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參一本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王況找人就根本沒打算瞞着誰,他還希望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好讓那些得了消息的王家女兒都找上門來。王家人這麼大張旗鼓的找本家女兒的事情,很快就在周邊的州縣傳了開來,這些周邊州縣,這兩年多多少少也是從建州的崛起中撈到一些實際的好處的,一聽宣德郎尋親,大小官吏自是都留上了心,有空沒空的也都幫着留意了起來。

這些州縣裡,尤以衢州搭着建州的順風車得的好處最多,這回又聽說建州要開闢取道饒州的線路,擔心從此就要被落在了後面,被饒州取了第一“副駕駛”的位置,將自己擠到後面一個旮旯裡去,甚至擠下車去,乾脆,刺史一聲令下,全州來了個人口大普查,明面上說是查實了全州的實際人口和營生,有利於今後的政令執行和制定,實際上則是努力尋找從王村嫁出來的女兒。

人口普查是最耗時耗力的,不管是皇帝也好,朝廷大員也好,都深知這點,故此,一般的也只有在新皇登基的時候,覺得有必要了纔會下令徹查一次,若是說上次的徹查還沒幾年,皇帝就駕了鶴去了,那還是會用上次的數據做爲統計依據的,大抵上不會有多少出入。

人口增長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一個是壽命短,能活過六十的都佔不到一半,基本上能過五十就死的已經算是不錯了,許多人,尤其是窮苦人家的十多就去了。

二是嬰兒的成活率很低,許多是在生產過程中就死了的,至少又有一半是活不過三歲的。這和這時的醫療條件差有很大關係,也和糧食不夠,營養跟不上掛着,故一般的說到人口,只有上頭明確說連嬰幼兒都算上的,纔會都算上,要是沒說,那就是一般只統計三歲以上的人口。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能活到三歲以上的嬰兒數量比之於死去的成年人數量大不了多少去,可以說,在和平年代,糧食和嬰幼兒的成活率是制約人口的最主要兩個原因,要是一戰亂或是來個大災,死去的人就更多,人口就會來個急劇下降。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周朝時的中原人口(是中原,只佔唐地域的三分之一不到)就已經有過破千萬的記錄,但到了順治入關,地域比起周時大了許多,人口也只剩得一千多萬,所以說人口和幾千年來的戰事頻繁是有着最直接的關係的。

也只有到了清中,北方草原的威脅基本解除,戰事少,加上經過多年的積累,醫療水平有了改善,人口這纔來了個爆炸式的發展,這並不代表着說滿清的統治是好的,只能說,他們的民族政策比較高明,政權穩定下來後,戰爭少,不像是唐宋明的統治時期,對外戰爭依舊不斷,人口也就一直上不去。

王況是想着借了外力來查訪到族人,卻沒想到衢州竟然做得這麼徹底,搞個人口普查,想要寫信去勸止,已經是來不及了,只能苦笑着等着李老2的訓斥,衢州刺史這回怕是要倒黴,貶官應該是不至於,不過罰個一年兩年的薪俸是跑不了的了。

勸止是來不及了,恐怕這時候對王況和衢州刺史的彈劾奏摺是已經在去長安的路上了,爲了找幾個族人,竟然花費巨大的搞人口普查,這不是小事。好在王況的品級比刺史低,又不是衢州的官,也就不存在什麼衢州討好王況的說辭,雖然是確實是討好,但怎麼說得通?王況又不是衢州的官,品級比之與衢州刺史要低,所以,即便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就是討好,但卻是紙上說不得,說不通的。

如果你非要說討好,那麼好罷,爲什麼討好?難道說衢州刺史得了王況的好處?得什麼好處,你擺出來啊?得,一擺出來,原來是爲了能讓全州人過得好些,那就不是謀私了,而是謀公了。所以,如果是彈劾的,絕對不會說是衢州討好王況,不然的話,彈劾反倒成就了衢州刺史一心爲民生的美名。

假如是建州也搞個人口普查,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定可以給王況扣個以公謀私的罪名上去,所以,其他州搞可以,罪名也小,唯獨是建州搞不得,黃良也是知道這一點的,想都沒想就把一個書吏提出的也搞個普查的建議給否掉了。

