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總讓人期盼,期盼着黑暗之後的晨曦刺破蒼穹,照射大地。
果然,破曉之後,一道白光劃開了黑幕,照射在高大的宮牆上。
宮門外,等候早朝的官員像以往一樣準時來到宮外等候,廣場上飄着小雨,一頂頂油紙傘隨着早朝禮儀的跪拜而上下起伏。
老朱體恤,朝廷官員准許下雨天,每位官員都可以帶一個隨員入宮,以便舉傘爲官員們遮風擋雨。
今天文武百官的心情都很沉重,這樣的天氣,也讓人的心情更加陰鬱,他們臉色嚴肅,魚貫來到奉天殿內,等候老朱臨朝。
皇帝的身體眼看着越來越不行了,這段時間他每次上朝都是由皇太孫攙扶而來,他甚至還在臉上淡淡敷粉著色,讓自己看起來顯得更精神一些。
臉上雖然因爲化妝的原因,看起來精神奕奕,但老朱堅持了數十年的每日一朝,也漸漸改成了三天一朝,現在是五天一朝,更多的時候,他只將國家事務全交於皇太孫朱允炆來打理。
這些動作對於好強的洪武皇帝來說,是一個破天荒的舉動。
這些舉措都表明着皇帝知道自己壽元將盡,恐不久於人世。
大臣們已經顧不得明爭暗鬥,他們的目光都緊緊盯着老朱,因爲皇帝一旦駕崩,朝堂勢必會面臨一場重新洗牌。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權力和利益必然會重新分配,今日的風光或落魄,不代表明日還能依舊風光或落魄。
朝廷上下平靜得可怕,彷彿在醞釀一場驚天動地的暴風雨,一團和氣的大臣們當中瀰漫着一股讓人窒息的詭異氣氛。
現在的朝廷裡本該是上下一心,努力維持,平穩過渡帝國權力的時候,沒想到今天兵部居然收到一封聯名奏疏,這封奏疏就像油鍋裡澆下一瓢冷水,讓所有朝臣的的心中都震盪起來。
嶽州府衙與漕司衙門,最後再加上湘王府聯名向朝廷奏報:楚王朱孟熜,蓄養水盜,擅離封地,勾結白蓮教,火燒嶽州府衙官倉糧食、製造缺糧恐慌、蠱惑嶽州百姓圍攻漕司衙門搶劫漕糧;同時,嶽州衛指揮使羅淵,設計軟禁嶽州知府王通與通判孔霖,幸虧二位官員機敏,及時向湘王府發出了公文求援。
衆位尚書初看這裡都嚇了一大跳,紛紛擡眼察看周圍人等的面色。接着又低下頭去,繼續看了下去。
楚王朱孟熜居然喪心病狂到這種程度,又是蓄養水盜,又是勾結白蓮教,還想搶劫漕糧,這漕糧是什麼?這是朝廷的命根子,沒了漕糧,是要出大事的!
還好,湘王與世子朱久炎接到公文之後,不敢怠慢,即刻領兵趕到嶽州,陣斬羅淵,奪回嶽州衛兵權,與漕糧大使陳瑄合兵一處攜手反擊,殺死白蓮教數十香主、長老和左右二使,活捉了無數白蓮教教徒,剿殺了叛王朱孟熜,鎮壓了叛亂。
朱孟熜臨死之前,承認了當年爲了楚王之位弒父殺弟的惡行。
六部尚書們心裡頭也有點兒慶幸,嶽州衛下面有幾千兵馬,再加上白蓮教的蠱惑,若是由他們成事,後果不堪設想……
還好,湘王府的兵馬及時奪取了兵權,鎮壓叛亂,挫敗了朱孟熜的陰謀,否則,皇帝這幾十年經營出來的大好局面,隨時可能土崩瓦解。
天下不寧,這是誰也不希望看見的。
嶽州這場變故,湘王府節制各個衙門,鎮壓白蓮教造反,自然是符合朝廷法度,功勳不小,朝廷應當犒賞功臣,可是這裡有個大問題,那便是楚王死了!
親王是什麼地位?即便是圖謀不軌,皇帝還沒定性,也沒下旨,如何敢私自動手?
何況湘王府與楚王府一直存在着宿怨……兵部尚書茹瑺收到消息後,馬上與各部尚書緊急磋商,最後衆位大佬得出一個結論,湘王府的手段太狠,膽子太大,簡直是到了膽大包天的地步。
即便朱孟熜再罪大惡極,在沒有定罪之時,他還是親王,只有皇帝和朝廷能處置,現在一個親王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嶽州,若不申飭治罪,以後皇太孫繼位還能治得住這些個藩王嗎?
大明朝可不能重現七國造反與八王之亂的局面。
皇太孫朱允炆也覺得這事兒讓他找到了機會,他是個聰明人,他敏銳地發現了攻擊藩王制度的契機。
源於燕王時常拉着幾大塞王進行軍事演習,那種威勢令遠在南京的他都感到了無比的恐懼。
朱允炆知道這是叔叔們在向自己示威,這些手握重兵、久鎮各地的叔叔們,沒有一個肯向他臣服。
朱允炆的內心不僅有恐懼,還有心結,他的皇太孫之位,當初來得很具波折。
皇爺爺爲了他承受了很多壓力,纔將儲君的位置賜予給自己,朝廷中有很多大臣都投靠了他的那些叔叔們,以後皇爺爺若是不在了,這些個大臣不會老實的臣服於自己,他們會時不時跳出來刁難,爲他們背後的主子們謀取利益。
還有,他也不想永遠活在皇爺爺的光輝之下,他需要大臣們心中真正的認可,他需要得到所有官員的支持和擁護。
他的內心更是十分渴望得到叔叔們的認可與臣服,但是,這些擁兵自重的藩王,能聽從一個少年君主的號令嗎?
所以朱允炆心裡老早就有削藩的想法了,只是不敢在皇爺爺面前說出來而已,因爲那些叔叔在皇爺爺面前一直都表現得十分孝順,皇爺爺估計從沒有想到他的兒子們將來可能會造反。
今天真是個好機會,湘王府遞上來的奏疏乍看之下沒有什麼漏洞,但對楚王朱孟熜的死卻是語焉不詳,只說是朱孟熜不想受辱而戰死。
不管朱孟熜是怎麼死的,他造反是事實,他死在湘王府手裡也是事實,藩王的禍患已經初步顯露,今天就是提出削藩的大好時候!
對於今天的早朝儀程,朱允炆已經着手安排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