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

曹操在得到了家父和衛弘的大力資助下後,即刻讓陳宮和許褚攜曹操寫好的討賊文告傳邀全國各地。

曹操首先想到的是袁紹,他們倆是打小的好夥伴,袁紹又是因爲與董卓反目而出走的,在河北也形成了一定的勢力,因此曹操下檄文首先讓人快騎到了袁紹那裡。曹操又接連派人到各地去傳檄,這其中就有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東郡太守喬瑁、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等十幾路諸侯,這些可都是大將軍何進生前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現董卓毒殺了少帝及何皇后一族人,這些何進生前部曲豈肯善罷甘休,只要曹操高處一呼,這些人定會響應。因此,曹操到陳留後不久就給這些人發了討董卓的檄文,隨後,他便獨騎去了陳留去拜見太守張邈。

張邈前文中也講過,是山東壽張(今東平縣)人,字孟卓,少時以俠義出名,喜好接濟貧困,結交了不少壯士墨客,在當時被稱爲“八廚”之一,所謂廚者,釋義是能夠以財救人的人,在東漢末年,這江湖八廚還是有一定名氣的。

曹操和張邈是幾年前同爲孝廉被朝庭徵召入京時認識的,兩人一見如故,十分談的來。黃巾起義暴發後何進進封爲大將軍,有了闢徵掾屬的權力,何進便徵辟張邈爲騎都尉,不久便又派往陳留任太守之職。

曹操到達了陳留太守府,有衛兵去通報,好大一會兒,張邈才從太守府出來,兩個人一見面便親熱地握住手,相互觀望着,然後都哈哈大笑起來。

張邈拉着曹操的手進到客廳,張邈吩咐下人看茶,分賓主落坐後張邈便道,“爲兄好大的膽啊,現在朝庭下了通通緝文告正到處捉拿你,你還光天化日之下到處跑,你就不怕被朝庭抓住?”

曹操笑道,“我只所以這麼大膽,那是因爲我在賢弟您的土地上啊。”

張邈哈哈一笑,道,“知我者曹孟德也。孟德兄,你刺殺董卓未遂從洛陽逃到陳留可有何打算?”

曹操道,“揭竿起義,討伐董賊!”

張邈忙起身道,“孟德兄果有此意?”

曹操道,“我現在正在招兵買馬,已傳邀各地太守刺史,約定時日,共同討賊!”

張邈喜道,“如此甚好,現有我家弟廣陵太守張超及他部下藏洪在此,正與我商討起兵討伐董卓之事,我現在就叫他們出來與你相見。”

說罷,張邈至後堂將兄弟張超及藏洪喚出,與曹操相見。

張超與藏洪早聽過曹操的大名,今日一見分外親熱,於是幾個人聚在一起商討討伐董卓大計,決定在各路人馬到齊之後在陳留酸棗演兵場上舉行一次盟誓大會。

咱先說長沙太守孫堅,孫堅是在隨張溫往西涼討伐北宮玉、邊章、韓遂的叛亂之後又被朝庭派往長沙征討區星叛賊並將其擊潰,因爲有功被封在長沙做太守之職,今得曹操矯召便集結了五千人馬北上討伐董卓,不幾日便到達武陵。

武陵太守曹寅設酒宴盛情款待,並資助了許多糧草錢餉。

在臨走時,曹寅遞給了孫堅一道案行使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孫堅打開一看不由一驚。原來檄文上歷數了荊州刺史王睿的幾條罪狀,要孫堅到達荊州後依法將王睿處斬。這王睿作爲荊州刺史,之前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過零陵、桂陽,因爲孫堅是武官,王睿常流露出輕蔑之意,對此,孫堅心存不滿。王睿又和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這次起兵討伐董卓,王睿又揚言先殺曹寅再伐董卓,這讓曹寅很是不安。孫堅帶兵要走時曹寅忽然拿出案行使者溫毅要孫堅治王睿罪行的手書,孫堅明白,這是一道假的檄文,曹寅要借自己的手殺掉王睿。

孫堅沒有多問什麼,領了檄文便走。雖然覺得這樣不公道,但想想之前王睿對他輕蔑的態度,他決定要按溫毅的命令去執行,誰讓他王睿如此狂傲呢,象這樣的地方官於國於民也沒有多大的利取。

不幾日,孫堅率軍便趕到了荊州。

孫堅擔心王睿見了他會閉城門不出,便化妝成兵士樣子來到荊州城下。王睿見有大量的官兵涌來,關上城門,親自上城樓觀望,見沒有主將,便問,“你們是哪裡的軍隊,到荊州前來幹什麼?”

有士兵答道,“我們是江陵和黃巾軍作戰撤回來的軍隊,現我們缺衣少吃,特來荊州向太守大人討點糧食衣物,然後馬上就走。”

王睿一想自己也是一州之長,在自己管轄下的兵士缺衣少吃的也是自己的責任,於是便令兵士打開城門,親自引領這些兵士來到庫房,讓這些士兵到庫房裡隨便去取衣物。

孫堅也夾在這些士兵之內,當孫堅來到王睿跟前時,王睿才忽然發現他,大驚,忙問,“文臺兄你怎麼也在這裡?”

