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幕後交易(下)

天風三相,永遠是尚書省丞相之位最大,爲三相之首,百官之尊,擁有人事任命,罷免,行政審查等權力。凡國之行政命令,哪怕是皇帝親筆下的手諭,丞相都擁有駁回的權利。這一點,與中國歷史上的三省六部制有些相同。

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中書省發佈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佈詔書。詔書發佈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爲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佈。只有門下省“副署”後的詔書才成爲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國家的“三權分立”制。

但在天風帝國,丞相卻是集發佈,審查命令爲一身的,因此擁有絕大權力。不過這種權力卻另有侷限性,就是隻能在尚書省範圍內執行,而不可以在其他兩部執行。但丞相同樣對其他兩部的行政命令擁有干涉和審查的權力。也幸好只是干涉與審查權力,否則淺水清即使隸屬軍務府也難逃南山嶽的控制。

天風帝國的制度,是按照其工作性質進行劃分,相信的是業有專精,於中國古代一體大同的政治思想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但是不管如何,由此可見的是,丞相一職的權力之大,其實還是遠超御乾院的。

要歷明法付出御乾院兩個要職,換來自己做丞相,這對自私的人來說絕對是合適的。何況他在尚書省內可以安排四個要職,也不吃虧,但是對公孫石來說,他就虧大發了。

本來他是極有希望成爲尚書省首腦的,畢竟他是前任丞相,不存在資格問題,甚至比誰都更擁有這份資格,但這還是需要淺水清的支持。如今淺水清對皇帝有救駕之功,他說的話,對蒼野望肯定是有影響力的。但是這次他一搞小動作,淺水清反過手來就給他一巴掌,淺水清要是明言反對,公孫石想上位就難了。

縱然如此,公孫石也是不甘心的,公孫石還是乾笑道:“這個……恐怕不太好吧。歷相在財院幹了這許多年,早已做得相當出色,貿然調離,只怕他不太適合啊。”

淺水清笑道:“話也不是這麼說,有能力的人,到了哪裡都能發揮作用,我看歷相就很有這個本事呢。當然了,歷相終究不可以一直都身兼二職的,我看歷相離開後,這空缺下來的財相一職,就交給公孫大人您老人家不錯。你覺得如何?”

對公孫石,淺水清也不想做得太絕,總還是給他留了些餘地。

但公孫石卻還是冷哼一聲:“淺將軍,我知道你目前正值皇帝欣賞,但是這畢竟不符合咱們當初說好的協議啊。老實說,如果淺將軍不反對,那麼老夫有絕對把握,皇帝一定會同意讓老夫來出任丞相一職。畢竟老夫也是任過此職之人,正當合適呢。”

話裡的意思明白不過,只要淺水清保持中立立場,他自有把握讓蒼野望將丞相一職交到他手裡,也就是說,沒他的幫助,老頭也能起來,但淺水清要是明言反對,那就是正式和他爲敵,這中間的性質就變得大不相同了。

這兩個人,到目前爲止好歹還是盟友關係,雖爲利益糾葛而扯皮,暗算,各搞小動作,但是絕不會接受把矛盾升級,成爲正式敵人。這也就是爲什麼一聽到雲霓受傷,公孫石立刻讓步的原因。但是要他不做丞相,屈居財相之位,他卻是大大不甘的,所以也要表明立場,捍衛自己的權益。他從淺水清裡奪了權是不假,可淺水清回來後,要把屬於自己的那份拿回去也就罷了,偏偏還要附帶利息,還是屬於高利貸的,那老頭就無論如何不願意了,所以拼着撕破臉,也要警告淺水清做事不要太過分。

淺水清淡淡道:“正如您老人家在我回來之前所做的,不也是不符合咱們協議的事嗎?”

