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顛倒

聽太后說要解釋二十年前的事,不少大臣的呼吸都屏住了,尤其是興國公,整個人都激動了起來。m移動網

但是很快,他就皺眉了,因爲太后望向他了,而且伸手了,說話聲瞬間從哽咽變的冷冽,“但在解釋二十年前事情之前,哀家要親眼看看聖旨!”

聖旨有什麼好看的,他又沒有假傳聖旨,說的也都是實情。

但是太后要看,還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要看的,興國公不敢不給。

興國公府大老爺就跟在興國公身後,雙手捧着聖旨,興國公看了他一眼,他就把聖旨捧到太后跟前了。

太后伸手,接過聖旨,然後打開,橫掃了兩眼。

聖旨是真的,是皇上給她的那一道聖旨。

聖旨上的筆跡,如果不是太后確定自己從沒有寫過聖旨,更沒有交給過興國公,她都要懷疑自己的眼睛了,這聖旨上的筆跡跟她的一模一樣,連她都分辨不出來真假了。

太后知道這聖旨是誰寫的,是寧太妃!

寧太妃自小就搬到興國公府住,她年長她幾歲,她教她寫字,教她寫詩,就當是自己的親妹妹一樣疼着,她也喜歡拿她寫的字臨摹,久而久之,寫的就和她一般無二了。

看着聖旨,太后一股怒氣騰上心頭,手一揮,就將明黃威嚴無比的聖旨丟在了地上。

突如其來,驚住了百官,更是驚的興國公臉色唰的一白,他忙道,“太后……。”

太后望着他,聲音憤怒道,“這不是哀家給你的那道聖旨!”

興國公要說話。可是太后根本就沒有給他機會,“昨天,哀家是給了你一道聖旨。但不是讓皇上禪位的,夜明珠丟失一案。到現在都沒有查清,北晉咄咄逼人,安王府被燒在前,安郡王又當街遇刺,皇后住在深宮,竟然也被人給下毒,哀家不知道什麼時候,那毒就送到哀家和皇上嘴裡了。北晉欺凌我大錦,南楚也沒安什麼好心,哀家的聖旨,是讓皇上重整龍虎衛,揚我大錦君威的,你告訴哀家,這聖旨怎麼就變成了禪位聖旨!”

太后越說,越激動,指着地上明黃聖旨的手和聲音都在顫抖。

百官聽得有些蒙,一個個。你看着我,我看着他,就沒有明白的。到底怎麼回事啊。

一邊是讓皇上禪位,一邊又要皇上重整龍虎衛,到底哪個纔是真的啊?

聽太后這麼說,興國公心都涼了半截了,太后到底捨不得皇上身敗名裂,她捨不得皇上禪位啊,可事到如今,已經由不得她了,今兒皇上必須禪位。他跪在地上道,“太后。你昨兒給臣的聖旨就是這個啊!”

太后怒了,“混賬!哀家親筆寫的聖旨。哀家會不知道?!”

興國公眉頭皺緊,眸底深處有寒芒,但是看向太后的時候,則是痛心和不忍,“太后,你怎麼能出爾反爾呢,臣知道二十年前的事,抖出來,皇上會遭到百官指責,甚至天下人都會唾棄他,可他殺了先太子是事實,你不能睡一覺起來,就反悔了啊,現在聖旨已下,這會兒只怕整個京都都知道了,事已至此,何不讓二十年前的事大白於天下?你就真的忍心先太子含冤枉死,本該屬於安郡王的皇位被人一搶再搶,甚至被人刺殺,先太子已經死不瞑目,咱們已經委屈了安郡王二十年了,還要讓他繼續受委屈,甚至被人迫害嗎?”

