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定

王況做的還是魷魚圈,只因這道菜做起來最方便,而且也是老少皆宜的,張三也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摳,王況說讓他取六七條,他就取了最小數,六條,還是高個裡挑矮個,專門挑那最小條的,王況進到御廚裡看到那小了一號的六條魷魚,心裡就有點想笑,怎麼回事這是,我可從來不摳的啊,怎麼下面的人個個對外人都那麼摳?

卻是王況想岔了,下面的人對外人摳,那是他們都以爲自家郎君已經犧牲得太多了,什麼東西動不東就往外掏,甚至是不求回報的掏,所以,他們心裡有那麼點點的小怨言,自家郎君做人也太大方點了吧?這些年裡往外掏的,不管是哪一樁,只需要一個哪怕只是個小主意,如果放到其他人家裡,這一家子做好了保密工作,只要一項就能爲其帶來滾滾財源。可自家郎君倒好,什麼都往外倒。

這就是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如果王況只圖當個富家翁的話,那麼確實,只要他老老實實的窩在建安,不用其他的,幾道菜就能讓他一輩子受用不盡,但王況骨子裡不是那麼本分的人,他還有自己的夢想,而且,肚中的存貨也太多了,你要是隻掏一樣兩樣的,沒人會說你什麼,但一個人如果窮其一生,掏出來的東西太多了,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成爲衆矢之的,大家都瘋着搶着來分王況這一塊大蛋糕,到那時候,王況就是想獨善其身也是不可能了。

所以就需要有保護自己的武器,什麼武器最保險?當然是自己有一定的權勢,有一定的影響,於是王況就要靠這些東西來爲自己謀個前程,而光這樣還不夠,他還必須爲自己爭取到最多的盟友,就是不能成爲盟友,那也不要成爲敵人,所以,大方這一點就必不可少。只有你足夠大方了,世人才會認可你,當你倒黴的時候,同情心就會讓他們站到或者說稍稍偏向自己這一邊,如此一來,王況需要對付的人就少了許多,至少那些個小魚小蝦都不用王況自己去動手,那些得了好處的盟友或者準盟友一定能幫王況搞得妥妥的。

這個很好找例子的,同是名人,假如是袁隆平袁老,買了一架私人飛機,不用管這錢是哪裡來的,那麼舉國幾乎不會有人說他奢侈,不會說他什麼貪啊什麼的,要說也只會說袁老辛苦了幾十年,是該好好享受享受了,可以肯定,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爲,嗯,他夠資格而且也是應該的;反之,如果是某位官員擁有一架私人飛機,不要說私人飛機,就是抽一盒三九至尊,保證是罵聲和聲討聲一片,這就是如果你貢獻大了,哪怕你過得再奢華,大家也都認可你,都會自覺的站在你這一邊。

王況要走的就是這個路線,在後世他沒這個資格也沒這個能力,但在這是時代,他卻有這個機會這個能力。民心似鐵,只要民心站在他這一邊,只要李唐皇朝不會出現那麼操蛋的皇帝,哪怕王況再是功高震主,至少,性命上是無憂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麼。也幸好,王況穿過的時機是對了,即便歷史還是按原來的軌跡在走,武媚娘最後還是上位了,對自己的影響也不會大到讓自己傾家蕩產的地步。

正如王況所料,吃膩了宮中菜式的一個皇子兩位公主,包括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自己,對王況帶來的魷魚圈是讚不絕口。

王況對李世民的子女並不是很瞭解,除了幾個歷史上出名的外,他大多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原本以爲一個李字應該就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最小的女兒了,沒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只比李字小一歲的,這李世民的戰鬥力也太強悍了點吧?對於這個被叫爲小兕(讀si)子的的公主,王況真的一點也想不起來,想來是應該死得比較早,這可能和長孫皇后早逝有關,再或者就是身體不夠健康所致。