“那時你不在,老夫沒法爲你爭取啊,歷明法也不是好對付的,淺將軍應當明白。”

“可現在我回來了。”

“那你我便應攜手同心纔是。”

淺水清卻吃吃笑了起來。

“那您老人家的意思是……”

“在尚書省,給歷明法留兩個位置,其餘照舊。”

“不成。”淺水清立刻搖頭:“度支使必須是南秋源的,這是我答應了南靖元的條件,不可反悔。此外轉運與稅賦,也必須有一個是我的,此條件不能更改。我看您老人家還是委屈一下吧。”

度支使控制國家錢糧中轉,轉運使控制地方,稅賦則是國家財政最主要的來源,這三個職位均是要職,淺水清要取兩處,就等於把御乾院進半的權利取走,若無丞相一職吸引歷明法,歷明法絕不會同意。

公孫石怒的鬍子都吹了起來:“老夫若是絕不同意,只怕淺將軍也未必能得到好處吧?若是你我相爭,豈不是白白便宜了歷明法?淺將軍,你我二人才是盟友啊。”

淺水清低笑道:“我們永遠都是盟友,這點不會變。不過我和歷相他老人家同樣沒什麼衝突,這點也不會變。”

公孫石冷冷看着淺水清,再不說話,心中猶自盤衡得失,淺水清卻已悠悠道:“其實,在我第二次入殿參政之前,曾經再一次見過陛下。那個時候,陛下跟我說起過一件事,此事,卻是除我之外,無人知曉。”

公孫石一呆,淺水清已經站了起來,他說:“一直以來,陛下都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太子。”

太子?公孫石心中一動。

太子蒼瀾,可以說的確是蒼野望心中的一個痛,一個封建帝制的國家要想長期存在,沒有英明的皇帝是不行的。天風帝國百年昌盛,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歷代皇帝均很出色,也是極爲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是太子蒼瀾,作爲天風第六代君主,卻是毫無實料,令蒼野望心焦無比。相比之下,他的另兩個兒子昌王與康王,到是頗有乃父之風,但可惜由於不是長子,沒有繼承大統的權力。

蒼野望和淺水清說的就是這件事,他說:“將來烈帥退位之後,瀾兒就要成爲主帥,我很擔心他,怕他不能勝任,把我帝國第一軍團送葬敵手。如果不是帝國律令,其實我很希望再破第二次例,由你來出任主帥的。但是一來,瀾兒年紀已到,再不讓他出帥,只怕於他名聲不好,百姓會認爲太子無能,將來他管理天下必有障礙,二來,你年紀也太輕,且缺少帶領十萬以上大軍對戰之經驗,我若交給你,只怕百官會有不服。可要是連你都不能交,那瀾兒豈不是更糟?我有意將來由你輔佐太子,雖然你娶了敏兒後不可掌兵,至少也可以參謀身份隨太子出征,但我怕他年輕氣盛,不肯聽你的,所以頗感矛盾。”

這是典型的既要馬兒跑,又不想馬兒吃草,要淺水清出主帥的力,擔副帥的責,卻只給參謀的權,這樣的事大概也只有皇帝才能說得出口。但是對皇帝來說,這種想法的存在卻是再正常不過了。也正因此,說這番話時,他特別用了個“我”字而不是“朕”字,算是以示親近,讓淺水清感動感動。那個時候,淺水清也只能說,臣定盡心竭力輔佐太子。但是今天,他卻突然提起了這件事。

公孫石就不能不謹慎了。

公孫石能有今天這份榮耀,不僅僅是與淺水清捧他有關,他是太子太傅,將來蒼瀾做了皇帝,他就是帝師,可以說,蒼瀾是他今後一生榮華的富貴保證。他之所以敢說只要淺水清不插手此事,他就有把握穩爲丞相,就是因爲這份依仗。但是淺水清一提出這話,他就立刻緊張起來。

淺水清說:“其實太子是很聰明的,他之所以無心向學,是因爲他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長子繼承,不可輕動。”

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在蒼瀾的心目中,作爲太子的自己並不需要營營役役,顛撲辛勤地建立功業。

自古以來的王朝,姑勿論有多少能幹的子孫,始終傳位給長子。

長子繼承,是王朝存在的一個重要憑依,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將繼承人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避免無意義的爭鬥。