聽興國公不帶喘氣的說了一通,清韻聽得,都驚滯了,她望着興國公,眼睛盯着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努力的想看清楚,興國公的臉皮是有多厚,他和寧太妃聯手騙了太后三十多年,把太后當搶使不算,還偷太后的聖旨,假傳聖旨要皇上給他孫子讓位,太后說聖旨不對,他居然說太后出爾反爾,都不知道他是怎麼說出口的,理直氣壯,臉不紅氣不喘,就跟真的一樣。

清韻知道這些都是興國公信口拈來,可大家不知道啊,興國公和太后私底下是怎麼商議的,天知道,還有興國公說的也不無道理,昨天決定的事,事後想想,也確實有反悔的可能,可這麼大的事,反悔了,不應該早早的派人跟興國公說一聲嗎?

事情發展到現在,百官已經糊塗了,不是逼皇上禪位嗎,怎麼太后和興國公掐起來了?

右相站在一旁,他看了眼興國公,又望了眼太后,一旁有大臣在咬耳朵,他要說話,那邊左相卻先他一步,道,“太后,您說聖旨給了興國公,是讓皇上重整龍虎衛,這是好事,但興國公宣讀的聖旨是讓皇上禪位的,聖旨臣看過了,是真的,但聖旨上寫的事,臣等就不知道真假了,太后,咱們還是先說二十年前的事吧。”

左相說着,不少大臣跟着附和。

清韻看了左相一眼,眸光微閃,太后進大殿才這麼會兒功夫,左相就提兩次二十年前的事了,以他左相的聰慧,不知道太后不想提二十年前的事,故意把話題岔開嗎,可他偏偏就提醒大家,二十年前的事更重要。

他很會抓住重點,只要二十年前,先太子是死在皇上手裡這事真相大白,這道傳位聖旨其實到底是重整龍虎衛,還是禪位聖旨都不重要了,皇位肯定是要還給安郡王的。

方纔太后就說了,二十年前的事該給一個解釋了,方纔打岔,現在重提,沒法再避開了。

太后瞥了左相一眼,然後眸光從文武百官臉上掃過去,道,“既然大家那麼想知道二十年前的事,想知道先太子是怎麼死的,哀家若是再隱瞞,還不知道你們會如何揣測。”

大殿裡,忽然安靜了下來,只聽得見太后蒼老的說話聲。

她望着獻老王爺,道,“滿朝大臣,論輩分。沒人能同獻老王爺你比肩,你歷經三朝,是看着皇上和先太子長大了。你說說先太子和皇上都是怎樣的人。”

被點了名,獻老王爺就望着太后了。他眉頭挑着,道,“太后讓臣品論先太子和皇上,臣不敢不從,但臣說話可不好聽,如果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太后可別生老臣的氣。”

“但說無妨,”太后點頭道。

獻老王爺就道。“那臣就直言了。”

說着,獻老王爺頓了一下,見大家都望着他,他笑了下,臉皮繃緊,大聲道,“先太子給皇上提鞋都不配!”

清韻,“……。”

忽然覺得,逸郡王毒舌不是沒有原因的,根本就是遺傳啊。

不過這話。說的叫人痛快。

只聽獻老王爺道,“朝中爲官二十年的大臣,少說也有二十來人吧。你們都認得先太子,他做的那些事,還有皇上做的事,想必大家沒忘記吧,先太子在京都聲色犬馬的時候,皇上跟着我在邊關打仗!”

“先太子大修別院的時候,皇上還是跟着我在邊關打仗!”

“皇上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組建了一隻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龍虎衛。可先太子做了什麼,他什麼都沒做。專門撿現成的,皇上凱旋迴京。恰逢有賊匪佔山爲王,他就奏請先皇,把龍虎衛給他,他要帶兵去剿匪,當年鄙視先太子此等行爲的將軍不在少數,只是他是太子,是儲君,是將來的皇帝,大家敢怒不敢言,說實話,他除了比皇上早生了兩年,佔了個嫡長子的位置,他拿什麼跟皇上比?”

