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袁術稱帝

袁術在壽春聽聞曹操南征張繡大敗,大喜,便想着趁機稱帝。此時他已擁有二十餘萬兵馬,坐擁淮南並江東諸郡,可謂兵多糧足、土地廣闊,今見曹操新敗,便召集部下前來商議稱帝之事。

袁術道,“今我軍兵多將廣、糧食充沛,又兼備廣大領土,觀天下羣雄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我的。衆所周知,當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羣雄割據,這情形就象當年的楚漢之爭一樣,誰有實力,誰就可以稱王稱霸,我只所以要稱帝,我有三大優勢,其一,羣雄之收我兵力最多,其二,我所轄地方最大,其三,皇帝玉璽在我這裡,這是上天賜予我要當皇上,如果我不當,那就辜負了上天的美意,因此,我不得不當啊,想當年漢武帝在朝堂上曾對衆臣發下讖言道:漢有六七厄,法應再受命,我宗嗣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當塗高,寓意就是代漢者爲路上高大的人,我字爲公路,當應此讖。所以,天命歸我,我當爲皇帝,從此,漢天子是老大,我就是老二,衆愛卿意爲如何?”

主薄閻象諫道,“主公,我認爲不可。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姬昌,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就有他的兩份,可週公姬昌仍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的臣子,明公雖然現在兵多糧足,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昌那樣的昌盛。”

長吏楊弘也諫道,“主公,眼下漢室雖衰微,可民心仍然向漢,且各地羣雄並起,倘若明公稱帝,必遭衆反,屆時將悔不及矣!”

袁術心中不悅,眯着小眼看了他倆一眼,又將目光轉向徐璆。徐璆雖是被袁術劫持強留在身邊的這麼一個人,可徐璆以忠勇著稱,袁術仍拜他以上公之位,而徐璆對袁術是不溫不熱,偶爾會給袁術定個計謀出個主意,袁術是言聽計從,這一度讓袁術身邊的人都忌妒不已。今天袁術見楊弘和閻象都反對自己稱帝,感到失望,他便想徵求一下徐璆的建議,問徐璆道,“徐將軍有何看法?”徐璆現在恨不得袁術早亡,徐璆知道,假如袁術真的稱帝,那他必定會成爲衆矢之地,羣雄會羣起打擊他,那樣他離滅亡也不遠了,於是便道,“我認爲袁公可以稱帝。”

袁術大喜,問道,“何以見得?”徐璆道,“現天下大亂羣雄並舉,朝庭已經明存實亡,如果此時有人稱帝,則會招攬天下英雄志士來投,袁公稱帝有兩大優勢,一是現在袁公兵強糧足,可以發動一場戰爭,二是袁公手中有皇帝玉璽,順天應命,即壽永昌,這是天命所歸,不可失去。因此,卑職認爲袁公應該稱帝。”“好!”袁術響亮地拍了一下手掌,道,“我即皇帝位,君可任符節令兼執金吾。”袁術話音剛落,長吏楊弘大叫道,“主公!徐璆蠱惑主公罪當斬首,請主公莫聽他的,若聽他的則離滅亡不遠矣!”袁術大怒,喝門衛將楊弘哄了出去。

щшш ★тт kān ★¢ Ο

趕走了楊弘,袁術左右看了看,乾笑了一下,道,“衆卿還有何高見儘管提出來,聯定接受。”

衆文武見袁術鐵了心的要稱帝了,沒有再敢諫言的,都相互看了看默不作聲,袁術哈哈一笑,朗聲道,“朕意已決,今日即稱帝位,建號仲氏,我即稱帝位,衆卿也都官升一級,衆卿聽封。”

於是袁術開始置三公九卿,大封衆臣,封張勳爲大將軍、紀靈爲前將軍、橋蕤爲後將軍、黃猗爲左將軍、袁胤爲右將軍,又封陸勉爲司空、徐璆爲持金吾、江東孫策爲蕩寇將軍兼吳程侯,袁術又封金尚爲太尉,不過令袁術掃興的是,金尚竟當堂拒絕了這個封賜,金尚是這麼說的,“回皇上,我金尚才疏學淺不便擔當此重任,還望皇上收回誠命。”袁術沒辦法,便擱置了太尉之職。

金尚回家後,對家人們一說,家人們大爲不解,便問緣由,金尚道,“現天子還在,袁術稱帝,這

是大逆不道之事,必會引來禍災,我沒有能力阻止他稱帝這已經是我的過錯了,我怎麼還會受封做太尉?”

