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冀城文戰(1)

涼州刺史韋康聽聞馬超來攻,大驚,一時間竟不知所措,忙召衆將前來商議,參軍趙昂道,“刺史大人不要驚慌,馬超雖然英勇無比,但我們只要不出城迎戰,馬超縱然英勇也無濟於事,現在我們應立即飛馬派人向長安求救,關閉四門,城上多備弓箭及滾木雷石,以防馬超攻城。”

話音未落,只聽一人以宏亮的聲音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囤,閉城據守豈是大丈夫所爲!未將願領兵出戰馬超!”衆人轉頭去看,見是大將姜冏。

姜冏字仲奕,乃是天水郡冀城人氏,後蜀國大將軍姜維之父,冀城第一武將,官至功曹,使得一柄家傳的五虎斷魂槍,在冀縣乃至天水郡頗有名氣,此時姜維已經十二三歲,在父親姜冏的傳授下也已經熟練家傳槍法。韋康見是姜冏,知道他武藝高強,可想想馬超那也是一員虎將,且手下還有龐德、馬岱這樣的戰將,感覺姜冏不是敵手,便道,“姜將軍精神可嘉,可是馬超勇冠三軍,恐將軍難以敵手,我們還是堅守爲妙。”

姜冏厲聲道,“末將請願出戰!不勝則軍法處置!”

參軍事趙昂也道,“末將願從姜冏將軍一同出戰!”

韋康見手下大將如此英勇,不覺心喜,道,“好,那就由姜將軍帶三千人馬出城迎戰,本府就在城頭爲你們觀敵瞭陣。”

冀城城下,馬超正在討敵叫陣,只聽城內三聲炮響,城門打開,吊橋放下,一員大將金盔金甲、手持一柄五虎斷魂槍率三千人馬衝出城來,在馬超的面前停下,列開陣形,馬超不認識姜冏,見姜冏威風凜凜,暗自稱奇,便問身邊的大將任養道,“此是何人?”任養道,“回將軍,此人乃姜冏也,天水冀城人,有萬夫不擋之勇。”

“哦……他就是姜冏……”馬超早聽聞其大名,未見其人,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馬超推馬上前幾步,高聲喝道,“來者何人?”

姜冏回道,“天水姜冏也!你可是馬超馬孟起?”“正是。”“馬超,想你也是將門之子,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不思爲國效力,爲何要舉兵造反?”馬超道,“當今天下漢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殘害忠良,欺君罔上,人人得而殊之,將軍英武絕倫,不思爲天下討賊反而要助紂爲虐,是何道理?”

姜冏道,“曹公爲匡扶漢室也是謂爲國盡忠,怎可憑己私而罔議曹公,我勸馬將軍還是率軍返回,守一方水土而造福百姓還不好嗎?”馬超剛要答話,便見馬岱推馬上前,對馬超道,“大哥少和他廢話,待我擒他。”說罷推馬上前,掄刀直取姜冏。姜冏一個海底撈月,五虎斷魂槍直擊在馬岱砍來的大刀上,只聽一聲響亮,馬岱的大刀被震回,差點脫手,馬岱正驚駭之時,姜冏的長槍已到面門,馬岱一低頭,頭盔已被挑掉。馬岱大驚,回刀便砍,兩人戰了不到十合,馬岱料敵不住,撥馬返回本陣。

龐德欲推馬上前,被馬超喝住。馬超見姜冏槍法與衆不同,恐龐德一時也難以取勝,便推馬上前,虎頭湛金槍一舉,直取姜冏。

兩員大將便戰在了一起,兩槍並舉,各有其招,戰有百十餘合不分勝負。兩軍的將士們都看傻眼了,一個如出水蛟龍,一個如猛虎下山啊,兩個人是越戰越勇。城上的涼州刺史韋康看着姜冏如此勇烈不覺心喜,擔心長時間打鬥下去姜冏有失,忙鳴金收兵,姜冏虛晃一招將馬撥到一邊,衝馬超道,“馬將軍,刺史傳令返城,我們明日再戰如何?”

