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祖訓

大梁朝的老牌世家們,傳承了幾百年,即便被幾代聖人不斷打壓,依然頑強執着的掙扎在政|治圈邊緣,一個家族興起不容易,沒有人會輕易的放棄。只當是韜光養晦,但有機會就不會錯過,怎麼也不能讓子孫泯滅於此。

不用上面的人發力,這些新貴跟舊族之間的競爭就出來了,新舊勢力爭寵,受益的無疑是掌權的人。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壯大,當初跟着聖人打下江山的新貴們,已經發展壯大到讓掌權人忌諱的地步,要控制住新貴的發展,至少不能對他的統治威脅到,自然就要多少對老舊氏族多少放寬一些。

對於帝王來說,底下的人爭寵這也是一種御下手段。在國家穩定的基礎上,可以說是樂見其成吧。小範圍的爭寵是被默許的。

而華家大夫人所在的池家,就是新貴中比較上層的人家,開國功臣那是當之無愧的,非軍功不得封侯。

池家最盛時期,掌九千戶,在外號稱萬戶侯。不過建功立業這種事情,也要機遇的,自太宗末年,天下基本就平定了,公侯傳家,也不過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如今,也不過手掌三千,如若細查,孔還有虛數。

華家的大夫人池氏,雖然沾了侯府的邊,卻並非嫡系,樹立百年分支多了,不過是沒出五服的堂兄堂妹。不過身份上卻是實打實新貴。

段氏是老舊士族,在這種大環境下,真的不太出挑,畢竟今上還是秉持着先祖作風,對老舊士族不太看重,不過這十幾年少寬鬆而已。

在說華家,華尚書能夠以尚書的身份,居住前朝舊王府,那是因爲華家先祖是當初跟着聖人打天下的人中少有的讀書人。而且跟士族不佔邊。可以說身份上華家老祖宗佔了便宜的。

到了華家如今的這位尚書,華家近百年來,已經出任過四個尚書了。可以說世代相隨帝王左右。新貴中的新貴。在老舊氏族們的嘴裡還有這麼一種叫法:“華家那就是聖人手下的一條忠狗。”

當然了這些年已經少有敢這樣出口的了。

若論華家跟段家池家的關係,自然是池家跟華家更親近一點,畢竟在大環境下,華家跟池家那是一個戰壕裡面的,在當初新舊勢力衝突最激烈的時候,這就要分陣營的。

順便要說一句,華家三房的三房的媳婦柳氏,同樣是新貴,跟舊士族不搭邊的,不過跟池氏比起來,根基稍然差上許多。

段氏在華家可以說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能造成段氏跟華家上下都不太親近的原因,跟這些新舊勢力那也是分不開的。

華家大夫人池氏:“二弟妹身子欠妥,還要過來請母親安,我們妯娌就數二弟妹的規矩嚴謹。”

段氏知道,華家大夫人池氏跟她沒有利益糾葛,即便池氏不掌家,也輪不到他們二房的。爭寵自己就更不是池氏的對手了。池氏能這麼說,肯定就是這麼想的:“是母親體恤。”

兩人之間淡淡的,說不上親近,也沒有敵意。

池氏作爲長子嫡媳又問了段氏藥材補品有沒有短缺。段氏一一作答,表示感謝,總之場面還算和諧。段氏坐在池氏跟柳氏的中間。也不着急,安靜的陪在一邊。

一會婆子過來通報,詢問晚膳的安排。

池氏跟老夫人告別,去忙她的事情了。管事的媳婦總是最忙的,別看看着威風,擔子也不小。

柳氏看着段氏四平八穩的坐着,也不告退,估計是有話要跟婆婆說,想來是自己在這裡不方便。隨後跟着池氏起身告退。

接連兩房都走人了,段氏看看華晴芳:“外面起風了,芳姐去給娘取件披風吧。”

華晴芳一臉的黑線,這真的是親母女,支走人的方式都是一樣的,要不要如此的諷刺呀。

其實華晴芳想聽聽這種需要揹着人的談話。

華晴芳笑眯眯的起身跟老夫人告退:“天怎麼就冷了呢,祖母可是覺得不妥,要不要讓媽媽們給屋子暖暖。芳姐回頭給祖母也拿過來一件披風可好。”

老夫人看着嚴肅的臉,柔和些許:“芳姐懂事了,乖,且去吧,祖母這裡還好。”這是不覺得冷。

華晴芳才轉身出了榮禧堂,不過真的想聽聽裡面到底要說什麼事情。

段氏起身:“母親兒媳嫁進華家十載有餘,只得芳姐一個女兒,母親寬厚,夫君寬慰,可兒媳心裡惶恐,恐難給夫君留下子嗣。”

段氏心情複雜,這話放在昨晚以前,打死她也不會說出口的。要說在華家最讓段氏得意的地方,就是他的夫君要比池氏,跟柳氏的夫君體貼,夫妻二人同進同出,當真是神仙日子。

可如今竟然要親手給自己推入那種境地。

老夫人看着下面的兒媳婦,臉色也是越來越冷,要說二房唯一讓人說嘴的就是夫妻感情甚佳,看看如今這是要幹什麼。一個家族能繁榮昌盛,子孫衆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族平穩,少有亂事,所以華家有三十無子方可納妾一說,就怕是嫡庶上亂了規矩。亂七八糟的女人多了本就是亂家之原。