說着,獻老王爺話鋒一轉,道,“雖然先太子並不合適做一個君王,尤其是寧王和皇上都遠勝過他,但他死的確實突然,叫人匪夷所思,事隔二十年,舊事重提,還和皇上有關,不說清楚怕是不行了。”

太后聽着,眼神黯淡。

她其實讓獻老王爺品論先太子和皇上,沒有別的意思,她就是想聽聽,在旁人眼裡,先太子和皇上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這麼多年,是她對先太子的寵溺矇蔽了她的雙眼,是興國公和寧太妃在她耳邊誇讚先太子,誇得她覺得先太子哪哪都好。

她就是想知道是不是隻有她一個人眼瞎。

她還記得興國公和她說的話,“皇上太寵溺三皇子了,寵溺的都忽視太子了,雖然他們都是皇后您生的,但長幼有序,儲君已立,皇上如此偏疼三皇子,勢必會動廢儲之心,到時候他們兄弟該如何相處,還有皇后您加在他們兩兄弟之間,豈不是左右爲難,您該好好勸勸皇上了。”

太后眼眶赤紅,往事想的越多,心就越痛。

她把自己的兒子撇在一邊,可勁的疼一個孽種,恨不得將天下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他,她甚至還幫他去搶龍虎衛。

太后想說話,但是聲音哽咽,她忍了一會兒,才道,“先太子是先皇的長子,更是哀家生的第一個兒子,哀家待他如珍如寶,呵護有加,當年他忽然離世,哀家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萬分,只覺得天都塌了,哀家隱瞞了他的死因,對外宣稱是暴斃而亡,不是哀家有意要隱瞞,實在難以啓齒,說出來,只會令皇家蒙羞!”

太后這麼說,不少大臣去看皇上了,不會……先太子真的是皇上殺的吧?

如果真是這樣,也難怪太后選擇了隱瞞了,除了長公主,太后就生了兩個兒子,已經死了一個了,難道要說出來,要另外一個兒子的命嗎,而且當時先皇的身子骨已經不好了,命不久矣,先太子離世的消息,他都承受不起,何況是先太子是被皇上殺了的消息了。

此事說出來,皇上肯定會被貶爲庶民,指不定還會流放千里,那皇位就流落到寧王手裡了,太后不傻,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

選擇隱瞞,讓皇上登基,然後約定等安郡王長大,就禪位給他,事情肯定是這樣的,這樣才能肥水不流外人田。

只是,還有一個不解的地方,那就是皇上爲什麼要殺先太子呢?

腦袋靈活的大臣,就想到皇后身上了。

當年,先太子死後,太后極其反對皇上娶皇后啊,只是先皇賜婚,最終還是娶了。

大臣們都望着太后了,太后就笑了,“皇上太優秀,他哪哪都好,如果太子不是哀家生的,先皇早立他爲太子了,有這樣一個優秀的皇弟,先太子很自卑,皇上有的,他都想有,搶龍虎衛,甚至搶皇后……。”

果然,真的跟皇后有關!

鎮南侯臉黑如炭,“爲何這事我不知道?!”

太后看了鎮南侯一眼,道,“當年皇上還在邊關,皇后和寧王妃合奏一曲,傾國傾城,當時爲之傾倒的少年郎不在少數,先太子也不例外,他不止一次跟哀家提議想娶皇后做側妃,哀家知道鎮南侯不會答應,所以回絕了先太子的請求,但哀家沒有想到,他會動邪念,欲強佔皇后……。”

不少大臣偷偷去看皇上了,自己的女人被親大哥惦記上了,還想強佔,真是難爲皇上了。

太后繼續道,“先太子是藉着皇上的名義約皇后出來相見,當時,邊關大捷,皇后沒有多想,就答應赴約,先太子更沒想到,皇上真的回京了,當時有多憤怒,可想而知,一腳將先太子踹翻在地,先太子也知道羞恥,就是那一點點的羞恥心,要了他的命,他倉皇而逃,失足滾下山坡,一頭撞死在了一塊大石頭上。”

