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英國和美國正式達成一致結成攻守聯盟,對蘇聯來說壓力就比較大了。因爲從實力上說,英國和美國相加幾乎佔據了世界一大半的工業和經濟能力,如果在算上同是北約國家的法國,那英美法的這個聯盟體系幾乎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了。

在看看蘇聯這邊的盟友,幾乎就是一羣窮兄苦弟,帶着這一羣苦哈哈怎麼跟英美法等高富帥鬥呢?

反正從實力上說,差距確實很大,如果蘇聯任由這個圍剿自己的聯盟出現了,那確實是比較危險的。只不過李曉峰怎麼會束手待斃呢?在國際社會合縱連橫是必然的套路,不按這個套路來,真心是隻有死路一條。

李曉峰不想作死,所以在英美不斷走近的時候,他也開始了提前佈置,拆散英美之間的聯盟關係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所以在這方面李曉峰就沒有白費力氣了。但是在北約集團中不止有英美,還有一個看上去不是那麼重要的法國。

說起來法國也是奇葩,二戰末期同蘇聯的走得比較近,一度是狠狠地坑了英美,但是隨着經濟不景氣和戴高樂的下臺,情況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化,開始拋棄蘇聯投入了美國的懷抱。這讓戰後初期蘇聯和法國之間的很多協議都無疾而終,讓李曉峰的大部分努力都化爲了泡影。

不過李曉峰當時並沒有太着急,因爲他太瞭解法國人了,往好了說法國人很浪漫,辦事情比較情緒化,但是往壞了說法國人就比較浪了。尤其是戰後這一段時間,因爲二戰贏得比較窩囊,所以法國人的民族情緒比較激動,凡事只要上升到民族和國家的高度,那就等着看好戲吧!

看什麼好戲呢?自然是美國人的好戲,之前有說過美國援助法國的根本目的不是幫助法國重新崛起,而是想控制法國。馬歇爾計劃的本質其實就是爲了控制歐洲。法國第四共和國是全面接受了美國的所謂援助,法國付出了一定代價獲得了救命的錢。

按道理說這是可以接受,但是法國驕傲的老百姓卻不這麼看,從後來的民意調查就能看出,法國老百姓是歐洲少有的認爲美國的援助並不是幫助法國恢復經濟的根本原因,反而認爲正是因爲接受了美國的所謂援助導致了法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和自主。

你瞧瞧法國人真心是不太買美國的賬的,實際上法國人誰的賬都不買,驕傲的他們只認爲自己是最好的,實際上從一開始法國人就對這個第四共和國沒啥好感,要弄清楚這一點首先就要看看這個第四共和國是怎麼誕生的。

應該說第四共和國從誕生之初就很畸形,1945年10月,法國舉行了戰後首次公民投票,絕大多數公民.主張放棄1875年憲法,重新制訂一部新憲法。

但法國人到底需要一部什麼樣的憲法呢?這其中就有相當的分歧,比如當時身爲臨時政府首腦的戴高樂將軍,極力反對在法國實行多黨制與議會制,認爲這樣將導致國家政權的軟弱無力。他主張通過全體公民投票表決通過一部新憲法,建立總統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由總統獨攬一切大權,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只不過戴高樂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戴高樂根本控制不住形勢,在抵抗運動中崛起的法國**、社會黨和人民共和黨,在1945年10月的制憲議會選舉中獲得許多選票和席位,成了議會中的三大政黨。

而戴高樂雖爲政府首腦,但在議會中沒有力量。而制憲議會中的各黨派也不贊成戴高樂的主張,它們要求建立擁有最高權力的議會,成立一個多黨議會制的共和國。甚至戴高樂的主張也未能得到法國人民的支持。罹遭戰爭苦難和德國法西斯壓制的法國人民,戰後渴望自.由,要求獲得更多的自.由,對於加強政府權力的主張存在着強烈的抵制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泳戴高樂的話說法國又“不可避免地要回到議會主義的老路。”

這麼說吧,這個第四共和國其實跟第三共和國沒有太大的區別,幾乎就是第三共和國的復刻版。更關鍵的是這個第四共和國推進的修憲結果也並不理想。1946年10月通過的新憲法並沒有被法國人所廣泛接受,這部憲法其實是勉強被通過的,根據投票的結果,大約有900萬法國人贊同新憲法,而有800萬反對這部新憲法,另外還有800萬人棄權。

用戴高樂的話說,法國人對新憲法的態度就是:“三分之一的法國人聽天由命,三分之一的法國人反對,三分之一的法國人根本不瞭解。”

圍繞着這麼一部低支持率的憲法打造的政治制度自然也是不會討法國人喜歡的,根據新憲法,法國是議會制共和國,議會的權力相當的大,那麼這個新議會又是個什麼樣子呢?

