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

第一百三十九章展布

今晚是回不去了,李拴住便在火塘邊燒起薯蕷,蘇油調了些辣米油,花椒,鹽粉,蘸着薯蕷,一邊吃一邊和李老漢李大栓聊井務。

卓筒井是大眼在上,大眼中下套管隔絕淡水,然後小眼在下產滷。

產滷的小眼經過歲月的流逝被滷水腐蝕,或者地層變遷,有時洞壁會垮塌,這叫“垮匡”。

垮匡將導致岩石填塞滷眼,無法汲滷。

有時一些工具掉在井裡,或其它人爲造成的堵塞,這叫“屙堆”,也會導致無法汲滷。

現在幾人討論的,就是如何排除這些故障,以及修治深井,需要什麼工藝和工具。

李老漢越發相信蘇油得到過鹽官世家的傳授,種種巧思令他每日思索的那些問題一一得到解答,逐漸連李大栓都已經說不上話,變成了李老漢提問,蘇油解答。

除了這個,還有很多的工藝。

李老漢也將家傳工藝列舉出來,和蘇油相互啓發,參考。

汲滷用的是單角車或者花車、連接卓筒,將滷水從井裡汲出。

蘇東坡後來有記載:“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爲桶,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啓閉之,一筒致水數鬥。”

熟皮是竹筒底部一個單向閥門,置於筒中。入井時被井水衝開,滷水注入,提起時被筒內滷水壓住,密封筒底,可以將滷水從地下幾百米提取上來。

不過大洪井和五龍井,都是自噴井,要用到這設備,需等到幾百年後。現在只能作爲技術儲備,給今後開出的其它井用。

井滷渾濁,一般濃度在七度到十度,這樣的滷水鹹度低,會導致燃料成本很高。

爲了把滷水濃度提高,就需要曬滷,設備包括支條架、曬壩等設施。

曬壩一般長六十米,寬二十米。支條架一般長約三十米,高五米。結構如八字型,木質穿鬥,支條架上鋪滿竹椏,頂端做有“天船”。

天船長十米,高一米,寬十五米,天船安放在支條架頂端的中部,天船底部有伸向支條架兩端的與支條架一樣長的空竹筒,竹筒上鑽有不規則的小眼。

在支架的一側做有筒車,筒車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圓罩,高六米,直徑五米,被一根橫軸穿着。在腰底的外圈上依次安上竹筒,每個長約三十到五十釐米。並在腰底內圈安上木板,人在板上走動,促使園罩旋轉,將曬壩船形坑中的第一次曬濃後的滷水通過罩上的小竹筒輸送到天船裡,再通過天船底部接出的長竹筒的小眼散流後,輸入到濾缸過濾。

不過筒車這個設備,被蘇油拋棄了,改用提水筒。

提水筒就是利用等距螺旋線設計出的車水裝置,用皮革和竹筒做成,可以利用風力驅動,類似後世小水利工程常用的阿基米德筒,比筒車省力高效。

濾缸將第一次提高濃度的滷水中所含泥砂、雜質濾掉澄清後,川中川西一帶,就可以用這滷水煎鹽了。

不過爲了進一步提升濃度,節約火力,蘇油又創造性地引入了二次提濃工藝。

“潑爐印竈”,流行於後世川東,就是通過潑印使滷水浸入鹽竈的竈泥球內,通過蒸發提高濃度。

“印”爲四川方語,有澆灌和下滲的意思。

這也是對熱交換逃逸能量的科學應用,用竈爲龍竈,有一個長長的竈膛,上邊放五口鹽鍋,中間和兩側,還設置有裝着土球的火膛和火道。

當爐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後,兩邊土球被燒得滾燙,鹽工便一邊熬鹽,一邊用滷水澆潑它們。

土球中酥鬆的空隙,極大地增加了蒸發面積,爐內高溫會使水分迅速蒸發,而鹽分就留在土球內外。

土球被堆成前高後矮狀,以方便鹽工提桶潑淋。

經過一段時間後,土球內的鹽分飽和,便形成鹽土。

飽含鹽分的土球取出後,被加工錘細成小碎塊,並倒入淋滷池的前池內,將從原滷池內引來的一次提濃滷水澆淋到鹽土上,滷水吸收鹽土內的鹽分,濃度得到再次提高,製得接近飽和的濃滷。