若無長子繼承製,最大的可能,不是一個龐大帝國每次都能挑選出最好的那個帝子來繼承皇位,恰恰相反,引發的可能是皇子們之間的互相殘殺。

很多事情,不是簡單憑想象臆測而決定的,當人人都認爲長子繼承製正是那個使太子無能,國主昏庸,一代不如一代的罪魁禍首時,同樣是長子繼承製,保證了一個國家的政局穩定。要知道,即使是在長子繼承製度的前提下,太子與皇子們還經常彼此相鬥,若是公然允許廢長立幼,那必定是引發一輪又一輪的兄弟反目。而所謂廢長立幼擇優爲帝的政策,並不能保證讓每代帝王都出色,卻肯定會讓每一代都混亂互鬥。因爲優秀這種概念,沒有固定標準,什麼樣的叫優秀?各有各的說法。法律不允許有模糊標準,所以當法律不能確定某種行爲的意義時,那麼在這種基礎下建立的法律,所導致的後果就是它的發展方向,必定是朝着最糟糕的一面,而不是朝着最好的一面發展。

蒼瀾很聰明,他很清楚這中間的狀況,他認定了,不必爲父親賣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最穩當的。他賭蒼野望一定會顧念他那長子嫡孫的崇高地位,而不會少他半點利益,最終的皇帝只能是他,而不能是其他兩位皇子。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營營碌碌,做這做那,未必就是好事。做得好了,那是你應該做的,做得不好,萬一有什麼差池,給老父抓在手內,一定不會留下好印象。這種徒勞而未必有功的事,還是不做爲好。

就是在這種心態下,蒼瀾纔可以肆意胡爲,每日裡飛鷹走犬,不務正業。事實上,大多數太子都有這種心理,天風帝國五代君王都傑出,已算異數,卻終不可能延續下去。

而蒼瀾的考慮也的確沒有錯,至少目前爲止,無論蒼野望如何憂心煩惱,他都沒打算改變長子繼承製的制度,否則必定會爲以後的君主繼承製度打下毀滅的根基——子孫後代對於借鑑祖法中有利於自己的政策,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

正是因此,所以蒼野望才和淺水清說了那些話,但在淺水清當時的心裡,想起的卻是另一件事。

就是中國百年來,唯一解決長子繼承製的人——雍正皇帝。

中國封建時代,由秦以後兩千多年曆史,真正解決了長子繼承製這個問題的人,就是雍正。他所經歷的那個年代,是皇子們爭權奪利最瘋狂的年代,九子奪嫡,最終輸的都沒好下場,死的死,押的押。雍正皇帝艱難獲勝,最終痛下決心,廢除了長子繼承製,而改用了另一套更加優秀的繼承製度。

就是由他開始,不再設立太子之位,而是直接將繼承人寫在一份金帛上,封入箱中,然後懸掛於正殿中樑之上,由衛士看守,任何人不得接近。直到皇帝駕崩,百官纔可同時開箱啓閱,確立新皇帝。在此期間,皇帝本人可以隨意更改繼承人名稱。而在他死之前,沒人知道誰會是繼承人,兒子們只能爭相向皇帝獻媚,卻不會再自相殘殺,更不會出現所謂的篡改聖旨的情況。

這個制度的確比長子繼承製要先進得多。由於沒有明確的攻擊目標,所以皇子們的爭奪大大減少,雖然也爭,但至少不再那麼兇殘了。畢竟你費盡千辛萬苦搞下去的兄弟,未必就是皇帝眼中的寵兒。就是這一點小小的改變,使帝國的繼承製度前進了一大步。

淺水清當時就想到了這個主意,此法可以杜絕太子曾經的念頭,讓他從此向學,但是他終究沒說。

原因很簡單,他當時還需要藉助公孫石的力量來對付南山嶽,扳倒太子,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是今天,他卻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說給了公孫石聽,末了,他還斯文有理的問了公孫石一句:“公孫大人,您覺得這個方法如何?”

這一記猛藥,嚇得公孫石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終於知道淺水清爲什麼那麼有恃無恐了。

淺水清早捏準了他的要害,公孫石目前最可仰仗之人,除了淺水清就是太子。

一旦淺水清向蒼野望提出這個建議,以蒼野望的魄力,說不定就會接受,到時候太子就不再是太子。以蒼瀾的能力,萬一真做不成皇帝,公孫石也就不再是帝師了,那他還有什麼可以和歷明法,淺水清叫板的本錢?