要彈劾,只會說是王況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威脅利誘衢州刺史動用全州之力來找族人。而衢州刺史呢,則是被威脅對象,所以,不會有大罪名,也就罰一罰薪俸而已。

不過王況卻是有補救的辦法的,沒奈何,他一邊請黃良派了個比較機靈的心腹去和衢州刺史“串供”,一邊給李老2寫了個請罪摺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大致說了下,說是自己王家出錢,承擔衢州全部的普查費用,請衢州做個人口普查,以便今後和建州的配合,既然要普查,臣也是凡人,也有思親之苦,所以就順帶着讓他們幫自己找一找族人了云云。

這個請罪摺子,估計是不能讓王況和衢州刺史免去處罰的,但卻是能堵了許多人的嘴,讓他們不至於多年以後,又翻出這陳年老帳出來。朝中百官,大多和王況沒什麼怨仇,但王況卻是知道,那個投毒幕後人,可有不少支持者的。在這點上,王況相信李胖子不會爲難自己,這明面上的事情,李胖子可能還會爲王況求情。

那麼好吧,既然你衢州如此賣力,怎麼地也不能讓你吃虧,這個情,王況是記下了。

會稽,越王別院。

越王府在長安,所以,這裡就是別院。說是別院,可卻一點也不比越王府修得差,有的地方甚至還要好了許多,比如說佔地面積,足足是越王府的兩倍還多,像什麼亭臺樓閣,假山園池,其精美程度,遠不是在長安的越王府可比的。

假山是取自太湖的太湖石和長溪烽火島的火山石,個個盡顯“瘦,漏,透,奇”之能事,來過的賓客都是嘖嘖稱奇,而這樣的假山石,在越王府是沒有的,也是不敢有的。

長廊是八曲十六折的,雕樑畫棟的,造得極爲精美,又沿着長廊,或是種了些竹,或是種了些牡丹,茶花之類的,春夏日花開的時候,常能引來蜂蝶鳥雀翩翩翻飛,鳥語花香的將個長廊是映得是使的人流連忘返。

九曲十八折是皇宮才允許有,在這點上,沒人敢造次,假山越矩好辦,隨時可以讓家人擡走,長廊卻是擡不走,就是拆,那也要費好大工夫,上面的拆了,基礎和路面卻還是能顯出原來的樣子,故在這點上,李胖子倒也知道不能亂來。

李泰並不在,他的行蹤,除了少數心腹能隨時知道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後花園一角,有個並不起眼的茅屋,茅屋三面環水,孤零零的矗立在這園子內,水面都是有十來丈的,進出茅屋,只有正面一條路可走。

茅屋裡,坐着兩人,屋外正面,有個家將模樣的人懶洋洋的斜靠在一處能曬着日頭的假山邊,嘴裡銜着一根草枝,眯着眼,似乎在打盹的樣子,可要是走近了細看,就能發現,他那眯着的眼裡,眼珠子是精光四射,滴溜溜的動着,片刻也沒歇的瞄着所有能通往他身後那個茅屋的來路路口。

屋裡的兩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老年一中年。矮的是瘦的,年紀大的,五十多歲的樣子,穿着簡樸,挽起的袍子上還沾了泥土,袍子也是最爲常見的灰麻布袍,洗得有點發白了。他此時正跪坐在一個草蒲團上,取了在身邊的小泥爐上燒着的滾水,沖泡到面前一個調好了茶料的壺裡,然後將沖泡好的茶放到泥爐上燒開,取了下來,給面前小案几上的兩個茶甌裡各斟了半杯。

他做得很是自然,彷彿這就是他要做的,是常做的,而若是別院中的其他人來,也大多會見怪不怪,本來,這就是很平常麼,一個花匠,難道平日裡還會有人服侍不成?