事實上,晉陽公主字明達,性情內斂有急智,聰慧,小小年紀就能在李世民訓斥臣子的時候抓住時機爲他們辯解,深得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員喜愛。如果沒有王況穿過來攪局,她應在十二歲就病死了。但現在有了王況,因爲王況的到來,讓病坊提前了許多年出現,也使得朝廷對鈴醫及民間郎中的重視程度提高了許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醫藥的發展,小兕子的命運就未可知了。

不過這些王況不知道,有些東西,是他能控制的,有些東西,卻又是超出了他的控制範圍。歷史的車輪,在王況看來,並不止一個,起碼有數以萬計,和王況有交集的,基本都或多或少的變動了方向,而和王況沒交集的,則還是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着,打高昌的時間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爲王況和高昌沒有交集。

見李世民一家大小吃得高興,於是王況趁機提出如果優先修建海州到長安的馳道,那麼馳道暢通之日,也就是長安人家能吃到遠在兩千多里路外的新鮮海貨之時,至於說貴不貴的問題,這個不需要王況來說,王況以前給李世民舉的一個孤島上的例子早就深入李世民的腦海裡,貴怕什麼,貴就多人販賣,一多人販賣了,價格自然也就會下來。

要降低成本並不太難,只要海貨的價格高,必定儲冰的人會越來越多,儲冰的最大成本就在挖冰窖上,等冰窖挖好了,以後的成本也不過就是每年冬天將冰塊藏到冰窖裡的勞力成本而已。商人逐利,最後海貨的價格必定會在某一點附近穩定下來,那一點是既能保證商人有錢可賺,又能保證海貨的價格不至於居高不下。

海邊多風,農作物生長不易,如果能給那些海邊的百姓多找一條出路,那麼漁民的生活就會多一重的保障,也就不再有那麼多人去當海賊,那麼從東瀛到大陸之間的海路就會更加平安,想要根除海賊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以後要剿海賊就不會那麼難,往來於東瀛的商隊就不再需要派了小樓船來護航,這也是一大筆的開支省了下來,同樣的,海路平安,就會有更多的人去東瀛做貿易,這對大陸和東瀛之間的聯繫有莫大的好處,身爲帝王,李世民根本不需要王況提這一條,他也能想得到,於是,不光是海州到長安的馳道要優先修建,長安到伏羅、唐林二州的馳道修建也被提前了。不經意間,王況又輕鬆的撥了一下歷史的小車輪。

出海的事情,也被王況趁熱打鐵的求了下來,這也是這些年裡,朝廷每年的結餘是越來越多,不再出不起錢造大樓船了。不管是對吐蕃還是對付高昌,打仗的開支也省下不少,可以說,對唐廷來說,打仗,不再是燒錢了,這次打下高昌,兵部算了算,如果把傷亡的兵士的撫卹都算進去,竟然還略有節餘,也就是說,這一次打高昌,朝廷是賺錢了的,這還不包括王況得的種子在內,如果要把這些種子今後可能產生的效益都算進去,這一次,朝廷是發大財了。

王況給李世民的保證就是,出海六年後,船隊一定會給朝廷帶回來大量的金銀珠寶,這些金銀珠寶,比起這個船隊的所有開支只會多,不會少,如果真的有虧空,他願意以王家的財產做擔保,虧多少,他就填多少。

有了王況的這個保證,李世民哪裡有不答應的道理,不就是要朝廷先撥出個幾百萬貫錢來造大樓船麼?不就是要挑選六七千的兵士麼,這些都是小意思,幾百萬貫錢,相對於王家二郎對那些未知之地的種子的渴望來說,不值得一提,李世民相信,那些種子回來,保證帶來的效益絕對不是幾百萬貫這麼簡單,王家二郎對畝產翻番似乎都沒這麼上心?畝產翻番每年給朝廷帶來的收益就是幾十萬貫呢,這還不包括那些因爲糧滿倉而帶來的社會安定等等的隱形效益在裡面。

