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將他們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1622年.王書輝.《必須要堅決消滅一切反動派》

本地產的產品,無論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成本都要比王書輝通過時空門搞過來的現代產品高的多。但是,王書輝還是儘量的使用江北工業區生產的本地產品。

就比如說在救災中被大量使用的帆布吧。江北紡織廠的生產的本土帆布,因爲使用的設備都是近代水平的。所以,本地產的帆布,不僅相對較薄,而且防水效果也不是很好。和本地帆布相比較,現代產的帆布,就是最便宜的粗帆布,質量也要比本地產的好,而且價格也更加便宜。

不過,王書輝爲了促進本時空工業的發展,扶持本時空工業的建設。他還是大量的使用了江北帆布。當然了,他也沒少從現代拉回來一些現代品,對必然會出現的缺額進行補充。

用了兩天的時間,臨時組建的木工作坊,在一些像劉斧頭一樣的,會木匠活的本地難民,初步的熟悉了蒸汽大鋸的使用方法之後,就開始成批的爲難民營,提供比較粗糙的木質帳篷支柱。而源源不斷的從江北工業區運來的設備和物資,也開始有效的被利用起來。

不到半個月的功夫。容納了一萬六千人的難民營營地,就煥然一新了。

劉斧頭和復興會簽訂了勞動合同(他認爲的身契)。有了新的工作和身份。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他不再穿那個象徵着難民的口袋袍子。而是穿上了和復興軍戰士款式相同,但顏色是藍色的復興會工人的制式服裝。

而同樣是難民的伍朝業雖然身份上沒有大的變化。但是,他也見到了自己胳膊上打着石膏,正在少年營裡學習的兒子了。

在半個月的時間裡,所有的難民被分成了幾個部分。十五歲以下的兒童共兩千七百多人,被編爲少年營。每天上午進行基礎軍訓,下午和晚上進行文化課學習。

十五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共三千九百人。被編爲青年營。每天上午進行基礎軍訓,下午參加勞動,晚上進行文化課學習。

二十五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共五千三百人,被編爲工程營。每天早晨進行基礎軍訓,上午和下午參加勞動,晚上進行掃盲學習。

三十五歲以上。共兩千二百人,被編爲後勤營。每天早晨進行隊列訓練。上午和下午,承擔打掃衛生,洗衣服等輔助性工作。晚上聽復興軍宣傳課,看教育話劇等。

女性災民因爲總人數不多,除十五歲以下女孩加入少年營上課。二十五歲以下青年參加衛生部門護士培訓以外,剩餘的全部劃歸後勤部門,負責整個難民營的炊事工作。

整個難民營和復興軍第九營、第十營的後勤供給,一半由復興會承擔,一半由王書輝從現代補充。

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在完成了難民營的基本建設,並初步的對所有的難民進行了基本的軍訓之後。三千名完成基本培訓的復興會生產建設士兵,乘船到達鬆滋縣。在他們的帶領下,工程營難民開始開展農場建設工作。

雖然大部分難民覺得,復興軍對乾旱的土地進行大規模的規劃、平整、改造,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可是,等到五個大型農場的基礎性改造完成之後,用水泥修建的溝渠和水道在一個月後也全部建成的時候。工程兵部隊在江邊修建的大型蒸汽提水站也被建成了。

看到清澈的江水從江裡被蒸汽提水站提到一個高高的大水池上,而大水池裡的水順着水道流入五個農場的溝渠,再從溝渠裡流進一根根已經種好了玉米,紅薯和土豆秧苗(全都是抗寒抗旱作物)的田壟裡的時候,每一個參加了勞動的災民們,都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

是啊,在嚴重的旱災裡,徒勞的整理着土地,絕望的種下秧苗,突然間看到復興軍以一種神奇的手段,把江水引進了農田。付出了辛苦勞動的災民們,怎麼會不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呢。所有的勞動者,都會爲自己的勞動成果歡呼的。