孫堅冷笑一聲,喚左右將王睿拿下。王睿驚道,“文臺兄這是何故?”

孫堅將案行使者溫毅的手書拿出,宣道,“荊州刺史王睿督郡不利、怠行軍事,特令孫堅拿下,問斬,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特批。”

王睿大驚,高呼道,“這是誣陷!這是誣陷!請孫文臺明查!”

孫堅道,“我只奉命行事,不問詳細,拉下去,斬!”

王睿邊被兵士往外拉着邊回頭罵道,“孫文臺,你公報私仇殺害忠良你不得好死!你會遭報應的!”

不一會,士兵託王睿首級而回,孫堅命令葬之。

孫堅殺了王睿,便令軍隊在荊州住下。讓人打探百姓呼聲,皆有怨言,孫堅便開倉賑濟難民,以此來平息民怨。

在荊州駐紮了不幾日,兵士多有懈怠,韓當、周泰便來到州府向孫堅稟報。

孫堅正與謀士張召商議事情,見韓當、周泰面帶憂慮之色走進,孫堅便問,“二位將軍可否有事?”

周泰道,“孫將軍,我們此次北上是爲了去討伐董卓,今在這荊州內駐兵多日,士兵皆有懈怠,長此以往恐會削弱兵士鬥氣,于軍不利。”

孫堅與張召對看了一眼,張召道,“二位將軍有所不知,荊州乃沃土之地,錢糧極盛,我們好不容易在荊州佔住腳了,怎麼可以隨便拋棄走人呢?”韓當道,“莫非我們要佔據荊州?”張召點頭。韓當、周泰恍然,喜道,“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我們佔據荊州這比在長沙可優越的多了。”張召道,“言之有理。荊州不只是物產豐富,其戰略位置更是重要,往北能逐鹿中原,往西可扼控四川,往南可直搗蠻夷之地,往東可順江而下控制四方,所以,我和主公正在商議如何名正言順地接管荊州。”韓當道,“什麼名正言順,我們佔這裡不走便是了。”

就在孫堅策劃着佔據荊州的時候,隱居在江陵的山東山陽郡高平人劉表已飛馳入京師洛陽,將孫堅斬殺王睿的事報於了董卓,董卓知道曹操在東郡起事,十幾路諸侯正在向東郡雲集起兵造反,其中就有孫堅。這劉表乃是漢魯恭王劉餘之後,少有文采,知名於世,被譽爲“八俊”之一,第二次“黨錮之禍”後恐宦官加害逃亡在外,大將軍何進掌權後又召他爲掾屬,出任北軍中侯,後董卓進京他再次逃離京師至江陵隱居。

董卓收到劉表的報信之後又驚又喜,驚的是他沒想到孫堅行軍這麼迅速,而且在荊州還殺了刺史王睿,這讓董卓感到頭疼,喜的是劉表能前來向朝庭報信,看來劉表並非異己之人。董卓想想這孫堅一路殺來,這是要把傾向於自己的地方勢力都斬盡殺絕啊!

王睿已死,荊州刺史空缺,董卓就知道孫堅想佔據荊州,孫堅是反董卓的,董卓又怎麼可能讓孫堅佔據這兵家重地荊州呢,於是,董卓便想到了劉表,決定讓劉表出任荊州刺史,以此來拉攏劉表,壯大自己的陣營。

董卓便寫了份任命書把李儒叫來,道,“孫堅已兵至荊州,並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其野心不小啊,他是想佔據荊州,圖謀發展壯大,你說,我們能讓他在荊州立足嗎?”

李儒道,“當然不能,我們應儘快派一官員前去荊州赴任,以接王睿之職。”

董卓道,“我已寫好任命書,就讓劉表去吧。你拿着這任命書到皇上那兒讓他蓋個印,明日,就讓劉表前去上任。”

“可……可皇上要不同意呢?”

“他皇上敢,我廢了他。”

“好,好,丞相,我馬上就去。”

就這樣,劉表帶着朝庭的任命書獨自一騎偷偷回到荊州。

他並沒有聲張,而是先去了宜城好友蒯良蒯越那兒,蒯越又請來了襄陽土豪蔡瑁,幾個人便聚在一起商議大事。

蒯良道,“如今孫堅賴在這裡不走,其目的就想佔據荊州,只是沒有朝庭的委任書,他還不敢接任刺史之職。”

蒯越道,“王刺史無端被他殺害,看來此人也非賢德之人,我們不能讓他留在這兒。”

蔡瑁道,“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讓景升兄入主荊州,現在袁術屯兵魯陽,早已對荊州虎視眈眈,荊州地界宗賊興盛,難服王令,孫堅又在荊州屯住,景升兄若想入主荊州確實有一定困難。”

蒯良道,“袁術爲人狡詐,難以服衆,不足爲慮。賊首多殘暴兇狠,下屬常有怨忿之心,如果景升兄能將殘暴的賊首斬首而留心善的賊首,則衆賊會歸附於你。”

劉表道,“聽子柔之言我們得先有兵有將才行。”

“正是。”蒯良道。

劉表道,“我家資豐厚,我現在想招募一批人馬,你們看我能招的起來嗎?”

