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頒獎典禮第二天,毫無懸念的獎項結果報道只佔據了很少的報紙版面,大部分媒體的注意力都被維斯特洛體系封殺赫斯特集團的消息所吸引。
週二一大早,很多重量級紙媒都曝光了‘內部消息人士’關於西蒙·維斯特洛親自下令維斯特洛體系所有公司斷絕與赫斯特集團一切合作的消息。昨晚關注了梅麗珊卓派對的媒體更是給出了最直接的證據,隸屬於赫斯特集團旗下的媒體記者全部被擋在日落塔酒店外,因此還引發了一些小衝突。
面對媒體的詢問,赫斯特集團高層對此回覆是不予置評。
維斯特洛體系卻沒有遮遮掩掩。
隨着多家媒體的不斷求證,消息徹底證實下來。
維斯特洛體系內的丹妮莉絲娛樂集團、伊格瑞特公司、梅麗珊卓公司等等企業高管在接受記者致電或當面詢問時,都給出了肯定答覆:公司已經接到通知,立刻斷絕與赫斯特集團的一切合作。
不僅如此,《好萊塢報道者》在緊接着的週三還報道了另外一則新聞。
華納兄弟影業悄然取消了計劃投向赫斯特集團旗下媒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多款廣告。
定檔6月3日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在3月初正式放出第一款預告片,宣告這部宣發規模達到8000萬美元的DC電影宇宙超級重磅炸彈正式啓動上映前的大規模媒體宣傳。
顯然,不只是維斯特洛體系,包括與維斯特洛體系擁有合作關係的企業也已經被要求‘站隊’。
當被記者問到華納兄弟影業其他電影項目是否也會取消向赫斯特集團旗下媒體投放廣告時,華納兄弟影業負責電影發行業務的一位高層給出的答覆模棱兩可,卻明顯帶着傾向性,對方表示時代華納集團擁有自己的傳統紙媒平臺,而且紙媒在電影宣傳中佔據的比重並不高,即使不與赫斯特集團合作也不會受到影響。
消息從傳開到確認只用了兩天時間。
無論是維斯特洛體系還是赫斯特家族,對於普通公衆來說都是龐然大物級別的存在,一個積累財富的速度銳不可當,一個是根深蒂固的老牌世家。
於是這件事迅速成爲所有人密切關注的一顆‘大瓜’。
隨着消息擴散,赫斯特集團也無法再保持緘默。
週三下午,被大羣記者圍堵在曼哈頓赫斯特集團總部的威廉·赫斯特三世面對媒體追問,難掩氣急敗壞地表示維斯特洛體系這是在濫用自身市場地位展開不正當商業競爭,赫斯特集團將採取一切可能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完全確認西蒙·維斯特洛要與老牌的赫斯特家族開戰,吃瓜羣衆的關注點迅速轉向事情的原因和這件事即將產生的影響上面。
時間來到週四,東海岸的兩家報紙直接揭開了謎底。
新聞集團旗下的《紐約郵報》用了很大篇幅發表了一篇揭秘此次事件內幕的文章。
公衆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維斯特洛體系與赫斯特集團的矛盾由來已久。
三年前,爲了擺脫雷諾茲納貝斯克合併案帶來的沉重債務負擔,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選擇出售大量公司旗下資產,其中包括大都會/ABC集團旗下著名體育電視臺ESPN的20%股份。
丹妮莉絲娛樂非常看好有線電視的發展,因此選擇了出價,正在向多元化轉型的赫斯特集團同樣有意競購這批股權。
當時正處在伊格瑞特公司發展初期,伊格瑞特門戶非常需要傳統紙媒的新聞資訊內容支持。
赫斯特集團以向伊格瑞特門戶提供內容支持作爲籌碼,換取丹妮莉絲娛樂主動放棄對ESPN股份的競購,最終順利將這批股權收入囊中。
然而,拿到ESPN股權後,赫斯特集團卻出爾反爾,出於擔心互聯網媒體影響到傳統紙媒行業的利益,拒絕兌現當初的合作許諾。
雙方的糾葛因此而起。
文章中還特意提及,當時丹妮莉絲娛樂對ESPN股權的報價高達2億美元,這邊主動放棄後,赫斯特集團只用1.8億美元就達成了交易,足足節省了2000萬美元,其中還涉及到另外一筆不低於2000萬美元的避稅運作。
然而,佔了一次大便宜,赫斯特集團卻並不滿意,不僅不願意兌現最初的合作承諾,還認爲丹妮莉絲娛樂集團的競購變相讓赫斯特集團爲ESPN股份支付了更多的資金,因此後來一直利用旗下媒體對維斯特洛體系發起攻擊。
譬如赫斯特集團旗下的《舊金山紀事報》,最近幾年與維斯特洛體系完全就是針鋒相對。
矛盾的爆發點,還是近期的各種風波。