國民議會由各種代表不同階級或社會集團利益的政黨組成。而當時法國黨派衆多,也從來沒有一個穩定佔據多數的多數派。第四共和國時期國民議會主要有六個實力幾乎相等的政黨或政治集團組成——即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社會黨、以廣大天主教徒爲主要社會支柱的人民共和黨(基督教民.主黨)、代表廣大工人階級利益的法國**、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激進社會黨(簡稱激進黨)、以戴高樂爲首的法蘭西人民聯盟以及傳統的保守派。

除此之外此外,還有一些小政黨,如民.主社會主義抵抗聯盟、布熱德派、自.由共和黨和獨立派等。與英美等國不同,法國各政黨歷史比較短,加之內部的分裂以及所代表利益的狹窄性等,因而它們“在整個社會中並沒有生過根,也得不到支持”。在國民議會的選舉中,不少選舉代表的棄權就說明了這一點。

由於沒有哪一個政黨在議會中佔絕對多數,各黨派對政府提出的政策各執己見,很難取得一致的看法,議會往往因無休止的爭論而處於癱瘓狀態。國民議會的多黨存在,決定了內閣通常由若干不同的黨派混合組成(也就是所謂的聯合政府)。由於內部的意見分歧和互相傾軋,內閣隨時有可能被一次簡單的投票所推翻(看樣子法國也適用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不變真理)。

戴高樂在下臺之後曾經挖苦道:“而這些投票往往只能表達那些迫不及待想當部長的人們的**”。

在戴高樂下野後,法國制憲會議中的三大政黨**、社會黨與人民共和黨簽署了三黨共同組閣協議,開始了三黨聯合執政時期。但是這個聯合執政並不長久,很快三黨聯合走向破裂,**被逐出政府。

之後,又開啓了“第三種力量”執政時期。第三種力量即中間派力量,包括社會黨、激進社會黨和人民共和黨等,它們既反對左翼的**,又反對右翼的法蘭西人民聯盟,主張在兩者之間建立中間派勢力的聯盟。但中間派的構成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它是“各種利益集團組成的很不穩定的聯合”。1950年2月社會黨退出政府,加入反對派行列。人民共和黨在1951年選舉中遭慘敗,“第三種力量”分崩離析。這樣,勢均力敵的各個黨派之間的相互爭鬥使國家的權力中心國民議會陷入無休無止的爭吵之中。同時,各黨派之間不斷的分化與聯合,致使政府內閣頻繁地更換(反正內閣的部長是幹不長久,平均任期都短得可憐)。

政府因受到議會的嚴格制約,很難放開手腳,制訂一整套國家的長遠規劃,並使這些規劃付諸實施。因此,那些需要長時間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如學校、住宅、交通以及社會福利等,被政府積壓下來,推遲解決。對於那些有關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等重大問題,政府因害怕處理不善而導致議會的攻擊,往往採取駝鳥式的規避政策。蓋伊政府曾公開提倡“無爲”的處事方針,企圖繞過困難,而不是正視矛盾,解決問題。議會多黨制嚴重限制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對此,僅作了40天總理的埃德加.富爾深有怨言。他指出:“對政府首腦來說,議會制實在是無法忍受的,……他所執行的政策很少是他自己的政策。也就是說,他所執行的政策只不過是他在想得到的和怕砸碎一切之間尋求的折中方案。”

政府的行政能力受到限制,成堆的社會、經濟、政治與外交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政府於是成了整個社會尤其是反對黨攻擊的靶子。內閣的更迭只是緩和不滿情緒的權宜之計,無助於國內政治危機的根本解決。

你想想看,對於這麼一個讓人蛋疼的狀態,法國人能滿意嗎?而且當時法國不僅僅是內部有問題,外部所面臨的問題也一點兒都不比英國小,同樣的也要面對殖民地解放的大潮。殖民地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已成爲一股不可抗拒的強大歷史潮流。在印度支那、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與阿爾及利亞等地,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法國殖民者對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進行了瘋狂和野蠻的鎮壓。但殖民者的野蠻行徑,只能激起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憤怒與反抗。在殖民地人民的頑強鬥爭下,法**隊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這些失敗不僅僅浪費了大量的金錢,更是加深了軍隊對政府的不滿,軍隊普遍認爲是政府出賣了他們,當他們在“浴血奮戰”的時候,政府卻輕而易舉的屈服於國際壓力,讓大把的屬於法國人民的利益拱手相讓。

也就是說,此時的法國第四共和國已經有點風雨飄搖的意思了,內部政黨鬥爭吵得一塌糊塗什麼都做不成,外部又受到蘇聯和美國的壓力,在殖民地問題上一敗再敗,再加上經濟依然不景氣社會福利又沒辦法保證,可以說第四共和國的倒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歷史上這個第四共和國搖搖晃晃支撐到了1959年才被戴高樂掀翻,而在這個時空,因爲蘇聯施加了更多的壓力,在加上戴高樂也比歷史上強大不少,第四共和國的倒臺就更快更突然了,需要的僅僅是一根導火索而已。

實際上現在引爆法國第四共和國的不僅僅是一根導火索而是三根,分別是摩洛哥、突尼斯和阿爾及尼亞。熟悉二戰歷史的同志很快就會覺得這三個地方眼熟,不是火炬行動的三個地點麼。