看着王況心滿意足的告退,李治小心翼翼的問了句:“阿爹,您看建安侯是不是別有居心?”說完還偷偷的瞥了一眼李世民,心裡突突的打着鼓。

“如果說這天下只有一人對朝廷忠心不二,朕相信,這個人必定是王璃。”李世民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李治,“若是王璃有異心,那麼他完全可以打下東瀛後自立爲王,再憑藉了他那妖孽般的心竅,不出十年,東瀛的富饒絕對不輸中原,再來個十年,他完全有能力與朕一爭高低,但他沒有,那時候他全家都在建安,打下東瀛他想出海誰也不會攔他,打東瀛的兵士又都是建州人,以王璃在建州的威望,想要讓這些兵士聽他號令並不是難事。”

“哦。”李治一付恍然大悟的模樣,接着雀躍的道,“阿爹,稚奴想跟船隊出海去。”

“哧!”一邊本來神色有點緊張的長孫皇后忍不住笑了出來,“你這孩子,繞來繞去,敢情是想跟船隊出海去了?故意用話來套你阿爹,得到王璃不會有二心的答案後,那麼你跟他出海就是順理成章了?難道你剛剛就沒聽清?王璃他自己不出海,他舉薦的是內府監丞徐國緒和盧國公,鄂國公及秦將軍他們的世子。”

“稚奴哥哥沒羞。”正埋頭一點一點捨不得又停不下嘴的消滅被她從父母那裡強行收刮來的魷魚圈的晉陽擡起頭來,用那油乎乎胖嘟嘟的手指颳着臉,衝李治做了個羞羞臉的動作。才三歲的她,就已經顯露出了她的聰慧,“稚奴哥哥去不成,阿爹阿孃肯定不放的,還不如去建東和東瀛玩玩,順便把兕子也帶上。”

“還有字兒,字兒也要去。”李字一聽也是不甘落後,直嚷嚷着要去建東和東瀛玩。

“你們怎麼不說去建南玩呢?”長孫皇后笑吟吟的。

“纔不哩,東瀛是煜表哥在那,建東是建安侯的內侄在,他們都能護得了稚奴哥哥和小兕子的周全,阿爹阿孃肯定是放心的。”如果王況在場,肯定要眼眶都吃驚得撐裂開了,這難道會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子嘴裡說出的話麼?在她的心裡,已經隱隱的有些排斥武元慶的建南了。都說小孩子看人的眼光是最準的,好人壞人,往往他們憑直覺就可以作出準確的判斷。

當然不能說武元慶就一定是壞人,武元慶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做過什麼大的壞事,小壞事麼,身爲應國公世子,飛揚跋扈一些肯定是會有的,這是身份和環境使然,即使他不做壞事,下人們仗勢欺人肯定也是算到他頭上去的。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對視了一眼,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微不可察。也是武元慶活該倒黴,他的命運就因了一個三歲小女孩的無心之言,就此發生改變。這是後話不提。

雖然說對王況求下建立出海的大船隊充滿信心,但程處默他們幾個還是派了家人過來打聽,得到確切的消息後,也不管第二天就是大年夜,現在已經是快到亥時,街上已經宵禁了,一時間是快馬飛奔的派了人四處聯絡,對他們而言,宵禁是小菜一碟,巡街兵就是坊兵營的,自家老頭子的麾下,怕他個卵,誰敢攔?某等又不是爲的私事,而是爲的一樁可能對大唐百年基業有極大幫助的大事。

貞觀十四年年夜的長安,是個很不平靜的一個大年夜,這一天,因爲程處默頭晚派人四處聯絡,消息走漏的是極其的快,第二天,雖然是休朝的日子,要一直持續到上元過後,如果沒什麼大事,基本上除了初二初三相互走動走動外,基本都應該是呆在家裡享受一家大小團圓或者去走親訪友的大小官員卻又三三兩兩的聚到了一起,討論的問題只有一個,建安侯這又要搞什麼了?

