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

格物對大宋的影響可謂是前所未有的,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種學問對世間的改變如格物這般如此巨大,如今的大宋已經與格物這東西完全分不開,甚至有些人一邊詆譭格物之道是禮崩樂壞,一邊又享受着格物帶來的便利。

對於這種人趙禎極爲不恥,但大宋是言論自由的時代,趙禎不能開了因言之罪這口子,更不能因爲格物而治罪於非議者,這反而會讓人覺得是在報復,帝王氣量狹小。

於是趙禎只能讓所有人都瞭解什麼是格物之道,什麼是格物學。先賢早已經給趙禎指明瞭道路,“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既然不教而誅是不對的,趙禎教給世人,然後再慢慢收拾反對的聲音,在趙禎看來,反對格物就是反智,格物既然能給人帶來便利,帶來社會的進步,那爲何還要牴觸格物?

顯然這是有些人擔心自己過時,跟不上格物出現對現實的衝擊,他肚子裡的之乎者也不能解釋格物之道,甚至不如格物之道,這是最讓他們恐懼的地方。爲了保持自己肚子裡的“學問”有用,不會被淘汰,於是他們便把格物打上奇技淫巧的標籤。

趙禎對此很是不恥,因爲這些人往往是所謂的得道大儒,甚至還有所謂的高僧大德也參與其中,趙禎在爲這麼多年,對佛教的打壓不可謂不大,但卻依然涌現出不少高僧大德,聲稱朝廷越是打壓佛教,佛法便越會壯碩。

而這些高僧大德在民間基本上找不到立足點,因爲百姓們沒有時間去禮佛,大家還要忙着工作,一旦人變得充實起來,收入變高的同時,生活質量提升,誰還沒事求神拜佛?

百姓家中,供奉最多的不是佛龕神龕,而是大宋皇帝趙禎的長生牌位……

既然在百姓當中找不到立足點,那就把手腳伸到那些不喜歡格物的人家中,於是一些高僧大德常常往來於得道大儒之家,這是在形成一種抱團取暖的方式,對抗朝廷的政策。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策略非常好,抱團取暖的他們很快就把一些“該團結”的人團結了起來,形成利益集團,不斷的蠱惑官宦之家,或是官宦被蠱惑,或是覺得他們的禪機有道理,或是家中的女眷被蠱惑。

所以許多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往往最容易被蠱惑,因爲他們覺得自己學的東西與格物相對立,格物便是破壞禮制的東西。

趙禎現在急需一位在格物之道上精通,又開明的人主持對格物典籍的修繕,而目前看來曾公亮是最好的選擇,他和丁度兩人主持將作監如此之久,積累下來的格物知識肯定不少,作爲文人的他們又善於歸納總結,讓他們編寫有關格物之學的書冊最好不過。

明年二月是把格物納入進士科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便要把格物的相關知識推廣出去,否則便有些不教而誅的意思了。

趙禎下旨,給予曾公亮以及丁度二人編篡格物書籍之權,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把格物的知識印刷出來,並頒佈天下,當然因爲是第一年,又趕時間,所以讓二人搜尋淺顯易懂的格物,暫時用在明年科舉之中。

質量高低無所謂,知識多少無所謂,趙禎只需要這些格物知識造勢,讓格物對科舉產生影響,如此一來下一屆的科舉之前,舉子必會自己學習或是拜師學習格物知識。

那些反對格物的人是在不斷侵蝕官員,而趙禎的作法則是從大局上改變,不斷把新鮮血液加入格物的認知,一旦人懂得多了,就天生會對一些東西產生懷疑。

信仰這東西很重要,趙禎不會去毀滅華夏千百年來的信仰,同樣的,儒家思想其實與格物並無衝突,若是全面的理解儒家思想,反而和格物密不可分。

《禮記?大學》有八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由此可見,格物在儒家思想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之所以有些人牴觸格物,那是因爲他們根本就不會,或是思想陳舊不想學習新鮮的知識。

其次,也不能全部把責任歸咎於他們的身上,因爲在儒家思想中,經史子集中,都沒有關於格物致知的解釋,即便是《大學》文中也只有一段提及“格物致知”四字,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

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爲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趙禎一度懷疑,其實先賢雖然知曉格物,但卻沒有法門,如兩小兒辯日一般,他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於是推崇格物致知,爲的是讓後人自己考究答案。

格物的力量是強大的,他甚至可以改變一個王朝的興衰,在趙禎看來,格物給大宋帶來的新的生機,工廠的興起,火車的出現,這一切都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與提高。

更讓人驚駭的是,格物給大宋的軍隊披上了一層強力的武裝,精良的鎧甲,鋒利的兵刃,強大的火藥,哪一樣不是格物的功勞?

別說是趙禎,即便是朝臣們也看的清楚,否則楊國安也不會上疏要求把格物加入科舉之中,趙禎反覆的翻看手中的奏疏,字裡行間都能看得出楊國安的用心,顯然他比朝中的多數人都要支持格物。

在別人眼中,格物是工具,是使得大宋進步的工具,但在楊國安眼中,格物是道的一種,是大道的分支,學習格物的最終會使得人們接近本源的存在。

趙禎的眼睛猛然一亮,沒錯啊!格物格物,不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嗎?這也不正是儒家思想中格物的最佳解釋嗎?

自己現在所要做的便是如何把格物之道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完善儒家思想,充實儒家思想!

同樣的自己還有一個最大的便利,自己是大宋的皇帝,在這個中央集權巔峰的時代,皇帝的話便是金口玉言,皇帝的話便是出口成憲,皇帝的學問自然是大道……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