華老夫人不緊不慢的開口:“老二媳婦,你是知道的,華家兒郎,三十無子方可納妾,你如今這麼說是什麼意思。”言下之意,你當祖訓是什麼。

段氏咬牙嘴角都是腥的:“回母親的話,夫君就快而立之年,芳姐也不能沒有兄弟幫襯,媳婦想給夫君看人。都是媳婦身子不爭氣。”

老夫人冷眼看着下面的兒媳婦,平時看着是個聰明的,如今看着還是蠢:“來人,去吧大夫人,三夫人都給叫來。雖然是你們一個房頭的事情,都在一個院子裡面住着,總要通通氣的。”

說完看向段氏:“可是有看好的人家。”

段氏微苦:“回母親話,媳婦也是先準備着。”

段氏怎麼也說不出那麼噁心的名字。段氏攥緊的拳頭,手指甲都扎進肉了了:“還是要看看夫君的喜惡。”

段氏心裡發冷,自己真是賢惠的夫人,也算是爲了夫君盡心了。

第607章 波及第138章 驚雷第116章 千里之外第123章 美色可餐第305章 來勢洶洶第97章 表兄表妹第643章 人生得意第59章 妻妾第290 一章 文武之別第95章 誨人不倦第276章 嬌寵第192章 父女裝第25章 情傷第215章 爭鋒第639章 家有一老第657章 孩子養歪了第679章 尾聲四第15章 私情第239章 新婚不洞房第130章 作孽呀第254章 狗血偶遇第170章 相對第333章 又見美女第394章 東郡第401章 太煩惱第448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307章 洗腦第328章 討好第160章 被坑第614章 大棋第474章 論爹對兒子的影響第525 留芳第298章 醉酒第223章 監督第561章 看熱鬧第675章 結局二第469章 訓子第49章 程家第402章 地方官第227章 相親進行時第316章 歸寧第135章 本來面目第381章 部曲第601章 敗北第644章 運氣第575章 武將是打出來的第290 一章 文武之別第288章 託付第32章 打狗第142章 獨處第286章 教子第二百一十八 掌傷情第522章 團聚第545章 吃醋第400章 升官第420章 攀扯第118章 風月絕學第671章 撿到了第560章 湊事第237章 醉酒第392章 劉成第406章 打臉第120章 敗家二代第378章 遼東第20章 進取第444章 免稅第667章 聖恩第239章 新婚不洞房第171章 表親第123章 美色可餐第606章 百家之爭第241章 認親第377章 有變第133章 人比人第48章 秋宴第625章 迴歸第578章 亂麻第99章 生死相隨第65章 狹路第684章 尾聲第473章 爲兒子買單第419章 上面有人第414章 滅匪第594章 收驚第240章 如花似玉第683章 尾聲 荷包風波第417章 十條罪第524章 回京第470章 祖孫三代第355章 嬌女第604章 增產報國論第473章 爲兒子買單第453章 收禮第457章 百歲宴第608章 師徒第244章 緣分第317章 小舅子來了第392章 劉成第497章 自我厭棄第518章 嘚瑟
第607章 波及第138章 驚雷第116章 千里之外第123章 美色可餐第305章 來勢洶洶第97章 表兄表妹第643章 人生得意第59章 妻妾第290 一章 文武之別第95章 誨人不倦第276章 嬌寵第192章 父女裝第25章 情傷第215章 爭鋒第639章 家有一老第657章 孩子養歪了第679章 尾聲四第15章 私情第239章 新婚不洞房第130章 作孽呀第254章 狗血偶遇第170章 相對第333章 又見美女第394章 東郡第401章 太煩惱第448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307章 洗腦第328章 討好第160章 被坑第614章 大棋第474章 論爹對兒子的影響第525 留芳第298章 醉酒第223章 監督第561章 看熱鬧第675章 結局二第469章 訓子第49章 程家第402章 地方官第227章 相親進行時第316章 歸寧第135章 本來面目第381章 部曲第601章 敗北第644章 運氣第575章 武將是打出來的第290 一章 文武之別第288章 託付第32章 打狗第142章 獨處第286章 教子第二百一十八 掌傷情第522章 團聚第545章 吃醋第400章 升官第420章 攀扯第118章 風月絕學第671章 撿到了第560章 湊事第237章 醉酒第392章 劉成第406章 打臉第120章 敗家二代第378章 遼東第20章 進取第444章 免稅第667章 聖恩第239章 新婚不洞房第171章 表親第123章 美色可餐第606章 百家之爭第241章 認親第377章 有變第133章 人比人第48章 秋宴第625章 迴歸第578章 亂麻第99章 生死相隨第65章 狹路第684章 尾聲第473章 爲兒子買單第419章 上面有人第414章 滅匪第594章 收驚第240章 如花似玉第683章 尾聲 荷包風波第417章 十條罪第524章 回京第470章 祖孫三代第355章 嬌女第604章 增產報國論第473章 爲兒子買單第453章 收禮第457章 百歲宴第608章 師徒第244章 緣分第317章 小舅子來了第392章 劉成第497章 自我厭棄第518章 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