發出歡呼的災民們早就忘記了,五座總佔地近十五萬畝的大型農場的土地,都是有主的。這些地不是別人的,就是鬆滋縣第一大地主伍朝宗的土地。

(湖北的夏玉米一般在六月上旬播種,九月下旬就能收穫。這裡是在七月末播種,十月下旬就可以收穫了。)

“四哥,你要不要當那個農場工人?”上完了識字課,在去廁所的路上,伍朝業遇到了自己在隔壁隊的一個遠親。還沒等和他打招呼,那個比伍朝業小兩歲的傢伙就偷偷的向他問道。

因爲難民營裡有不準隨便串門的規定,所以伍朝業的這個親戚和他說起話來,顯得有些鬼鬼祟祟的。

“老九,你是怎麼想的?”伍朝業反問伍老九道。

一邊跟着伍朝業一起往廁所方向走去,一邊伍老九小聲的說道:“我聽那些當兵的說的倒是挺好的。雖然一樣是做佃戶,但是做復興會的佃戶,日子明顯要好過很多。”

說完了這話,伍老九小心的四處看了看,用更小的聲音對伍朝業說道:“別人也就罷了。咱們都是伍家的人,咱們可是知道太爺(伍朝宗)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復興會佔了他的地,他能就這麼算了麼。我怕這復興會的佃戶不好做!”

伍老九的話,讓伍朝業沉默了。說實話。他心裡恨不得伍朝宗死了最好。自己可是欠了他家幾百兩的銀子,幾輩子也還不上。但是。伍老九說的也很在理。就伍朝業知道的,伍朝宗的狠毒,可是比復興會演的新戲裡還要厲害的多。

他點了點頭,對伍老九說道:“老九你把嘴閉嚴實點,咱們和伍朝宗是一族人的事情最好別露出來。復興會可是和太爺有仇的。你說這事兒我再想想。我心裡也沒個定數。”

晚上,排着隊洗好了臉和腳,用復興會統一發放的牙刷(豬鬃產品相當粗劣)沾着粗鹽刷好了牙,躺在牀(竹排牀)上的伍朝業。怎麼也睡不着覺。

兩天前,復興會向整個工程營發佈了招聘公告。五個農場要開始招聘農工了。復興會提供的條件好的不得了。給房子住,管吃,管穿,每個月還有工錢。每人年末的時候,還有一千斤細糧的分紅,要糧食要銀子都行。看病。上學都由農場管。

對於招農工這個事情,大家的看大都是一致的。大家都認爲,這是復興會要招佃戶了。可是當復興會的這個佃戶真的有些奇怪。沒聽說誰家的佃戶會管住、管吃、管穿,還會每個月發工錢的。倒是主家往往都會想方設法的從佃戶身上扒皮。至於年末的分紅和看病上學這些事情,大家更是聞所未聞。

伍朝業倒是聽說過族裡有族學的說法。可是他也只是聽說過,從沒真的見過。誰家的子弟去上過那個族學的。

一般情況下,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大家是不會相信的。但是,對方是復興會,這個事情就變得可能性極高了。因爲復興會的一舉一動。都是匪夷所思的。

大家在私底下就議論過。活了一輩子的老爺子們都說,從來也沒見過哪個大戶會在大災年這麼管老百姓的事情。有些老頭子聽說過。過去好年間,好像有大戶人家施粥的。但是也完全沒聽說過,有像復興會這樣,管住管吃管穿,還管識字管看戲的所在。用一個老頭子的話說,“識字,那是上等人的事體,咱們這些泥腿子也配麼?”

