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歷史,七國的天下

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因爲李君羨的一面之詞就決定了王玄策前往安南。

因爲這一位帝王記得沒有錯話,王玄策可是剛剛從同樣屬於西南的天竺歸來不久。

甚至落下了一身傷病,若是讓其再去西南的話,那麼就算是李世民也有一點擔憂。

不過接下來李君羨則是將百騎之中的問題都說了出來。

那就是遇見突發的事情沒有主見,但王玄策不一樣。

或者說王玄策不怕犯錯,身後有着安玄公背書,只要王玄策不犯下致命錯誤。

那麼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而沒有後顧之憂的王玄策更容易在西南發揮。

而且還有王玄策本身的能力同樣是頂尖的。

關於王玄策在天竺做的一些事情,李君羨也是有一些聽聞。

安南的話環境和天竺相差不大,正是這樣的緣故,選擇王玄策更加合適。

“這件事情讓朕再想一想。”

李世民的聲音響起,儘管有着諸多的理由都認爲王玄策是最合適的人選。

“陛下,大軍很快就開拔,時間從速。”

李君羨面色之上露出了一絲苦笑說道,越早出發的話,留個他們百騎的時間更多。

就意味着這件事情更容易佈局一些,有着充足天數做準備。

“正好現在朕並沒有太多事情。”

“原本想去蹴鞠場看看,看來是沒有機會了。“

“備車,去書院!”

李世民思緒了許久之後幽幽出聲道,顯然這一位帝王終究還沒有下定決心。

這件事情終究還是繞不開亞父,不如去書院看看。

說起來的話,他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去書院了。

而且每一次來回書院都十分匆匆,都在早晨的時候。

“是,陛下!”

另外一邊李君羨同樣沒有猶豫直接說道。

........

時間並沒有過去多久,當李世民走在通往農莊的路上時候,不由感受到來自山水之間的氣息。

和其他的農莊不同,舒安的農莊看上去十分整潔。

要知曉尋常時候李世民可是沒少出宮,自然知曉鄉間的模樣了。

“若是整個大唐的鄉下都是如此,那麼必然是盛世。”

李世民輕聲感嘆道,哪怕是知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總有一絲希望不是麼。

另外一旁的李君羨則是沒有言語,他因爲經常來這裡的緣故。

自然是清楚安玄公的農莊和其他地方的不同,這裡不僅僅是環境,還有人都不太一樣。

當來到書院之外,李世民遠遠便看到了亞父的身影。

原因的話很簡單,此時舒安正在給這一些學生上課。

哪怕是李世民也不由好奇了起來,說起來的話,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聽過亞父講學。

當年還在太原的時候,李世民倒是有不少次類似的經歷。

正是在那一個時候,他認識了觀音婢,一想到這裡之後,哪怕是這一位帝王腳步不由放輕下來。

教室之中,舒安面色之上露出了一絲無奈,這算是他給自己找麻煩吧。

因爲他給書院多加了一趟課程,課程的名字就叫做歷史。

原本舒安一直覺得書院少了一些什麼,後來一想的話就是少了一堂名爲歷史的課堂。

這一個時代的人除了那一些讀書的人,大部分也就知曉自己上二代三代這裡的歷史而已。

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他們可能知曉隋唐兩朝,但過了幾十年之後,估計只剩下唐朝的概念了。

“何爲歷史,歷史便是一個民族興衰更替的見證。”

“文字恰好是記錄這些興衰的載體,記載着人類文明最燦爛的篇章。”

.......

舒安的聲音緩緩在課堂之中響起,所有的學生都被吸引了,被這一門課程所吸引了。

其中無論出身世家與否的話,此時都認真聽着院長的話語。

之前的話或許不少人知曉上古史策,但是還從來沒有人將歷史歸納爲一個課程。

就算是原本打算尋找亞父的李世民同樣在教室的不遠處停下了腳步,傾聽這一門課程。

舒安的歷史課程,一個月只有兩堂課,當然講什麼內容就看舒安的安排了。

簡單的話將整個歷史歸納出一條主線,傳聞人類文明的起源。

玄鳥降夏,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周天子時代的開啓,隨後就是春秋戰國的時代。

在這一個時代,或許有人能夠完整敘述出歷史的時間軸來,但絕對沒有舒安來得詳細。

“今天所講的內容,便是終結戰國時代的秦始皇。”

