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託孤重臣之一的江陰侯吳高,沒有被朱允炆召見於武英殿內,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可以說明朱允炆此刻有多麼痛恨藩王,凡是跟藩王沾親帶故又沒有明確站他隊列的,一律被他排除於核心圈之外。
“朕如何息怒?朕很清楚,他們一個個都想讓看朕的笑話,可是……朕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竟然如此膽大妄爲,膽敢在皇爺爺的落葬封陵儀式上耍陰謀詭計……”朱允炆再一次拍着龍案震怒道:“錦衣衛指揮使何在?究竟是誰!究竟是誰!究竟是哪個藩王在設計陷害朕!?”
“宋忠在此,微臣……微,微臣……”而對於這位新皇的質問,宋忠這個靠出賣同僚,巴結李景隆上位的錦衣衛指揮使,如何能夠作答?他結結巴巴半天講不出一句整話。
衆位朝臣無不搖頭,相比於錦衣衛前三位指揮使,眼前的這個連點隨機應變的本事也沒有,簡直不知所謂。
他們本來就對錦衣衛沒有任何好感,現在更是對於眼前這新上任的錦衣衛指揮使評價也低到了極點,沒人出來踩上兩腳,便已經算是宋忠祖上積德了。
宋忠不斷地朝着李景隆的位置看過去,希望李景隆能幫他解圍。但李景隆如何會在朱允炆的盛怒之下去碰那黴頭?
李景隆眼觀鼻,鼻觀心,對於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任由朱允炆對着宋忠怒喝不止。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你身爲錦衣衛指揮使,居然沒有收到一點風聲?你是要整個天下來看朕的笑話嗎?”
朱允炆即便在年輕,那也是皇帝,這武英殿內的朝臣也都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一撥人,在這樣的場合內,受到朱允炆如此“隆重”的對待,受到身邊這些大佬的視線關注。這對宋忠來說都是第一次,這其中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他此刻嚇得臉色慘白,全身虛汗直冒,嘴巴里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見宋忠如此神態,朱允炆怒氣更盛,他受身邊文人影響很重,本就討厭錦衣衛這些兇鷹惡犬,現在,宋忠可就真成了他的出氣筒了。
只聽朱允炆恨聲罵道:“當着錦衣衛指揮使,吃着朝廷的俸祿,卻是如此的昏庸!尸位素餐!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竟叫某些人在眼皮子底下耍了花樣,讓朕如此難堪!你這沒有絲毫用處的廢物!”
不得不說,朱允炆這次是真的怒了,他這是生平第一次當着一衆重臣這麼重地罵一個人,甚至說了髒話!
要知道,這裡站的重臣中,有幾個是他的老師,教授過他的學業,要不是真的憤怒到了極致,朱允炆絕對不會指着一個他眼中的小人破口大罵。
宋忠面無人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認錯。
“錦衣衛不務所司,肆意濫殺文武百官,朝中無辜文武大臣死其手中者不計其數,爲世人所痛恨……朕要徹底廢除錦衣衛,永不設立!”朱允炆足足罵了有一炷香的工夫,心中的火氣這才徐徐消退下去。
他面上如罩冷霜,對着宋忠冷哼道:“你這個顢頇無能的庸官,在任上簡直是浪費百姓的民脂民膏!太祖皇帝歸葬孝陵,孝陵中衛還沒有指揮使,明日一早,你滾去孝陵衛報到吧。錦衣衛留着也沒有絲毫用處,全部裁撤,人員全部打散充入地方衛所!”
“陛下聖明。”朱允炆這番話激起了諸位重臣的共鳴,他們一起頌揚道。
錦衣衛這樣的機構就如同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利刃,沒想到現在今天居然被皇帝給徹底廢黜了,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個好消息,哪有不支持的道理。
宋忠或許是名字真的取錯了,或許是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真有某種魔咒,命不硬的人根本坐不穩,要不,幾任指揮使爲何都沒有好下場?可憐的宋忠才當走上人生巔峰沒幾天,就跌到了地獄,並且還連帶着整個錦衣衛衙門一起倒黴,可以說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自己與同僚們的前程。
他的目光已經刷地一下變得充滿了絕望,去孝陵中衛報道?去給太祖守陵?那裡除了碩大的蚊蟲與野狐、野兔、野狗,還有什麼?哪個人敢來皇陵附近轉悠?除了每天無所事事混日子,還能幹什麼?這可是個永無出頭之日的差事!
宋忠倉惶地上前爬了兩步,伏在朱允炆的腳下,連連磕頭道:“陛下,陛下,微臣真的知道錯了,求陛下饒恕微臣這一次吧,微臣願意戴罪立功,給您找出今天這事的幕後元兇!陛下,兩天,您給微臣兩天,微臣若是找不出立刻提頭來見!陛,陛下,一天!一天也行!”
朱允炆一抖龍袍,背影在他的面前走過,眼角都不再掃他一下。
立刻就有天武將軍入得殿來,一左一右地將宋忠夾着擡出了武英殿,宋忠在他後邊瘋了似地叫道:“陛下,曹國公;陛下,曹國公……”
一個天武將軍捂住他的嘴巴,在他耳邊低聲喝道:“還敢咆哮?你還要命不要?”
宋忠“唰”地一個抖了個激靈,終於垂頭喪氣,不再出聲了。
朱允炆處理了宋忠,接下來當然不是請諸位朝臣喝茶,他此刻只想將那些個眼中釘、肉中刺,清除乾淨,不再顧忌世人怎麼評價這個新上任的皇帝。
什麼“生性涼薄”,什麼“刻薄寡恩”,他都顧不得了,爲了讓自己迅速平靜下來,他示意衆臣趕緊商討削藩。
朱允炆的意思已經很明確,這件讓他難堪的事件一出,削藩之事他是一刻也不想再等了,幕後的黑手必是某個藩王!只要儘快削藩,這隻幕後的黑手自己會跳出來的!到時還不能報了今天的一箭之仇嗎?
戶部右侍郎卓敬瞅準時機,拿出他這些日子苦思冥寫出來的一封削藩奏疏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或能解陛下心中憤怒,懇請陛下御覽。”
“哦?卓卿的策論必是好的,還請一一道來。”朱允炆欣喜地說道。他叫這麼幾個心腹重臣來武英殿開小朝會的目的就是爲此,有卓敬出來挑頭自然極好,殿內的諸位朝臣也能跟着一起完善,羣策羣力,拿出一個最好也是最快的削藩方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