蒯良道,“如果招兵招不來,那是因爲仁義不夠,景升兄,只要你廣佈仁義,我想,名人志士都會投你而來的。”

他們幾個商量已定,劉表出錢財,蒯良他們四處招兵買馬,劉表又誘請賊首五十餘人來赴宴,殺其殘暴者,餘者盡降。

又有南陽人文聘來投軍,劉表拜爲大將,劉表又使蒯良蒯越暗地裡聯繫各地豪強及地方官員,只要說是荊州之主是劉表,都紛紛投靠。

劉表見時機已熟,便從襄陽起兵二千,率各地豪強奔荊州而來。

至城下,有探馬報於孫堅,孫堅率軍隊出城攔住了道路。

此時,蒯良在荊州聯絡好的荊州土豪聽說劉表到任都紛紛出城,至劉表軍前作揖歡迎。孫堅大驚,推馬向前喝問,“來者何人,爲何帶軍隊前來?”

劉表也往前幾步,拿出朝庭的任命書道,“我乃劉表劉景升,是漢魯恭王劉餘之後,受皇上任命爲荊州刺史,前來上任。你是何人,怎可在荊州盤據?”

孫堅暗吃一驚,無言以答。但他仍不相信劉表的話,便道,“即是聖上受命,可拿委任書於我看。”

劉表讓兵士持委任書遞於孫堅,孫堅見果然真實,但見荊州土豪百姓聽聞劉表說完都跪拜相迎,孫堅見大勢已去,不由嘆息一聲,道,“我乃長沙太守孫堅,受曹操之邀,前往京師討逆,至荊州,受案行使者光祿大夫之命收斬王睿,現在荊州小住幾日讓軍隊休整,不日便可開拔。”

“哦,原來是孫將軍,久聞大名,失敬失敬,孫將軍,我們請到城裡敘談。”劉表道。

兩人到了城內,孫堅畏於皇命,不得已將荊州的印綬交於劉表,劉表自此領荊州刺史,廣佈賢德,招賢納士,恩威並舉,荊州境內衆賊寇誠服,一時間便平穩起來。

孫堅自領大軍北上,進入河南,至南陽境地,馳書讓南陽太守張諮,讓他供軍糧。

張諮得報,忙召衆手下商議。有手下道,“孫堅乃外郡太守,他有什麼權力來讓我們給他提供糧食?我們不必理他,看他有什麼能耐。”

張諮覺得有道理,便回覆來人道,“南陽錢糧還不夠當地支用,沒有閒餘糧餉相送。”

使人回報孫堅,孫堅本來因沒能坐鎮荊州而鬱悶,聽差人回報不由大怒,道,“我等不遠千里捨命爲國家去討逆賊,和他們要點糧食他們竟推委不給,實屬大不道也,和姦逆有何不同!”

韓當道,“我們從荊州帶來的糧食已不支數日,如果糧食斷絕,軍隊必然譁變,到時我們別說是去討董卓,就連長沙也回不去了。”

孫堅怒道,“此等奸逆,我定殺之!”

言罷,忽然頭痛欲裂,暈厥了過去……

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6章,收許褚(2)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41章,銅雀臺(3)第153章,劉備借荊州(2)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66章,幽州易主(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22章,較量第121章,破劉勳(1)第87章,孫策稱霸(6)第28章,西涼兵變(2)第34章,董卓入京(2)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4章,宮庭事變(2)第143章,銅雀臺(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62章,匡亭之戰(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05章,白門樓(3)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155章,劉備借荊州(4)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39章,銅雀臺(1)第53章,長安事變(2)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63章,匡亭之戰(2)第141章,銅雀臺(3)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45章,銅雀臺(7)第95章,袁術稱帝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76章,獻帝東歸第182章,魏王冕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80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3)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43章,銅雀臺(5)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0章,銅雀臺(2)第121章,破劉勳(1)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52章,長安事變(1)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82章,孫策稱霸(1)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07章,定河內(1)第109章,收張繡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44章,銅雀臺(6)第36章,董卓進京(4)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23章,十常侍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
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6章,收許褚(2)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41章,銅雀臺(3)第153章,劉備借荊州(2)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66章,幽州易主(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22章,較量第121章,破劉勳(1)第87章,孫策稱霸(6)第28章,西涼兵變(2)第34章,董卓入京(2)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4章,宮庭事變(2)第143章,銅雀臺(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62章,匡亭之戰(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05章,白門樓(3)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155章,劉備借荊州(4)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39章,銅雀臺(1)第53章,長安事變(2)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63章,匡亭之戰(2)第141章,銅雀臺(3)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45章,銅雀臺(7)第95章,袁術稱帝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76章,獻帝東歸第182章,魏王冕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80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3)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43章,銅雀臺(5)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0章,銅雀臺(2)第121章,破劉勳(1)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52章,長安事變(1)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82章,孫策稱霸(1)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07章,定河內(1)第109章,收張繡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44章,銅雀臺(6)第36章,董卓進京(4)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23章,十常侍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