有一家人聽後便把這話告訴了袁術,袁術捻着鬍鬚小眼一轉道,“此人不可留。”於是,袁術便使人去殺掉金尚,使人率一隊人馬來到金尚府上,對金尚道,“金大人,恭喜大人、賀喜大人了。”金尚不明白,便問,“喜從何來?”那人道,“皇上派我來取你性命,恭喜你今日升天!”說罷便一刀斬了金尚,可憐金尚便這樣死在袁術手中。

不久,有河內人張鮍爲袁術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又兼有傳國玉璽,於是袁術便在壽春正式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建祠廟,任命九江太守陳紀爲淮南尹,置朝臣,又在壽春城南北築起皇帝祭祀時用的祭壇。

袁術又廣納天下美女,後宮妻妃數百人之多,終日淫迷宮室,醉生夢死,生活極度豪華。

袁術稱帝之後勢力向北推進,親自率軍進攻陳國,繡殺了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吞併陳國,兵鋒所指,逼近許都。

遠在江東的孫策接到袁術的任命後後勃然大怒,當下便把來使斬了,他決定與袁術決裂,他一方面發書給廣陵太守舅父吳景及叔父孫賁要他們反叛袁術,一方面使人去許都請求曹操率軍南下共同討伐袁術。孫策又派兵守住長江各個渡口,以防袁術兵順江而下。

消息傳到許都,獻帝大驚,着令曹操前去平叛。

曹操聚衆商議,荀彧道,“今袁術勢大,非我軍之力所能平滅,應邀請呂布、劉備二人,聯合江東孫策及海西陳瑀共同前去討賊,方可獲勝。”

於是,曹操便表奏朝庭,派議郎王浦先到徐州拜呂布爲左將軍、領徐州牧,然後親自領大軍至徐州與劉備、呂布會合,呂布受了朝庭的封賜,大喜,即刻起兵與曹操、劉備前去討伐袁術。

王浦帶着獻帝的詔書又來到江東,拜孫策爲騎都尉,襲父爵烏程候兼會稽太守,孫策覺得自己統領兵馬騎都尉官職太小,便使人向王浦透露其意,王浦當即以皇帝的名義,宣佈孫策代爲明漢將軍。

孫策即受了明漢將軍的官爵,便發兵北上,前去海西與陳瑀會合。

陳瑀原本是袁術的手下,曾被袁術上表任命爲壽春太守,在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失敗後,袁術逃往壽春,陳瑀不接納,被袁術打跑投奔了曹操,曹操就讓陳瑀在海西駐守。陳瑀在接到曹操的命令之後,心中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便召集部下商議,陳瑀道,“今孫策率大軍北上,江東空虛,我們不如趁此機會奪取了他的江東之地,機不可失啊。”

衆將都贊同。於是陳瑀派人秘密渡江,拿着他親手寫的三十餘封信到江東各地,讓各地豪強作爲內應,等孫策的大軍一出發,便馬上奪取他的郡縣。

等孫策率大軍到達錢塘時,孫策在吳郡的親信飛馬趕來,見着孫策,滾鞍下馬報道,“孫將軍,陳瑀已暗暗聯絡江東各地及吳郡的鄒倫、錢銅、王晟及嚴白虎趁將軍率軍離開江東之後裡應外合要謀取江東。”

孫策大驚,忙召衆將商議。程普道,“主公,我們當速回丹陽以防賊衆起亂。”

謀士張弘道,“我們雖然平定了江東各地,但各地豪強仍擁兵自重,不服王化,不如藉此機會將他們全部剷平,以絕後患。”

孫策點頭,“好,現在我們已快到達海西,我們不要聲張,出其不意,先把陳瑀滅掉,然後再揮師南下,掃平各賊衆。”

衆將一致贊同。孫策便率軍繼續北上,等到達海西城下,孫策使人讓陳瑀出城迎接,共商軍事,陳瑀心虛,不敢出城,孫策見城門大開,守軍毫無防範之意,將手一揮,率軍便突入城內。

守城兵將哪想到孫策是來攻城,來不及關城門,孫策已率大軍攻入城內,殺散守軍,直奔府衙,陳瑀見事不妙,拋下妻小,匹馬逃出城外,投袁紹去了。

就這樣,孫策佔領海西,俘虜了陳瑀的家人及兵將七千餘人。孫策令丁奉鎮守海西,自己統領大軍返回丹陽,進軍吳郡,派呂範、徐逸攻鄒倫丶錢銅,程普、周泰攻王晟,自己率陳武、太史慈等將攻打嚴白虎,不出十日,江東各地皆平。

於是孫策留吳景守丹陽,自己率大軍渡過長江北上,去攻打壽春。

再說曹操,引大軍到徐州地界,會合呂布、劉備的軍馬,以夏侯惇、于禁爲先鋒,三路軍馬,一同向蘄陽進發。

袁術聽聞曹操引大軍來到,便令大將軍橋蕤引五萬大軍出迎,兩軍會於蘄陽界口,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交戰,戰不三合,被夏侯惇一槍刺死。袁術兵大敗,逃回城內。

袁術正在驚慌之時,探馬忽然來報,說曹操大軍已快到北門,呂布一軍從東邊而來,劉備一軍從西邊而來,孫策引一軍從南邊而來,袁術大驚,急聚文武商議。

楊弘道,“敵人四面攻來,其勢威猛不可與敵,陛下速引一軍退往淮南,令一將留守蘄陽,與敵相拒,不過月餘,敵糧盡必退。”

