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下文人都反對的情況下,李衍還力挺李清照,讓李清照極爲感動,進而暗暗發誓一定要幫李衍修纂成這部曠世大典。
另外,在李衍的建議下,李清照還在汴梁城裡建了史上第一座圖書館。
此圖書館的具體位置就在,景龍門內以東,封丘門內以西,東華門內以北,景龍江以南,也就是艮嶽壽山邊上。
說起艮嶽壽山,不禁有些讓人感到可惜。
甭管因爲甚麼建的艮嶽,它畢竟已經建成了,成了一座如詩如畫的園林,成了人類創造的一個奇蹟,成了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趙佶當皇帝的能力不行,但他在藝術上的造詣卻是不容懷疑的。
上一世,金兵南下時,部分正向東京發運的太湖石遺棄途中,成爲後世江南園林中的珍貴景觀——上海豫園“玉玲瓏”,高四米,寬三米,細巧秀潤,有七十二個天然孔穴,若以一爐香置於石底,便會孔孔出煙。蘇州留園中有一冠雲峰,高五點六米,以秀挺剔透見長。蘇州環秀山莊、網師園、南京瞻園有名的太湖石。這些均爲“花石綱”遺物。
上一世,金兵攻陷東京汴梁城之後,將艮嶽的一批秀石不遠千里運往燕京,後來堆放於北京的中山公園、北海等地,中南海瀛島上也有用艮嶽遺石堆砌的假山。
這些僅僅得了艮嶽壽山點點滴滴的遺留,就成爲人們歎爲觀止的存在。
因此,趙佶親自設計監工的艮嶽壽山如果能夠得以保留,到了後世,它必定是一個名勝奇蹟,能爲汴梁城帶來無法估量的旅遊收入。
只可惜——
當初金人第一次南下攻打汴梁城時,趙桓命人取艮嶽壽山的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爲薪,鑿石爲炮,伐竹爲篦籬,又取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啖衛士雲。
在趙桓的那個命令之下,艮嶽壽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難以復原的破壞。
李衍入主汴梁城之後,對趙桓這一暴殄天物的行爲嗤之以鼻,他讓人將那些原來被人當成炮石的太湖石撿回來,將伐掉的竹子再種上,恢復了艮嶽壽山的一些原貌。
不過——
李衍這麼做,並不是想像趙佶一樣,自己享受這艮嶽壽山——這麼做之前,李衍就昭告天下,艮嶽壽山修復了之後,除去連在皇宮的一段以外,其它地區全都對外開放,成爲世界上第一個主題公園,所得收入,一則用於艮嶽壽山的維護,二則用於發展教育,興建學堂。
而史上第一座圖書館也建在艮嶽邊上。
這讓那些文人墨客可以一邊讀書、一邊享受這大好景色。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小目的——這樣一來,也能讓艮嶽更好的創收,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文人墨客,可都是有錢人,他們絕對願意爲了這詩情畫意一擲千金。
大典修纂,必將是一個很長久之事。
《永樂大典》的修纂,前後一共歷時了五年。
《四庫全書》的修纂,前後一共歷時了七年。
而李衍要修纂的這部大典,指定要強於《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所以修纂的時間也一定要長於修纂《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歷時有可能要長過十年。
李衍要搞的不是面子工程和政績工程,而是想幹點實實在在的事。
因此,李衍不想白白浪費這十幾年時間。
所以,李衍給李清照出了這圖書館的主意,讓李清照將編纂好的大典分批放入圖書館以供天下人觀看學習,另外,將他們所用文獻,也就是他們抄錄的天下之書,一併放進圖書館,以供天下人觀看學習。
這樣做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天下人監督李清照他們修纂的大典,有錯誤也可以及時改正。
後來,天下大定,李衍將天下畫成了九個大州,設置了九京,在每個京都建了這麼一個圖書館,不過這是很久以後的後話了。
現如今,歷時了十七年的大典運動,纔剛剛開始。
就在這個當口,西夏的使團來到了汴梁城。
西夏原來並不是一個獨立國家,而是党項族拓跋部在很早以前建立起來的一個附屬於漢人王朝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關於党項族拓跋部的族屬問題,一直存有爭議。
