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定音

蘇油在奏章裡邊還提到,銅山西崩、洛鐘東應,其實就是一個共振問題。

這個現象華夏古人很早以前就發現了,《莊子》裡就提到過:“爲之調瑟,廢於一堂,廢於一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改調一弦,於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絃皆動。”

晉代有人蓄銅澡盤,晨夕恆鳴如人叩。乃問張華,張華告訴他:“此盤與洛陽鍾宮商相諧,宮中朝暮撞鐘,故聲相應。可錯令輕,則韻乖,鳴自止也。”如其言,後不復鳴。

沈括的試驗就更加清晰明瞭:先將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調好,然後剪一些小小的紙人粘在各弦上。當你彈動不夾紙人的某一弦線時,凡是與它共振或者諧振的絃線,其紙人就發生跳躍顫動。

綠箬還進一步發現,凡是發生諧振的絃線,都在音高相同或者相差八度時的弦上。

這就進一步夯實了十二平均律的和絃說,同時也證明了十二平均律實現自由升轉調的必然可行性。

這些東西,都在《律呂清要》講述得非常清楚,士大夫家家都有琴瑟,要證明起來也是非常簡單。

六月丙辰,詔書下達:“黃鐘,大呂,清不可太高,重不可太下,使八音協諧,歌者從容而能永其言,乃中和之謂也。”

“周樂古器重現,時人新律允合,是乃天人相合,古今一契。”

“太常律呂不諧,而學士大夫置而不講,考擊奏作,委之不文,如之何不使雅、鄭之雜也!”

“召設議樂局,審調太常鍾,依典禮用十二律還宮均法,令上下曉知,則鄭聲無由亂雅矣。”

“就太常鐘磬王樸、李照、胡瑗所作,及石磬材不少,擇其可用者繕之,其不可修者別制。”

“考成新樂,以驗議者之術。”

綠箬和王從之因在律呂上的獨到見解和著述,讓大宋的音樂理論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都得到了趙頊獎賞。

王從之主中太一宮,賜紫服,金帶。

綠箬被大宋朝廷冊封爲思濛鄉君。

出身卑微,卻靠自己在樂理上的學識和修養,活生生掙得了一份誥命!綠箬,成了大宋女性裡邊新的傳奇。

其實趙頊現在已經不差錢了,更不差銅不差石材,但是蘇油的建議還是縫縫補補又三年。

標準音叉就在那裡擺着,將編鐘銼一銼,石磬修一修,就能得到標準音。

剩下實在沒有的再單獨補足,這樣的花費不大。

關鍵是,秋禮,冬日大朝會,都趕得上。

這將是大宋第一套能夠實現自由升降轉調的禮樂,不少大臣如楊傑,王存,在這一點上還提出了反對。

因爲古代先人說用的,乃是三分損益法,他們認爲不用三分損益法,就是“有違祖制”。

但是這一點是明顯站不住腳的。

道理很簡單,將十二平均律管一排就明白,那是一道優美的曲線。

而先人們所用的三分損益法律管,排出來的卻是直線。

曲線,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廣泛的線條。

日月星辰,江河季風,四季輪迴,其運行軌跡,都應該是曲線。

因此十二平均相對於三分損益,明顯更加接近“天道”。

選擇天道,還是選擇祖制,對於如今的宋人士大夫們來講,並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題。

在他們心目中,這纔是真正的復古,真正的祖制,這是上追三代的光輝和偉大。

而且蘇油還提出了一個觀點,這個東西,從理學上來說,叫“誤差”。

先人在他們當時的數學水平之上,採用三分損益法,那已經是他們能夠達到的極限。

按照他的解釋,在一個圓或者橢圓的軌跡巨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截取其中的一段來看,其實和直線差不多,只存在細微的差異。

古人便是在這個理論的實踐上,用三分損益法這個當時最精密的算法,去最大趨近律管的正確發音。

但是先人們自己也知道這樣是會存在誤差的,古往今來無數的論述中,都曾經提到了這個問題。

從後來的六十律,三百六十律,也能夠找到他們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的證據。

他們一直都在努力地減小音律的誤差。

現在的十二平均律,是真正揭示出了樂音的本質,究明其物理,將直線和階梯狀的音高折線,變成了平滑的曲線,得到了更加精準的律音,還實現了自由和諧的轉調。

這不是有違祖制,而是對祖制更好的繼承與發揚。

正是繼承了先人對真理孜孜以求的執着精神;全面繼承了先人們總結的樂理,數算,律制;對他們發現的那些現象進行了精準,仔細的研究;引入了更加先進的數學工具,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祖制中需要繼承的,不是那些條條框框,而是其中蘊含的理念和精神。

繼承祖制,正是要繼承這種寶貴的理念和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規,拘泥文字。

這個觀點,引來了更多的大佬如趙抃,司馬光,蘇頌,範鎮紛紛上書論證,大爲稱讚。

蘇油當真厲害,直接端了楊傑,王存之輩的鍋,將這個問題的兩分邏輯,變成了“讓祖制更加合乎天道”的遞進邏輯。

最終趙頊認爲,蘇油的理論,是完全站得住腳的,是經得住推敲的,是得到了如今知識分子精英們普遍認可的,同意按照蘇油提議的方案執行。

這是理學的一場巨大的勝利,遠比天文臺,鐘錶,水泥廠,炸藥更加巨大的勝利。

理學,第一次在形而上的領域,發出了自己振聾發聵的聲音,成爲華夏哲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佔領了相當的高點。

從此以後,它可以正大光明地指導社會倫理,影響國家體制,深入百姓生活!

大佬如司馬光,王安石,二劉等,將之作爲儒學的重大發展和進步,並加以頌揚。

而這一切,都是理學這次“扶正律呂”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困擾華夏千年的難題,被理學完美地解決了!至正至美的黃鐘大呂,標示着理學,正式成爲了華夏顯學!

連王珪都逢人就誇,將蘇油和大小蘇分別開來。

這可是他任中的巨大政績,蘇明潤,太給力了。

甲骨文溯文字源流,平均律定華夏正音!

自己死後的諡號裡,一個“文”字,已經抓得死死的了!

因此完全可以想象,爲了得到這個議樂局的差遣,一干大佬是怎樣爭得快打破了頭。

最後趙頊一拍桌子,都別吵了!

爲了朝堂和睦清寧,這個提舉議樂局,嗯……朕勉爲其難,親任!

一干大佬被雷得人仰馬翻,陛下,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

太學,蘇邁和蘇遲正在與同窗討論這個律呂問題。

按照蘇油現在的級別,恩蔭名額手裡有一大把。

不光是子弟,親戚,外姓親戚,甚至就連僕從,都可以推薦兩人。

不然大宋的冗官問題怎麼來的?

蘇油對此嗤之以鼻,從來不用這樣的名額,他推薦人才都是上章中書,推薦現任官員裡邊的能力者。

很多人那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甚至被推薦人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而且蘇油還規定了,蘇家人,今後不能走恩蔭的路子。

不過蘇家重視教育,蘇油上書,將蘇邁和蘇遲塞進了太學。

其實太學也教不了兩人,拿蘇遲來說,已經得了張載和邵雍的真傳,那就是關蜀學派的正宗繼承人,在國子監當個老師都隨便夠格。

蘇油安排他們來太學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和同學們交往。

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一百三十二章 苛政酷毒,猶勝猛虎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一章 眉山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說說外官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
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一百三十二章 苛政酷毒,猶勝猛虎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一章 眉山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說說外官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