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中書舍人

李治聞言大喜,他本來就想讓王平安代批奏章。用崇賢館學士的名義。但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畢竟學士還沒有資格,能在奏章未得批覆之前,先行閱讀的。

但如果王平安入了中書省,那他就有資格了,不但有資格在批覆之前看,還有資格出主意。中書省嘛,乾的就是這個活兒啊!

唐朝的中樞機構,分爲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中書省管的是決策,通過門下省審覈,最後交尚書省執行。三省之中,中書省名列第一,沒有中書省的決策,就沒有其它兩個省的工作了,其它兩個省都是以中書省的工作爲基礎的!

到了李治的時代,要想當宰相,那就必須得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頭銜,此銜爲參政標誌,雖本官品級高於三品者,也要加此銜才得爲宰相!

李世民給了王平安一個舍人的官職,從品階上看是正五品上。但千萬不要以爲這是給王平安降職了。從三品的侯爺降了好幾等,當個五品官,事實上是升了,而且是大升!

中書舍人的工作是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兼管中書省事務。這個活非常之重要,乃是成爲一個“好宰相”的必經之路!

王平安在這個位置上幹幾年,只要李治一登基,他會在第一時間升任中書侍郎,而只要他頭上的中書令,有那麼一丁點兒的意外發生,他就能接掌中書省,成爲中書令!

中書令是幹什麼的,掌佐天子執大政也!

李治忍不住臉上露出微笑,道:“父皇,王平安會不會年紀小了些,他還不滿二十呢!”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頭髮,道:“不滿二十纔好,這樣你纔可以調教於他,讓他成爲你的心腹啊。如果年紀再大些,心中有了主張,那時再調教,可也來不及了!想當初,父皇和你舅舅相識相知之時,比你們的年紀還要小呢!”

李治嗯了聲,重重地點了點頭,心想:“舅舅雖然待我甚好。可終究是長輩,常會訓我,有時都怕見到他,舅舅只會對父皇真心恭敬。可王平安就不同了,他對我是忠心耿耿,絕對的恭敬,就象舅舅對父皇那樣,所以嘛,王平安纔是我以後要重用的人!”

李世民笑了笑,道:“爲了給百姓們種痘,父皇已經煩心了好幾天,不想今天竟被治兒給解決了。好,這是大好事。”

他衝遠處侍立的史忠臣道:“添副碗筷,讓治兒陪朕吃飯!”

史忠臣忙拿了碗筷過來,又端到來熱水手巾,讓李治擦乾淨,陪李世民吃飯,享受天倫之樂!

樹林之外,王平安站在一棵大樹下,而樹上躲着歐陽利。歐陽利藏在樹葉之中,道:“主人。裡面的禁衛一共拿了十八塊金磚,他們不敢帶在身上,竟藏到了樹上,估計想晚上再來取。”

王平安哼了聲,道:“纔拿了十八塊,他們的胃口也太小了些!”

歐陽利笑道:“一人一塊不少了,省着點花,夠用一輩子的了!”

王平安沒有擡頭,眼睛一直看着遠方,道:“他們得了好處,就等於上了我們的船,不管這事兒他們看出了什麼,都不敢亂說的,相反就算有人問,他們也會竭盡全力地隱瞞,楊氏舊宅的金子,咱們算是保住了,而且以後拿出來花,也不會引人注意,我猜皇帝必會反賜給我一部份的!”

歐陽利笑道:“那是自然。不過,說實話,那些金子是怎麼花也花不完的啊,那個楊素,當年也實在太貪婪了些!”

王平安哼了聲:“不貪心,能落個家敗人亡,禍及子孫麼!”

說着話,忽聽樹林裡傳來腳步聲,蒙大恬出來了,歐陽利急忙在樹上藏好。不出聲,也不動!

蒙大恬出來後,刷地行了個軍禮,對王平安道:“侯爺,金磚清點好了,粗略估計,大概在十一萬兩,只多不少,但不會超過十二萬兩!”

王平安嗯了聲,道:“好,清點出來就好!”他背手站在林邊,眼望長安,問道:“蒙大哥,你在宮裡做禁衛,有沒有什麼志向啥的?”

蒙大恬想都沒想,直接回道:“卑職也算是個有志向的人,自己估計着,衛府大將軍這輩子是甭想了,可要是能做個金吾將軍,也就心滿意足了!”

王平安回過頭,衝他笑了笑,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是漢朝光武帝的志向,不想蒙大哥也想當個金吾將軍!”