然而,很奇怪的是,他這一斟茶,對面同樣也是跪坐在草蒲團上的那個高的,胖的中年人卻顯得有些受寵若驚,這和他身上穿着的繡花鑲邊藍絲袍極爲不相符,看穿着,這個胖胖的中年人,應該就是這個別院的管家。

而這詭怪的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花匠給管家煮茶斟茶最是平常不過,管家也該是受之泰然,然而現下這管家卻是如同得到了極大的恩寵一般。

“事情查明瞭?”老花匠端起茶甌,輕輕的吹開上面的一層沫子,呷了一口,眼皮擡也沒擡,彷彿對面坐着的是空氣。

“查明瞭,先生,您看,是不是要附和着也參一本?道御史正等着回話呢,要是參的話,他可聯絡幾個御史一起參,保證可將事情鬧大。”胖子一直等到那老花匠將茶甌放下,這纔敢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甌,卻不敢馬上就喝,而是等到回答完話了,才喝一口,“先生煮的茶,那是一流的。”

“什麼一流,某這也是仿了王建安的煮茶法子,一樣的煮茶法,一樣的用料,水是最好的山泉水,卻是隻得其味而不得其髓啊。”老者不滿的輕哼了句,接着道:“要參,不過不是參王建安,而是要參那些參王建安的人。”

“請先生解惑。”胖子聽了後有些吃驚,不過卻是不敢反駁,而是畢恭畢敬的問了一句。

“嗯,你也有長進了,不再似以往般的毛燥,很好。”老花匠也不多言語,只是讚了一句,並不解釋。

胖子跪坐那,腿都發麻了,尤其是兩個膝蓋已經隱隱約約的疼了起來,自從胡椅胡牀流行起來後,他哪有這麼跪坐過的?現在都已經不習慣了,可卻是不敢挪動半分,他就不明白,爲何先生那麼不喜歡胡凳胡牀?百思不得其解下,又坐了會,突然眼睛一亮:“先生,某明白了,這就辦去。”匆匆起身告辭走了。

“明白了?若是真明白倒是好了。”老花匠哪能瞧不出來那胖子是腿麻了,找個藉口溜之大吉,“不過,也算是有長進了,至少,能聽,能去做。”一個卒子,只要能聽話,就是好卒子,其他的,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的也沒必要跟他解釋那麼多,卒子,是用來做事的,必要的時候也是用來犧牲的,不是拿來當將用的。

胖子走了後,老花匠依舊跪坐着,又喝了兩口茶,興趣索然,一拂袍袖,將案几上的兩個茶甌拂到地上,摔了個粉碎:“罷了,罷了,既然煮不出,喝着又有什麼意思?”起身,衝屋外喊了一聲:“冉四,你去東街李掌櫃那問問,某讓他幫着打的幾把耒鋤好了沒,沒好就催促快點,這已經開春了,某等着用呢,園子裡的草該鋤鋤了。”

這一刻,他又是這個別院裡最普通的一個老花匠了。

一股暗流,正在涌動着。

而此時的王況,卻是忙着籌辦着王家第一次的聚會,此前,他是已經帶了黃大,花了十幾天的時間,把要打通的路段從頭到尾走了一通,基本上,這條現存的小路是由獵戶踩出來的,沿着小溪流的走向,這跟後世鷹廈鐵路的走向基本一致。

道路沿溪流而走的優勢很是明顯,旅人需要飲水洗淑就方便了許多,而且武夷山脈的特點基本上就是河谷不是筆直的切下去,而大多都是從山頂一個斜坡下來直到谷底,只有少部分地方是被河流切出個懸崖絕壁出來,又有現成的小路可以行人,可以運送工具等上去,所以開路並不難。

而王況之所以敢開山,也是他知道武夷山脈這一段是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山石並不堅硬,不要說用鐵器,就是青銅器去鑿,也費不了多少力氣,看似山是一大片,其實其難度並不高,說要三年,那是當初沒絕對把握說李老2肯派兵來幫,現在有一萬兵,王況相信,只要這些兵不偷懶,兩年之內一定可以開好路,如是勤快些,搞不好一年就夠。

武夷山風景區是在崇安鎮的西南方向,而路是從崇安的西北方向沿河流一直往西北走,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破壞風景區,被後世人戳着脊樑罵。尤其是這路一修好,然後,讓柳老夫子時不時的帶了州上的學子啊,文人騷客啊到九曲溪轉他幾圈,只要這些人裡,有那麼幾個出去遊學的,宣傳宣傳武夷山的美景,嘿嘿,這武夷山的名氣,就要比徐霞客宣傳的早了幾百年聞名天下了。