但是,每天不能學會五個字,第二天就不能吃飯。這個懲罰,讓大家現在都會寫幾十個字,數三五十個數了。

至於其他的事情就更加古怪了。什麼吃柴火的大火牛(蒸汽拖拉機),什麼冒煙的大水車(蒸汽提水站),什麼變土爲石(水泥)等等讓大家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有些畏懼的東西,再加上覆興會的富庶(用鐵做牆,到處都是鐵器等等)。現在復興會說要招這樣的佃戶,這種事情放在復興會身上,還真的有很大的可能。

相比較而言,讓大家每天都抽出時間來,列隊列走正步,這些事情,反倒不怎麼奇怪了。

伍朝業的想法也是這樣的。他自家雖然有幾畝地。但是,自耕農的日子實在難過。更何況,現在那幾畝地算不算自家的,也很有問題了。因爲自家已經欠了伍朝宗幾百兩的銀子,一旦伍朝宗回到鄉下,自己的地就沒影子了。

伍朝業這輩子,最羨慕的事情,其實就是伍朝宗家的孩子都識字這個事情了。但是,在整個伍家,只有伍朝宗和幾家和他那一房親近的族親才能讀書。自己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現在,不僅自己的兒子可以在復興會讀書,自己也可以跟着大兵們認字。伍朝業心裡對復興會的善舉是很感激的。

自己的班長,那個才十七歲的大兵說的多好啊。“識字,不爲了別的,就是不要當個睜眼瞎,被地主老財們騙。”伍朝業以前不過是覺得讀書高尚,現在他卻覺得讀書很有用了。自己是怎麼欠下伍朝宗家幾百兩銀子的,要是自己過去會數數會算賬,很可能就沒有這樣的事情了呢。

對伍朝宗的仇恨和對復興會的感激,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煎熬着伍朝業。讓他在牀上翻來覆去的睡不着覺。睡在他兩邊的人都被他折騰醒了。

最後,伍朝業終於下定了決心。他下牀穿好了草鞋,大聲的喊道:“報告!我有事情要向班長反映!”

“我常和大家說,要相信羣衆。要相信組織。你們看,羣衆是最講良心的。這個伍朝業不就是個眼亮心明的羣衆麼!”在救災建設委員會會議上。王書輝對參加會議的全體幹部說道。

“我們復興會和地主老財們有私仇麼?我王書輝和地主老財們有私仇麼?沒有,都沒有。我們復興會是要救人民的。具體到鬆滋縣的環境下,我們就是要抗旱救災的。抗旱救災,最主要的就是讓當地羣衆能夠吃上飯。這個飯從哪裡來,就是要靠我們領導本縣的羣衆,在本縣的土地上種出來。”

王書輝用眼睛環視了一下會場。看到所有的幹部都在聚精會神的聽他講話,他就繼續說道:“確定了這一點,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明確了。五座大型農場。按照我們在枝江的實踐結果證明,它的產出,只能保證兩萬人左右的糧食供應。”

“那麼,現在還有源源不斷的災民被吸引到難民營來,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只能領導羣衆,開拓和建設更多的大型農場。”

“這樣一來,我們就要面臨一個問題了。鬆滋縣的土地。都是縣城裡的那幾個地主老爺的。我們建農場佔的地,都是他們家的。”

“前兩天有些同志對我說,地主也不都是壞人,好地主也是有的。那麼這一次,我準備聽從一次這些同志的意見,我準備派人到縣城裡和地主們談判一次。由我們復興會出錢。從這些地主手裡買下這些土地,給鬆滋羣衆耕種謀生。”

“我們這次就看一看,鬆滋縣裡,或者說全天下,到底有沒有長了人心。有善心,關心老百姓死活的好地主!”

“我也不會故意按照災年的田價買他們的地。我就按照江南地區的上等水田的田價,給這些地主出價。這一次,大家就可以看一看,這些地主老財是怎樣一副面孔啦!”

