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明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只是我提醒張書記一點,樂活養殖公司在徵用桑田鄉那些土地時,是支付了足夠的費用,就算養豬場不辦了,那麼這塊地怎麼辦?別的公司肯定不能用,也不能讓它空置着吧。”
張峰現在總算聽明白了孫光明的意思,陳閒借給嚴青的錢和相關利息要全部歸還,借錢還錢畢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是嚴青不甘心全部由自己來掏腰包,再說了如果不是陳閒建議他另找地方開辦養豬場,只是在原地進行擴建的話,自己不可能虧損的這麼厲害,甚至還能大賺一筆。
陳閒覺得有些理虧,便開始找張峰說事,只是他沒有想到張峰會找李慕白來進行周旋。
相比於過了勢的老市長和生意人嚴青,李慕白的面子顯得更重要,爲此他便打算犧牲嚴青的一些利益,孫光明今天則把所有的意思表明了。
張峰一方面感慨於官家子弟間的權衡與較量,一方面感到很窩火,只是在表面上還是說道:“孫總,養豬場徹底拆除後,這些徵用的土地可以用來做其它事情。”
“比如山林裡修建遊步道,讓大家來爬山,養豬場這地塊可以用來建設帳篷酒店。”
“年青人住慣了酒店,偶爾住住帳篷,便會感到很新奇。”
“尤其是在晴朗的夜晚,情侶們相擁在一起,看着帳篷頂上的天空,可以數星星,要多浪漫就有多浪漫。”
孫光明聽了,用手拍了拍沙發的護欄,讚歎道:“張書記,這個主意好。”
“只是修建遊步道、改善交通、建造帳篷酒店的這些投資由誰來出?”
張峰聽了孫光明的問話,心裡很不舒服,這些人實在過於精明,只賺不能虧。
但爲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他還是解釋道:“孫總,我是這樣考慮的。”
“桑田鄉山林遊步道建設,可以由雲湖風景區管委會進行投資,理由是爲了促進大家更好地鍛鍊身體,呼吸新鮮空氣。”
“爲了吸引遊客,進出桑田鄉的道路改善,可以由雲湖風景區管委會和桑田鄉共同進行投資。”
“平整養豬場的地塊和建設帳篷酒店,並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孫總可以進行推薦,我相信應該會有人進行投資建設的。”
“一旦有人投資,陳公子的錢不是可以回籠了嗎?”
“而且,爲了讓這個項目更有吸引力,管委會以扶持的名義,可以免收三年的稅收。”
“當然,嚴青已經得罪了桑田鄉的村民,我建議不要讓他來投資這個項目,否則的話,我擔心帳篷酒店的項目都會建不成。”
孫光明剛纔的問話,其實是在討價還價,他的目的就是想讓張峰多掏點錢,現在聽說張峰願意承擔山林遊步道建設和交通改善費用,以及免收三年稅費,當然高興了。
他也不會傻到連帳篷酒店也讓張峰來進行投資,畢竟師出無名,同時過於得罪張峰也是沒有意思的。
關鍵是,如此一來,陳閒原先的投資很快就能收回。
對於孫光明來說,只要收回陳閒的投資就可以了。
對於張峰來說,只要徹底關閉桑田鄉的養豬場就算大功告成了。
再說,發展帳篷酒店確實能提升當地的旅遊品質,附近的村民可以趁機提供餐飲、售買山珍和土特產,從而增加收入。
如今的雲湖風景區管委會並不差錢,修建桑田鄉的遊步道和改善交通,確實也是管委會和桑田鄉的職能,化這些錢,張峰並不違反規定。
當然,張峰爲了噁心和打壓嚴青囂張氣焰,找了理由把他排除在帳篷酒店這個旅遊項目之外。
如此一來,陳閒沒有損失,張峰沒有了環保和羣衆反映問題的壓力,只有嚴青是最倒黴的,當然,這樣的教訓,是他應該承受的。
張峰知道在堅持原則和底線的前提下,有時候需要進行妥協,有時候需要進行退讓,現在達成這樣的措施,算是最好的方案了。
從海天商務諮詢公司出來,向李慕白道謝後,張峰尋找秦豐,發現他居然在附近一家名叫“天潤堂”的風水店裡。
秦豐什麼時候相信這些東西了?
張峰走進店裡一看,主要業務是幫人測看建築風水、傢俱佈置等,還兼相面算卦。
只是感覺這家風水店的生意很一般,他在心裡嘲笑道,生意這麼差說明這家門店的風水就不好。
這家風水店只有店主一個人,名叫盧東,現在正與秦豐聊着天。
秦豐此時問盧東:“盧大師,這是我的好兄弟張峰,你看看他所辦的事情成功了嗎?”
盧東看了看張峰,作了請落座的動作後說道:“張先生是官場中人,今天所辦之事必是令人滿意的?”
秦豐問張峰:“張哥,事情真的談成了?沒有隱患吧。”
張峰點了點頭,他對盧東不瞭解,並不想多說什麼。
秦豐則對盧東佩服道:“盧大師,我沒有與你說過張峰的情況,你怎麼知道他是官場中人?你怎麼知道事情談成了?”
說實話,張峰心裡也有些好奇,他原本是不相信這些學說的。
盧東笑了笑,慢悠悠地說道,“說穿了,其實並不神秘。”
“上位者,總會有上位者的氣度,張先生表現出來不怒而威的氣度,表明已經身居一定的高位。”
“我平時也關注本地新聞,這麼年輕的上位者,應該就是雲湖風景區管委會上任不久的黨委書記張峰。”
“另外,我觀張書記的氣色,感覺到從容和輕鬆,應該就是事情解決後的表現。”
張峰自己覺得沒有過多地顯露高興和輕鬆的神情,但細心的外人還是能看出來的,盧東善於察顏觀色、識人看相,應該能從一些細節上看出問題。
秦豐又問道:“盧大師,說實話,你剛纔的推斷是正確的,不過,是不是被你僥倖碰到和猜到的呢?”
盧東直言相告:“秦先生、張書記,面由心生,三分氣、七分行。一絲細微,便可暴露一人品性;一聲稱呼,便可凸顯一人修養。觀人,我比你懂,也比你看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