這刻淺水清看着公孫石,好整以暇,公孫石長嘆一聲,點頭道:“好,就依將軍的意思辦吧。”

“那就好。”淺水清放下茶杯道:“歷非煙是歷相的孫女,也是太子妃和未來的皇后,同時也是清音的徒弟,有了這層關係,咱們三方當可相處融洽,太子,非煙,清音,正好各代表一方。不過說起來,我還是有些擔心,雖然我派了若紫去教導了她一些東西,但是時間太短,宮裡的事又太過複雜。非煙是咱們三方聯合的重要人物,我不希望她有事。”

他是直視着公孫石說的,公孫石最瞭解太子秉性,如果在非煙一事上做什麼手腳,只怕這三方的關係就會大出問題。

公孫石點頭道:“這一點淺將軍大可放心,只要太子是皇帝,非煙就一定是皇后。”

他的意思也很明白,你的那個主意,還是給我爛在肚子裡,不要說出來的爲好。至少不要在蒼瀾登基之前說出來。

“最好如此,不過我還是打算派個人入宮去陪她,也算是幫她解解悶。”

“誰?”

“姬若紫。”

公孫石氣得想吐血,自己控制太子,淺水清就控制太子妃,務必對他步步緊逼,以姬若紫的能耐,在宮中行事那還不是遊刃有餘,只怕太子妃以後就可以專寵於前了。但是他如今卻只有點頭的份。

淺水清笑道:“姬若紫要入宮,還需要個身份。”

公孫石立刻道:“老夫可以收她爲義女。”

“如此最好。”

有了這層關係,便爲兩個本已上罩冰霜的盟友又多少添了把薪火,三方關係互相糾纏,誰都不會再輕易對誰動手了。如此一來,大家也樂得安享太平。能聯合在一起,總是比互相鬥要好得多。

這刻事情交代完了,淺水清向公孫石鞠了一躬道:“我還有很多事要做,驚虹有了新情況,我要去見皇帝陛下談一下驚虹戰事,就不多作逗留了。你我今後,希望可以永結同盟。”

“那是自然。”

