有可能進行清洗,但張華對王守仁進行道德綁架。

越是奉行聖賢之道,越容易被道德綁架,否則會有違儒家學說。

“……”

王守仁沉默不言。

他知道張華在道德綁架,但王守仁既然出現在這裡,說明他的內心已經傾向於出仕。

王守仁的心學講究的是修心,王守仁知道自己心裡的想法。

張華給了他臺階。

王守仁深吸一口氣,作揖道:“知行合一,如果知而不行,那就落了下乘。在下願出仕,儘快統一天下,以免生靈塗炭。”

“我不喜得到通過科舉的士子,但喜得到先生輔佐!”

張華親自走下臺階,扶起王守仁。

招攬王守仁這種級別的人物,並不容易。

王守仁最強的不是統帥,而是智力。

“先生與我前去痛飲一番,我對心學,很有興趣。”

張華與王守仁在宮中對飲,談論心學和兵事。

“先生的思想雖然違背常識,世人以爲是邪說,荒誕不已,但有一定道理。世人多數是芸芸衆生,不會考慮這些事情,更不會思考宇宙萬物。”

張華與王守仁提及量子力學,王守仁詫異,高看張華一眼。

就連王守仁招收的弟子,也未必會思考這些事情,更多的是爲了出仕罷了。

各地的諸侯和領主,考慮的也是如何擴張勢力,罕有張華這種懂得哲學和量子力學的人物。

王守仁意外之餘,向張華全面闡述自己的思想,認爲張華開創的“量子力學”與自己的“心學”有相似之處。

兩人相談甚歡。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守仁在離開宮殿前,依然依依不捨,認爲與張華相見恨晚,更恨自己沒有提前出仕。

“先生暫且回去書院休息,我必有重用。”

張華親自送王守仁離開,王守仁再三作揖,認定張華是明主。

在宮殿外面,天色已晚,百人將李顯忠還在耐心等待王守仁出來。

此時李顯忠看到一隊禁衛軍護送王守仁出宮門,還有一人在與王守仁交談,於是李顯忠上前。

“止步!”

禁軍大將許褚擔心刺客接近張華進行刺殺,於是大步向前,擋住李顯忠,恐怖而磅礴的氣勢從許褚身上散發出來,隱隱可聽見虎嘯聲,地板出現裂痕!

以許褚恐怖的武力,任何刺客想要靠近張華,都相當困難。

“在下長安外城守軍百人將李顯忠,是王知行之友,前來接應,並非刺客。如冒犯大將軍車架,請治罪!”

李顯忠看到虎癡許褚出現,立即反應過來王守仁身邊之人很有可能是張華,趕緊請罪。

“百人將李顯忠?”

張華想了想這個名字,不曾聽聞,似乎不是什麼名將,也就不在意。

“伯安,此人既然是你的朋友,那麼就由他接你返回書院吧。”

張華沒有給李顯忠治罪,而是讓李顯忠接走王守仁。

王守仁說道:“明公,李顯忠乃是將才,請明公提拔此人。”

出乎張華的意料之外,王守仁看好這個百人將,認爲李顯忠值得張華提拔。

可以被王守仁看中的人,絕不會是什麼尋常人物。

張華也就聽說過項羽、韓信、吳起等名聲赫赫的名將,對一些朝代的二三流武將所知有限。

不過王守仁這些熟讀史書的人物就不同了,他們知道前朝有哪些名將,如數家珍。

張華又多看了百人將李顯忠一眼,李顯忠孔武有力,眼神凌厲,多是一員猛將。

難道此人也是一員名將?

張華問道:“你是何時之人?曾擔任什麼官職?”

李顯忠猜出張華的身份,於是答道:“在下乃是大宋綏德軍青澗人,曾與西夏、女真交戰。”

張華皺眉,明明是獲得提拔的機會,李顯忠的回答卻相當簡短,張華無法獲得詳細信息。

罷了,張華只要知道李顯忠的名字,李顯忠又在夏軍效力,在領地石碑就能查看其能力。

“今後你不用擔任百人將,提拔爲軍司馬。”

張華直接提拔李顯忠。

“多謝主公!”