八艘大樓船,六七千人,預計六年時間,這個工程不可謂不浩大,可以說是從李唐立朝以來最大的工程,僅次於前隋的大運河,如果這要放在幾年前,王況鐵定要被人蔘上一本說他勞民傷財,但是現在,朝廷的財政已經足夠負擔得起這樣大的工程,而且,這一次出海,並不單純是付出,還有收入的,金銀財貨這是明面上的,暗面上的,誰都知道當日程知節在朝堂上和長孫相公激辯時說的話:“若是種子到了你們手裡,那就是一堆廢品,可若是到了建安侯的手裡,那就可以如金雞下蛋一樣,下出個大大的金山銀山來。”

這話言猶在耳,沒想到建安侯這就要大張旗鼓的去找種子了,如果按建安侯最喜歡用的投入產出比來計算的話,這一次的投入是幾百萬貫,那麼收入該有多少?幾萬萬?肯定不止,幾百萬萬?一定也是不止的,估計能上幾千萬萬去(億這個單位是和諧朝後纔有的,和諧朝初建時,說的是有六萬萬人口,而不是說六億人口)!

因此,管他是大年三十,管他什麼年夜登人門會犯了“上門討債”的忌諱,該活動的還是要活動,該走動的關係還是要走,以前建安侯自己出資去找種子都肯分了功勞出來,現在這是朝廷出資,那就更有機會了。

於是,程處默他們幾個也開始嚐到了家門口被馬車被人海堵得水泄不通的滋味,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是心中竊喜的,但等到了中午,人流還是不肯散去,家中用人是個個叫苦不迭,許多年貨要講求新鮮的,還沒采買呢,這坊街口被堵了,還怎麼採買呀?這眼見中午了,再不趕快的去買,午時一過,全都打烊了呀。

還是秦懷玉聰明,既然二郎說要招那精通水性的,不是還有一年的時間麼?一年的時間,你們這些豪門大閥子弟如果還練不出水性,那隻能說明你們笨,不堪造就了。他使人在家門口貼出一張招貼,說是不管是誰家的,出海還有近一年的時間,如果到時候能有水性精通的,那就優先錄用,要是一年的時間還沒學會了,那就別怪他們幾個翻臉無情了。

如此一來,圍在秦府的人很快就散去,秦家人總算是及時的採買到了所需求的年貨,而盧國公府和鄂國公府的反應慢了一拍,等到堵在他們坊街口的人都散了去,午時早就過了,氣得老魔王和老黑碳在家裡直跳腳,大罵王二郎不厚道,早不說出海晚不說出海,偏生要挑這個節骨眼來說事,發了一通火,倆老頭不約而同的心生一計,得,既然這禍是你王二郎闖的,咱就去你家過年去!

於是兩路人馬,浩浩蕩蕩的直往建安侯府開來。。兩個國公府捱得近,出發的時間又是幾乎相同,結果到了坊街口,碰面了,就兩路合成一路,聲勢浩大的直奔了頤政坊而去,途中經過秦府,又派了人把秦瓊爺孫全都叫上。

