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閣的爭吵,某種意義來說就是百官的縮影,有人巴不得有人跳出來和徐謙打擂臺,有人覺得張進用有失風度,也有人對徐謙大義凜然的話嗤之以鼻。
人心難測,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都有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
一場原本應當其樂融融的談話,最後不歡而散,不過這倒也已經習慣了,什麼事都是如此,有人開了先例,一開始大家接受不了,覺得突兀,可是這種事多了,也就屢見不鮮。
徐謙回到自己的公房,張子麟跟了進來,這時候又有司禮監太監過來,朗聲叫道:“聖躬安好。”
自從大家到了內閣,每個三個時辰,都會有太監隨時來通報陛下的近況,徐謙聽到之後,鬆了口氣,卻又顯得不容樂觀,輕籲口氣,看了張子麟一眼,道:“張大人,這聖躬安好不了多久了。”
張子麟捋須,憂心忡忡的道:“是啊,該來的總是會來,楊廷和他們那些人,近來和許多人也頻繁接觸了。”
徐謙哂然一笑:“想必現在,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吧,現在是其樂融融,可是等到什麼時候傳出壞消息,就是大家拼命的時候。”
張子麟道:“不錯,到時候,我這老骨頭,也免不了要拼一拼,否則,往後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了。”
眼下就像一場豪賭,所有人都賭上了自己的前途和身家性命,嘉靖一死。就是揭開骰盅的一刻。
張子麟沉默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麼。道:“方纔那張進用撕破了臉皮,已經沒什麼顧忌了。不過他方纔說的話,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老夫覺得,平倭之事,還是有些冒險了,徐部堂,陛下病危這段時間,可不能出絲毫差錯啊,若是當真傳出了噩耗。只怕……”
王學之中,對待平倭分爲了兩派,兩派的共同點都是必須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可是在細節方面,卻是有分歧,有以徐謙爲首的激進派,什麼都不說,提了板斧就上,不打到他媽都不認得他。決不罷休。而另一派則是以張子麟爲首的一批人觀點,他們深知倭人的厲害,因此雖然認爲對倭人採取行動,但是決不可太過激烈。畢竟人家不是好惹的,順利還好,一旦不順利呢?張子麟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侵門踏戶,哪裡有這般容易。戰事失利,正好給舊黨提供了口實。丟了這麼大的臉,死了這麼多的人,不可能沒有人出來負責,所以張子麟認爲,未必用動武來爭鋒相對,可以用其他的辦法,慢慢的使倭人屈服。
兩派之間,爭辯頗爲激烈,不過等到舊黨一通抨擊之後,兩派立即便聯合起來,擱置了爭議,對舊党進行反擊。
可是現在到了事後,張子麟依舊還有幾分心有餘悸,似乎覺得,張進用的話,並非是沒有道理。
徐謙微微一笑,道:“要做大事,就要冒險,若是瞻前顧後,猶猶豫豫,這些外藩,誰肯服氣?不給厲害看看,今日是倭人鬧事,明日就是其他人,所以,也只好鋌而走險了,放心,不會出什麼差錯的。”
張子麟點點頭。
徐謙突然問:“張大人認爲新任的內閣學士如何?”
徐謙突然問起,張子麟猶豫一下,道:“此人可以利用,但決不可引爲腹心。”
徐謙似笑非笑:“何以見得?”