“好!我們明日再戰!”馬超收住戰馬,望着姜冏斷後,三千兵士跑步進城,不由暗自敬佩姜冏帶兵有道。

姜冏返回冀城,刺史韋康爲他擺下了慶功宴,一時是滿城歡喜。而馬超則是十分鬱悶她返回了營寨。他本想只要冀城內出兵應戰,他可輕而易舉地斬將奪城,卻不料冀城內竟有如此人物,冀城作爲涼州的治所所在,城池已是十分堅固,又有如此猛將守衛,恐怕冀城難以攻取啊。馬超正在憂鬱之時,張魯部將楊白進見,楊白獻計道,“將軍,姜冏英勇,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啊。”“哦,將軍可有妙計?”“有,明日交戰,將軍可如此如此……”楊白貼着馬超的耳邊說了幾句,馬超大喜。

次日,馬超又來挑戰,姜冏、趙昂、楊阜率五千兵出城迎戰,馬超喊姜冏交戰,兩將戰有一百餘合,馬超撥馬敗走,姜冏緊追而上。

趙昂見馬超槍法並沒散亂,知道馬超詐敗,必是一計,忙衝姜冏大喊,“姜將軍不要去追,小心有詐!”姜冏哪裡聽他所說,匹馬追趕馬超而去。馬超的軍隊也如潮水一般退去,趙昂、楊阜恐姜冏有失,忙揮軍追上。追過了馬超的營寨,正往前追着,忽見從馬岱、任養引五千羌兵從左邊殺岀,龐德引五千西涼兵從右翼殺出,兩下截斷了姜冏他們的退路,馬超又率軍殺回,三下夾攻,將姜冏、趙昂、楊阜及五千兵馬圍困在當中。

“快殺回城去!”趙昂衝着姜冏大喊道,姜冏一馬當先,長槍左右刺殺,奮力殺開條血路,保護着趙昂、楊阜衝出重圍,回頭一看,兵士們竟一個也沒有跟上,姜冏衝趙昂、楊阜喊道,“你們先回!待我回去救兵士們!”“不要!不要回去!”趙昂大喊,可姜冏哪裡肯聽,單騎又衝了回去,正遇龐德,兩下交戰,片刻,任養率羌兵趕到,合擊姜冏,姜冏戰馬受傷倒地,姜冏尤自步戰,任養見一時難以將姜冏擒獲,便令放箭,可憐姜冏蓋世英雄竟死於亂箭之中。

趙昂、楊阜見馬超兵又追至慌忙入城,此次所帶出的五千兵士皆陷於馬超之手。馬超本想生擒姜冏,卻不料姜冏已死於羌兵的亂箭之中,倍感惋惜,於是下令將姜冏的屍身送至冀城之下,涼州刺史韋康派人出城接入發殯。

暗淡的松子油燈光之中,十三歲的姜維一身白衣跪在父親的靈位前,姜維母親從內室中走出來,雙手搭在姜維的肩上,輕聲說道,“孩兒,作爲一個將軍只有武力還是不行的,你還必須有智謀,象你父親,如果他能看出那是計謀的話,他就不會去追……”

“是,孩兒明白……”

冀城的這一戰不但令韋康失去了姜冏這麼一員虎將,還損失了近五千人馬,冀城內區區不過六、七千多人馬,這一戰幾乎所剩無幾,韋康幾天內都茶飯不思,城外馬超天天都來挑戰,於是他便再次召集衆將商議對策。趙昂道,“我們派出去長安搬救兵的人已快一個月了,想信夏侯淵將軍不日便可到達。我們當前只可堅守城池,多備滾木雷石,絕對不可出城再戰。”韋康道,“可我們兵力不足,如何堅守城池?”楊阜道,“冀城之內我宗族親人不下千人,我即刻都將他們召集起來,刺史大人再動員百姓,這樣只要我們堅守月餘,長安兵到,定能擊退馬超。”韋康轉憂爲喜,下令組織百姓上城守備,而楊阜則集結了宗族.士人上千人,由從弟楊嶽統領,在冀城之上築起堰月樓,日夜輪番堅守。

再說韓遂自潼關兵敗退回金城,一年之餘沒有戰事,也得到了喘息。韓遂本是金城人,早年在金城起兵,因此韓遂在金城還是很有威望的,韓遂一回到金城,不過月餘便又集合起一支萬人的兵馬,正待磨刀霍霍之時,許都傳來兒子及衆親人被曹操殺害的消息,韓遂對曹操更是恨之入骨,此時馬超的信使來到,約韓遂共同攻打冀城,韓遂當即答應,待馬超信使走後,韓遂便找來大將閻行、成公英前來商議進乓之事。閻行道,“主公,想當初我們和曹操相安無事,可是受馬超的慫恿與曹操對抗才以致大敗,讓我們喪失了關中地區,也與曹操也結下了仇怨,現馬超又來慫恿主公出兵攻曹,主公萬不可再受馬超的當了。”韓遂沉思起來,片刻才緩緩地道,“可我們不結連馬超又怎能與曹操和平相處?曹操殺了我兒子及衆親人,此仇不報枉爲人世!”閻行道,“可曹操勢大,即是我們再與馬超聯合,也打不敗曹操,恐怕到時我們連金城也保不住了。”韓遂又陷入了沉思,好大一會兒才道,“你們先退下吧,讓我好好想想。”

