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公孫瓚之死(4)

袁紹與公孫瓚在易京相持有一年有餘,袁紹糧草即將用盡,後方的糧草又供應不及,袁紹便寫了一封信交於使者送於公孫瓚,想和公孫瓚和解,另一方面,袁紹想借機讓使者查看一下易京的防備軍情,使者接信後即刻往易京趕去。

此刻,公孫瓚正在易京的外圍易河前指揮軍民們挖戰壕,挖了有十幾條,每條戰壕足有三米多深,又在易京河內側堆築了高約五六十米高的土丘,寬約幾百米,土丘上又築有數丈高的營壘,營壘上的寨門也是鋼鐵打造的,營壘裡面囤積着三百萬斛糧食,公孫瓚準備以此來和袁紹相抗衡,想把袁紹的軍糧耗盡,讓袁紹不戰而退。

公孫瓚爲了發現敵情傳達消息靈便,他就召來一些中年婦女們,每天都讓她們練習高聲喊話,以便敵人來攻時喊話傳遞消息及命令。

公孫瓚想看看這些傳令婦女們喊話的效果,便令婦女們相隔百十米傳令喊話。

一頭的婦女向另一頭的婦女喊道,“敵人又增兵啦!”

另一頭的婦人聽到馬上向另一個婦人喊道,“敵人又增兵啦!”聲音響亮,傳出很遠,公孫瓚點頭微笑。

就在此時,有一兵士來報,“報!公孫將軍,袁紹遣一使者前來下書,要求見您。”

公孫瓚眼睛一轉,道,“莫讓他進來,你們出去將書信取來於我看。”

有兵士將書信取來呈於公孫瓚,公孫瓚看罷冷笑一聲道,“原來是袁紹想和我和解,他退出易京,我們也要就此罷戰,哼哼,看來袁紹糧草已經供應不上,你想不打就不打了,沒那麼容易。”

長史關靖道,“主公,袁紹既然想和談,不如我們就應了他,讓他撤出易京,撤出幽州。”

“不行!”公孫瓚道,“袁紹不是想跟我耗嗎,我就跟他耗,看最後誰耗的過誰,我要把袁紹耗死在這裡!傳令三軍,加強防備,不得有誤,違令者斬!”

袁紹傳書給公孫瓚後一直等,等了十幾天沒有消息,袁紹大怒,傳令三軍奮勇進攻。

他以集中兵力攻打公孫瓚設在外圍的一個營寨,雖然營寨外深溝阻攔,但還是經不住袁紹集中兵力的攻擊,兩軍互相射箭,但袁紹的軍隊萬箭齊發,將公孫瓚營寨內的兵將大都射倒,在弓箭兵的掩護下,上萬名的兵士每人背一包土往深溝裡填,不多會便填出一條道路來,袁紹兵馬便攻入營寨,攻下一寨又攻打另一寨,幾天的工夫,袁紹連下易京外圍幾個寨。

公孫瓚在易京堡壘中坐鎮指揮,面對眼前的不利形式他也有些恐惶了。敗報接二連三地傳來。

“報!西側右翼王則營寨已被攻陷!”

“報!西營左翼單經請求增援!”

公孫瓚大爲惱怒,讓婦人傳令,“傳令,讓將士們奮勇抵抗,不得後退,後退者斬!”

婦人們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傳令,命令傳到前線,指揮作戰的將軍感到絕望,讓婦人再傳令回去:袁軍攻勢太猛,請求支援!

婦人又一個傳一個地把這消息傳回去,公孫瓚大怒,叫道,“這是哪個營寨?”

“回主公,是西營右翼單經的營寨。”關靖道。

公孫瓚道,“傳令單經,一定要堅守營寨!”

大將田楷道,“主公,袁紹兵力強大,他們採取的是個個擊破的辦法,如不增援單經,恐怕單經不敵啊!”

“是啊主公,田將軍說的沒錯,請主公下令增援單經吧。”東州令田豫也諫道。

“不能增援!”公孫瓚道,“假如我們去增援,其他營寨的守軍將士將會同樣盼着增兵而不奮力抗擊,那豈不更糟糕,不能增兵!”

