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

“主公,外面的那些人還沒散呢,都等了一天一夜了,是否?”朝飯的時候陳瀟瀟和張沐雪弄了魚羹,惹來了薛洋的興致,捧着一碗魚羹剛要吃陳南嶽就匆匆走了進來。陳南嶽此前雖然被薛洋弄去了講武堂,但卻真的依靠着自己的本事加入了騎兵營,如今騎兵營合併成立了騎兵都,觀察使府衛隊缺少統領的時候,就被陳瀟瀟給要了過來。

“沒吃飯吧?過去找你姐姐要一碗,外面的人不用管。”薛洋擺擺手,毫不在意的樣子讓陳南嶽有些焦急,倒是旁邊的張沐雪朝他使了個眼色,讓他轉到後堂去找陳瀟瀟去了。

“郎君就放任這些人堵着觀察使府也不是事啊,遷延日久只怕會擾亂揚州民心,到時只怕郎君的一番謀劃也會隨之付諸流水,不如早早想定對策纔好。”薛洋正在吃着魚羹,旁邊張沐雪忽然出現的話讓他眼神一凝,隨即轉頭有些詫異的看了看對方笑道:“這好像是認識兩年多時日了,你第一次這麼關心我的處境吧?難得!”

“關心你還不好嗎?”張沐雪被薛洋這好奇的眼神盯的有些不自在,臉色也變得紅潤起來,絕美的容顏看起來異常的嬌羞,恍若嬌花照水,未語先羞。

“好了,不逗你了。外間那些人待我吃完魚羹便去打發了。”薛洋笑道:“也不用擔心他們,不過是些欺軟怕硬之輩而已,你若強勢他便順從,但你若軟弱,他便覺得你可欺。所以,不用擔心,在府中靜待幾日,舒州那邊的產業搬遷或者重開的人手器械也需些時日纔可安置妥當。”

“哦。”張沐雪見到薛洋換了個話題,不知心裡想着什麼,輕輕的哼了一聲之後坐在一邊低頭沉默,以至於陳瀟瀟進來的時候都沒發現。

“你們先吃吧,我走了。”薛洋朝着陳瀟瀟一笑,放下碗筷出門而去。倒是陳瀟瀟看了看張沐雪,奇怪的問道:“姐姐你怎麼啦?怎麼面色通紅?是不是他訓斥你了?這魚羹味道也沒什麼不對的啊?”

“沒什麼,我吃好了,先回房,瀟瀟你慢吃。”張沐雪被她說的臉色更紅了,起身掩面而去,讓陳瀟瀟一個人站在原地莫名其妙。

而此時的薛洋卻轉到了前面民政部見到了嚴明等人,因爲現如今已經是關鍵時刻,對面的袁襲和陸翊等軍政部首腦也一早就在這邊,隨時等候命令,就連這幾日忙前忙後不見蹤影的陳燁也在其中。

“向傑,十三司準備妥當了?”薛洋見到衆人齊刷刷的看着自己,朝着向傑問道。

“主公放心,城內一切均已佈置妥當,十三司暗線已然和駐軍還有衙門官員做好準備,就等主公一聲令下。”向傑起身肅然道。

“那就準備吧,外間有你、陸翊和尹世恆三人配合行事,至於府外的那些人,先生,讓人去請他們去議事大廳,稍時,由你我和軍師出面。”薛洋點了點頭,“既然他們想耗着,那就好好耗着。陳燁,後勤部除了調配府庫錢糧應付緊急意外,還要讓安叔聯絡我舒州商家,在這些人罷市的時候頂上去。”

“請主公放心,扣了送往西川行宮的錢糧,加上我後勤部事前準備的和從舒州送過來的,足夠應付任何意外。”陳燁的話雖然很和緩,但是其他人都跟着鬆了口氣,陸翊和向傑更是相視一笑。

“分頭行動吧。”薛洋帶着袁襲和嚴明走到議事大廳,讓陸翊等人出府和尹世恆開始緊急佈置,十三司的傳令信使也稍時迅速啓程開始朝着五縣縣城而去。甚至爲了趕時間,向傑直接動用傳訊軍情的飛鴿傳書,以陸翊的名義傳訊五縣駐軍,號令行事。

外間緊急行動,軍政聯手,十三司動用雷霆手段的時候薛洋三人也見到了議事廳內黑壓壓數十名來自各大家族的頭面人物或者是當家人。這一次新政直指各大家族命門,沒收土地,清查人口,等於斷了他們的命脈。在揚州各地進出查檢之時開始啓用新式戶籍證明的時候,想要藏匿人口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再加上如今各地駐軍已經挨家挨戶派人登記,往常夾帶人口的手段就無法使用。這些大家族原本觀望的心思也就頓時息了,開始紛紛上門想要攜衆逼迫薛洋退步。不管怎樣,此時薛洋領銜的淮南觀察使府是越來越強勢,在兵馬面前,這些家族貴胄、豪門大戶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各位圍堵淮南觀察使府,斷絕政務往來,當真是膽子不小啊。”嚴明待薛洋在主座上坐定之後看着眼前或坐或站的這幾十號人冷笑道。