蒙大恬嘿嘿傻笑幾聲,撓撓後腦勺兒,道:“卑職沒想那麼多,只是覺着,既然已然在宮裡當差了,幹嘛不當個最風光的差,要是能侍立在皇上的身後,那該有多好,光宗耀祖啊!”

王平安點頭道:“說得也是。人嘛,就應該有點志向。你的志向一定是可以實現的!”

蒙大恬想了想,又道:“侯爺,你以後一定能當宰相,總攬朝政,就象長孫大人那樣風光!”

王平安嘿了一聲,道:“不敢想,不敢想啊!”

說完這句話,他慢慢走到一塊大石頭上坐下,不再出聲,蒙大恬跟了過去,侍立在他身後。

等了好半晌,幾乎近午時分,遠遠的就見長安方向塵頭大起,一隊騎兵向這裡馳了過來,隊裡有好幾輛大車!

王平安站起身,道:“接應咱們的人到了,竟然來了這麼多的人!”

蒙大恬的心頭狂跳起來,他和裡面的禁衛藏了金磚,深怕被人發現,未免心虛氣短,道:“竟然來了一個營!怎,怎地來了這麼多的人?”

“來的人多,才證明皇上重視此事!”王平安走上前去,衝領隊的將軍拱了拱手,道:“辛苦了!”

來將翻身下馬,單膝給王平安跪下:“王侯爺才辛苦呢!皇上有旨,叫我等押送金磚進京!”

王平安道:“金磚就在裡面,由宮中禁衛看管,絕對不會有失!”

這將軍站起身來,衝蒙大恬笑道:“原來是蒙將軍負責看守,那定是不會有失了!”

蒙大恬聽着一哆嗦,心裡直打鼓,很不自然地笑了笑,道:“那是自然不會有失。嗯,你們來了不少人,人多手雜,雖然大家都是弟兄。但見了如此多的金子,難免想法會多些,你可要看住,不要讓他們順手牽羊啊!”

這將軍忙道:“我會看住的!”說着,他回頭看了眼自己帶來的士兵,並非全是他的心腹,確實得看嚴些才成。

王平安心裡一樂,這蒙大恬竟然也會補漏兒啊,把話先說出來,如果有了責任,都會推到眼前這個將軍的身上!

人多好辦事兒,將黃金裝箱,運上大車,一營士兵護着車隊,返回了長安城,從玄武門入宮,直奔甘露殿!

這時候,朝中大臣們已然全部到齊,他們得知王平安又立一功,竟然從什麼楊氏老僕的手中,得到張藏寶圖,獻給太子,而太子竟然親自尋寶,得到了大批的黃金,以充……也只能充做內帑!

王平安當先進入甘露殿,先衝李世民行過大禮,這才命人將黃金擡上殿來。打開箱蓋,滿殿金光閃閃!

不管是李世民還是羣臣,無不發出讚歎之聲,十餘萬兩的黃金,可是不少,大唐開國至今,從沒有一次性的,得到過這麼多的黃金!

雖然後世史家,都對隋朝的統治不怎麼贊同,但不得不承認一點,隋朝的確是中國歷史一個極其富強的朝代!

如果從富強的程度上來講,唐朝只有李隆基當政時,大唐最強盛的時代,才能和隋朝相媲美。換句話說,唐朝經過一百餘年的休養生息,才重新達到了隋朝的富強!

只不過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後世史家們都對隋朝的富強,刻意迴避,而只談盛唐時的繁華!原則上就是,如果一個人好,那這個人什麼都好,如果一個人不好,那這個人什麼就都不好,反正隋朝的史書,是唐朝人寫的,那能有什麼好話?

果然,殿上的君臣們,眼裡是金光閃閃,而嘴上卻都說隋朝亡的活該,一個楊素就貪污了這許多的黃金,由此可以推知,隋煬帝當初是多麼的橫徵暴斂,再推斷出,我大唐取代前隋,是上順天意,下應民心的!

於是乎,獻寶大會變成了批鬥大會,又變成了馬屁大會,羣臣們把李世民和李治這對父子,再次捧到了天上,皇上聖明,太子英明,洪福齊天,無人可及!

所有誇讚之中,依舊沒有王平安半點事兒。而王平安站在羣臣之末,大殿門坎之旁,也和大臣們一樣,滿口的讚美,一口一個皇上神武,太子威武,前無古帝,後無來帝!彷彿整件事情,和他沒有一點關係,他也是剛剛纔知道一樣!

他越是這樣,李治越覺得他貼心,越覺得虧欠他,越想給他封賞!