田豫、田楷都嘆了口氣,搖了搖頭,田楷則去外面巡查去了。

單經營寨終被攻破,單經戰至最後一人,自殺而死。

其餘的營寨見公孫瓚不發援軍支援,都無力抵抗,或逃,或歸降了袁紹。袁紹不出半月便攻破了公孫瓚易京外圍十幾座營寨,直攻到易京城下。

公孫瓚見事不妙,急派兒子公孫續從北門出去,匹馬奔常山而去,向張燕搬救兵去了。

公孫續一路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三天後到達了常山郡,直奔城裡,向郡府的方向趕去。

等到了常山郡守府的門前,公孫續望了望郡守府,身子晃了晃,眼前一黑,從馬上栽了下來。

等他醒來的時候,他已在太守府的大殿內,平難中郎將張燕的身影漸漸消淅起來。

“張將軍……”公孫續擡了擡身子,努力地坐起來。

“公孫公子,莫起莫起,你太虛弱了,你需要靜養,拿米飯來。”張燕對公孫續說完轉身又對兵士道,一會兒,兵士端過來一碗米飯,公孫續接過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吃完這碗米飯,公孫續精神起來。

公孫續給張燕跪倒,雙手抱拳道泣淚道,“張將軍,袁紹大軍已攻破易京防線包圍了易京,易京危在旦夕,請張將軍發兵救援!”

張燕沉思了會兒,道,“公子莫急,此次袁紹起大軍攻打幽州,必定兵多將廣,他手下有幾個勇冠三軍的猛將,不可小覷,我們若想成功地救援易京,公子須請到一個人,如若公子請到此人,我們將有希望擊敗袁紹。”

公孫續詫異了,忙問,“張將軍所言何人?”

張燕道,“常山趙雲趙子龍。”

公孫續有些失望,道,“趙雲將軍已辭別我軍三年,可現在上哪兒去找他去呢?”

張燕道,“子龍將軍一直在常山老家,他有一個兄長生病,他一直在家照看兄長。”

“哦,”公孫續眼睛一亮,“那我們現在就去找他。”

“嗯,”張燕點點頭。

張燕率十幾名親隨帶了幾百兩銀子和公孫續一道打馬來到正定縣趙均的家,張燕讓隨從都在院外等候,自己和公孫續等幾個人走進院內。

“子龍將軍在家嗎?”張燕問道。

趙雲正在屋內給大哥喂藥,聽見有人問,便從屋裡出來,見是張燕與公孫續,忙道,“是張將軍和公孫公子來了,屋裡請,屋裡請。”

幾個人進了屋,張燕見趙均躺在牀上,便過去問候,“趙大哥病情可好些了。”

趙均在牀上拱了拱手,吃力地道,“見過張將軍,我的病,是個老毛病了,快好了,快好了。”

張燕衝捧着銀子的兵士招招手,兵士走過來,張燕將銀子放在桌上,道,“趙大哥,這些銀兩不多,你留下用吧。”

“這怎麼行,”趙雲道,“我們不缺銀兩,張將軍還是拿回去吧。”

張燕道,“子龍將軍莫要推讓了,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還望笑納。”

趙雲道,“張將軍此來有何貴幹?”

張燕道,“你的舊主,公孫瓚將軍現在被袁紹圍困,我欲帶兵去救援,想請趙將軍出山,同我一起去救援公孫瓚將軍。”

趙雲沉思了片刻,道,“我已棄軍多年,不想再涉足軍務,再說,我兄長這邊也需要人照顧,恕我不能從軍前去。”

公孫續流淚道,“子龍將軍,看在我爹一向對你不薄的份上你就出山去救救我父親吧。”

趙雲道,“不是我不願去救,是我確實走不開啊,我真的是無能爲力。”

張燕道,“子龍將軍,你再好好想想。”

趙雲道,“不用想了,我真的去不了,請張將軍與公孫公子見諒。”

張燕失望了,他看了看公孫續,道,“公孫公子,趙將軍既然有事去不了我們也不能勉強,那,我們回吧。”

公孫續流着眼淚望着趙雲,“趙將軍……”

趙雲將那包銀兩拿起,遞給張燕,道,“多謝張將軍美意,趙雲心領了。”

張燕又將銀兩放下,道,“子龍將軍,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就不要推辭了,我們告辭,告辭。”說罷,便拉着公孫續走出院門,上馬而回。

趙雲回到屋內,趙均道,“子龍啊,張將軍和公孫公子親自來請,你怎麼不去呢?再說,公孫瓚是你的舊主,你應該去啊。”

趙雲道,“大哥,你不知道,我看公孫瓚一開始還是挺好的,抗擊匈奴、烏桓人的侵略,可後來就不行了,爲了擴充軍力他搜刮民脂民膏,又殺了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幽州牧劉虞,象這樣的人我還保他幹嘛?再說,他現在已經是窮途末路,就是我去了,也救不了他了,你說,我還去幹什麼?”