“這同樣是春秋戰國時代最後的餘暉。”

“現在每一個人寫下一句話,可以關於秦皇的評價,也可以是其他。”

舒安的聲音繼續響起,對於課堂之間的互動他同樣十分在意。

不過也有一分好奇,歷史之上對於秦始皇評價不在少數,但大多是譭譽參半。

比如在此之前的司馬遷,對於秦始皇的評價就是貪鄙暴虐了,當然舒安自然是不會信了。

原因很簡單,漢奪秦業,劉邦想要穩固自己位置,或者說讓自己佔據大義之名,那麼自然要抹黑秦始皇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漢代若是有人爲秦始皇不平的話,想必會當成異端吧。

不僅僅是這一些學生,舒安同樣轉過身子來,在黑板之上緩緩寫下了一句話。

此時教室之外李世民同樣在思緒,不過在看到亞父準備寫什麼的時候,他就停止了思緒,而是將目光落在那一隻手上。

“七國的天下,我要九十九。”

舒安並沒有寫多少字,但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李世民有着諸多的感觸。

因爲這句話就仿若是秦始皇親口所說出來的,這一等雄心,就算是李世民自認爲自己都無法比得上。

事實之上這一句話同樣表達了舒安的意思,秦始皇終究還是功大於過。

而事實之上以法治國同樣是後世的寫照,但正是這樣的情況,讓這一位千古一帝看起來不近人情。

華夏無論是哪個時代還是到後世,都無法逃脫過人情兩個字,哪怕是舒安也無法逃脫。

是人就會有感情,哪怕是聖賢也無法避免,可惜的是舒安也知曉,法不容情。

第五百三十五章 好奇,藥王變化第九百三十四章 轟動隴西,猜測第七百六十六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六十六章 熟悉,主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歸來,喜悅的一天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聚,頡利決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捨,書院變化第四百二十四章 改變命運的決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運道,實力第二十八章 是非功過,嫉妒第五百三十章 盛名不負,堅持第五百二十一章 好奇,提攜第三百零四章 遲遲無法下的決定第七百六十六章 坑爹,坑兒?!第八百二十六章 不能實現的想法第八百零五章 高昌之變,驚動第七百三十九章 思緒,歸長安第九百三十一章 少年路,不對勁第九百一十章 感觸,宣傳!第六百八十八章 意外的來訪第四百一十五章 煩惱,勤奮少年第八百二十一章 歸來,去考進士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析,嘗試第三百九十七章 國運,迫不及待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秋近,月餅第七百二十九章 喜茶之人,機會第六百四十章 評價,聖賢題字第三百八十八章 結果,不相信第四百五十一章 決定,非他不可第三百六十九章 永定,證實第九百二十章 簡單故事,好奇第六百零七章 王嚴喜悅,召集第一百八十四章 看人,教導第二百一十章 意外,傳道第八十八章 野心,埋怨第八百七十章 意外消息,最後決定第九百四十二章 家事,替其決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故事,驚覺第九百零八章 這一幕,有一些熟悉第二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方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子嗣問題,成長第五百五十四章 輝煌氏族,紈絝?!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的嘆息第四百零六章 轉折,邀請第三百六十三章 李世民的憤怒第二十一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七百三十六章 遊歷,洛陽暗涌第六百九十四章 帝王的應對第六百七十一章 幸運,勸諫第六百五十二章 收穫結果,長安議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助攻第一百九十六章 杜如晦的異常第三百二十五章 處置,道門第四百五十八章 杜如晦,方法第六十五章 流言,民怨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瞬兩年,秋臨第三百零八章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四百五十九章 猜不透,母女之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噩夢中的帝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年輕人,緬懷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錢的程處亮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來,求助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情的帝王第七百零三章 宮廷之事,練習第一百二十八章 心動,削減第八百五十二章 雲動,母子情深第六百八十二章 選擇,善意謊言第一百六十章 平心,最終結果第九百三十九章 踏入中原,善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沒錢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順利與意外第六百五十六章 王嚴揚名,帝王興趣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心,暴露第六百一十章 原委,陪門財第六百四十七章 真相浮現,想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舒安方法,善良第八百五十三章 實話實說,拜訪第一百二十七章 方法,爲難第二百一十八章 請帖,女兒心思第七百七十一章 夢美好,醒殘酷第六百五十四章 上書,歸路第二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方法第二百零一章 長孫溫,轟動第二十三章 書法大家,舒門十問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澀,推崇第九百零一章 和想象有點不一樣第四百二十七章 科舉,寒門士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邊關困苦,救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共識,處置第四百四十三章 金元蹴鞠,驚駭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的決心第五十六章 問題,私心第七百八十五章 順利,疑惑第六百五十九章 暴風雨前,本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請罪,武曌的小動作第三百六十五章 陰山,舒安詩詞第四百零六章 轉折,邀請第七百九十五章 初接觸,禮物第五百八十四章 榮留王,皇子選擇
