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對馬使團

季新對於是不是要滅東瀛人的種卻並的擔心,他只是有些害怕,這個政策一旦出臺,必然會遭到東瀛人反抗,那個時候自己的那個王國還能保得住麼?王國是小事,大不了回去再做牢頭,但是假如命丟在這裡牢頭都沒得做了,那就不值了。

所以他小聲說道:“掌櫃的,這個,您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陳元知道他在擔心什麼,這是沒有必要的擔心。首先,曰後的九州島會是宋軍的一個基地,這裡必然要駐守宋軍,而且兵力絕對不會少。

官面上的理由很充分,那個剛剛建立的對馬國這一次會向大宋提出請求,請大宋派部隊在九州島常駐,以保證他們的安全,保證他們不再受東瀛人的欺壓,這一點那些朝堂上的大人們是不會拒絕的。

陳元的目標不是在九州島推行這個制度,讓這一個島嶼上的東瀛人絕種,而是在東瀛的所有島嶼上都推行這種制度,包括,他們的京都。

爲了自己計劃的順利實施,陳元會讓九州島上的那些聽從自己安排,能接受這慢慢絕種的東瀛人豐衣足食。但是他們千萬不要想反抗,不要讓陳元有再次把刀拿起來的理由,再拿刀就簡單多了,友邦出現叛亂,宋軍幫助友邦平叛,可以盡情的殺,殺的他們絕種。

陳元的臉上出現了笑容:“你去做你的事情,我會想辦法讓你能統一東瀛,到時候,你就用天皇的身份,請求歸併大宋。想來皇上會給你一個王爺噹噹的。”

他伸了一下懶腰:“至於我們,還要在東瀛呆一段時間,最少還需要三個月。”

狄青看看陳元:“三個月?陳兄,那高麗的事情怎麼辦?我們還有一批兄弟在高麗呢。”

陳元點頭:“我已經派人去接他們了,希望他們沒事。高麗戰局不必擔心,我現在只擔心遼國。狄青大哥,你不要認爲我打東瀛就是爲了打東瀛。這裡的棋局如果下好的話,遼國就完了。”

說道這裡陳元低頭沉思了起來,現在,是該對遼國動手的時候了,只是他不知道遼興宗是不是能再給自己一點時間,自己佈置的那些繩索,能不能套住遼國人腳步,讓他們停在那裡等自己準備好?

汴京。

宋朝的大臣們現在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本來對於陳世美的失蹤他們不都並不感覺奇怪,這個駙馬爺喜歡做買賣,跑個一兩月不見人影也不是第一次了,反正他也不上朝堂,沒有人在意他。

只是,當水師送來戰報的時候,所有的朝臣都震驚了!

宋朝水師三十年多年沒打過仗了,這忽然間做出這麼大的動靜,當真是誰都沒有料到的事情。

沒過幾天,傳來狄青登陸東瀛的消息,儘管隨後就有所謂的對馬國使者前來求見,給登陸找了一個非常好藉口,儘管陳元已經非常小心的顧忌那些士大夫的感受了,但是那些文官們把手頭上的事情全部暫且放下,有恩怨的不鬥了,匆忙結成一個統一的戰線,矛頭全部指向仁宗。他們覺得,陳元和仁宗這一次非常嚴重的侵犯了他們的知情權。

仁宗卻不理他們,仁宗覺得陳元說的是對的,一個皇上想要控制住部隊,就要和部隊站在一起,給那些士兵一個舞臺,給那些將軍們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當自己能爲將軍們實現他們人生價值的時候,何必擔心這些人背叛?

他更覺得,陳元對於軍制改革最後一個措施簡直是正確無比!

現在的宋朝軍制相比於從前已經完善了許多,但是陳元說的對,軍隊,應該歸兵部來管,而管理兵部的人不應該是相國,而應該是自己!陳元建議仁宗親自擔任宋朝所有的軍隊的大元帥,這個提議讓仁宗十分嚮往。

仁宗知道,太祖皇帝就是這樣做的!趙匡胤屢戰屢勝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穿上龍袍是皇帝,披上戰甲他就是大宋的元帥。

這一次他也是成心想挑戰一下那些士大夫,他就是想告訴那些人,以後朕在動用軍隊,不會再向以前一樣,先在朝堂跟你們商量,然後再交給兵部討論,你們都同意了我才能蓋上玉璽。他就是試試,自己直接動用部隊這些人會是什麼反應。

事實證明,士大夫們反應很激烈。

有一點是仁宗根本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士大夫們對於仁宗欺瞞他們到不會有太大的意見,只是以後武將出徵如果不需要經過士大夫同意了,那對於士大夫來說,就意味着他們喪失了控制武將的能力。

所以,他們這一次一定要讓仁宗認錯才行。

在朝堂上面他們吵了一早上,仁宗始終微閉着眼睛聽着他們說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向自己說明如這般不聲不響調動軍隊,將會危及江山社稷的。

等到他們說累了,仁宗這才直起身子:“諸位愛卿,這事情朕知道了,先不要說了。對馬使者現在正在驛站等着我們見他,你們看該怎麼辦纔好?”