“請觀察使恕罪,我等也是無奈纔來觀察使府請求覲見,祈求郎君收回成命,予我等家族一條生路。如有衝撞,請郎君、長史看在我等皆是地方奉公守法之家而萬望垂憐。”在薛洋查看眼前的這一堆名剌的時候,當前一人拄着柺杖的老者起身朝薛洋拱手道。

“啓稟主公,這位便是揚州張家老家主張開山。”嚴明見到薛洋擡頭看着這位年約六七十的老者,頓時低聲介紹道。

“張家?莫非就是家中良田數萬畝,在揚州五縣之地足有鋪面作坊數十間,還有五支行腳商隊和一整支商船隊的張家?”薛洋微微一笑,但是每說出一句話都讓在場的所有人悚然一驚,張家老家主張開山更是連退好幾步,連後面的幾人都被他撞了好幾下。

“郎君好記性,張家家產雖多,但是我張開山可以拍着胸脯保證,都是苦心經營得來的,絕沒有非法佔有!”張開山看着薛洋的笑臉忽然之間覺得異常的冷,同時隱隱然覺得今日前來淮南觀察使府似乎是做錯了一般。

“是嗎?”薛洋似笑非笑道:“既然張家主以爲自家傢俬都是合法所得,那今日爲何前來?新政雖然要重新丈量土地,但是卻也給了各家人均十五畝的上限。揚州田地肥沃,一人十五畝只怕早已經管住自家溫飽了吧?”

“可那些田產可是我家三代以來一點一滴積攢所得,郎君一聲令下就沒收九成以上,這是否有欠妥當?郎君官居觀察使高位,身受唐皇器重,將淮南道百萬蒼生託付於郎君。而郎君今日之舉難道對得起唐皇嗎?對得起這百萬蒼生嗎?”張開山見到薛洋的口氣不對,咬了咬牙,見到身邊的各家主事之人都看着自己,話語頓時也不再轉圜,直奔主題。

“那依諸位和老家主之意,本官要如何做纔對得起唐皇託付,對得起淮南百姓?”薛洋冷笑一聲道:“如同以往,看着在場諸位利用手中錢財和特權,巧取豪奪,侵奪百姓田產,逼良爲奴爲僕不成?諸位,真當本官不知曉你們的家產是怎麼來的?揚州一地田產十之七八都在在座諸公名下,這難道公平嗎?這對那些買兒賣女、朝不保夕的百姓公平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諸位詩書傳家,杜工部當年的詩句難道你們也不知曉?”

“郎君這是何意?莫非真以爲我等數代積累起來的家產都是豪奪那些平頭草民所得?”張開山旁邊另外一人憤然開口道:“我等也是飽讀詩書,也曾出世做官,造福一方。今日之家產乃是父輩苦心經營一點一滴打拼得來,絕非郎君所言巧取豪奪。”

“哦,照齊家主所言,那些身無立錐之地的百姓就應該世代貧困不成?”嚴明見到薛洋拿起了十三司匆匆送進來的一疊文件查看,頓時接過話茬一拍案几道:“大唐開國之後實施租庸調之法,各地百姓都有田可種,有飯可食,然則百年之後,天下百姓已有近半再無半畝田地,以至於朝廷無奈將府兵改成了募兵,爲何?就因爲百姓無田,府兵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諸位難不成以爲這是百姓的錯吧?”

“諸位或許起家之時奉公守法,兢兢業業,然則窮極一生之後,後輩子弟依靠着祖上積累起來的鉅額財富便肆意掠奪他人田產,致使族內土地越來越多,賣身爲奴者也就日益增多,如此便家族日益壯大。家族一大,族內衆人便失去了先輩奉公守法之秉性,肆意妄爲,踐踏律法,兼併土地。”嚴明冷笑道:“諸位以爲自己越來越多的土地是怎麼來的?翻翻你們各大家族的舊賬,又有哪一家經得起律法審判?又有哪一樁堵得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如此郎君和觀察使府是決計不願放過我等了?”張開山見到嚴明將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柺杖一頓陰沉沉的說道。

“天道好循環,不是我不放過爾等,而是天下蒼生受難久矣,究其根由,皆在土地。沒有了土地就失去了溫飽,倘若這天下百姓都朝不保夕,飢寒交迫,那我這大唐天下還有什麼指望?”薛洋搖了搖頭道:“真到了忍不可忍之時,這滔滔洪流一旦氾濫,諸位以爲自己真的能夠倖免?到時身死族滅,死無葬身之地皆是爾等下場。”

“既然如此,那我等叨擾郎君了。只是這揚州終究是大唐最繁華之地,倘若出了什麼變故,只怕受苦受難的還是那些平頭百姓吧?到時郎君又該如何向他們交代呢?”張開山被嚴明這番的話說的鬚髮顫抖,柺杖差點將大廳內的地板都戳出了一個洞來。

“想走的請便,不過本官也知曉了諸位之心思,知曉各大家族對我觀察使府的態度,往後還請各位奉公守法,不要怠慢,否則律法無情,本官執掌淮南,依法行事。”薛洋見到張開山一句話說完扭頭邊走,也不挽留,反倒是慢條斯理的對着身邊一直端坐不動的袁襲笑道。

“主公放心,淮南軍十萬將士枕戈待旦,隨時等候主公之命行事,斷然不會讓些許宵小之輩壞了主公大事。”袁襲輕飄飄的一句話卻讓原本跟着張開山走到門口的衆人腿肚子一顫,十萬大軍俯視在旁,這讓不少人暗暗後悔今日跟來出頭了。甚至在張開山走後,大約有八九人轉身又走了進來。

“幾位這是做何?有話要說?”薛洋輕笑一聲道:“諸位請坐,既然去而復返,是否是覺得我觀察使府下達的新政能夠接受?”