李顯忠也知道,王守仁受到提拔,自己也會因此直接得到重用。

但李顯忠更加希望通過軍功,也就是自己的實力,得到升遷。

王守仁與李顯忠離去,張華這才返回宮中,查看王守仁和李顯忠的能力。

【英雄】:王守仁

【等級】:45

【統帥】:92 【武力】:69 【智力】:99 【政治】:85

【第一天賦】:言出法隨(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的意志可以改造天地萬物,逆轉因果、陰陽,意志對外界的影響越大,王守仁的精神消耗越是巨大)

【第二天賦】:快速成軍(王守仁用幾個月時間進行訓練,可以讓鄉勇、衙役、輕步兵等低階兵種,提升一個品階,屬性也將獲得提升,且整編爲一個完整的軍團)

【特殊兵種】:無

【來歷】:明代思想家、文臣,心學集大成者。

“言出法隨……!”

張華第一次見到如此逆天的天賦。

如果不是對精神負擔太大,那麼言出法隨可能是最逆天的精神天賦!

“不愧是心學集大成者,僅僅言出法隨這麼一項能力,王守仁已經可以成爲衆多諸侯的座上賓。”

張華看到王守仁的“言出法隨”天賦,震撼的無以復加。

張華不清楚王守仁的言出法隨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如果一句話就可以瓦解千軍萬馬,那麼王守仁的天賦可能舉世無雙。

“王守仁的能力應該達不到這種層次,一個人的意志,還無法承受移山填海、將千軍萬馬變爲虛無帶來的反作用力。”

張華在與王守仁閒談中,判斷王守仁的天賦還不至於逆天到移山填海,畢竟那樣太過駭人聽聞了。

在很久之前,張華就聽說過,意識可以反作用於物質,言出法隨就是出自於這個原理。

只是王守仁在改變天地萬物的同時,也要承受反噬。

換而言之,很多事情,王守仁的天賦也無法做到。

另外,王守仁的第二天賦“快速成軍”,可以臨時將一羣烏合之衆訓練成一支還算可以的軍隊,用於鎮壓突發的叛亂。

雖然王守仁的天賦不多,但僅僅一個“言出法隨”天賦,就足以讓王守仁成爲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一行人之一。

“王守仁擅長用兵,又智力超羣,擁有‘言出法隨’天賦,正好可以擔任軍師。”

張華一直以來,以李績、陳宮、閻象爲軍師,但李績是十六衛軍團的主將,需要單獨帶兵,不可能時刻出謀劃策。

這個時候,張華補充王守仁、謝艾進入自己的智囊團,他的智囊團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格。

張華又查看王守仁舉薦的宋將李顯忠的英雄屬性。

“這個李顯忠,果然是一員猛將!”

張華看到李顯忠的武將面板,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能夠被王守仁重視的武將,根本不是什麼無名之輩。

【英雄】:李顯忠

【等級】:59

【統帥】:82 【武力】:91 【智力】:67 【政治】:19

【天賦】:逆境死戰(李顯忠軍團置之死地而後生,戰鬥持續越久,戰意越加高昂,戰鬥力越強)

【特殊兵種】:無

【來歷】:南宋名將,因關中被金兵攻陷,先降金,後投西夏,不遠萬里歸宋,破西夏鐵鷂子,敗女真柺子馬,曾與虞允文阻止金帝完顏亮滅宋,收復淮西,隆興北伐時,因友軍作壁上觀,北伐失敗。官至太尉。

張華粗略看完李顯忠的武將面板,陷入沉默。

李顯忠,一個張華不認識的名將,但在南宋卻是名將,與當時名震天下的西夏鐵鷂子、女真柺子馬有過交鋒,先後敗之,可以說是忠臣。

然而,即使是忠臣,在北伐的時候,還是因爲友軍掣肘而失敗。

南宋不缺少名將,僅僅投靠張華勢力的南宋名將就有吳玠、李顯忠。

除去這些名將,還有韓世忠、岳飛、劉琦、虞允文、孟珙等人。

但每次南宋都選擇了偏安一隅的風格,每一次北伐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直到蒙古帝國興起,南宋再也擋不住北方鐵騎的兵鋒。

