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夫妻之義(下)

“官家,臣妾以爲,官家還是還駕臨安,回楚州城爲上。”

又過了兩日,季青辰在問安時突然開口說了這一句。

不僅是趙端寧徵了神,皇帳子內外站着幾位內侍,都不着痕跡擡頭瞄了她一眼。

“國夫人的意思……”

趙端寧眼中明顯有了一些欣慰之色。

他覺得,前些日子在汴梁城外沒有平白恩寵她一場。

就算沒有樓雲,好歹她身上穿的,頭上戴的,平常的衣食住行,包括她逃命時的三匹俊馬都是他吩咐御賜的。

三茶六飯,奴婢家臣,只要他有的,她就有。

他身邊從宮裡出來的女官、內侍沒有一個人敢怠慢她。

她過得比江國公那掌兵權的重臣只高不低。

“罷了。此事王卿自會與朕商議。”

趙端寧經了這一場大敗,格外看重身邊人的這份忠心了,搖頭讓她不再要提。

“官家,王副相對官家一片忠心。難免有奉主回成都府的提議。但這也未嘗不是官家的心意。”

季青辰盤算了好幾天,纔有了這個主意。

她當着這帳子內外眼線、耳目們的面,提起和王世強不一樣的意見,道:

“臣妾以爲,官家若是與王副相商議,安排好第三次北伐的謀劃,然後回駕到楚州與

樓相公議定。如此一來,官家回京城之後,不但能有機會雪此前恥,王副相也不用擔心官家的安危了。”

說到底,王世強要奉着趙端寧回成都府,那也是趙端寧自己心虛膽怯不敢回臨安城。

他也怕戰敗歸來。人心不附。

這樣一比較,就能看出他的祖宗趙太宗不是平常人了。

用後世裡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自己選的路,跪着都要走完。

那怕是裝孫子,也要回京城裡繼續做皇帝,誰敢拿戰敗來說事,統統抄家問罪。

季青辰還在帳子裡和趙端寧說回駕的話。王世強轉眼就知道得一清二楚。

“國夫人說。北伐本不能一蹴而就,官家要能說服王副相,自然就能說動樓相公。有了兩位掌軍重臣的支持。臨安城裡的皇嫂和諸位政事堂的老臣,至少就有大半的把握了。”

現在回京城,趙端寧確實是危機四伏,不論是鐵腕鎮壓還是裝了孫子都防不住人心不服。

但不裝孫子不冒這個風險。就沒有將來翻身的可能。

“她倒也知道,這事可不是我說了算。”

王世強臉上腫着。不方便出去見人,只道:

“國夫人可還在哭?可用了飯?”

“國夫人這兩天開始用飯了。夜裡也沒有哭了。現在官家留了她用飯。”

王世強索性就在帳中休養,一直等到稍稍消了腫,看起來不醜得叫人發笑了。

他纔出了自己的中軍大帳。

“國夫人在何處?”

他從趙端寧跟前退出來。就喚了左平。

左平想勸他一句,讓他緩一緩,彆着急。

“老爺。季娘子的性子……”

她發怒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惹她。

“老爺,何不等季娘子到楚州和樓相公把話說清後。纔去見她?”

人家和樓雲真不想過了,你再去她跟前獻殷勤不行?

還沒被打夠?

王世強看他一眼,明顯沒有聽意見的心情。

“季辰虎向西京這邊來了?應該是來接他姐姐的。想法子把他在路上拖一拖吧。”

“是,老爺。”

左平只能道:

“國夫人去上香了。”

五百護軍前後開路,沿着濁浪滔天的黃河河道前行,王世強去了五里外的三聖觀。

“原來這裡也有許真君的神像。”

ωωω_ttκǎ n_¢ 〇

他的腳步停在了三聖觀的偏殿上,笑了起來,眼睛看着季青辰在裡面上香禮拜的身影。

三聖觀正殿上供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乙真人三位道尊。

偏殿上的許真君,卻是五代時的治水有功的地方官,被百姓供奉成了水神。

唐坊也有許真君道觀。

海船出行時會祈求許真君保佑。

香霧繚繞間,她把三柱清香插在了香爐裡,聽到了他進殿的腳步聲,她才轉頭看向了他。

他凝視着她,她平靜地回視。

她還是平常那脣邊帶笑,客氣疏遠的模樣,道:

“這些日子多謝王副相的照應。過幾日我就要回去,三郎要來接我了。”

“全真教的人給你遞消息了?”

王世強並不意外。

三聖觀雖然不是全真教的道觀,陝西卻是全真教的祖庭。

王重陽悟道之地就在黃河邊上的鳳庭縣。

陝西各地的道觀和全真教有千絲萬樓的關係。

“這一回北伐,咱們也不算是沒有上下一心。官家能御駕親征,樓雲沒有爭兵權,我也知道難免要忍耐幾年了。陳王一系大半都是文臣,都等着看北伐的結果。糧草、軍械都是齊備的。青娘,打從唐坊建起,我們一起準備了十多年……”

王世強和她一起漫步在了道觀中,她默默聽着他說起當年的事。

相識之初,王世強就是這樣不甘寂寞的。

“到如今,北伐還是兵敗的下場。不過是因爲北方的民心不附。”

王世強感嘆着。

這些話,她前兩日已經和趙端寧說過了。

官家除了在朝堂上政鬥,也得想想辦法拉攏李全、楊妙真這類不識字、不科舉、吃飯比天大的北方民衆之心。

全真教是最好的渠道。

王世強果然也是一樣的想法。

“賈似道逃到你的西營來了?”