在復興會裡,能說出“地主也不一定都是壞人”這種話的人,那是絕對非常的稀少的。具體的講,只有兩個人能說出這種話來。一個就是牛金星,一個就是顧君恩。同爲顧問人員的宋獻策都不會說這種話。因爲宋獻策不過是比自耕農強一點的,本身也要參加勞動的小地主家庭出身。

本來,宋獻策去了京師,爲復興會活動荊州衛指揮使的位置去了。牛金星則去了荊州,幫助復興會和荊州知府溝通去了。只有顧君恩一個人這次隨着王書輝一起到鬆滋縣。

說實話,顧君恩對於鬆滋士紳們的不識時務是非常不滿的。他在復興會半年多時間,已經知道了王書輝的行事風格。這個人講究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滅其滿門。”的原則。

和王書輝接觸了半年多,顧君恩隱隱約約的有一種感覺。他覺得王書輝並不是對地主有什麼個人的不滿。他發現王書輝對於地主,是一種更讓他覺得恐懼的態度:王書輝好像並不把地主們當成人來看待。

他覺得在王書輝眼裡,地主士紳們好像都是豬狗畜生一樣的東西。死了幾個工人,王書輝會揪心拉肝的心疼。但是殺掉地主,王書輝表現的好像如同殺幾隻雞一樣平靜。

王書輝對於普通老百姓表現的像個救苦救難的菩薩一樣。對於那些流民,和那些農民的孩子們,王書輝關心照顧的無微不至。而對於地主士紳們,王書輝卻認爲,對他們進行滅門好像是個非常平常的事情。

顧君恩就親眼看到王書輝教訓執行“清繳流匪,清除地主,建立基地村”計劃的幹部們。王書輝對一個營長說:“地主這種反動存在,不僅僅說把他本人殺掉就完事了,我們必須要堅決的把他們連根清除。他們的老婆,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對人民的掠奪和壓迫,但是他們本身,卻是在享受這些掠奪和壓迫的成果的。”

“你看那些小孩子覺得可憐,下不去手。那我問問你,這些小孩子,難道不是喝着人民的血,吃着人民的肉長大的麼。你可憐地主崽子,你就不可憐無數因爲飢餓貧困而死去的勞動人民的子孫麼!”

顧君恩當時聽了王書輝說的話,有一種好像被一道閃電擊中了的感覺。他很難把這個平靜的要求幹部們對地主斬草除根的人,和那個在日常生活裡,對工人們親切和氣,對流民們關懷備至,對幹部們平易近人的年輕人聯繫在一起。

顧君恩聯想起每次王書輝提到地主紳士們時,那種平靜的眼神,很難想象在這個手人中,會有多少個地主士紳被舉家屠滅的。

到了鬆滋縣之後,顧君恩還希望鬆滋縣的士紳們能夠有些眼色,不要自己找死。沒想到這羣土棍,居然主動進攻了正在救助災民的復興軍戰士。在那個時候,顧君恩就知道,王書輝已經把手按在了屠刀的刀柄上了。

即使如此,顧君恩還士希望王書輝能夠網開一面,採用不那麼暴烈的手段對待鬆滋縣的士紳們。本來他是不抱什麼希望的,但是他還是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壞人”的觀點。出乎意料,居然有幾個幹部贊同了他的觀點。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王書輝才決定,給這些鬆滋縣的地主一個機會。

看着旁邊坐着的顧君恩臉上一副興奮的表情,王書輝在心裡發出一陣陣冷笑。

王書輝知道,反動派之所以是反動派,就是因爲他們死不改悔。

他深信,鬆滋縣的地主們,會給所有的戰士和幹部,做一個生動的反面教材的。

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8章 起步(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74章 在山東(9)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7章 妖僧(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19章 起步(3)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4章 起步(8)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368章 在山東(3)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73章 審判(1)第309章 終結者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4章 起步(8)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7章 開始(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74章 在山東(9)第369章 在山東(4)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
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8章 起步(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74章 在山東(9)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7章 妖僧(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19章 起步(3)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4章 起步(8)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368章 在山東(3)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73章 審判(1)第309章 終結者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4章 起步(8)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7章 開始(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74章 在山東(9)第369章 在山東(4)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