殿上羣臣讚揚了好久,口乾舌燥之餘,好不容易纔消停了下來。李治忙趁這個空檔,將王平安和他說的,要開辦各種醫療機構的設想,當着父皇和大臣的面,說了出來!

這個構想一說出來,大臣們立即都沉默了!

這個構想好啊,種痘畢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要長久的進行下去,不能每次都靠募捐吧,而這筆錢從哪裡出呢?李治再怎麼洪福齊天,估計他也不可能每年都尋寶一次!

而李治所說的機構一旦設立,那麼不但朝廷會多筆收入,百姓們也能得到實際的好處,不管怎麼說,國家大批的製藥,可以降低藥價,能讓以前很多吃不起藥的百姓,在有病時能有醫藥治療。

象李治所說的其它機構,比如收容孤寡老人,這正是老有所依的具體表現,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這個構想,絕對不可能是李治想出來的,這麼有條有理,這麼龐大的設想,睿智的太子殿下,應該是參考了別人的建議,而這個建議嘛……羣臣誰也沒有轉頭,但人人的心中浮現出三個字,王平安!

殿內沉默了好半晌,李世民才問道:“諸君,太子所言之事,各位以爲如何?”

長孫無忌第一個出班,道:“老臣以爲甚好,可以推行。太子得到楊氏重寶,正可推行此事!”

房玄齡和褚遂良也都出來,道:“臣附議!”

李世民嗯了聲,目光轉動,看向了班中一人,道:“馬愛卿,你的意思呢?”

朝班中一名年紀不過四十許,卻老得象六十多歲的大臣,慢慢走了出來,道:“臣以爲,可以推行,這件事交於臣,數日之內,臣便可以將具體事宜,列表陳述!”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那便交於馬愛卿了!”

這位馬愛卿不是別人,正是貞觀末年的著名宰相之一,中書令馬周!

馬周並非是凌煙閣上的功臣,也並非和其他宰相一樣,出身豪富。他是一個地地道道,靠着自己能力做到宰相的人,是典型的實幹家。

同時,馬周也是李治的老師,換句話說,做爲李治的崇賢館學士,從道理上來講,王平安也應該叫他一聲老師,雖無師徒之實,但師徒的名份早定!

馬周出身貧寒,而且是世代貧寒的農家,幼時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一直被人瞧不起。年輕時來到長安,卻又衣食無着,受過無數的白眼,受過無數的嘲笑!

但金子在哪裡都是會發光的,他憑着一篇策論,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從而進入朝堂,先做中書舍人,又再升任中書令。

李世民曾當衆說過,朕一天不見馬周,就想他!而馬周也鞠躬盡瘁,累死在任上,死於李世民之前!

李世民點頭道:“好,有馬愛卿這句話,朕就放心了。”他衝後面的王平安一招手,道:“王平安,上前來。”

王平安答應一聲,上前跪倒。

就聽李世民道:“馬愛卿,王平安是太子崇賢館的伴讀,算起來還是你的弟子,朕就把交給你了,在中書省裡做個舍人,你就近調教……”頓了頓,又道:“免得他明年當了副主考,批卷子時,出了笑話!”

馬周看了眼王平安,點了點頭,又衝李世民道:“臣遵旨!”

王平安卻大吃一驚,心頭狂跳,他知必有封賞,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進入中書省,做一名中書舍人!(!)

