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很浪漫吶!!”帝無殤一臉癡迷的看着雲清的側臉,說道!!
“是吧是吧,你也這樣覺得的吧,反正我就是覺得很浪漫吶,無殤~~我想和別人分享!!”雲清嘟着嘴,一臉撒嬌的,搖着帝無殤的衣袖!!
“爲了實現你的這個願望,那爲夫一定會努力的,只是我的小娘子啊,你能不能告訴我誰是牛郎誰是織女啊,這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又是在哪啊??這樣的話我們好給他創造一個這樣的節日啊!!”帝無殤,輕笑着說道!!
“好啊好啊,我現在就告訴你好啦!!”
雲清雙手合十,看着天邊,逐漸升起的太陽,笑着說道:“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爲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爲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着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着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着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爲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着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擡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爲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着十頭牛回了家。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是說乞巧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爲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爲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爲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髮、結紮巧姑、拜“七孃媽”。不過相對於第二個我更喜歡第一個,因爲,一個是很浪漫的愛情故事嘛!!”
“恩,小清兒說的對,爲夫也很喜歡第一個!!”帝無殤點頭!!
“是吧是吧,我們還真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呢!!”雲清得意的說到!!
“呵呵…………是啊,能和小清兒,心有靈犀一點通,爲夫還真是三生有幸呢!!”帝無殤煞有其事的說道!!
“哼!!”雲清笑着揚了揚她的小腦袋!!那小表情,看着帝無殤又是一陣好笑!!
“七夕節還有別稱,雙七:此日月、日皆爲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爲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爲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小兒節:因爲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爲之,故稱之。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穿針節:因爲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原名爲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
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