有人說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吐蕃高原,後來內遷到陝北,他們以姓氏爲部落名稱,以部落爲劃分單位,拓跋部是党項八部中最強盛的一個。
還有人說他們是鮮卑族後裔,因爲鮮卑族裡也有一個拓跋部,五胡十六國時的北魏就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也自稱是北魏拓跋部後代。
甚至還有人大膽猜測,党項族拓跋部的上層貴族可能是鮮卑拓跋部後裔,而底層羣衆則有可能是羌族拓跋部後裔。
唐朝時,唐朝廷就已開始在党項族集聚區設立行政機構,任命有威望的部落酋長爲州刺史,實行羈縻統治。
唐末黃巢起義時,党項族宥州(後世內蒙古鄂托克旗)刺史拓跋思恭出兵抗擊起義軍,一度收復長安,立下戰功。
於是,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爲夏州(今陝西橫山縣)節度使,賜號定難軍,後又封爲夏國公,賜姓李。
從那以後,党項族拓跋部首領便世代姓李,形成一個以夏州爲中心,擁有銀、夏、綏、宥四州地區的陝北藩鎮政權。
宋王朝建立後,夏州節度使李彝殷向宋王朝稱臣,宋朝對其繼續實行羈縻統治。
所謂羈縻統治就是籠絡控制的意思,這是唐宋時期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採取的一種統治政策——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任用其酋長或首領擔任地方官吏,允許世襲,保持其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除了在政治上隸屬朝廷按時朝貢外,其他事務均自行管理,中央政府一般並不干涉。
這項政策,說起來並不太好聽,但實際上對於鞏固國家政權、穩定社會秩序、促進民族交流與發展,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可以說,一直到李繼遷聚集党項各部起兵反宋之前,宋朝靠着羈縻統治一直牢牢的控制着西夏,控制着河西走廊。
只可惜,党項出了個李繼遷,他讓宋朝西北邊區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甚至改變了宋朝的經濟形勢。
自李繼遷聚集党項各部起兵反宋,佔據了宋朝的西北地區,切斷了絲綢之路(這也導致了宋朝不得不大力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西夏與宋朝,一直是打了和,和了打,雙方在衡山地區爭了一百多年,始終無法爭出個勝負。
直到宋哲宗親政了之後,啓用新黨章惇爲相,對西夏採取強硬的開拓態勢,採用“淺攻撓耕”之積極戰略戰術。
元符元年,平夏城之戰,擊敗三十萬來犯之夏軍,夏軍總指揮小樑太后差點被擒,她棄儀仗更服飾才勉強得脫。
自那以後,宋軍基本控制了橫山、天都山一帶。
元符二年十二月,西夏進誓表求和,遼國也派使者前來斡旋,宋朝迫於當時的形勢同意約和。
趙佶繼位後,啓用變法派蔡京爲相,派王厚、童貫率軍西征青唐羌,收復失地,後來宋軍兵鋒直指青海湖。
這引起了西夏高層的驚慌。
西夏急忙發兵,攻擊大宋重鎮會州(後世甘肅靖遠)。
劉法率軍迎敵,擊敗夏軍。
宋夏矛盾迅速激化,開始爭奪橫山地區。
當時,宋朝採取“構築堡寨、步步爲營”的戰略戰術。
面對宋軍節節蠶食的攻勢,西夏慌了,因爲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西夏必亡無疑,因此,西夏又急忙請遼國出面調解。
天祚帝於是遣使來向宋朝施加壓力,替西夏請求歸還失地,西夏也奉表謝罪,詞極恭順。
趙佶遂同意歸還崇寧以來新佔之地。
宋夏又議和罷兵。
可以說,遼國,準確的說是天祚帝,救了西夏一命,否則,西夏可能已經被北宋滅了。
這也是爲甚麼,金人攻打遼國和天作地的時候,西夏兩度出兵幫遼軍和天祚帝后來還收留天祚帝的原因之一。
十二年前,環州(後世甘肅環縣)定遠寨大首領李訛移背叛宋朝,寫密信給西夏統軍樑哆,邀其出兵入宋搶掠糧草,夏軍偷偷入侵,圍困定遠寨達二十五天之久,氣焰十分囂張。
趙佶命童貫帶兵出戰。
童貫銜命來到西北前線,立即作出部署,對西夏展開反擊。
不久,熙河經略使劉法率步騎十五萬出湟州(後世青海樂都南),秦鳳經略使劉仲武率步兵五萬出會州,童貫率中軍駐蘭州,策應兩路大軍。
劉仲武至清水河築城,留兵屯守,劉法在古骨龍(青海東都北)與夏軍展開激戰,斬敵首三千級,大獲全勝。