“我等,我等願意聽從觀察使府調遣,只是家族內部曾經出了不少不肖之輩,只怕經不起律法檢驗。如今不知郎君可否容忍我等戴罪立功,給予我等家族一條活路。”爲首之人三旬年紀,滿臉的書卷氣,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一位家主,反倒更像是一位讀書人。

“主公,這位是廣陵的吳家主吳琨、儀徵楊家主楊飛和揚州楊家楊啓懷的長子楊天成。至於這幾位則是寶應的李家李衛、海家海英。”嚴明介紹完之後薛洋點了點頭道:“雖說律法無情,然則戴罪立功卻也可行。諸位只要按照各地衙門指令行事即可,其他的照常照舊。”

“照常照舊?”吳琨有些不解,但是再見到薛洋和嚴明臉上的笑容之後頓時拱手道:“吳琨明白,但請郎君放心,吳家定會追隨郎君,萬死不辭。”他的話一說完剩下的人跟着一諾到底。

“好了諸位,揚州的天變不了,今天也一定是個好天。”薛洋起身一笑道:“工商法典已然頒行,農工商不再區分貴賤,所以諸位可以好好考慮一二。”

“郎君之意是?”吳琨和身邊的楊天成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火花,不過薛洋卻沒有回答,反而是走出了大廳,倒是嚴明和袁襲對視一眼之後笑道:“揚州各地一矣觀察使府新政落實之後就會由禮司組織科考,雖和前朝大不相同,然則爲國取士卻也是光明正大,不再拘泥於門第家族,而是唯纔是舉。所以各位該爲家族前途考慮一二纔是。”

兩人跟着薛洋走了出去,只留下吳琨等人在原地相互對視,半晌之後楊天成笑道:“原本我以爲家父出仕只是刺史府想要安撫揚州商界,但是如今長史所言,只怕這是長久之策。各位叔父,我等一入商界,雖然坐擁萬貫家財,卻始終是賤籍。出門在外,那些世家大族又有哪一個看我等不是沐猴而冠?”

“大郎君,家主讓你快回去。”楊天成的話音剛落,外面衛隊放進來一個人,匆匆找到楊天成道:“家主忙於政務抽不開身,讓大郎君速速回家協助刺史府清查土地人口,不得有誤。”

“各位,變局已然開始,我要回去了。”楊天成抱拳一諾迅速離開,而吳琨此時也是精神一振,開口道:“我等也緊急回去,既然變局已經開始,我等也不能慢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七百二十三章 入局(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七百七十章 萬州攻堅戰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二十六章 水陸交替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關中戰亂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四百七十五章 改元第六百一十章 南平世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晉汾大戰(上)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五百一十一章 桂陽之戰(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行傳天下(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豐港第一千零一章 經略河朔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鍾傳失蹤第四百章 收復廣州第五十五章 東西合併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丁公山(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五百零九章 桂陽之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岡州亂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八百四十二章 全軍衝鋒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八百九十五章 壓制山東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帝都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卞山對峙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三百八十八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伶仃洋海戰(下)第三十五章 陰謀陽謀(上)第六百零五章 兵壓長安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中)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九十一章 兵進上庸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九百九十三章 遭遇戰(下)第二十三章 夜戰無雙(上)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鬧舒州第四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二十七章 生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符離之戰(中)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
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三百六十四章 伶仃洋海戰(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七百二十三章 入局(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震驚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七百七十章 萬州攻堅戰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二十六章 水陸交替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關中戰亂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家傳訊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四百七十五章 改元第六百一十章 南平世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晉汾大戰(上)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五百一十一章 桂陽之戰(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壽州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蘄黃異變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行傳天下(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版改土歸流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豐港第一千零一章 經略河朔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陵風雲(下)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揚沙法第四百九十一章 互爭先手第八百三十九章 恩怨兩清(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鍾傳失蹤第四百章 收復廣州第五十五章 東西合併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丁公山(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五百零九章 桂陽之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岡州亂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八百四十二章 全軍衝鋒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八百九十五章 壓制山東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帝都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卞山對峙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三百八十八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伶仃洋海戰(下)第三十五章 陰謀陽謀(上)第六百零五章 兵壓長安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中)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八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九十一章 兵進上庸第九百九十六章 逃亡草原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東宮之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軍譁變(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敲詐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九百九十三章 遭遇戰(下)第二十三章 夜戰無雙(上)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鬧舒州第四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章 水軍出擊(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二十七章 生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符離之戰(中)第八百六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