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培堅和葉勝華所簽訂的承包合同是一份手寫的合同。
合同中劉培堅寫道:爲了加強土地管理,增加集體和個人經濟收入,根據有關規定和有關土地政策,並經過王宅村兩委研究、村民同意,決定將村河沿的所有土地承包給葉勝華。
承包期限爲三十年。付款方式爲一次性付清,三十年承包費爲5萬元整。
村民史巧澤說道:“賣完地拿了錢,劉培堅就跑了,當時村裡就沒有村兩委班子。”
從時間上來進行推斷,劉培堅當時就拿着這些承包款去了滬海市做生意。
村民之間本身走動也不多,大多數村民直到這裡的環湖路建設開工,才知道這片地早就易了主。
史巧澤多次找五石鎮領導出面協調,要求葉勝華歸還這些土地,葉勝華不僅沒有同意,還拿出了一張4萬元的收條給村民看。
葉勝華解釋道:“承包款是5萬元,劉培堅又借走了4萬元,他總共拿走了9萬元。”
當然,不管葉勝華如何說,村民都不承認。
村民們找到劉培堅的妻子,她一臉怨恨地說道,劉培堅走了七八年沒有任何消息,我就當沒有他這個人。這些年劉培堅沒有給家裡打過一個電話,更沒有給過她和孩子一分錢。
劉培堅在上海的時候對陳霞特別好,也很大方。陳霞家裡有啥事都是劉培堅跑前跑後,時間一長倆人就湊合到一起了。
陳霞,就是當年一起和劉培堅夫婦去滬海的胡志剛的妻子。
王宅水庫環湖路全長20公里,工程總投資2億元。其他路段修路佔地的賠償款已經賠償到各個農民手中,根據合同,王宅村河沿這塊地的補償款全部被葉勝華領取,被佔地的農民沒有拿到一分錢。
這纔是矛盾真正的開端。
葉勝華的解釋是:“這份合同,是蓋了村委會的公章,這說明劉培堅是一種職務行爲,也就是說劉培堅是代表了村委會這個單位與我簽訂的合同。現在土地沒有了,我當然要收回這些承包款和借款。”
對他來說,他承包土地與村委會有關,和這些村民無關。村民應該追究村委會簽訂合同人員的責任,而不是直接與自己產生糾紛。
而村民則認爲,不論是誰的責任,現在的耕地的確是葉勝華在耕種,要讓葉勝華共同來參與調解,這是合理合法的。
另外,不管怎樣,葉勝華也不該領取他們的土地補償款,現場一片吵雜。
張峰聽明白了,於是問道:“你們自己的地,村委會沒有經過你們同意就承包給了別人?你們當初怎麼不找村委會的劉培堅?”
村民史巧澤解釋道:一是村民也不知道劉培堅私下把地包給了葉勝華;二是很多村民也不敢去找劉培堅,怕得罪了村幹部。
張峰對此解釋也可以理解,於是說道:“第一,你們要保證,承包耕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在村民的手裡;其二,是村委會和劉培堅在承包給葉勝華的時候沒有經過村民同意;其三村委會和劉培堅沒有把承包費給村民。如果這三個問題都落實了,這事就能解決。”
村民對於張峰說的三點,願意寫下保證書,於是張峰便單獨找葉勝華瞭解情況。
在張峰的印象中,作爲鎮幹部,葉勝華不應該進行如此操作。只是他了解到的具體情況,讓他大吃一驚。
葉勝華說道,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鄉鎮幹部無疑是重要的依靠力量。
只是由於海山縣和五石鎮財政困難,而各方面的民生開支必須得到保證,鄉鎮幹部本應享受的正常待遇不能正常兌現,工資滯發、獎金被扣,導致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影響。
由於是私下聊天,葉勝華吐槽道:“工資不高、事情不少”“掙不到錢、升不了職”。
說是近年來工作負擔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大,而收入卻不見漲,可謂是辛苦之外心更苦,一些人甚至自嘲:“以前天天扶貧,如今自己倒快成了貧困戶。”
張峰原先擔任過鄉長,知道鄉鎮幹部人員雖然不多,但身份結構較爲複雜。除了公務員、全額撥款事業編和差額撥款事業編等編內人員,還有勞務派遣、臨時工等多種身份的編外人員。身份不同,對應着待遇差異較大。
葉勝華說道,他已經工作八年了,因爲鎮裡工作人員較少,所以除本職工作外,一般還兼着一兩個其他崗位。
目前事業編的工作人員還沒有公務用車補貼,時間長了出行就是一筆大開銷,而買車每月車貸就佔工資近半。
工資少、幹活多的境況本就使得鄉鎮幹部壓力較大,如今待遇難以保障更是挫傷了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葉勝華說道:“張書記,一些幹部不想幹事、不願幹事,各鎮鄉、部門物色辦公室主任、科長、站長人選都不好找,沒人願意幹。”
“平時吃飯在食堂、住在宿舍,倒是省了不少錢,但一想到買房裝修、結婚成家,還有各種人情往來,就覺得頭疼。”
“爲此鄉鎮幹部存在逃離鄉鎮的趨勢,尤其是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一心想着考試或借調,甚至辭職走人。”
“大家想往城裡調動主要是看中晉升空間和相關配套,畢竟在鄉鎮工作晉升職位有限,同時成家有小孩後更多是要考慮孩子就學以及老人看病問題,往城裡走是必然趨勢。”
後來趕到的五石鎮委書記向張峰說道:“張書記,目前鄉鎮債務構成複雜、性質多樣、總額巨大、償還困難,五石鎮鄉確實存在職工工資滯發的現象,既影響鄉鎮正常運行,又制約農村經濟社會長遠發展。”
張峰沒有想到在經濟發達的東華市,下面的鄉鎮居然還會存在如此情況,以前沒有人向他彙報這方面的情況,就算他下來進行調研,也不會有人當面向他反映這樣的問題。
現在除了要解決王宅村的村民訪求後,還要切實解決財政經費困難鄉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