閻行和成公英退下後,韓遂一個人在大廳內走來走去,他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再與馬超聯合還是獨善一隅,如果不是曹操殺了他在許都爲人質的兒子的話,韓遂還有可能歸順曹操,可如今曹操殺了他的兒子,韓遂又怎麼能在曹操手下共事呢?韓遂左右爲難,真是後悔當初與馬超聯合對抗曹操。

正在此時,成公英又返了回來,韓遂望着他,一股親切感由然而生。成公英雖不及閻行跟隨自己時間早,可成公英忠誠、穩重,而在這方面上閻行卻遠不如他,特別是閻行在許都爲人質的父母沒被曹操殺害之後,韓遂便感到閻行似乎有曹操有種密切的關係,因此,韓遂便對閻行有了介蒂之心,現在身邊唯有對自己忠心的也只有成公英一人了,所以,如今韓遂見到成公英便有一種親切感。

“見過主公。”成公英施禮道。韓遂上前拉住成公英的手,道,“來來,公英,快坐,快坐。”成公英坐定後,韓遂又道,“公英啊,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是好?”成公英道,“主公,難道你就甘心在殺子的仇人手下做事嗎?”韓遂把牙一咬道,“寧可去死也不可受其辱!”成公英道,“主公既然這麼想,爲何不下定主意去聯合馬超呢?”韓遂憂鬱地道,“我觀閻行有親曹之心,恐閻行會半道起事,那我們豈不不打自亂了?“成公英道,“主公所憂甚是,想那閻行的父母與主公的公子及親人同去許都爲人質,可曹操單殺了主公一家人而沒殺閻行的父母,這就說明閻行與曹操有親密的關係,現閻行又反對主公聯合馬超抗曹,主公,閻行其心莫測啊。”韓遂道,“閻行跟隨了我這麼多年,我不相信閻行會背叛我,曹操不殺閻行父母,這必是曹操的離間之計,我們切不可上了曹操的當。”成公英道,“當真是如此,主公也不可不對閻行加以提防。”韓遂道,“我想好了,升任閻行爲西平郡郡守,並且,我還要把我唯一的女兒韓瑩瑩嫁給他,這樣不怕他不回心轉意。”

成公英聽後驚訝地望着韓遂,感覺到韓遂似乎被閻行給吃了什麼迷魂藥了,他竟這麼偏愛於閻行,升任他爲西平郡郡守不說,還要將唯一的女兒嫁給他?成公英有些不解,“主公,升任他爲西平郚郡守這已經是一步險棋了,您怎麼還要將女兒嫁給他?萬一………”韓遂一擡手道,“我不想萬一,我只想把他的心拉回來……好了,就這麼決定了,你先回去吧。”“唉,”成公英無耐地嘆了口氣,轉身離去。

成公英走後,韓遂又將閻行叫來,對閻行道,“閻行啊,我知道你的苦心,如果不是曹操殺了我的親人,我有可能考慮歸順曹操,可現在,我與曹操有殺子之仇,我又怎麼可能歸順到他的手下爲他效力?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衷。”閻行剛要說話,韓遂打斷了他,繼續道,“你聽我說,你跟隨我這麼多年不離不棄你對我還是忠心的,這樣吧,我升你爲西平郡郡守,並且,我還要把我女兒嫁給你,你看怎樣?”

閻行聽罷感到驚異,對於自己力勸韓遂不要再結聯馬超對抗曹操的事韓遂不但沒有怪意,反而要升任自己爲西平郡郡守,西平郡那可是個大郡,隸屬涼州,管轄西都、臨羌、安夷和長寧,治所在西都(今西寧市),那可是整個涼州除涼州之外第二個大郡,地理位置尤爲重要,而且物產俱佳,讓閻行更加不敢相信的是,韓遂要把女兒嫁給自己,片刻間閻行便感到有些愧疚,臉面發熱,拱手對韓遂道,“主公,您升我爲西平郡郡守我已經很知足了,萬不敢再奢想娶您女兒,閻行不敢接受,請主公收回此意。”韓遂平靜地說道,“閻將軍武功超羣,且對我忠心不二,小女嫁於將軍也是她福份,你不要謙虛了,就這麼決定了,擇日我要爲你們舉行婚禮。”