結果路過朱雀門前大街的時候,把守朱雀門的千牛衛還以爲發生了什麼大事,趕快的使人往宮裡報了上去。

第287章 要找咖啡第65章 王凌的親事(上)第169章 岑餘子來訪第194章 成活率很高的嫁接第534章 找到人了第98章 急救第475章 見猴起意第709章 心灰意冷第204章 艾葉綠第445章 卸了他們的胳膊第525章 驛站要改*革第429章 問策第402章 東瀛設州第74章 出發第81章 親事第445章 卸了他們的胳膊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第615章 有消息了第700章 晾一晾第285章 長安故事(續)第355章 看建東第162章 慎家來人第248章 慈母手中線第400章 范進中舉第658章 長樂公主駕到第556章 法治要取代人治第264章 升官了第265章 南語島族第31章 給林主簿挖個坑第587章 李敢第593章 歸航第73章 蜜制金桔第154章 難道日頭真的從西邊出來了?第174章 宣德郎的師傅來了第173章 玉蠶第198章 八寶粥和糖炒栗子第84章 二郎蒸魚第109章 小娘子出謀獻策第718章 選對人了第710章 《上元盟約》第628章 敘話第601章 成了第466章 家人的待遇第517章 齧鐵獸的希望第340章 另有他人第114章 只能領先一點點第701章 自覺第380章 長安又震動了第637章 坦坦蕩蕩第257章 支持和擁護的差別第267章 一將鎮兩州第281章 南語諸島規劃第20章 潑辣丫頭第126章 初見程咬金第2章 異鄉異客都是浮雲第196章 不可思議的聖旨第110章 逛長安(上)第492章 徐國緒燙傷第391章 塵埃落定第578章 誰主誰從第15章 培芽(上)第676章 就是要等封江第170章 岑餘子的機會第286章 養胃之物第281章 南語諸島規劃第184章 石球第560章 兩種極端的結合第329章 換骨第360章 新發現第366章 又是一個牛人第254章 還要花梨木麼第690章 李恪求援第462章 都想去第29章 爲了保險箱第524章 圖虎應徵第92章 紅燒武昌魚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飯第714章 另一個王況第27章 華容道第469章 路人甲乙再次登場第471章 接二連三第455章 半年(上)第535章 論分工第115章 一起種辣椒第237章 緣由第255章 聚財之木第150章 老魔王堵門第369章 二見李世民第308章 要做水果罐頭第475章 見猴起意第238章 的地得第497章 抓住了第721章 大戰無殤(下)第491章 新玩意第527章 見者有份第133章 序幕第590章 更大的驚喜第162章 慎家來人第405章 異動第73章 蜜制金桔
第287章 要找咖啡第65章 王凌的親事(上)第169章 岑餘子來訪第194章 成活率很高的嫁接第534章 找到人了第98章 急救第475章 見猴起意第709章 心灰意冷第204章 艾葉綠第445章 卸了他們的胳膊第525章 驛站要改*革第429章 問策第402章 東瀛設州第74章 出發第81章 親事第445章 卸了他們的胳膊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第615章 有消息了第700章 晾一晾第285章 長安故事(續)第355章 看建東第162章 慎家來人第248章 慈母手中線第400章 范進中舉第658章 長樂公主駕到第556章 法治要取代人治第264章 升官了第265章 南語島族第31章 給林主簿挖個坑第587章 李敢第593章 歸航第73章 蜜制金桔第154章 難道日頭真的從西邊出來了?第174章 宣德郎的師傅來了第173章 玉蠶第198章 八寶粥和糖炒栗子第84章 二郎蒸魚第109章 小娘子出謀獻策第718章 選對人了第710章 《上元盟約》第628章 敘話第601章 成了第466章 家人的待遇第517章 齧鐵獸的希望第340章 另有他人第114章 只能領先一點點第701章 自覺第380章 長安又震動了第637章 坦坦蕩蕩第257章 支持和擁護的差別第267章 一將鎮兩州第281章 南語諸島規劃第20章 潑辣丫頭第126章 初見程咬金第2章 異鄉異客都是浮雲第196章 不可思議的聖旨第110章 逛長安(上)第492章 徐國緒燙傷第391章 塵埃落定第578章 誰主誰從第15章 培芽(上)第676章 就是要等封江第170章 岑餘子的機會第286章 養胃之物第281章 南語諸島規劃第184章 石球第560章 兩種極端的結合第329章 換骨第360章 新發現第366章 又是一個牛人第254章 還要花梨木麼第690章 李恪求援第462章 都想去第29章 爲了保險箱第524章 圖虎應徵第92章 紅燒武昌魚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飯第714章 另一個王況第27章 華容道第469章 路人甲乙再次登場第471章 接二連三第455章 半年(上)第535章 論分工第115章 一起種辣椒第237章 緣由第255章 聚財之木第150章 老魔王堵門第369章 二見李世民第308章 要做水果罐頭第475章 見猴起意第238章 的地得第497章 抓住了第721章 大戰無殤(下)第491章 新玩意第527章 見者有份第133章 序幕第590章 更大的驚喜第162章 慎家來人第405章 異動第73章 蜜制金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