趙均沉默了,片刻,他又道,“現在天下大亂,你也該出去撞一撞了,不要再爲了我埋沒了你一身的武藝,那樣我心中不安啊。”

趙雲輕輕嘆了一口氣,道,“不是我不想出去撞蕩,只是我還沒看見一個名主啊,我不能再隨隨便便地去保一個主公了。”

再說張燕,張燕和公孫續失望地回到常山郡,張燕對公孫續道,“公孫公子,趙雲不來幫助我們,我們也一樣能解易京之圍,你放心吧,我馬上調兵遣將,前去解易京之圍。”

於是,張燕點兵遣將,分三路去救公孫瓚。第一路,由白繞將軍統領,領兵馬三萬,從黑山老巢出發;第二路,由杜長將軍統領,領兵三萬,從曲陽出發;第三路,由平難中郎將張燕統領,領兵四萬,從真正出發,三路大軍,共計十一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向幽州。

公孫續先使一快騎飛馬趕回幽州,向公孫瓚彙報,有了這十一萬兵馬救援,公孫續心情一下敞亮多了,只等大軍一到,必敗袁紹無疑!

此刻公孫瓚在易京城內顯得十分焦慮,公孫續出城去搬救兵已有一段日子了,可遲遲不見他的消息,公孫瓚也不知道公孫續是否平安到達了常山郡,是否被袁紹軍隊捉去,一切都是未知數。

公孫瓚便想親自率軍衝出重圍,佔據西南山,再遣使者求助黑山軍,切斷袁紹的後路,將袁紹殲滅在易京地帶。

長吏關靖勸諫道,“主公,現在您的將士都已無心再戰,各懷叛離之心,他們之所以能夠固守抵抗,那是他們顧惜他們的老老少少,假如您若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主公若失去最後的這點根基,流落到荒野,那您怎麼能夠成就事業呢?”

公孫瓚點點頭,於是便打消了引軍突圍去西南山的想法,堅守易京,只等公孫續搬救兵來到,裡應外合,擊敗袁紹。

不過幾天,公孫續派來報信的兵士趕來,趁黑夜伺機進入易京,將公孫續的書信呈於公孫瓚,公孫瓚大喜,他決定讓公孫續先引五千騎兵趕來,至夜間以舉火爲號,裡應外合,內外夾攻袁紹。

於是,公孫瓚便寫了一封信,遣這位傳信兵連夜悄悄出城,去約會公孫續。

這位傳信兵出了易京,沒走多遠,便迎面與巡邏的袁紹兵相遇,被袁兵擒住,從他身上把那封信搜出來交於袁紹,袁紹於燈光下看罷出了身冷汗。

許攸道,“主公,信上說些什麼?”

袁紹道,“公孫續已向張燕搬來十萬大軍,正火速地向這趕來,公孫瓚約公孫續以五千騎兵先至,至夜間以舉火爲號他們裡應外合夾擊我們,幸得截獲這封書信,若不然,我軍危矣!”

在場的謀士大將們也都吃了一驚。這個計謀果然高明!若公孫續引五千騎兵夜間趕來對在睡夢中的袁紹軍以出其不意的攻擊,加上

公孫瓚從易京殺出,袁紹軍必敗無疑!

袁紹抹去臉上的冷汗,命令將此傳信兵馬上斬首,以防他逃脫。

田豐道,“主公,我們可將計就計,於今天晚後半夜舉火爲號,設下伏兵,待公孫瓚出來一舉將他殲滅!”

“好,就這麼辦!”