袁術點頭,即令李豐、樂就、樑剛、陳紀四將分兵四萬留守蘄陽,其餘將士隨袁術南撤。

袁術剛撤退不出一日,曹操率大軍殺到,呂布、劉備、孫策也隨後引軍趕到,四支隊伍各圍一處城門,十萬大軍將蘄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豐等只堅守城池不敢出戰,壽春城城高牆厚,曹操連攻數日也未攻下,只得圍城,以待城中糧盡,不攻自破。

兩軍相拒月餘,蘄陽城內已經糧盡,李豐等四將便殺馬以食,熬粥度日,兵士多有餓死者,軍心渙散,已無力戰鬥。

而曹軍此時糧食也已告罄,接濟不及,士兵只能吃個半飽,多有怨言者。管糧官王垕來見曹操,焦急地道,“主公,糧食已只能應付三天所用,如不抓緊運糧過來,將要斷糧了。”

曹操道,“可用小斛分配,再延長數日,糧食必到。”

王垕道,“分配到各軍的糧食已減了一半,士兵們只能吃個半飽,若用小斛散,恐怕會引起譁變。”

曹操道,“我自有辦法,你用小斛散去就是。”

王垕無耐,只好用小斛散去。

過了一天,曹操使人去各營探聽,兵士怨聲載道,羣情激昂,大有譁變之意,曹操並不恐慌,便把王垕找來,道,“王垕,近日你小斛散米兵士反應如何?”

王垕道,“多有怨言,若再這樣下去恐引譁變。”

曹操道,“我要向你借一物,可平息兵士的怨言,不知你肯借否?”

王垕道,“丞相要借何物只管說來便是,在下萬死不辭。”

曹操道,“借你的項上人頭。”

王垕大驚,一下子坐在地上,驚道,“丞相,王垕無罪,王垕無罪啊!”

曹操道,“今你用小斛散米兵士多有怨言,如不殺你恐引兵士譁變。”

王垕急道,“我是奉命而行啊丞相。”

曹操道,“這我知道,可不殺你兵士必會譁變,你死後,你的家人就由我來照顧,你放心便是。”

王垕還想爭辯,曹操沖帳外喝道,“來人,王垕剋扣軍糧,推出斬首!”

“怨枉啊丞相!……”

刀斧手將王垕拖出至午門,一刀斬首,然後曹操令人將王垕頭懸在營門外的高杆上,出榜告示:王垕大斛換小斛,剋扣軍糧,已斬首明令軍法,於是各營內兵士再也沒有抱怨的人了。

次日,各營飽餐一頓,曹操召集衆將道,“蘄陽城已被我們包圍月餘,城內糧食已盡,今日全軍要全力攻城,至下午時分一定要將城池攻下,有退後者,皆斬!”

於是衆軍四門齊攻,城上李豐等四將指揮兵士抵抗,怎耐城內已斷糧數日,兵士無力守城,不多時,曹操所攻打的北門這邊,于禁、夏侯惇等將率先攻上城樓,殺散守軍,蘄陽城北門便被攻破。

曹操率大軍殺入城內,呂布、劉備及孫策三軍也破城門而入,將李豐、樂就、陳紀、樑剛四將俘虜。曹操命令把四將押還市槽斬首。

曹操正在商議追剿袁術,忽探馬來報,說張繡和劉表聯手,張繡北上攻打葉縣,威脅許都,葉縣守將曹洪有些不持,請求曹操派兵支援,於是,曹操便取消了南征袁術的計劃,引軍返回,呂布、劉備、孫策各引軍回本部駐地而去。

曹操在回軍途中路過宛城,便下令全軍攻打攻打宛城,由於宛城內張繡軍防守嚴密,一時又攻不下來,曹操大軍的糧草又供應不上,便決定回許都休整,待休整完後再來攻打張繡。

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80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3)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06章,白門樓(4)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23章,十常侍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5章,收許褚(1)第122章,破劉勳(2)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48章,趙子龍(1)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108章,定河內(2)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54章,長安事變(3)第27章,西涼兵變(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87章,孫策稱霸(6)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39章,銅雀臺(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22章,較量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144章,銅雀臺(6)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23章,孫策之死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47章,長阪坡(1)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22章,破劉勳(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48章,長阪坡(2)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06章,白門樓(4)第36章,董卓進京(4)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22章,較量第103章,白門樓(1)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85章,孫策稱霸(4)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48章,趙子龍(1)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144章,銅雀臺(6)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32章,國舅之難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62章,匡亭之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32章,國舅之難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7章,漢靈帝
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80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3)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06章,白門樓(4)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23章,十常侍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5章,收許褚(1)第122章,破劉勳(2)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48章,趙子龍(1)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108章,定河內(2)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54章,長安事變(3)第27章,西涼兵變(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87章,孫策稱霸(6)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39章,銅雀臺(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22章,較量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144章,銅雀臺(6)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23章,孫策之死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47章,長阪坡(1)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22章,破劉勳(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48章,長阪坡(2)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06章,白門樓(4)第36章,董卓進京(4)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22章,較量第103章,白門樓(1)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85章,孫策稱霸(4)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48章,趙子龍(1)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144章,銅雀臺(6)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32章,國舅之難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62章,匡亭之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32章,國舅之難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7章,漢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