實際上,金朝後期動盪,是南宋爲數不多統一的機會,不過南宋還是沒有抓住機會。

張華感慨一番之後,認定這個李顯忠也是一員猛將,可以重用。

王守仁慧眼識人,讓張華沒有錯過李顯忠這麼一員猛將。

“李顯忠可以進入禁衛軍,與吳玠組成大宋軍團。”

宋軍不弱,只是被朝廷和文武內鬥拖累。

另外,缺少戰馬,也是宋軍的弱點。

但在張華勢力,這些都不是問題。

戰馬?

張華多的是。

關中、河洛和河東,所有大大小小的馬場合計在一起,超過一百座。

張華缺少的是武將,來多少要多少。

“李顯忠這個軍團天賦,確實厲害,越戰越勇……”

張華先後招攬王守仁、李顯忠,險些錯過了這些文臣武將。

看來還是有人對科舉不感興趣,也不想毛遂自薦,而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在這個世界活下去。

中天閣書院因爲科舉,一舉成名,王守仁成爲張華的幕僚之後,張華仍然允許王守仁以王知行的名義招收門生,擴大心學的影響力。

張華允許諸子百家爭鳴,以促進思想進步,心學也是重要的一個流派。

雖然心學還是儒學的範疇,但它探討的東西,與孔子、朱熹的儒學已經有不小的區別。

再者,王知行在中天閣書院招收門生,與我王守仁有何關係?

李顯忠被任命爲軍司馬之後,又被張華提拔爲折衝校尉,加入禁衛軍,與吳玠一起組建一支新的軍團。

吳玠與李顯忠都是南宋武將,雙方的作戰風格相近,配合更加默契。

南宋有諸多名將,全部南宋名將組成的軍團,都足以令天下撼動。

王守仁的中天閣書院門庭若市,但王守仁僅僅招收了五十個他認爲有潛力的門生,至於更多的門生,他也教不過來。

而且,今後張華若是帶兵出征,王守仁必定要隨從出征,爲張華出謀劃策,沒有閒暇教導大量學生。

王守仁最爲擅長的是智謀,在戰場上以智謀取勝,符合軍師的定位。

王守仁閒暇時,就在長安城傳道授業,擔任王知行的角色。

當有戰事,王守仁又成了軍師將軍。

“我被大將軍提拔爲折衝校尉,奉命與吳玠成軍。吳玠乃是名將也,我也服其勇猛,即使擔任副將,也絲毫不覺得委屈。但從今之後,我與先生相見的時間就不多了。待有閒暇,我們再煮酒論英雄。”

李顯忠與王守仁結爲知己,因爲王守仁的舉薦,李顯忠被張華提拔爲折衝校尉,距離李顯忠擔任百人將,不到一個月。

“你且去吧,想必今後征戰,我們二人,必定會有配合。”

王守仁爲李顯忠送行。

王守仁成爲夏軍的軍師,而李顯忠爲吳玠軍團的副將,兩人今後征戰,確實會頻繁配合。

“卻也未必。依我來看,接下來,夏軍必定東征西討,可能會分爲幾個戰場。天下,實在是太大了。”