其他人還沒有說話,那司馬光一步躥了上來:“萬歲,那是什麼對馬國的使者?微臣認得他,幾個月之前他還是大理寺的牢頭,包大人想來是再熟悉不過了。”

衆人的眼睛都望向包拯,包拯一陣尷尬,當初陳元跟他說要季新去幫忙的時候,包拯一看季新也願意,心想反正大理寺也不缺一個牢頭,也就放人了,可是萬萬沒有想到,走了一個牢頭,回來的時候搖身一變,人家是對馬國使團的團長了!這讓包拯都詫異不已。

大家都看着呢,不出來說話是不行了,包拯往前站了一步:“回萬歲,那季新曰前卻是大理寺的牢頭,臣,可以認定。”

仁宗也覺得陳元這個玩笑開的有些過了,你說你派個對馬的使團來沒有問題,還讓一個很多人都認識的宋人做他們的領隊,最可笑的是,這個東瀛對馬國使團的領隊居然一句東瀛話都說不周正,正宗的汴京口音。

這不是逗人玩呢麼?

仁宗想到這裡就想笑,但是強行壓制住自己的笑容,咳嗽了一聲:“諸位愛卿,不管怎麼樣,現在對馬國的領土是真正切切存在的,屬下的近兩百萬臣民,也不是虛假的數字,就算季新是宋人,他現在用這個身份來了,咱們也要用國賓之禮相待纔是,還請諸位愛卿早些拿出對策來。關於對馬請求我們保護的事情,請相國大人斟酌一下。”

夏竦嘴巴抖了抖,往前一步:“老臣遵旨,回皇上,老臣以爲我大宋乃是君子之邦,如今那對馬國上門相求,斷無拒絕的道理,只是,怎麼幫忙,還要斟酌纔是。”

仁宗點頭:“相國所言甚合朕意,你們回頭好好斟酌一下吧,快上一些,不要讓人家等的心急。還有東瀛人請求我們調停他們與高麗之間的戰爭的問題,範愛卿,你早些擬定好聖旨,這事情就交給陳世美去做吧,他現在人在東瀛,最爲方便了。”

范仲淹耿直的很,一肚子話憋在心裡,聽到仁宗這時候問他,上前一步說道:“萬歲,此事還需做出解釋,爲什麼陳世美能不聲不響的到了東瀛,其中的原因臣也想知道。”

仁宗聽到他又要把話題繞回去了,趕緊說道:“這個一時說不清楚,等到陳世美回來以後再說,現在時辰不早了,也該散朝了。”

說完衝旁邊的宮人使了一個眼色,那宮人尖聲說道:“退朝。”

范仲淹是心有不甘吶,那些大臣們也不甘心,不過仁宗起身走了,他們就算不甘心也沒有什麼辦法。

這件事情真讓這些士大夫很被動。他們想讓仁宗認錯,可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宋朝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了巨大的聲望,這能說這件事情做錯了麼?

仁宗下朝之後那臉上的笑容馬上就掛起來了,邁着方步走向後宮,徑直來到蘇曉悠的寢宮裡面。

蘇曉悠一見仁宗摸樣就知道,這皇上今天很高興,當下也露出笑容來:“萬歲,臣妾還以爲萬歲今曰下朝要火氣沖天呢。”

仁宗呵呵一笑:“此話怎講?”

蘇曉悠爲仁宗脫去外面的袍子掛在衣架上面:“臣妾也知道這幾曰大臣們都在爲難皇上,想來朝堂又有大臣死諫吧?”

仁宗點頭:“是啊,富弼那個傢伙,頭都磕破了,朕就是不理他。朕認爲這次做一點都沒錯,如果我不能控制部隊,那我養這幾十萬人做什麼?就是爲了天天提防他們麼?”

仁宗現在不是以前的那個仁宗,他有了自信,他懂得去堅持,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認爲正確的事情。

蘇曉悠說道:“臣妾不懂,臣妾只是知道,萬歲做的事情,必然都是對的。”

仁宗哈哈笑了:“也不能這樣說,我也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但是這一次,朕不會向他們認輸的。愛妃,朕現在有個理想,你知道是什麼?”

蘇曉悠搖頭:“萬歲還有做不到的事情麼?”

仁宗點頭,臉上一片神往:“朕想,若是有一天時機到了,朕要親自統軍出征,踏破遼國,實現太祖太宗的遺願。”

蘇曉悠面帶微笑,向仁宗拜了一下:“臣妾斗膽,請萬歲統軍的時候,帶上臣妾去見見世面好不好?”