第864章 李義府扯虎皮成功第267章 此大事由平安主持第742章 再強壯的野豬也鬥不過獵人第251章 宰相們心中的試題第754章 班師回朝第844章 大理寺協同破案第474章 最怕多疑第232章 太子,王爺,公主第231章 各國使者只差一個第824章 巫符第485章 阿史那喜反咬一口第20章 風火疾電第570章 陰謀論第283章 不管你多有名,我都比你更有名第858章 長孫無忌也來湊熱鬧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第58章 進我書院如何第548章 王平安和史愛國碰頭第253章 大聖安第144章 幼兒感冒第618章 培土生金治肺癆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99章 仙長第460章 救出第112章 混元金斗的妙用第665章 李恪又被修理第584章 喬遷之喜第161章 有發財的機會第105章 牛正宏回來了第841章 武媚娘和李義府第228章 大唐最烈之酒第42章 名人的小小貴恙第92章 長長一溜藥名第496章 車坐得久了第573章 跪倒一片文曲星第540章 李治,勇敢的心第550章 假若愛有天意第436章 甘州城下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449章 古藍田和王文度第118章 欲成仙第313章 想認個本家第721章 李恪剛到營州就開始折騰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253章 大聖安第503章 夾陰傷寒第63章 刺史大人家的家規第231章 各國使者只差一個第315章 送財童子王平安第553章 不敢說,不敢問第459章 和尚去救和尚第55章 名不虛傳第103章 楊家的往事第539章 太子刮不成第605章 有個大人物第783章 幫幫我家皇后吧第238章 怎麼擊鼓都是你作詩第900章 站隊第455章 宰相和高僧第483章 獻俘承天門第787章 和她鬥到底第673章 李恪被修理得滿頭青包第454章 房玄齡被問價第190章 這個是擡梯子的第714章 去當尼姑吧第270章 滑胎第422章 大聖安碰上了突厥第一勇士第687章 李恪差點被射死第522章 狄仁傑亂琢磨第39章 紫血連升第883章 不但無罪,反而有功第314章 要想長壽第635章 小良河邊的水車第740章 兇殘的淵蓋蘇文第666章 大別同樣勝新婚第850章 生死陷阱第2章 徐州城外小地主第650章 第二封信被偷走了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第828章 說你有罪,你就必須得有罪第753章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第668章 要打官司第81章 按穴可以減輕頭痛第754章 班師回朝第654章 教你怎麼立功第245章 成了代理太醫令第558章 李恪上門第786章 去認識一下小尼姑第848章 媚娘和李治做了合法夫妻第639章 能人異士們也有點用處第554章 沒事?不可能沒事吧第171章 長安遇故人第609章 非得認了這個親不可第123章 尉遲恭送禮第530章 李世民小毛病不斷第84章 做個全身檢查第765章 武媚娘有了自己的小屋子第158章 糟了,沒治好第815章 一定要除掉那個女人第642章 想綁武媚娘
第864章 李義府扯虎皮成功第267章 此大事由平安主持第742章 再強壯的野豬也鬥不過獵人第251章 宰相們心中的試題第754章 班師回朝第844章 大理寺協同破案第474章 最怕多疑第232章 太子,王爺,公主第231章 各國使者只差一個第824章 巫符第485章 阿史那喜反咬一口第20章 風火疾電第570章 陰謀論第283章 不管你多有名,我都比你更有名第858章 長孫無忌也來湊熱鬧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第58章 進我書院如何第548章 王平安和史愛國碰頭第253章 大聖安第144章 幼兒感冒第618章 培土生金治肺癆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99章 仙長第460章 救出第112章 混元金斗的妙用第665章 李恪又被修理第584章 喬遷之喜第161章 有發財的機會第105章 牛正宏回來了第841章 武媚娘和李義府第228章 大唐最烈之酒第42章 名人的小小貴恙第92章 長長一溜藥名第496章 車坐得久了第573章 跪倒一片文曲星第540章 李治,勇敢的心第550章 假若愛有天意第436章 甘州城下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449章 古藍田和王文度第118章 欲成仙第313章 想認個本家第721章 李恪剛到營州就開始折騰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253章 大聖安第503章 夾陰傷寒第63章 刺史大人家的家規第231章 各國使者只差一個第315章 送財童子王平安第553章 不敢說,不敢問第459章 和尚去救和尚第55章 名不虛傳第103章 楊家的往事第539章 太子刮不成第605章 有個大人物第783章 幫幫我家皇后吧第238章 怎麼擊鼓都是你作詩第900章 站隊第455章 宰相和高僧第483章 獻俘承天門第787章 和她鬥到底第673章 李恪被修理得滿頭青包第454章 房玄齡被問價第190章 這個是擡梯子的第714章 去當尼姑吧第270章 滑胎第422章 大聖安碰上了突厥第一勇士第687章 李恪差點被射死第522章 狄仁傑亂琢磨第39章 紫血連升第883章 不但無罪,反而有功第314章 要想長壽第635章 小良河邊的水車第740章 兇殘的淵蓋蘇文第666章 大別同樣勝新婚第850章 生死陷阱第2章 徐州城外小地主第650章 第二封信被偷走了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第828章 說你有罪,你就必須得有罪第753章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第668章 要打官司第81章 按穴可以減輕頭痛第754章 班師回朝第654章 教你怎麼立功第245章 成了代理太醫令第558章 李恪上門第786章 去認識一下小尼姑第848章 媚娘和李治做了合法夫妻第639章 能人異士們也有點用處第554章 沒事?不可能沒事吧第171章 長安遇故人第609章 非得認了這個親不可第123章 尉遲恭送禮第530章 李世民小毛病不斷第84章 做個全身檢查第765章 武媚娘有了自己的小屋子第158章 糟了,沒治好第815章 一定要除掉那個女人第642章 想綁武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