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心理分析報告
來源@新\浪
導論
海南萬寧被指控“\性\侵幼\女\”的兩個禽獸,小學校長陳某鵬和房管局職工馮某鬆,看來要脫幾層皮了。
他們觸到了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的痛處。
這個痛處就是四處瀰漫的被迫害感、不安全感、不公平感。其激起的憤怒、仇恨情緒,藉助道德優勢,能量是驚人的。
“小學校長”、“房管局職工”這些符號,雖然不如“官員”、“富人”、“人大代表”等符號更逗人恨,即更能傷害、威脅沒有防禦能力的民衆及其子女\,但也屬於“體\制內”那一夥的,尤其是“小學校長”,他要“\性\侵幼\女\”的話,有足夠的便利條件。
罵教育,罵體\制,罵權力對的袒護,表示要“閹”了禽獸們,這些活讓別人去幹吧。我來乾點別的:對“\性\侵幼\女\”進行一個簡單的社\會\心理分析,描述一下這類現象的“發生邏輯”。
\性\侵幼\女\的兩大羣體
如果我們還有記憶,就知道,海南萬寧這次“\性\侵幼\女\”遠不是最惡劣的,像貴州習水“嫖\宿幼\女\案”、河南永城官員強\奸幼\女\案等,太多了。大家之所以對海南萬寧這個事情進行巨大關注並義憤填膺,是壓抑後的情緒大爆發。
但實際上有兩種“\性\侵幼\女\”,由中國社\會\的兩大抽象羣體來完成。
一類是利益鏈上的食肉動物,這個社\會\中的掠奪者,比如官員、富人;另一類是食草動物,叢林社\會\中的“失敗者”,比如農村老人、鄉村教師、打工仔、鄰居、親屬。
值得注意的是,從數量上看,後者對幼\女\的\性\侵,比前者還要嚴重。廣東省婦聯在2012年所披露的一份報告,證實了這一點。大衆之所以更容易對食肉動物\性\侵幼\女\表示義憤,說到底,是一種心理投射,把在其它方面受掠奪、受欺負,全投注到了這件事情上來發泄。
但如果我們有幼\女\,那麼,對於心理失衡的食草動物,是必須防的,作爲鄰居、親戚、教師、工友,他們實際上更有便利條件。
我還想惡狠狠地揭露,在今天,無論一個人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只要具備這兩點心理特徵中的某一點,一定\會\有“\性\侵幼\女\”的無意識或有意識衝動,儘管衝動不一定就變成行動。
這兩點心理特徵是:a、具有“佔有”的強烈傾向或焦慮;b、心理失衡。
這兩點心理特徵,像狄仁傑對元芳所說的,背後有一個天大的秘密。
利益食物鏈,心理食物鏈
無論是怎麼發生的,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穩固地形成了一條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的利益鏈(貧富懸殊、階層固化、機\會\不平等都是對這個利益鏈特徵的描述),而且這個鏈條越來越堅固。
這條利益鏈,根據一個人的權錢學歷戶籍容貌等綜合排序,也大致對應一條“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心理的食物鏈。
插句題外話,所謂“diao絲”的自嘲,其實就是一種預先的心理保護——“我爲了防止被你在心理上吃掉,先貶自己了,在心理上,你吃我,對於我也就沒什麼殺傷力了”。
當利益食物鏈和心理食物鏈一起變成每個中國人不得不參與的遊戲,而且好像還改變不了時,就有了可怕的社\會\心理後果。
心理變態
第一個後果,食肉動物\會\心理變態。
在以掠奪爲特徵,且不公正的利益遊戲中,一個人要得到什麼,得拿出一個“資格證”,就是比誰更無恥,更無良,無論是當公務員在搶劫集團裡往上爬,還是勾結官員掙錢,無一例外。
弗洛姆老師曾經揭秘過,一個社\會\,你要在制度上玩下去,得讓人們具有某種匹配的社\會性\格和心理結構。比如,資本主義要能玩下去,就要培養人們的佔有傾向,培養他們的“自由”意識,培養他們“努力才能成功”的信條。“社\會\主義”,則需要培養人們的受虐傾向。
黨國體\制需要培養什麼呢?培養把政府和國家看成是一回事,且在心理上寄生於這個體\制的五毛。
當一個社\會\形成某種掠奪成\性\的利益鏈,要能夠玩下去,也是需要培養人們的某種社\會\性\格和心理結構的。一羣道德上的好人,是不可能去掠奪別人的,而一羣沒有佔有傾向,且不懦弱的人,也不可能容忍別人的掠奪。它相當於對參與這場遊戲想得到好處的人發了一個命令:“你要想混進來得到處好,必須賣掉、扼殺你的自我和人\性\!”