她能感覺到趙端寧最近心情好了一些。

他這裡一直沒有回駕的打算,京城裡又有議新帝的傳聞,戰亂裡逃散的內、外臣工總不可能全死光了,卻不見蹤影。

這時候,賈似道千里迢迢從山東亂軍裡逃出來,主動投奔到了西大營,見着趙端寧就是痛哭自罪。

他把山東諸軍逼反的罪,趙端寧都不想責問他了。

“他倒是命大,李全卻死了。”

她覺得李全太可惜了。

就算他受了金人的官,領軍攻打徐州城,二郎也不應該斬了他。

王世強也是一笑,沒有多提趙端寧身邊來了賈似道這個真正的心腹,他只道:

“你對官家的勸說,正是時候。”

趙端寧要是有能耐重振旗鼓,他王世強何必遠離兩浙之地,龜縮到成都府?

他自問根基和功業都不夠,遠遠還沒有自立一方的本錢。

他的根基在東海。

戰火破壞的疊瓦宮檐外,飄起了層層的銀絲細雨,他們一起停在了殿外廊下。

廊前的老樹被砍去了枝幹,露出了灰白色的天空。

她靜靜看着在風中飄飛的雨絲。

而他在久久地凝視着她。

“我們的事,你想一想吧。我可以慢慢等。”(未完待續)

106 九品文郎210 趕人出城261 進宮挨訓057 女子深情174 正統之爭097 恍然而悟190 將計就計121 皇后太后093 三年不出288 夷寨初戀199 久別重逢169 說穿舊情054 落地生根276 無心失禮233 聯姻瑣事227 四路伐金220 笑語生疑134 改嫁爲妾162 亭中相會277 夫妻相爭261 進宮挨訓054 落地生根309 當年舊事095 宋法蕃法215 兒時舊事272 舊愛相逢(上)058 由此而德360 妖婦誤國350 只求安心280 暖牀使女(下)227 四路伐金208 狗頭豬腦308 端茶認錯304 舊僕相求312 宮門勸降104 平安文昌105 理當如此076 煙藥瀰漫282 夷寨逃生341 寂寞難耐216 喜事臨門329 新傷舊恨089 漢詩漢情160 似是舊愛323 皇后贈妾225 相安無事318 逐妾出府(下)333 夫妻翻臉297 納妾之請349 碉寨同行109 坊學教本138 絕斷退親171 備貼求親062 三女一夫252 妻憑夫貴261 進宮挨訓273 舊愛重逢(下)113 粉牆花樹244 情深情淺349 碉寨同行193 同病相憐205 姐夫責任(上)101 一門之隔082 啼笑姻緣(下)209 同病相憐181 心事難訴255 出色妻弟277 夫妻相爭112 晨光重現238 絕無此事278 暖牀使女(上)203 尋梅吃醋207 步步爲謀068 睜眼世界232 成親之前229 迴轉楚州092 縣主婚事113 粉牆花樹333 夫妻翻臉130 岳父大人298 小小暗戀337 請旨尋妻237 意外婚姻217 三年不歸217 三年不歸199 久別重逢140 文昌其人114 眼光獨具076 煙藥瀰漫270 私奔舊事088 寺奴寮主194 平靜分手162 亭中相會114 眼光獨具289 妒夫嘴臉095 宋法蕃法121 皇后太后081 啼笑姻緣(中)259 以妻告夫118 終歸是錯
106 九品文郎210 趕人出城261 進宮挨訓057 女子深情174 正統之爭097 恍然而悟190 將計就計121 皇后太后093 三年不出288 夷寨初戀199 久別重逢169 說穿舊情054 落地生根276 無心失禮233 聯姻瑣事227 四路伐金220 笑語生疑134 改嫁爲妾162 亭中相會277 夫妻相爭261 進宮挨訓054 落地生根309 當年舊事095 宋法蕃法215 兒時舊事272 舊愛相逢(上)058 由此而德360 妖婦誤國350 只求安心280 暖牀使女(下)227 四路伐金208 狗頭豬腦308 端茶認錯304 舊僕相求312 宮門勸降104 平安文昌105 理當如此076 煙藥瀰漫282 夷寨逃生341 寂寞難耐216 喜事臨門329 新傷舊恨089 漢詩漢情160 似是舊愛323 皇后贈妾225 相安無事318 逐妾出府(下)333 夫妻翻臉297 納妾之請349 碉寨同行109 坊學教本138 絕斷退親171 備貼求親062 三女一夫252 妻憑夫貴261 進宮挨訓273 舊愛重逢(下)113 粉牆花樹244 情深情淺349 碉寨同行193 同病相憐205 姐夫責任(上)101 一門之隔082 啼笑姻緣(下)209 同病相憐181 心事難訴255 出色妻弟277 夫妻相爭112 晨光重現238 絕無此事278 暖牀使女(上)203 尋梅吃醋207 步步爲謀068 睜眼世界232 成親之前229 迴轉楚州092 縣主婚事113 粉牆花樹333 夫妻翻臉130 岳父大人298 小小暗戀337 請旨尋妻237 意外婚姻217 三年不歸217 三年不歸199 久別重逢140 文昌其人114 眼光獨具076 煙藥瀰漫270 私奔舊事088 寺奴寮主194 平靜分手162 亭中相會114 眼光獨具289 妒夫嘴臉095 宋法蕃法121 皇后太后081 啼笑姻緣(中)259 以妻告夫118 終歸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