沒錯,火炬行動爲了減少難度,特意選定了法國在北非的三個殖民地動手。從客觀上來說火炬行動拉開了盟軍開闢新戰場和戰略反攻的序幕,但同事也不同程度的動搖了法國在這三塊的統治。

二戰勝利之後,這三塊的民族解放運動是此起彼伏,連同着越南一起讓法國人焦頭爛額,在戰後經濟很緊張的情況下,爲了平息殖民地的叛亂,第四共和國不得不不斷地加大軍費投入,這讓社會福利本來就很糟糕的法國民衆是忍無可忍。

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法國人更應該選擇割肉,或者聰明一點在學習英國的成功經驗,放棄殖民地的同時保留一些矛盾和衝突點,以便於玩弄衝突的雙方,從而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可惜的是法國人的驕傲讓他們不接受英國人的做法,他們選擇的是強硬對強硬,玩命的投入去圍剿起義者,最後錢花了還被國際社會罵了個狗血噴頭,最終什麼也沒有撈到。

當然,在歷史上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管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還是突尼斯都是在五十年代中晚期纔打開局面的。但是,那是歷史上,在這個時空某仙人在暗中大大加強了這三塊的腳步……全本小說網

277 神聖的戰爭361 驚險過關495 敲門磚458 機會393 佈局359 在北非170 原來是兄妹079 打嘴仗084 找虐293 王牌坦克手回憶錄之二66228 密談(上)499 鬼子的企139 高超手段74 逗比們(上)406 艦隊出港215 技高一籌(中)529 確實不妙!413 陷阱309 意興闌珊609 好事和壞事051 無題169 討價還價022 艱難推動657 豬灣280 艦隊來了460 裝甲大戰(中)346 兩黨合併388 死道友不死貧道102 華夏行(2)15 發動機之爭(上)329 戰鬥吧!大笨鳥(下)472 說外交265 幕後414 吵翻天(上)079 打嘴仗478 決戰(7)025 米高揚387 繼續無題165 就不配合107 不走運77 調整期103 華夏行(3)613 葉夫根尼的新工作(上)301 拉偏架(上)635 空手套白狼(中)228 靈機一動287 大功告成還是功虧一簣?309 意興闌珊192 懲戒營(中)376 協約國的陰謀69 欺人太甚303 出洞545 紅海軍的未來(中)099 再出手058 交鋒(四)271 亞戈達83 升級266 甦醒32 崩壞149 無 題056 遠方的來信080 難言福禍660295 又蠢又倔(下)318 政治第一092 送人情(下)047 一百年(第一更)454 又見交易117 再接再厲033 米高揚VS葉若夫29 密談(下)519 決戰前必須要走的過場75 逗比們(下)430 起義061 鬧劇206 改變434 得到授權390 被算計了203 德國人的打算481 殲滅戰(1)562 一鳴驚人369 戈梅利(中)234 選舉(中)097 出手672番外02505 失算689621 垂死掙扎112 依然無功270 門難進233 編制問題062 一網打盡121 審訊081 父親064 幸災樂禍41 無題234 搞錢(上)262 關於坦克的討論
277 神聖的戰爭361 驚險過關495 敲門磚458 機會393 佈局359 在北非170 原來是兄妹079 打嘴仗084 找虐293 王牌坦克手回憶錄之二66228 密談(上)499 鬼子的企139 高超手段74 逗比們(上)406 艦隊出港215 技高一籌(中)529 確實不妙!413 陷阱309 意興闌珊609 好事和壞事051 無題169 討價還價022 艱難推動657 豬灣280 艦隊來了460 裝甲大戰(中)346 兩黨合併388 死道友不死貧道102 華夏行(2)15 發動機之爭(上)329 戰鬥吧!大笨鳥(下)472 說外交265 幕後414 吵翻天(上)079 打嘴仗478 決戰(7)025 米高揚387 繼續無題165 就不配合107 不走運77 調整期103 華夏行(3)613 葉夫根尼的新工作(上)301 拉偏架(上)635 空手套白狼(中)228 靈機一動287 大功告成還是功虧一簣?309 意興闌珊192 懲戒營(中)376 協約國的陰謀69 欺人太甚303 出洞545 紅海軍的未來(中)099 再出手058 交鋒(四)271 亞戈達83 升級266 甦醒32 崩壞149 無 題056 遠方的來信080 難言福禍660295 又蠢又倔(下)318 政治第一092 送人情(下)047 一百年(第一更)454 又見交易117 再接再厲033 米高揚VS葉若夫29 密談(下)519 決戰前必須要走的過場75 逗比們(下)430 起義061 鬧劇206 改變434 得到授權390 被算計了203 德國人的打算481 殲滅戰(1)562 一鳴驚人369 戈梅利(中)234 選舉(中)097 出手672番外02505 失算689621 垂死掙扎112 依然無功270 門難進233 編制問題062 一網打盡121 審訊081 父親064 幸災樂禍41 無題234 搞錢(上)262 關於坦克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