而扼殺自我和人\性\,必遭它們的無情報復。
複雜的心理機制我就不講了,只描述一下食肉動物們的心理後果:就是無論得到多少,內心深處都\會\受到譴責。這種譴責使他充滿了焦慮,必須通過不斷地佔有、掠奪來證明自己這樣幹是合理的。不斷地佔有、掠奪,實際上相當於吃藥來治療心理殘廢的自己。
權力、金錢、房子、美人,這些稀缺資源,都是佔有、掠奪的對象。
爲什麼要去\性\侵幼\女\呢?因爲幼\女\是處女\,在今天這個時代,實際上是更爲稀缺的資源,也差不多是最後可以佔有、掠奪的資源了。在和別人的心理競爭中,她們更能滿足食肉動物們佔有、掠奪的快感,以及在變態中消除焦慮。
古今中外,\性\侵幼\女\的現象都存在。但在今天的中國,它遠不只是道德問題,心理問題,而是不平等的利益結構的一個後果。
這個利益結構本身,具有一種惡\性\的正饋功能:食肉動物剝奪食草動物越深,就越需要自己更加變態,而這樣一來,食草動物\會\更加憤怒,這引起食肉動物更加有末日心態,於是,害怕再沒有機\會\剝奪,剝奪就更加瘋狂,又導致他們更加變態……在這個正反饋中,\性\侵幼\女\因此更加瘋狂。
心理失衡
但食草動物們也不就是好東西。
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心理後果,食草動物們\會\心理失衡。
我觀察和思考過農村那些\性\侵幼\女\的老人,活了一輩子,爲什麼突然“晚節不保”?這並不是說他們原來就是裝的。根源在於,面對這個社\會\的利益鏈和食物鏈,他們感覺自己成了被拋棄的失敗者,有很深的“白活了”的可怕體驗,在心理上處於極度的劣勢。
來日無多,必須補償自己,並“報復”社\會\。
去和別人玩追逐權力、金錢的遊戲,對於他們來說已無法想象。但他們還有更好的機\會\:佔有更爲稀缺的資源——幼\女\。
\性\侵幼\女\,使他們在心理競爭中,突然找到了心理優勢,並完成了對社\會\的“報復”,使自己覺得這輩子並沒有那麼失敗。其內心的聲音是:“太陽你媽,你們得到,老子也得到,而且是更有價值的東西!”
廣西武\宣\縣的一個70來歲農村老頭,\性\功能早已退化,其老婆說“我那老頭已經不行好多年了”。但這並不妨礙他\性\侵幼\女\,因爲這樣做並不是解決生理問題,而是治療自己的心理失衡。
心理失衡的遠不只是農村老人。某些教師、民工等,直接是這個社\會\殘酷的利益和心理競爭的出局者,心理的挫敗感、怨恨感更爲蝕骨。
雖然食草動物們沒有機\會\換來利益,但他們和食肉動物們在心理上其實是一類人,都具有佔有傾向,都希望處在被人吃的地位的,不是自己,都隨時都打算把自我和人\性\賣出去。他們的心理後果,和食肉動物的區別只是,不是恨自己賣了自己,而是恨自己的無能。
而爲了補償自己,他們必須具有“被迫害感”,以便爲自己突然道德底線找到心理依恃和理由。
好,在佔有權力、金錢、房子、情婦上,食草動物們玩不過食肉動物們,那怎麼辦?和農村老人一樣,出老千!盯住幼\女\。
如果說食肉動物們\性\侵幼\女\,是變態到極端的瘋狂做法,是其佔有邏輯的激進延伸,那麼,食草動物們這樣幹,除了心理變態,還是一種“耍賴”似的做法。好像這樣幹就可以補償自己的失敗,並完成對食肉動物,以及抽象的“社\會\”的“報復”。
總之,他們一定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結語
掠奪幼\女性\資源”的禽獸們,並不僅僅是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心理需要。這種心理,正是這個社\會\的秘密所在。
當幼\女\作爲一種稀缺的“\性\資源”,或者可以讓食肉動物得到掠奪的最大快感,或者可以補償食草動物在社\會\中的失敗,她們就在劫難逃。
這是殘酷的利益和心理競爭的一個後果。而當幼\女\成爲這場遊戲的獵物和補償物品時,暴露出這個民族精神上的徹底淪喪。天河優子的大鬼斬役物語
———————————————————————————————
某心理分析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