赫斯特家族支持的國會衆議員大衛·梅羅思不斷利用手中的權力試圖對維斯特洛體系內的新科技公司發起不正當調查,原因根本不是爲了維護廣大選民利益,更不是針對這些公司的所謂壟斷指控,根本原因只是伊格瑞特公司提供的新聞資訊、分類信息、社交網絡等等免費互聯網服務傷害到了赫斯特集團這類傳統紙媒巨頭的利益。
作爲證據,《紐約郵報》的文章還特意附帶了一張威廉·赫斯特三世與國會衆議員大衛·梅羅思在某個酒會上勾肩搭背一副好哥們兒模樣的照片。
對於公衆讀者而言,相比很多一本正經的擺拍,這張明顯透着‘狼狽爲奸’氣息的照片具有很大的殺傷力,瞬間就讓很多人確定了潛在傾向性。
大家一票一票選出來的國會議員,原來依舊只是富豪權貴的代言人而已。
對於這篇報道,赫斯特集團發言人第一時間進行了駁斥。
只可惜文章已經讓太多人產生先入爲主的觀念。
瞬間成爲媒體和公衆關注焦點的大衛·梅羅思也連忙跳出來反駁,然而作用明顯不大。
伊格瑞特門戶緊隨《紐約郵報》的文章發佈了更多大衛·梅羅思與赫斯特家族利益關聯的文章,這位已經連任三屆的國會衆議員過往三次選舉都接受了大量來自赫斯特集團的政治捐款,今年衝擊第四次連任依舊如此。赫斯特集團旗下媒體關於對方的多篇文章也全部都是毫無保留的溢美之詞,完全忽略這位議員過去幾年對於自己的選區幾乎沒有多少貢獻。
不僅如此,作爲赫斯特家族的政治代言人,大衛·梅羅思近期還在鼓動國會解除限制媒體掌握太多話語權的‘跨媒體所有權禁令’,一旦這則禁令消失,美國人民日常接觸到的新聞資訊可能就要被少有的幾家傳媒巨無霸控制,這對於新聞自由將是一次強烈的衝擊。
可以說,這位議員在推動傳統媒體壟斷和打擊新興互聯網產業之間的‘雙重標準’簡直無恥至極。
赫斯特集團和大衛·梅羅思疲於應對這篇文章的爆料時,《華爾街日報》的另外一篇相關文章同樣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你想做朋友,還是敵人?”
這篇報道並沒有評論赫斯特集團與維斯特洛體系衝突的內幕是非,而是詳細分析了這件事可能產生的影響。
赫斯特集團並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過同樣公佈業績。
1993年度,赫斯特集團的總營收爲21.1億美元,營收增長率9%,全年淨利潤爲1.69億美元,全年增長爲12%,淨利潤率8%。
傳統紙媒集團如同美國汽車產業一樣,受到諸多工會勢力的限制,卻又不能將生產基地之類轉移至海外,因此運營成本相當高,赫斯特集團能夠維持8%的淨利潤率已經超出了業內平均水準。
現在,只是維斯特洛體系,過去一年累計投向赫斯特集團的6500萬美元廣告預算就已經佔據對方全年營收的3%,這部分營收全部消失,將會對赫斯特集團1994年的業績造成明顯影響。
更進一步,如果西蒙·維斯特洛動用維斯特洛體系的影響力要求其他合作伙伴‘站隊’,那麼,額外產生的負面影響至少達到維斯特洛體系本身切斷合作的兩倍。
按照赫斯特集團1993年9%的營收增長計算,雙方的衝突一旦持續,很可能導致赫斯特集團1994年的營收增長完全停滯。
對於已經逐漸開始表現出頹勢的傳統紙媒產業來說,營收增長停滯,其實就意味着倒退。
畢竟無論是根據通貨膨脹還是工人工資的自然增長等因素計算,一家公司每年必須要保證相當的業績增長,才能維持企業正常運行。
一旦企業營收增長停滯,持續增加的通貨膨脹、員工工資乃至債務負擔卻不會隨之停滯,首先影響到的就是企業利潤。
當利潤被營收增長停滯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抵消,緊接着就是企業裁員、出售業務、縮減開支等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如果情況還沒有好轉,最終將走向破產倒閉。
曾經都是行業巨無霸有着非常出色的營收利潤業績的雷諾茲和納貝斯克兩家公司,創紀錄的330億美元合併案五年之後,就是因爲當初合併案帶來的鉅額債務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近兩年已經徘徊在破產邊緣。
雷諾茲納貝斯克這樣的超級巨無霸都可能迅速衰落,更何況規模要小上很多的赫斯特集團
因此,《華爾街日報》判斷,赫斯特集團如果無法儘快化解這次衝突,哪怕只持續一年,對於赫斯特集團的經營就將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相比起來,除了可能要承擔的輿論壓力和訴訟風險外,整體規模已然是赫斯特集團百倍不止的維斯特洛體系,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實質性損害。