若是天下文人騷客蜂擁而來,這旅遊產業,也是不錯的啊。自從來到這裡後,王況還沒抽時間去看看,他決定,等到了五六月份,天氣轉暖和了,帶上兩個美嬌娘,好好的遊覽一番,看看這時候的**峰,這時候的**峰,應該是很美的,後世由於工業污染問題,風化已經很是嚴重,任何人,只要隔個幾年去看,都會發現這個問題。

王村的辣椒秘密基地使命也已經完成,今年,不光是建州,周圍州縣的不少人都會種上辣椒,除了璃窯因爲李老2不允許燒璃新法外傳而有一隊羽林守在那裡,不讓人進去外,基本已經沒什麼秘密可守,這個璃窯是後起的,因爲原來在孫家莊子上起的一個已經不夠用,就又在這裡起了一個,弄得李業嗣不得不又在這派了一隊人安了營。

離清明還有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王村已經開始大興土木,在村子裡原來的斷壁殘垣基礎上,都起了新的泥牆瓦房,又在村頭,緊挨着那個土地廟,就在大樟樹的旁邊,要起個王家祠堂,將村中人的靈位從土地廟中請到祠堂裡去。

本來王凌是反對這樣做的,他的理由依舊是,既然那土地廟在屠村時沒被損了,說明是有靈氣的,讓村中父老在那安息更好,但王況一句話就說得他沒了理由:“以後若是時間長了,這牌位多了,往哪放去?總不能讓先人們擁擠在一塊吧?”

土地廟是絕對不能動的,不要說因爲它沒被損害而受到王凌王冼的重視,就是王況,也是因爲它的庇護而逃過一劫,當初要不是王況的“前身”帶了王冼躲在這廟後,怕是早就也被燒成了灰。基於這一點,王況不但不想動這土地廟,反而想將其修葺一新。

至於隔壁村的老人跑過來說什麼家祠和土地廟不能放一塊,什麼風水相沖了等等,王況兄弟三個是根本聽不進去,說得王凌煩了,一句就頂了過去:“二郎是星君下凡,難道他說的還不如你們看風水的強?”

王冼還好些,知道這些個老人們也是爲的王村好,當面是連連稱謝的,可一轉身,也會衝這些無奈而返的老人們做個鬼臉。

不僅僅是修祠堂,修房子,在村子正東頭原來的曬穀坪位置上,王況要起個大院落,作爲自己的別院,鄉下好啊,山清水秀的,沒有城裡那麼嘈雜,閒來,在門口的大坪上擺個躺椅,身邊一個茶几,沏一壺茶,看着農田裡啄泥鰍的白鷺那優雅的舞姿,吹着徐徐的涼風,再伴隨着牧童晚歸的笛聲,多愜意。

三月十三,清明節,早兩天前,就有不少本建州的王家女兒,帶了家中的或是妯娌,或是媳婦前來幫忙,在她們看來,這個聚會無疑是比農忙還要重要的,家中的男丁,飯事問題,就由他們自己去解決了。

孫二回來了,王況的擔心成了事實,孫二帶回來的,是一個遍體鱗傷的女人,這正是王村嫁了出去的女兒,據孫二說,因爲她連生了四個女兒,沒有一個兒子,所以很受家裡歧視,平日裡總被婆婆打罵,這次要不是孫二去得及時,恐怕就要被打得下不來牀了。