李顯忠卻認爲自己以後未必與王守仁在同一個戰場。

只要關中徹底統一,夏軍必定會向四方出擊,東征西討。

一向在洛州種田的范仲淹,在從長安城回到夏城之後,開始招募士兵,明顯有插手關東的傾向。

在張華攻略關中之時,范仲淹一直奉行消極防禦的原則,無論關東羣雄如何攻伐,范仲淹都作壁上觀,不予理會,只要守住洛州,保證張華沒有後顧之憂就好。

甚至在崇禎皇帝朱由檢被努爾哈赤的後金國擊敗時,范仲淹也無動於衷,爲張華守好發家之地。

如今張華佔領關中大部分地區,關中變成了大後方,而范仲淹鎮守的洛州成爲前線,范仲淹終於改變原則,開始備戰關東。

張華對范仲淹這個洛州刺史相當滿意。

范仲淹的天賦“防線構築”,可以讓統帥的將士獲得生活技能“中級築城術”,加快修建軍事建築的速度,同時提升邊塞士兵訓練時獲得的經驗,最適合擔任守邊的任務。

范仲淹也做到了在他鎮守期間,洛州沒有失去一座鎮子。

當然,這也與關東羣雄相互爭鬥,沒有精力去攻打地勢險要的河洛有關。

等到關中羣雄逐鹿,出現一個霸主時,河洛就未必安全了。

因此,范仲淹奉張華的命令,改變消極防禦的策略,變更爲積極防禦。

所謂積極防禦,就是在敵人打來之前,提前消滅敵人,達到防禦的目的。

你死了,就無法威脅到我了。

這也算是一種防禦策略。

王守仁剛剛加入張華勢力不久,但王守仁對張華勢力的戰略方向也有所察覺。

張華佔據關中這麼一處豐腴之地,兵多將廣,在次年必定會開始一輪新的擴張,只是目前王守仁也不知道張華欽定的擴張方向。

李顯忠在離開之前,向王守仁問道:“以先生推測,夏軍接下來會向何地擴張?”

王守仁淡然答道:“雖然我還不知主公內心真正的想法,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那就是在新一輪的擴張之前,主公必定會出兵攻克陳倉。”

王守仁負手看向空中,天降大雪,長安城銀裝束裹,一片祥和,可見各處人家,炊煙裊裊。

如果不是王守仁清楚四周形勢,還以爲自己生活在治世。

但王守仁知道,張華積極羅網關中、河東各地的名將、名臣,志在天下,佔據關中,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長安城的宮殿,一隻白狐從窗外闖進來,爬到張華的書案上。

張華先後擊敗完顏宗望、周亞夫兩個軍團之後,難得休息一段時間。

然而領地各處的情報傳至張華這裡,張華依然要日理萬機。

其中一封來自黃河以北的摺子,讓張華憂心忡忡。

“小白!”

一個靈動的少女從窗戶爬了進來,找尋逃走的白狐。

“香香,我說了許多遍,今後要走大門,不得爬窗。”

張華髮現孫尚香直接爬窗戶,一臉黑線。

“原來小白在這裡。”孫尚香抱起書案上的白狐,瞥見摺子的內容有孫策的名字,於是好奇問道,“莫非這份摺子與我兄長有關?”

“你的兄長,一切都好。”

張華漫不經心收起摺子,不讓孫尚香細看其中的內容。

“木蘭、玉兒幾位姐姐已經備好菜餚,我們一起去吧。”

孫尚香挽着張華的手臂。

“你且先去,我還有一些事情需要料理。”

張華讓孫尚香暫且離開。

在孫尚香抱着白狐離開之後,張華的笑意逐漸凝固。

他剛纔向孫尚香撒了一個謊。

孫策的情況不妙,十分不妙。

孫策得到周瑜相助,擊敗河北諸侯袁紹之後,出兵圍困袁紹的鄴鎮,結果另外一個河北諸侯介入孫策與袁紹之爭,並且在鄴鎮附近大敗孫策,導致孫策損兵折將。

鄴鎮一戰,孫策損失三萬主力兵馬。

孫策的實力已經不如張華,一次大戰損失三萬精兵,對孫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張華在蘆葦地之戰,損失六萬精兵,卻能夠接受,一是因爲張華的領地人口衆多,二是張華取勝,佔領半個河東,還活捉了數萬俘虜。

但孫策不但損失三萬精兵,而且戰敗,無法彌補損失,這就相當不妙了。

孫策兵敗,對張華來說不見得是一個好消息。

一直以來,張華不必擔心黃河以北的諸侯進攻河洛,正是因爲孫策勢力起到了藩籬的效果。

因此一旦孫策這一股勢力被消滅,那麼河洛就要面臨河北諸侯的兵鋒。

可以擊敗孫策、周瑜這一對組合的諸侯,就連張華應付起來都夠嗆。

“是否要支援孫策?又如何支援孫策?孫策又要爲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張華快速權衡其中的得失。