畢竟,西蒙·維斯特洛當前的身家就已經達到2000億美元,而赫斯特家族,當年威廉·赫斯特五房子孫目前的財富總和都還不到25億美元,足足超過80倍的差距。
而且,赫斯特家族擁有的以往讓很多政客名流富豪都頗爲忌憚的傳媒帝國,在維斯特洛體系面前,殺傷力也已經明顯不足。
且不說維斯特洛體系擁有的伊格瑞特門戶,封殺赫斯特集團之前,西蒙·維斯特洛還剛剛交上了一個與赫斯特集團實力不相上下的‘朋友’,紐約時報集團。
互聯網產業洶涌蓬勃的現在,傳統媒體想要順利完成向數字時代轉型,必然繞不開的就是維斯特洛體系。
紐約時報集團無疑做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雖然其中明顯有着西蒙·維斯特洛企圖控制傳統紙媒口風避免近期針對維斯特洛體系的媒體輿論持續惡化的意圖,但對方給予紐約時報集團的回報也堪稱豐厚,乾脆直接地放棄伊格瑞特門戶新聞資訊內容獨佔權的做法更是讓很多針對維斯特洛體系壟斷互聯網傳媒的指責失去了根腳。
最重要的一點,這次合作的達成,還會導致越來越多現在或許還在大肆批評維斯特洛體系的傳統媒體集團逐漸倒轉態度,以此換取向數字時代轉型的契機。
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對於維斯特洛體系而言,你想做朋友,還是敵人?
《紐約郵報》的爆料自然來自維斯特洛體系的安排,《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就讓西蒙有些意外。
不過,僅僅也只是有些意外。
對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資本確實就代表着一切。
維斯特洛體系VS赫斯特集團。
哪怕雙方衝突導致西蒙損失100億美元,算下來也只佔他個人身家的5%,這個過程中,全部資產還不到25億美元的赫斯特家族,很可能已經虧掉一切。
另一方面,維斯特洛體系對赫斯特集團發難,短短几天時間就已經起到了某種正面效果。
從月初開始,因爲媒體和政界的雙重壓力,維斯特洛體系兩家已上市的核心互聯網企業思科和美國在線的股價都開始震盪下跌,截止上週五累計跌幅都超過了5%。
按照兩家公司已然接近6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超過5%的股價下跌意味着兩家公司股東都要承擔30億美元以上的賬面損失。
週一突然曝光的伊格瑞特公司與紐約時報集團合作計劃,再加上維斯特洛體系一改此前幾周的守勢向赫斯特集團強勢發難,強烈刺激了市場對維斯特洛體系的信心,並引發思科和美國在線的股價反彈。
思科和美國在線此前的股價下跌,本就只是資本市場出於對政府當局面臨輿論壓力可能做出應對的擔憂,兩家公司本身的財務業績和高成長性都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出現崩盤式下挫。
現在,隨着紐約時報集團轉向維斯特洛體系一邊,赫斯特集團又被西蒙·維斯特洛當頭狠狠抽了一記,形式快速逆轉。
只是週一到週三的三天時間,思科和美國在線的股價就已經收回了月初震盪前的最高點。
週四上午開盤,思科股價更是再次實現突破,總市值一舉衝破600億美元大關。
截止東海岸週四下午四點半收盤,思科市值已經高達615億美元,緊隨其後的美國在線市值也達到573億美元,納斯達克科技股板塊在這兩隻龍頭科技股的帶動下全線上揚,當天漲幅達到1.7%。
今年年初開始認爲互聯網產業存在嚴重泡沫的大量對衝基金因爲持續做空在3月份之前已經損失慘重。
勉強堅持到3月份,隨着圍繞維斯特洛體系的一系列風波讓各方資本看到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曙光’,此前幾周的空頭再次大規模捲土重來,只是沒想到,從3月21日開始,短短几天時間,積累了三個星期的空頭賬面盈利就已經全部消失,並且直接轉爲虧損。
瑟曦資本旗下的瑟曦基金管理公司從年初開始針對科技股板塊的多頭持倉規模就沒有低於過50億美元。
三月初開始,隨着大批空頭的重新活躍,瑟曦基金管理公司更是趁機將多頭持倉總量加碼至120億美元。
因爲有着雄厚的資金支持,而且只採用了三到五倍的低槓桿,思科、美國在線等股票短期內的下跌並沒有讓瑟曦基金管理公司產生爆倉危機。
現在,只是最近幾天的科技股強勢反彈,瑟曦基金管理公司原本已經超過6億美元的賬面虧損迅速抹平,並且進一步產生不菲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