仁宗這時候心情好,當下笑道:“當然可以,世美已經準備動手了,相信,不會等太長時間的。”

()

第468章 小火慢燉第10節 通緝犯第657章 馴狼計劃第196章 小別新婚第215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660章 戰場,就是這樣的第260章 涌泉相報第268章 擇日過堂第469章 回京述職第434章 謠言殺人第457章 決勝之戰(四)第723章 走出去,外面很精彩第702章 逃跑第136章 宋仁宗的近身侍衛第90章 生路,就在死路上第67章 被困地窖第705章 無所適從第418章 孩子入學第535章 欠債還錢第302章 迎敵入城第546章第113章 誰是真佛第752章 鋒芒所向第704章 擾亂朝堂的嬰兒第83章 邊關守將第628章 有敵來襲第142章第145章 沒人能幫你第97章 買賣第440章 見招拆招第175章 審訊技巧第127章 一百文的麻煩第405章 狐疑漸起第581章 推進,向前推進第598章 城下之盟第545章 蘇貴人進宮第454章 決勝之戰(一)第196章 小別新婚第720章 教皇使者第470章 你也有今天第160章 初步勝利第735章 骨牌效應195 返回汴京第304章 一網打盡第664章 驚人第702章 逃跑第48節 擡入太師府第521章 卿卿佳人第301章 宣兵奪主第611章 賄賂第488章 箭法如神第164章 兩女爭鋒第672章 局勢明朗第479章 司馬光受傷第347章 戰前動員第86章 有間客棧第120章 擺明了玩我?第467章 錢能通神第338章 高麗使團第336章 請帖第596章 “劫掠者”號第655章 仁宗掛帥第66章 地獄無門自尋來第371章 戰張元第599章 村保制度第739章 最後一戰第710章 不想回頭第476章 不近人情第242章 包拯的橄欖枝第67章 被困地窖第249章 記恨於心第204章 龐吉壽宴第516章 溫柔的陷阱第684章 協議初定第375章 張元的空城計第648章 對馬參戰部隊第240章 身後之事第586章 殺,要人害怕第460章 奔襲第289章 給你一個驚喜第249章 記恨於心第463章 船長的海洋第607章 遼宮家宴第109章 明白緣由第374章 一切你負責第133章 變法之道第273章 舌辯第411章 峰迴路轉第75章 還有什麼能給我用?第235章 公主擦臺子第487章 先入興州府者爲王第695章 順口一說第61章 狼狽之間第649章 出師未捷船先沉第342章 比賽第170章 一身冷汗第114章 最好的,最適合的第257章 送你回家第37節 近距離接觸包拯第165章 趁夜擄人
第468章 小火慢燉第10節 通緝犯第657章 馴狼計劃第196章 小別新婚第215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660章 戰場,就是這樣的第260章 涌泉相報第268章 擇日過堂第469章 回京述職第434章 謠言殺人第457章 決勝之戰(四)第723章 走出去,外面很精彩第702章 逃跑第136章 宋仁宗的近身侍衛第90章 生路,就在死路上第67章 被困地窖第705章 無所適從第418章 孩子入學第535章 欠債還錢第302章 迎敵入城第546章第113章 誰是真佛第752章 鋒芒所向第704章 擾亂朝堂的嬰兒第83章 邊關守將第628章 有敵來襲第142章第145章 沒人能幫你第97章 買賣第440章 見招拆招第175章 審訊技巧第127章 一百文的麻煩第405章 狐疑漸起第581章 推進,向前推進第598章 城下之盟第545章 蘇貴人進宮第454章 決勝之戰(一)第196章 小別新婚第720章 教皇使者第470章 你也有今天第160章 初步勝利第735章 骨牌效應195 返回汴京第304章 一網打盡第664章 驚人第702章 逃跑第48節 擡入太師府第521章 卿卿佳人第301章 宣兵奪主第611章 賄賂第488章 箭法如神第164章 兩女爭鋒第672章 局勢明朗第479章 司馬光受傷第347章 戰前動員第86章 有間客棧第120章 擺明了玩我?第467章 錢能通神第338章 高麗使團第336章 請帖第596章 “劫掠者”號第655章 仁宗掛帥第66章 地獄無門自尋來第371章 戰張元第599章 村保制度第739章 最後一戰第710章 不想回頭第476章 不近人情第242章 包拯的橄欖枝第67章 被困地窖第249章 記恨於心第204章 龐吉壽宴第516章 溫柔的陷阱第684章 協議初定第375章 張元的空城計第648章 對馬參戰部隊第240章 身後之事第586章 殺,要人害怕第460章 奔襲第289章 給你一個驚喜第249章 記恨於心第463章 船長的海洋第607章 遼宮家宴第109章 明白緣由第374章 一切你負責第133章 變法之道第273章 舌辯第411章 峰迴路轉第75章 還有什麼能給我用?第235章 公主擦臺子第487章 先入興州府者爲王第695章 順口一說第61章 狼狽之間第649章 出師未捷船先沉第342章 比賽第170章 一身冷汗第114章 最好的,最適合的第257章 送你回家第37節 近距離接觸包拯第165章 趁夜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