張華與孫策都在有意地隱瞞孫尚香這一件事,只希望孫尚香可以無憂無慮。

張華身爲關中霸主,卻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

“必須扶持孫策,讓孫策和周瑜爲我牽制河北那個逆天的傢伙,爲我爭取足夠的時間……”

張華踱步,最終還是傾向於扶持孫策,讓孫策與河北羣雄死戰。

“再過一段時日,必須拿下陳倉。”

張華又將目標放在關中最後一座沒有被夏軍攻陷的城池——陳倉。

只要打下這座城池,徹底統一關中,張華就可以開始插手其他地方。

陰山,天寒地坼,狂風呼嘯,鮮卑部落,不少毛氈帳篷被狂風撕扯,魏軍將旗獵獵作響。

天降大雪,大草原上的遊牧部落都不好過,每一年的寒冬,都有幾十萬匹、上百萬匹戰馬被凍死。

鮮卑部落的大帳,一個年輕的鮮卑武將進入溫暖的毛氈帳篷中,除下堆滿積雪的衣袍:“此次大雪,我們拓跋部落至少有五十萬頭牛羊被凍死,只能儘量保住戰馬了。到了開春,糧食不夠,部落有滅亡之災。”

坐在主位上的鮮卑領主聲音沉悶:“我們拓跋鮮卑部落,控弦之士不下十萬,奴隸軍十萬,豈能坐以待斃,等到開春,南渡黃河,去關內搶糧。”

“關內諸侯林立,其中一些人物,即使我們遇到,也要拱手稱臣,怕是有去無回。”

“不,正是因爲關內諸侯林立,正好逐一擊破。”

“在我們南邊,就是闖王李自成的地盤。李自成在衆多關內諸侯之中,算是容易對付的了。佛狸,你怎麼看?”

衆多拓跋鮮卑武將看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佛狸是其別名。

拓跋燾向拓跋鮮卑部落的領主拓跋珪請命:“待冰雪融化,孫兒願率十萬控弦之士,敗李自成,盡奪其糧草!”