公孫瓚於城樓上望着傳信兵的身消失在夜幕之中,他這才放了心,回到寓所他毫無睏意,披戴好甲冑,隨時準備引軍出擊。

至後半夜,快天明之際,有兵士跑來報告,說遠處敵營後方有火把亮起。

公孫瓚大喜,親自上城樓觀看,果然,在敵營的後方不遠的地方有火把時隱時現地亮起,公孫瓚急令打開城門,引一萬軍馬殺出城去。

正往前趕着,忽見兩旁亮起無數個火把,喊殺聲四起,就聽到袁軍四下裡喊道:不要讓公孫瓚跑了,捉公孫瓚呀!殺呀!

公孫瓚驚得魂飛魄散,知道中了袁紹之計,忙傳令回軍撤退。

袁紹軍馬早已將公孫瓚大軍團團圍住,兩軍混戰在一起,公孫瓚在幾員大將的保護下拼命突出重圍,跑回易京,至天明,他帶去的這一萬兵馬大都被俘。

公孫瓚緊閉四門,堅守不出。

袁紹恐張燕軍馬趕到,雖說公孫瓚現在已成了強弩之末,但張燕那十萬兵馬可戰力非凡,袁紹還是非常害怕的,於是,他便命令兵士日夜不停地開挖地道,直到易京城公孫瓚搭建的營壘之下,再往上挖便見木樁基座,於是袁紹兵便往木樁基座上潑上油,點燃了基座,基座轟然倒塌。

袁紹兵源源不斷地從地道里鑽出來,向公孫瓚守軍發起猛烈的攻擊。

公孫瓚見大勢已去,等不到張燕大軍來了,易京城堡已破,公孫瓚便上得木樓上,引火自焚了。

易京城內,公孫瓚將士還在與袁軍殊死搏殺,田楷戰至一人,身上多處被傷,力盡被亂軍所殺,而關靖見主人已死,大叫道,“聽聞君子使他人陷於危難之中,必當患難於共,吾等豈可獨生!”隨引一軍衝出城外,與袁紹軍搏殺,戰死殉主。

只有田豫僥倖突出易京,投劉虞舊部漁陽太守鮮于輔去了。

待公孫續引引幾千騎兵趕來時易京的戰火已經平息,公孫續率軍與袁將軍決戰,戰敗被殺。

自此,公孫瓚經營十幾年的幽州就這樣落在了袁紹的手中。

張燕的大軍抵達幽州邊界,聽聞公孫瓚已戰敗自殺,只得率軍回撤。

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43章,銅雀臺(5)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39章,袁紹的初衷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47章,長阪坡(1)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4章,宮庭事變(2)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33章,董卓進京(1)第24章,張繡首秀第56章,長安事變(5)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42章,銅雀臺(4)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04章,白門樓(2)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5章,盧植、劉備與公孫瓚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08章,定河內(2)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45章,銅雀臺(7)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70章,馬超避難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7章,漢靈帝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6章,收許褚(2)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72章,界橋之戰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08章,定河內(2)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144章,銅雀臺(6)第146章,銅雀臺(8)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95章,袁術稱帝第7章,漢靈帝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57章,周瑜之死第23章,十常侍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08章,定河內(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3章,宮庭事變(1)第15章,收許褚(1)第36章,董卓進京(4)第64章,幽州易主(1)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76章,獻帝東歸第140章,銅雀臺(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22章,破劉勳(2)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8章,張飛賣肉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32章,國舅之難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08章,定河內(2)第7章,漢靈帝第81章,張濟敗亡第108章,定河內(2)
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43章,銅雀臺(5)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39章,袁紹的初衷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47章,長阪坡(1)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4章,宮庭事變(2)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33章,董卓進京(1)第24章,張繡首秀第56章,長安事變(5)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42章,銅雀臺(4)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04章,白門樓(2)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5章,盧植、劉備與公孫瓚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08章,定河內(2)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45章,銅雀臺(7)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70章,馬超避難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7章,漢靈帝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6章,收許褚(2)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72章,界橋之戰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08章,定河內(2)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144章,銅雀臺(6)第146章,銅雀臺(8)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95章,袁術稱帝第7章,漢靈帝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57章,周瑜之死第23章,十常侍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08章,定河內(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3章,宮庭事變(1)第15章,收許褚(1)第36章,董卓進京(4)第64章,幽州易主(1)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76章,獻帝東歸第140章,銅雀臺(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22章,破劉勳(2)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8章,張飛賣肉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32章,國舅之難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08章,定河內(2)第7章,漢靈帝第81章,張濟敗亡第108章,定河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