太后一直在說,皇上在回憶當時的情形。

從他發現有人要強佔皇后,當時的憤怒,只恨不得將那人凌遲了,當時先太子戴着面具,他沒有認出他來,只當是登徒子,覬覦皇后美色,所以下手並沒有留情。

在先太子要逃的時候,他一劍了結了他,絲毫沒有給先太子逃走的機會。

可到了太后口中,卻成了先太子逃走了,他是失足跌下山坡,自己摔死的。

皇上眉頭皺了,雖然先太子會死,全是他咎由自取,但他殺兄有過,可太后這麼說,就將他全部撇開了。

先太子一事,太后怪了他二十年,現在卻改口了……

皇上看向清韻和長公主了。

長公主在笑,清韻俏皮的眨了下眼睛。

大殿內,議論紛紛。

全是指責先太子的。

興國公有些急了,他望着太后,道,“太后,先太子是被皇上用劍殺死的啊,你怎麼能顛倒是非黑白呢。”

ps:今天更新了八千……

第374章 撒鹽第119章 慚愧第3章 賠償第361章 包庇第311章 雙生第362章 信任第198章 偏心第106章 嚇唬第440章 喜歡第207章 應和第288章 態度第9章 誣告第37章 請帖第325章 道謝第461章 獻給第350章 正名第284章 上藥第119章 慚愧第218章 打臉第237章 氣暈第425章 如何第67章 反話第321章 荷包第197章 禮物第11章 狠心第55章 心大第79章 連累第125章 送信第54章 毛病第423章 原諒第24章 丟臉第131章 溫婉第67章 反話第31章 姿勢第171章 慎重第79章 連累第458章 南楚第388章 甘心第191章 把握第120章 馬虎第93章 節儉第三百二十六章第78章 守護第190章 身份第417章 浪費第449章 五月第250章 隱忍第420章 陰影第322章 重任第182章 留京第57章 牛皮第89章 十兩第427章 桂花第73章 東珠第435章 酸梅第372章 猜測第213章 破例第209章 欠妥第451章 出征第171章 慎重第290章 把柄第1章 家訓第165章 身份第339章 驚豔第210章 矇眼第190章 身份第8章 銀霜第四百無十二章 封地第13章 饅頭第335章 敬茶第211章 叫爹第91章 進來第292章 心眼第303章 踹翻第38章 不見第349章 仁慈第229章 苦惱第191章 把握第141章 通傳第152章 倒黴第352章 兵權第325章 道謝第222章 善了第302章 問案第54章 毛病第417章 浪費第133章 安心第289章 刑部第441章 賬冊第217章 欺君第184章 賠償第69章 耍劍第262章 默認第88章 在乎第83章 中計第62章 藏拙第三百二十六章第102章 如初第248章 勉強第158章 大雁
第374章 撒鹽第119章 慚愧第3章 賠償第361章 包庇第311章 雙生第362章 信任第198章 偏心第106章 嚇唬第440章 喜歡第207章 應和第288章 態度第9章 誣告第37章 請帖第325章 道謝第461章 獻給第350章 正名第284章 上藥第119章 慚愧第218章 打臉第237章 氣暈第425章 如何第67章 反話第321章 荷包第197章 禮物第11章 狠心第55章 心大第79章 連累第125章 送信第54章 毛病第423章 原諒第24章 丟臉第131章 溫婉第67章 反話第31章 姿勢第171章 慎重第79章 連累第458章 南楚第388章 甘心第191章 把握第120章 馬虎第93章 節儉第三百二十六章第78章 守護第190章 身份第417章 浪費第449章 五月第250章 隱忍第420章 陰影第322章 重任第182章 留京第57章 牛皮第89章 十兩第427章 桂花第73章 東珠第435章 酸梅第372章 猜測第213章 破例第209章 欠妥第451章 出征第171章 慎重第290章 把柄第1章 家訓第165章 身份第339章 驚豔第210章 矇眼第190章 身份第8章 銀霜第四百無十二章 封地第13章 饅頭第335章 敬茶第211章 叫爹第91章 進來第292章 心眼第303章 踹翻第38章 不見第349章 仁慈第229章 苦惱第191章 把握第141章 通傳第152章 倒黴第352章 兵權第325章 道謝第222章 善了第302章 問案第54章 毛病第417章 浪費第133章 安心第289章 刑部第441章 賬冊第217章 欺君第184章 賠償第69章 耍劍第262章 默認第88章 在乎第83章 中計第62章 藏拙第三百二十六章第102章 如初第248章 勉強第158章 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