閻行還想推卻,卻見韓遂目視着自己,目光堅毅且充滿了疑慮,也只得答應下來,他當即跪地叩頭道,“岳父大人在上,小婿閻行有禮了。”韓遂轉憂爲喜,雙手將閻行扶起。

韓遂在給閻行和女兒舉辦完婚禮後,着令閻行起程去西平郡去上任,於是閻行便帶着家眷去了西平郡,閻行雖然是升了官職,但當時卻失去了在軍中的領兵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若想重新加強自己的兵力也非易事,不過閻行自有他的辦法,他在到達西平後即刻寫信傳給他的親信部下,同時他又在西平廣召兵馬,所以,不到一個月的工夫,閻行在西平便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隊,隨即派使者去長安聯繫夏侯淵,和夏侯淵約好要合擊馬超與韓遂。閻行離開韓遂的身邊來到這偏遠的地區,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韓遂的控制,閻行儼然一下成了一方霸主。

再說韓遂,把閻行打發到西平去守西平郡之後即刻帶兵馬去會合馬超攻打冀縣,可他的兵馬剛到隴西郡,一日正往前趕着,忽見正前方有一支約五千人的兵馬迎面而來,旗幟上書寫着一個斗大的“閻”字,當前一員大將一身羌人服裝,頭戴氈帽,身披烏金甲,腰挎弓箭,手持一柄鑌鐵長戟,正是閻行,韓遂心中不由一驚,兩軍離一箭之地時閻行將長戟一舉止住軍隊,提馬上前幾步,橫戟立馬攔住了韓遂。

韓遂與成公英提馬上前,韓遂斥問道,“閻行!你不在西平郡鎮守爲何要帶人馬跑到隴西來攔截我?”閻行冷笑一聲,高聲回道,“岳父大人,我再三勸告你不要和馬超聯合你偏不聽,你們是打不贏的,聽小婿一句話您快撤軍吧,不要去做無謂的犧牲。”

韓遂怒道,“閻行,我對你不薄啊,你三番五次地阻撓我去和馬超聯合抗曹,是不是你已私通了那曹賊?”閻行道,“岳父說的多難聽啊,什麼私通,現我已歸順了曹丞相,若岳父還能回心轉意,我定在曹丞相面前替岳父美言幾句,保準岳父能做涼州之主。”韓遂怒道,“呸!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今天我就將你拿下已解我心頭之恨!”“哈哈哈哈,”閻行笑了,大聲道,“現馬超不在,誰又能耐我何?”

成公英推馬上前,掛住長槍,左手摘弓,右手已取出三支利箭並把一支搭在了弦上……瞄準了閻行,這種箭術叫做“連珠三箭,而不是三箭齊發,手握三箭單射,省去了抽箭的時間,是一種很高級的箭術,十分厲害,在當時三國之中除成公英外也只有董卓會使用這種箭術,董卓也因此箭術而稱雄西涼。

就在成公英拉弓搭箭瞄準閻行的時候,從遠處飛奔來一匹戰馬,馬上有一紅衣少女,身子前傾、打馬如飛,長髮在腦後漂揚飛舞,猶如一團火焰一般奔來,她遠遠地高聲喊道,“住手,都給我住手!”

韓遂見是女兒韓瑩瑩,不等發話相問,女兒已飛馬而至,籲住戰馬,衝韓遂道,“父親,你們不要相互撕殺!”

閻行見妻子韓瑩瑩飛馬趕到,恐兩軍發生衝突傷了韓瑩瑩,心中甚急,忙衝她大喊道,“你來幹什麼?快點回去!”話音未落,韓瑩瑩已騎馬擋在了他面前,衝他哀求道,“夫君,你帶軍回去吧,不要阻攔父親他們,任他們去便是。”閻行道,“父親與曹丞相作對這是在自取滅亡,我不忍看着涼州的兄弟們白白去送死!”