第二百二十八章 俘虜秦檜第三百三十二章 秦將孟明視第七百一十九章 樊城陷落第一百二十九章 渭水大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劍仙李白VS時之項羽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王彥章的男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漢唐聯軍VS蒙古帝國(4000字)第八十五章 升級,夏鎮第七十八章 趙廣與鄧艾第三十章 李時珍後人第二百三十章 白袍史敬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將門之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六百一十七章 關羽的蹤跡!第四百八十七章 守將董卓(六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商鞅的無奈!第二百五十五章 闖王軍師宋獻策第十四章 南宋叛臣第四百零二章 北齊諸將歸降第七十四章 鄧艾與趙破奴第三百六十三章 遼東公孫康!第五百七十三章 了結,五代十國的恩怨!(4000字)第四百七十二章 草原三巨頭!第三百三十九章 隱居南陽的絕世高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金五大臣第三十章 李時珍後人第七百零六章 各方驚動第二百一十一章 刺殺秦檜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六百二十三章 決勝,大秦之殤!第五十八章 元朝科學家第二百零六章 重建北府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劉秀與李世民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四百七十五章 蒙古帝國怯薛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活捉堯雄第一百零三章 血戰鐵浮屠【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二章 乞活軍,冉良!第六百八十六章 韓信,背水一戰!第四十七章 韓非變法(上)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的玄甲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四百四十八章 高仙芝與塞琉古第五十八章 元朝科學家第三十九章 被金兀朮囚禁的人物第十三章 陳宮與馬賊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亞子,我來抓你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五百二十章 歷朝文人的屬性(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沈萬三通西域第一百一十六章 蜀漢王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關羽的征程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獸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破史思明第六百一十四章 李廣與霍去病的恩怨!(4000字)第四百七十七章 刺殺諸葛亮第七百二十一章 戚繼光第四十一章 三級村莊第五百八十九章 秦漢聯軍第七百零六章 各方驚動第八十三章 黑甲秦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招攬文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微操大師趙光義第六百四十四章 六國合縱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隋朝三將!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超破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十萬鐵騎出玉門!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賈復、巨無霸!第二百零一章 郭淮一桃殺三士第一百九十二章 乞活軍,冉良!第三百二十三章 貪狼營與陷陣營第四百四十七章 秦國雙王第四百五十二章 秦軍出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伐秦!第一百二十八章 長安聚會,唐玄宗第三百六十三章 遼東公孫康!第五百零六章 先秦方士徐福第六百五十二章 推倒趙雲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巖與紅娘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孔子與五代十國的武夫!第二十七章 水賊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七百零一章 岳飛父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將軍!第四百零七章 周世宗柴榮:我攤牌了(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銀戟太歲雪天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謝家聯姻:天真的謝道韞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落榜考生第七十六章 秦檜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的困獸之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決戰後樑!第六百七十三章 呂布迴歸!第三百零四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百三十七章 吳玠與諸將天賦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三百四十九章 努爾哈赤的能力!第五百四十九章 飛虎軍!(4000字)第六百四十八章 孫堅投奔!第五百四十五章 張飛到來
第二百二十八章 俘虜秦檜第三百三十二章 秦將孟明視第七百一十九章 樊城陷落第一百二十九章 渭水大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劍仙李白VS時之項羽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王彥章的男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漢唐聯軍VS蒙古帝國(4000字)第八十五章 升級,夏鎮第七十八章 趙廣與鄧艾第三十章 李時珍後人第二百三十章 白袍史敬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將門之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六百一十七章 關羽的蹤跡!第四百八十七章 守將董卓(六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商鞅的無奈!第二百五十五章 闖王軍師宋獻策第十四章 南宋叛臣第四百零二章 北齊諸將歸降第七十四章 鄧艾與趙破奴第三百六十三章 遼東公孫康!第五百七十三章 了結,五代十國的恩怨!(4000字)第四百七十二章 草原三巨頭!第三百三十九章 隱居南陽的絕世高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金五大臣第三十章 李時珍後人第七百零六章 各方驚動第二百一十一章 刺殺秦檜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六百二十三章 決勝,大秦之殤!第五十八章 元朝科學家第二百零六章 重建北府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劉秀與李世民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四百七十五章 蒙古帝國怯薛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活捉堯雄第一百零三章 血戰鐵浮屠【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二章 乞活軍,冉良!第六百八十六章 韓信,背水一戰!第四十七章 韓非變法(上)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的玄甲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四百四十八章 高仙芝與塞琉古第五十八章 元朝科學家第三十九章 被金兀朮囚禁的人物第十三章 陳宮與馬賊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亞子,我來抓你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五百二十章 歷朝文人的屬性(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沈萬三通西域第一百一十六章 蜀漢王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關羽的征程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獸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破史思明第六百一十四章 李廣與霍去病的恩怨!(4000字)第四百七十七章 刺殺諸葛亮第七百二十一章 戚繼光第四十一章 三級村莊第五百八十九章 秦漢聯軍第七百零六章 各方驚動第八十三章 黑甲秦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招攬文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微操大師趙光義第六百四十四章 六國合縱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隋朝三將!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超破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十萬鐵騎出玉門!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賈復、巨無霸!第二百零一章 郭淮一桃殺三士第一百九十二章 乞活軍,冉良!第三百二十三章 貪狼營與陷陣營第四百四十七章 秦國雙王第四百五十二章 秦軍出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伐秦!第一百二十八章 長安聚會,唐玄宗第三百六十三章 遼東公孫康!第五百零六章 先秦方士徐福第六百五十二章 推倒趙雲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巖與紅娘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孔子與五代十國的武夫!第二十七章 水賊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七百零一章 岳飛父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將軍!第四百零七章 周世宗柴榮:我攤牌了(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銀戟太歲雪天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謝家聯姻:天真的謝道韞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落榜考生第七十六章 秦檜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的困獸之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決戰後樑!第六百七十三章 呂布迴歸!第三百零四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百三十七章 吳玠與諸將天賦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三百四十九章 努爾哈赤的能力!第五百四十九章 飛虎軍!(4000字)第六百四十八章 孫堅投奔!第五百四十五章 張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