西夏的囂張氣焰被打了下去。
在那之後,宋軍開始蠶食西夏。
到了七年前,也就是宣和元年,童貫以种師道、劉仲武爲將,分率鄜延、環慶兩路兵馬出肖關,進擊橫山。
西夏軍大敗,野戰精銳被殲滅殆盡,橫山更是被宋軍全數奪取。
范仲淹、韓琦、李憲和章楶們埋下的種子,終於在徽宗朝時由童貫摘下了果實。
宋朝的橫山攻略取得了完美成功。
這長達幾十年的戰略演變,每一次完善都是宋軍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而最終也證明了不斷完善之後的橫山攻略,對於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毀滅性打擊。
宣和之敗後的西夏,其實已經處於亡國邊緣——儘管那時西夏的核心地區靈夏等地未受損失,但是衡山的丟失已經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優勢和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的宋軍只需再加把勁,就可兵入興慶府,滅了西夏。
爲甚麼說,西夏丟了衡山,就有很可能被宋朝滅了?橫山地區對於西夏真這麼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
橫山位於陝西北部,橫亙千餘里,地勢險要,是西夏進攻宋朝的最前沿基地。
宋夏兩國以橫山爲分界線——大體上,“橫山以北,盡爲西夏所有”,以南則屬宋界。
自宋真宗將橫山連同靈夏二州“並授德明”之後,党項人才真正擁有了立國的根基。
可以說,沒有橫山就沒有西夏國。
而橫山對於西夏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幾方面:
一、橫山地區不但山勢縱橫,而且水力豐富,無定、大理、吐延、白馬等河流縱橫交錯,使得橫山成爲除靈州、涼州、肅州之外,西夏最肥庶之地,以至於畜牧業和農業十分發達,是西夏進攻宋朝最主要的就糧區。
二、橫山東部的茶山、蕸蘆山是西夏鹽鐵的主要產地。
三、世居橫山地區的橫山羌,是西夏兵員的重要來源,其勇悍善戰,冠絕西夏。
四、橫山地勢險峻,十分難攻,西夏於漢界緣邊山險之地三百餘處修築堡寨之後,橫山就成爲宋軍北進靈州的第一道、同時也是最難以逾越的障礙,而西夏仰仗橫山之險,直接阻隔了宋朝自天水到大同一帶的交通線路,同時,西夏軍自橫山聚集之後,漫長的宋夏邊境線隨時隨處都能成爲其突破的目標,慶曆大增兵之前,宋朝在西北四路的焦頭爛額除了因機動性差外,與西夏佔據了橫山這一有利的地勢不無關係。
用最容易懂的說法就是,橫山對於西夏而言,其重要性就如同燕雲十六州對於遼國一般,進可攻、退可守,同時還是重要的農業、經濟基地。
而失去橫山的宋朝,在戰略上也極度被動,鄜、延、環、慶、涇、原、秦、隴等州縣時刻處於西夏軍的威脅之下。
由於機動性差不利救援,宋朝只能分兵駐守。
如此,又給了西夏軍逐個擊破的機會,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這三場宋軍的敗仗,無一不是被李元昊利用機動性優勢以多圍寡而導致的。
而在進攻上,宋軍的被動更爲明顯——失去橫山這個天然的前線補給基地之後,宋軍進攻西夏時只能靠民夫負糧穿越七百里瀚海進行補給,一旦後勤接濟不上,便只能不戰自退。
可惜!
就在宋軍,準確的說,就在宋西軍,攻下衡山馬上就可以滅掉西夏的時候,被驕奢淫逸的趙佶倒空了的宋朝,內部亂了,宋朝不得不將正準備收復西夏的宋西軍調出來平叛。
緊接着,好大喜功的趙佶,又發動了燕雲之戰,宋西軍復又北上。
這讓瀕臨滅亡的西夏,大大喘了口氣。
再接下來,金人南下,滅了北宋。
西夏趁此機會收復了絕大部分橫山地區,原地滿血復活。
緊接着,就在西夏準備趁宋金大戰顧及不上它的時候,大舉東進,打破困了西夏上百年的禁錮時,大中橫空出世,然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不可一世的金軍擊敗,盡復金人從宋朝搶走的地盤,讓西夏人驚掉了一地的下巴!
李乾順跟西夏的一衆高層討論過後,一直認爲,大中比大金還兇,不可力敵,力敵必亡,所以,西夏東進之事暫時止步,接下來應該暫時委曲求全,將李衍這個雄主熬死,看看大中下任皇帝怎麼樣,再圖擴張一事。
於是乎,李乾順立即向大中發出通使的請求,並在大中同意了之後,趕緊派遣使團來到了東京汴梁城恭賀李衍建立大中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