第477章 衝突第335章 風雨欲來第574章 換個握刀的人第74章 出發第471章 接二連三第68章 婚禮(上)第683章 坑爹的任務第68章 婚禮(上)第217章 閨房之樂第311章 獵物第215章 老神仙第675章 兵分幾路第63章 使君面授機宜(下)第620章 突破第66章 王凌的親事(下)第173章 玉蠶第195章 賞無可賞第527章 見者有份第125章 上樑揭瓦第237章 緣由第13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下)第423章 還是比較大方的第16章 培芽(下)第382章 鉅變第336章 還是收了第290章 田螺也是絕頂美味第685章 製冰之物第251章 尋親第358章 幫你支個招第630章 精肉第680章 謀安息第248章 慈母手中線第482章 伸手第240章 被騷擾第245章 養玉一樣的養着第652章 上錯第405章 異動第116章 “好人吶!”第223章 芋泥丸子和王冼的鍛鍊機會第151章 李世民玩震撼(上)第611章 微服去建東第442章 拓魚第126章 初見程咬金第710章 《上元盟約》第161章 本年度長安最大奇聞第614章 華容道的異變第642章 我不殺伯仁第242章 長溪特產第538章 煥發第二春的老船匠第404章 那裡有這個第389章 反坐第563章 破桎梏第254章 還要花梨木麼第618章 盒子第140章 將威脅扼殺在搖籃中第90章 提前登上舞臺第175章 澇496章 竹子開花第532章 徐吃貨要寵物第627章 路遇第332章 比正經路引管用第548章 海鮮燒烤的革*命第373章 另外的傳言第581章 人口激勵政策第286章 養胃之物第136章 收線第56章 迷一樣的華容道(下)第695章 捐款忙第462章 都想去第724章 食賢王第6章 力有不逮(上)第420章 殺雞儆猴第331章 漢子第418章 去鄉下過年第696章 動工第650章 手無血腥第617章 蘭花指第52章 輕鬆擒賊第532章 徐吃貨要寵物第14章 意外之喜第599章 散官就好第109章 小娘子出謀獻策第435章 奇才第17章 友粉面世第128章 陰魂不散的悟能第640章 定策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處第367章 怪老頭第373章 另外的傳言第158章 動用要求第287章 要找咖啡第649章 新想法第459章 一騎紅塵柔魚到第425章 李家及李管事第338章 用狗搜捕第429章 問策第575章 你也算神仙第534章 找到人了第40章 班頭及保險櫃第299章 真“師父”現身
第477章 衝突第335章 風雨欲來第574章 換個握刀的人第74章 出發第471章 接二連三第68章 婚禮(上)第683章 坑爹的任務第68章 婚禮(上)第217章 閨房之樂第311章 獵物第215章 老神仙第675章 兵分幾路第63章 使君面授機宜(下)第620章 突破第66章 王凌的親事(下)第173章 玉蠶第195章 賞無可賞第527章 見者有份第125章 上樑揭瓦第237章 緣由第13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下)第423章 還是比較大方的第16章 培芽(下)第382章 鉅變第336章 還是收了第290章 田螺也是絕頂美味第685章 製冰之物第251章 尋親第358章 幫你支個招第630章 精肉第680章 謀安息第248章 慈母手中線第482章 伸手第240章 被騷擾第245章 養玉一樣的養着第652章 上錯第405章 異動第116章 “好人吶!”第223章 芋泥丸子和王冼的鍛鍊機會第151章 李世民玩震撼(上)第611章 微服去建東第442章 拓魚第126章 初見程咬金第710章 《上元盟約》第161章 本年度長安最大奇聞第614章 華容道的異變第642章 我不殺伯仁第242章 長溪特產第538章 煥發第二春的老船匠第404章 那裡有這個第389章 反坐第563章 破桎梏第254章 還要花梨木麼第618章 盒子第140章 將威脅扼殺在搖籃中第90章 提前登上舞臺第175章 澇496章 竹子開花第532章 徐吃貨要寵物第627章 路遇第332章 比正經路引管用第548章 海鮮燒烤的革*命第373章 另外的傳言第581章 人口激勵政策第286章 養胃之物第136章 收線第56章 迷一樣的華容道(下)第695章 捐款忙第462章 都想去第724章 食賢王第6章 力有不逮(上)第420章 殺雞儆猴第331章 漢子第418章 去鄉下過年第696章 動工第650章 手無血腥第617章 蘭花指第52章 輕鬆擒賊第532章 徐吃貨要寵物第14章 意外之喜第599章 散官就好第109章 小娘子出謀獻策第435章 奇才第17章 友粉面世第128章 陰魂不散的悟能第640章 定策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處第367章 怪老頭第373章 另外的傳言第158章 動用要求第287章 要找咖啡第649章 新想法第459章 一騎紅塵柔魚到第425章 李家及李管事第338章 用狗搜捕第429章 問策第575章 你也算神仙第534章 找到人了第40章 班頭及保險櫃第299章 真“師父”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