話,永遠是說得漂亮的。

這出骯髒的,醜陋的,無恥的幕後交易,到此就告結束,雖然最終還需要通過皇帝的點頭,朝會的認同,但已經不再重要了。

交易永遠是以幕後爲主,朝會上的過場,終究只是走走罷了。

至於歷明法那邊,淺水清是絕對不會擔心他不同意的,老東西什麼力也沒出,得到的好處已然夠多,自然也不會願意與淺水清結仇。

此時此刻,淺水清要面對的就只是驚虹戰局了。

第三十一章 焚信以火 焚心以火第一百三十章 在夾縫中生存(上)第三十二章 新年第一戰(6)第十九章 十三(汗,發錯章節,已修改)第三十五章 逐鹿(上)第五十五章 暗流(上)第五十六章 鐵血鎮督淺水清(中)第四十三章 武威(上)第四章 富貴兵團誕生記(二合一章節)第十五章 罷黜第二十七章 大陸紛爭(2)第五十五章 衝出大梁城(3)第二章 大陸之戰(1)第二十三章 聖堂武士第八章 火中取栗第四章 反擊(上)第七十六章 小鷹展翅第七十章 安府川會戰(2)第十一章 血已冷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決戰(1)第十五章 君王之道第五十一章 風雲再起(2)第五十章 絕境(3)(今日兩更,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七章 獨闖寒風關(4)第六章 處處兵戈(2)第三十四章 兵鋒所向第十八章 朝爭(中)第二十四章 紅土崗上(2)第三十二章 伏兵第二十章 救夫(3)第四章 初戰(上)第一百零四章 政治同盟第十一章 平陽大戰(1)第十二章 屠城令(中)第十五章 罷黜第四十五章 文妃(1)第六十九章 安府川會戰(1)第三十六章 治河第五十四章 衝出大梁城(2)第一百零三章 成長第二十章 千谷城絞肉機(4)第二十九章 新年第一戰(3)第四十四章 翁婿剖心(上)第十五章 追索第六章 夜鶯(下)第二十三章 藍城驚變(2)第十九章 救夫(2)第四十三章 斷魂路第十二章 戰狗第二十五章 紅土崗上(3)第八十三章 風鳴峽谷伏擊戰(3)第四十六章 重逢(上)第三十四章 戰俘第九十一章 風起(下)第七十六章 小鷹展翅第一百一十九章 破釜沉舟(上)第十二章 平陽大戰(2)第八章 南門關大捷第三十一章 景深門逆襲戰(2)第四十二章 第三次圍剿第十九章 十三(汗,發錯章節,已修改)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典第四十八章 決戰風雪之巔(1)第六十六章 綢繆第八十六章 合謀(上)【今日四更,第三更】第十七章 聯合第一百二十章 破釜沉舟(下)第五十一章 直面(上)第九十七章 誓師第三十二章 內應(1)第一百二十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2)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敗難解第三十五章 殺!!!第四十三章 護國三策第一章 軍事演習第三十六章 原諒他第三章 姻緣斷(下)第六十五章 末日(1)第六十七章 同生共死第八章 國論第七章 深宮第六章 海上大運兵(1)第七章 海上大運兵(2)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典第十五章 君王之道第十五章 罷黜第九十一章 戰爭終點(2)第一百四十章 鴻門宴(2)第二十四章 抉擇第八十四章 內應(月初爆發,今日四更,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授人以柄第六章 初戰(下)第三十九章 問鼎(中)第九十章 娃娃將軍(上)【今日四更,第三更】第八十五章 最終之戰(7)第五十一章 決戰風雪之巔(4)第三十二章 絕地大逃亡(上)第二十章 誓爲名將第六章 夜鶯(下)
第三十一章 焚信以火 焚心以火第一百三十章 在夾縫中生存(上)第三十二章 新年第一戰(6)第十九章 十三(汗,發錯章節,已修改)第三十五章 逐鹿(上)第五十五章 暗流(上)第五十六章 鐵血鎮督淺水清(中)第四十三章 武威(上)第四章 富貴兵團誕生記(二合一章節)第十五章 罷黜第二十七章 大陸紛爭(2)第五十五章 衝出大梁城(3)第二章 大陸之戰(1)第二十三章 聖堂武士第八章 火中取栗第四章 反擊(上)第七十六章 小鷹展翅第七十章 安府川會戰(2)第十一章 血已冷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決戰(1)第十五章 君王之道第五十一章 風雲再起(2)第五十章 絕境(3)(今日兩更,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七章 獨闖寒風關(4)第六章 處處兵戈(2)第三十四章 兵鋒所向第十八章 朝爭(中)第二十四章 紅土崗上(2)第三十二章 伏兵第二十章 救夫(3)第四章 初戰(上)第一百零四章 政治同盟第十一章 平陽大戰(1)第十二章 屠城令(中)第十五章 罷黜第四十五章 文妃(1)第六十九章 安府川會戰(1)第三十六章 治河第五十四章 衝出大梁城(2)第一百零三章 成長第二十章 千谷城絞肉機(4)第二十九章 新年第一戰(3)第四十四章 翁婿剖心(上)第十五章 追索第六章 夜鶯(下)第二十三章 藍城驚變(2)第十九章 救夫(2)第四十三章 斷魂路第十二章 戰狗第二十五章 紅土崗上(3)第八十三章 風鳴峽谷伏擊戰(3)第四十六章 重逢(上)第三十四章 戰俘第九十一章 風起(下)第七十六章 小鷹展翅第一百一十九章 破釜沉舟(上)第十二章 平陽大戰(2)第八章 南門關大捷第三十一章 景深門逆襲戰(2)第四十二章 第三次圍剿第十九章 十三(汗,發錯章節,已修改)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典第四十八章 決戰風雪之巔(1)第六十六章 綢繆第八十六章 合謀(上)【今日四更,第三更】第十七章 聯合第一百二十章 破釜沉舟(下)第五十一章 直面(上)第九十七章 誓師第三十二章 內應(1)第一百二十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2)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敗難解第三十五章 殺!!!第四十三章 護國三策第一章 軍事演習第三十六章 原諒他第三章 姻緣斷(下)第六十五章 末日(1)第六十七章 同生共死第八章 國論第七章 深宮第六章 海上大運兵(1)第七章 海上大運兵(2)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典第十五章 君王之道第十五章 罷黜第九十一章 戰爭終點(2)第一百四十章 鴻門宴(2)第二十四章 抉擇第八十四章 內應(月初爆發,今日四更,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授人以柄第六章 初戰(下)第三十九章 問鼎(中)第九十章 娃娃將軍(上)【今日四更,第三更】第八十五章 最終之戰(7)第五十一章 決戰風雪之巔(4)第三十二章 絕地大逃亡(上)第二十章 誓爲名將第六章 夜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