第五百三十五章 好奇,藥王變化第九百三十四章 轟動隴西,猜測第七百六十六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六十六章 熟悉,主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歸來,喜悅的一天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聚,頡利決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捨,書院變化第四百二十四章 改變命運的決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運道,實力第二十八章 是非功過,嫉妒第五百三十章 盛名不負,堅持第五百二十一章 好奇,提攜第三百零四章 遲遲無法下的決定第七百六十六章 坑爹,坑兒?!第八百二十六章 不能實現的想法第八百零五章 高昌之變,驚動第七百三十九章 思緒,歸長安第九百三十一章 少年路,不對勁第九百一十章 感觸,宣傳!第六百八十八章 意外的來訪第四百一十五章 煩惱,勤奮少年第八百二十一章 歸來,去考進士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析,嘗試第三百九十七章 國運,迫不及待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秋近,月餅第七百二十九章 喜茶之人,機會第六百四十章 評價,聖賢題字第三百八十八章 結果,不相信第四百五十一章 決定,非他不可第三百六十九章 永定,證實第九百二十章 簡單故事,好奇第六百零七章 王嚴喜悅,召集第一百八十四章 看人,教導第二百一十章 意外,傳道第八十八章 野心,埋怨第八百七十章 意外消息,最後決定第九百四十二章 家事,替其決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故事,驚覺第九百零八章 這一幕,有一些熟悉第二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方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子嗣問題,成長第五百五十四章 輝煌氏族,紈絝?!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的嘆息第四百零六章 轉折,邀請第三百六十三章 李世民的憤怒第二十一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七百三十六章 遊歷,洛陽暗涌第六百九十四章 帝王的應對第六百七十一章 幸運,勸諫第六百五十二章 收穫結果,長安議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助攻第一百九十六章 杜如晦的異常第三百二十五章 處置,道門第四百五十八章 杜如晦,方法第六十五章 流言,民怨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瞬兩年,秋臨第三百零八章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四百五十九章 猜不透,母女之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噩夢中的帝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年輕人,緬懷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錢的程處亮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來,求助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情的帝王第七百零三章 宮廷之事,練習第一百二十八章 心動,削減第八百五十二章 雲動,母子情深第六百八十二章 選擇,善意謊言第一百六十章 平心,最終結果第九百三十九章 踏入中原,善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沒錢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順利與意外第六百五十六章 王嚴揚名,帝王興趣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心,暴露第六百一十章 原委,陪門財第六百四十七章 真相浮現,想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舒安方法,善良第八百五十三章 實話實說,拜訪第一百二十七章 方法,爲難第二百一十八章 請帖,女兒心思第七百七十一章 夢美好,醒殘酷第六百五十四章 上書,歸路第二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方法第二百零一章 長孫溫,轟動第二十三章 書法大家,舒門十問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澀,推崇第九百零一章 和想象有點不一樣第四百二十七章 科舉,寒門士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邊關困苦,救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共識,處置第四百四十三章 金元蹴鞠,驚駭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的決心第五十六章 問題,私心第七百八十五章 順利,疑惑第六百五十九章 暴風雨前,本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請罪,武曌的小動作第三百六十五章 陰山,舒安詩詞第四百零六章 轉折,邀請第七百九十五章 初接觸,禮物第五百八十四章 榮留王,皇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