濃滷通過缺口或孔洞流入後池。後池同時也是二次過濾沉澱池,之後的滷水,再通過管道進入大型濃滷池內儲存。

蘇油準備用蜂窩煤熬鹽,蜂窩煤燒剩下的煤渣體,具備最合理的蒸發結構,連做土球的功夫也省了。

待到淋完滷後,煤渣經過清水沖泡,還可以變成耐火磚的材料。總之一物多用,沒有一點浪費。

煎鹽的地方叫竈房,俗名叫“場火”。竈房一般長二十五米,寬十五米,結構爲木質穿斗的小青瓦房。

竈房前部便是煎鹽的龍竈,兩竈並排,一共十口大鍋,前邊八口是鹽鍋,後面兩口是溫水鍋。

溫水鍋用於溫滷,進一步提高滷水濃度,鹽鍋用於煎煮成鹽。

龍竈溫度前高後低,將濃滷送到溫水鍋提高濃度後,隨鹽分的提高順次將滷水移至前鍋,直至入火門處第一口鹽鍋內熬煮成鹽,可以將火力運用到極致。

滷水在鹽鍋中經高溫逐漸成鹽。爲了使鹽潔白,顆粒晶瑩,還要經歷除雜工序,就是在煎鹽中加皁角、豆漿。去雜的同時提膽,膽粑可用來製作豆花,豆腐,處理皮革。

後半程很多類似這樣的工序,就是連李老漢都不知道的了。

溫水鍋後面是鹽炕,鹽炕長方形,用板石砌成,長約八米,寬兩米。

待鹽坑中的鹽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竈匠將有水分的鹽舀入鹽倉中,過濾掉多餘水分後,再把倉中的鹽撮到龍竈後方的水平分散式煙道上方的炕上,利用排煙攜帶的剩餘熱量將水分全部炕幹,即成食鹽。

如此方將燃料利用率提高到了極致。

因煎鹽方法不同,新鹽井的鹽品又分爲花鹽和巴鹽兩種。

花鹽是隨結晶、隨撈出、隨洗滌,再晾乾而成的散粒鹽;屬於雪鹽中的精品。

巴鹽則是熬幹鍋內滷水而成的塊狀鹽,但是即使如此,因爲經過了除雜工藝,品質也比寧夏青鹽還要高。

花鹽受宋人歡迎,巴鹽受二林部歡迎,因爲攜帶方便。

至此,單井製鹽工藝才告完成。

但是有個問題,很多井口開在荒僻之地,分散運送柴煤,又會增加運輸成本,因此不如大規模集中作業。

解決辦法就是排布輸滷筧道。

筧道,就是輸送滷水的竹筒管道,被連接如同過山車一般,最長的可以連綿近十里,從各個井口將滷水集中輸送到煉鹽場,統一進行熬煉。

這個鹽場,可以說是集後世諸多古人智慧之大成,等到規模起來之後,會有上萬人在這片地區勞作,幾乎就是一個近代意義上的大型工業基地,可以算作機器革命之前最高的工業成就之一。

而這些人,差不多就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批規模化產業基地中的技術工人。

無人可以想見,一個大工業基地的展布藍圖,便是在這間粗陋的竹牆茅屋內,就着明滅的火塘,一老一小,一邊啃着粗糲的薯蕷,一邊閒聊,慢慢地勾畫成型的。

夜已經深了,蘇油和衣躺在竹牀上,沉沉睡去。

李老漢將家中僅有的一條被子給他蓋上,爺仨打算就在火塘邊熬一夜。

李大栓看着蘇油:“小少爺胸中,裝着多大的心?這不是一家一族的產業,這是……這是涵蓋整個川峽四路之地的大手筆啊。”

李拴住看着火塘:“小少爺時常給我們唸叨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說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

李老漢輕聲問道:“乖娃,少爺這話什麼意思?”

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
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