韓遂對女兒大喊道,“瑩瑩,你不要管我們的事,快快閃開!今天我就要生擒這逆子!”閻行聽聞惱怒,緊握手中長戟,衝瑩瑩道,“你閃開!我不會和他們撕殺的。”“夫君…-”“快閃開!”韓瑩瑩見閻行怒視着自己,只得閃到一旁。閻行推馬上前,見成公英已拉滿弓弦正瞄準自己,便道,“成公英,我知道你箭術高明,今天我們就來比試一下,看看你的箭快還是我的戟快!”說吧,推馬上前,挺戟直奔成公英。成公英瞄個正準,首發一箭,箭如流星,直衝閻行的面門而去,閻行眼快手疾,噹的一聲將箭撥掉,還沒等撤回戟來,第二支箭又到了,閻行慌忙一低頭,那支箭已將他的氈帽射飛,箭身裹挾着一陣勁風,使閻行不由打了個寒戰,正當閻行正驚慌之時,成公英的第三支箭已經射出,閻行暗道這下可完了。正在此時,就聽韓瑩瑩大喊了聲“不要……”就見韓瑩瑩打馬已衝到面前,韓瑩瑩殘叫一聲,那支箭已穿透她的身軀又中閻行的心口,兩個人頓時掉下馬來氣絕身亡。

韓遂驚叫一聲跳下戰馬疾步跑到韓瑩瑩的屍身旁將韓瑩瑩抱起失聲痛哭,成公英大驚,就在此時,只見閻行的幾員部將見韓遂抱着韓瑩瑩痛哭,想趁機殺死韓遂,便率軍殺了上來,成公英又連射三箭,射死領頭的那三員大將,招手一揮,率軍也殺了上去,兩軍混戰,閻行的那支軍隊沒了主將,不多時便被殺散。成公英不及收攏軍隊撥馬來到韓遂身邊,跳下戰馬跪倒在韓遂面前,道,“主公,是我殺了小姐,請將軍治罪。”韓遂哭道,“將軍何罪之有,要怪就怪我,不該起兵去聯合馬超。”“主公……"韓遂止住悲痛,下令將韓瑩瑩與閻行埋葬,清理戰場,此時殘陽西落天色已黑,西方的天邊一片血紅,勁風哀叫,荒草起伏,韓遂傳令就地紮營。

殘淡的燈光之中,韓遂躺在牀上,面容憔悴,雙目緊閉,他在思索着自己自從金城起事以來近二十年的期間所經歷的大小戰事,曾經雄據一方又幾起幾落,到如今卻家破人亡人心離散,韓遂心痛萬分,不覺胸口難受,吐出一口鮮血……“主公……”成公英驚叫一聲,韓遂緩緩地擡了擡手,“不要緊……不要緊……”“主公,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韓遂思索了一會,聲音細弱地道,“我觀馬超也是有勇無謀,和他起事必會失敗,單以我們的力量也難與曹操抗衡,不如去投劉備,我觀天下英雄,也只有劉備纔是真正的英雄,要麼我們去投劉備吧。”成公英道,“劉備雖是英雄,但遠在荊州,路途遙遠不說,我們還要經過曹操的地盤,禍福難料,以末將之見,主公不應該放棄在雍涼建立起的威信而投奔他人,我們不如暫回金城養精蓄銳以觀世變再作道理。”韓遂想了會兒有氣無力地道,“撤軍,回金城。”

次日,韓遂躺在一輛馬車上在成公英的護送下返回金城,從此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人世。成公英統領了韓遂的部衆,在金城駐紮。

第53章,長安事變(2)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07章,定河內(1)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39章,銅雀臺(1)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43章,銅雀臺(5)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48章,長阪坡(2)第106章,白門樓(4)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109章,收張繡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27章,西涼兵變(1)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16章,收許褚(2)第63章,匡亭之戰(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21章,破劉勳(1)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79章,湘水劃界第104章,白門樓(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82章,孫策稱霸(1)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04章,白門樓(2)第82章,孫策稱霸(1)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5章,收許褚(1)第103章,白門樓(1)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52章,長安事變(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41章,銅雀臺(3)第15章,收許褚(1)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47章,長阪坡(1)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40章,銅雀臺(2)第142章,銅雀臺(4)第143章,銅雀臺(5)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95章,袁術稱帝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
第53章,長安事變(2)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07章,定河內(1)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39章,銅雀臺(1)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43章,銅雀臺(5)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48章,長阪坡(2)第106章,白門樓(4)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109章,收張繡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27章,西涼兵變(1)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16章,收許褚(2)第63章,匡亭之戰(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21章,破劉勳(1)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79章,湘水劃界第104章,白門樓(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82章,孫策稱霸(1)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04章,白門樓(2)第82章,孫策稱霸(1)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5章,收許褚(1)第103章,白門樓(1)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52章,長安事變(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41章,銅雀臺(3)第15章,收許褚(1)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47章,長阪坡(1)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40章,銅雀臺(2)第142章,銅雀臺(4)第143章,銅雀臺(5)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95章,袁術稱帝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