張子麟道:“其一,這個人,老夫看他雖然支持新黨,可是支持新黨,不過是他一時之計,此人不過是想借用新黨,來制衡舊黨罷了。這其二嘛,他絕不是肯屈居人下之人。”
徐謙微微一笑,道:“你說的不錯,可是利用,但是絕不能託付大事,所以,往後可以和他多打一些交道,但是沒必要深交。”
張子麟沉默一下:“此人現在也是了不得,現如今代表的雖然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卻是朝中長久以來潛伏的失意之人,現如今天子將他們統統提拔起來,未嘗沒有借他們制衡新舊兩黨的意圖,現在他們雖然勢單力薄,可是將來,或許就是我們的大敵了,徐部堂切莫大意。”
正說着,外頭卻是喧鬧起來。
有人大叫:“海路安撫使司的奏疏來了,海路安撫使司的奏疏來了……”
海路安撫使司漂泊於海外,奏疏很少,尤其是眼下如此重要的軍事行動,也不可能隨時傳達消息來,自從徵倭開始,兩個半月過去,可謂了無音訊,方纔大家本來就在爲徵倭的事爭吵,現在恰好來了消息,又有這麼多大人在,所以也熱鬧,不似以往那樣有天大的消息都是在沉默中進行。
一下子,三三兩兩的大臣們從各處公房裡出來,便是一些書吏,也湊了熱鬧。
那兵部尚書張進用聽了,也是笑吟吟的跑出來,全沒有從前的氣度。
“諸位,徵倭過去兩個半月,這纔多少天,就來了奏疏,若是捷報的話,沒有一年半載之功,是斷然不可能的,畢竟大軍抵達倭島,至少要途耗一個月的路程,若是來回往返,沒有兩個月是不成的,這奏疏,必定是一個月前送來的,中間也不過半個月的時間,能有什麼捷報?看來,一定是海路安撫使司碰到了麻煩,要嘛就是中途遇到了大風,無功而返,要嘛就是見識到了倭人的厲害,所以抱頭鼠竄,可笑啊可笑,先前的時候信誓旦旦,氣勢洶洶,一副不罷休的樣子,現在卻是如此,這些人,算什麼朝廷命官,如此不三不四,還不如市井潑皮。”
他畢竟是‘專業人士’,一番冷嘲熱諷,立即就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
至於徐謙,則是懶得理他。
張進用只當是他理虧,冷冷笑道:“徐部堂,奏疏已經送來了,徐大人爲何不趕緊去看看。”
徐謙淡淡道:“楊公沒有過目,我怎麼好代勞。”
張進用很想說一句,你這是不敢吧,不過終究還是沒有說出來。
而此時,楊廷和終於姍姍來遲,他坐在值房,有差役送來奏疏,許多人不敢失了禮數,可是又盼着知道奏疏裡的消息,於是只能耐心等候。
楊廷和看過之後,隨即微微皺眉,張進用忍不住道:“楊公,裡頭怎麼說?”
楊廷和道:“你自己看吧。”語氣之中,帶着幾分嗔怒。
張進用倒也不客氣,接過了奏疏,打開一看,頓時臉都綠了。怒氣衝衝的道:“好大的膽,莫不是又是殺良冒功?兵部再三督促,絕不容許冒功,這些人倒是好……”
徐謙不客氣,直接拿過奏疏,便看到上頭寫着,某年某月某日,海路安撫使司艦隊襲江戶、鹿兒數港,炮擊沿途港口,大批新軍隨即登岸,在江戶,倭軍的抵抗尤爲激烈,不過倭人準備倉促,阻擊新軍的倭軍不過數千,很快便被新軍擊潰,隨即新軍深入,連戰連捷,擊潰了七八股倭人援軍,倭人見狀,大驚失色,連忙命人請和。
而海路安撫使司鄧健斷然回絕了倭人求和的要求,已經放言,不打個一年半載,絕不休兵。
這顯然,是一份報捷的奏疏,其中殺倭寇九百餘,俘虜無數,至於平民等傷亡,則是不計其數。
新軍幾乎無所害也。
其實徐謙早已料到,對倭人的戰爭必定勝利,畢竟新軍亦是紀律嚴明,武器方面絕對和倭人有半個時代的代差,最重要的是,新軍已經完成了從古代軍隊到近代軍隊的轉變,尤其是組織能力,已令倭人望塵莫及。
何謂組織能力?這似乎是一個很讓人迷糊的問題,可是徐謙卻是知道,任何時代,組織能力和最先進武器一樣,乃是勝利的法寶。其中最經典的戰例就是普法戰爭,普魯士向法國宣戰,面對這個陸軍第一大強國,普魯士軍力比之法國遠遠不如,可是在戰爭初期,普魯士動員令下去,在短時間之內,便集結了四十七萬大軍,而法國人集結於邊境的大軍,不過區區二十萬不到,普軍隨即發起強大攻勢,勢如破竹,攻入法國境內,而法國總動員之後,縱有百萬雄師,可是根本無力組織,最後一敗塗地。
現在的海路安撫使司艦隊也是如此,他們擁有龐大的組織能力,源源不斷的新軍直接裝船,無數的物資迅速集結,而後揚帆出海,而倭人聽到了消息,倉皇組織起來,縱然在倭國有精兵十萬,可是一但艦隊來襲,根本就不可能有時間去組織起來抵抗,比如江戶,若是給倭人三個月的時間,他們倒是可以勉強組織兩萬精兵,於此和明軍決戰,可是海路安撫使司朝發夕至,先是火炮猛擊,隨即便是新軍登陸,數千驚魂未定的倭軍還未站穩腳跟,便看到黑壓壓的新軍衝殺而來,火炮依舊隆隆作響,掩護大軍前行,緊接着新軍擺起隊列發起衝刺,倭人縱是再勇悍,頓時也是潰不成軍,最後只有被人隨意屠戮的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