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我兒何在

唐軍拿下石堡城的消息在五個時辰後,以飛鴿傳書的方式送到了長安,一夜之間便傳遍了長安,先是朝野額手相慶,儘管許多平民並不知石堡城的重要性,但唐軍大勝的消息足以使滿城歡騰,天寶八年的新年竟變得如此激動人心。

二十九日下午,長安城內熱鬧非常,到處是衣着鮮明的行人,馬車轔轔,一羣歡笑的孩童從街頭飛奔而過,在一片爆竹聲中,三名軍服襤褸軍人牽馬來到高力士府門前。

他們便是從隴右趕來的南霽雲和兩個士兵了,儘管他們日夜兼程,但還是趕不上信鴿的飛速,他們在咸陽時也聽到了石堡城勝利的消息,但關於李慶安及應龍軍的消息卻絲毫沒有,南霽雲心急如焚。

他們走上臺階敲門,一名門房出來,南霽雲出示了李慶安給他的玉牌,門房不敢怠慢,立刻回去稟報,片刻,一名管家把他們領進了府門,大約半個時辰後,高力士府的側門開了,一輛寬大的馬車從府門駛出,向興慶宮疾駛而去。

........從昨天得到隴右軍大勝的消息後,李林甫便犯了愁,石堡城之戰勝利的重要性對於朝廷而言,要遠遠大於小勃律之戰,小勃律一戰後聖上重賞了安西軍,那石堡城之戰又該如何?李林甫當然也知道該重賞,但他更清楚左藏內的錢帛還有幾何?治國如治家,他李林甫也難爲無米之炊啊!半個月前,他憑一份僞造的江淮轉運使的奏摺使米價暴降,那是因爲他知道長安其實並不缺米,只是略使手腕而已,但對隴右軍的賞賜卻是實實在在,無法迴避。

李林甫再三思量,決定把財政實情告訴李隆基,讓他先悠着點,做出決定後,李林甫立刻趕到了興慶宮。

雖然半個月前李林甫以高明的手段使長安米價暴跌,但李隆基並沒有升他的職,畢竟李林甫用的手段不太光彩,不過李隆基還是給了他一個特殊的獎勵,他以後面聖無須再通報,李林甫憂心忡忡地走進大同殿,卻見李隆基的十幾名貼身侍衛一字排開,站在御書房門口,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李林甫心中一愣,腳下步伐也遲疑起來。

一名三郎衛連忙上前道:“相國,陛下口諭,任何人不得進入。”

“陛下在接見誰?”

“是高公公帶了一名將領來,好像是從隴右來的。”

“隴右?”李林甫怔住了,誰來了?

御書房內,李隆基無力地坐在御椅上,用拇指輕輕按着額頭,他無法想象,在那暴風雪肆虐的夜晚,三千唐軍面對八萬吐蕃軍的瘋狂進攻。

幾十年殘酷的政治鬥爭使他心硬如鐵,但此時,他的鼻子也微微有些發酸了。

南霽雲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微臣僥倖逃得性命,但我們李將軍和三千弟兄卻生死不知,陛下,八萬吐蕃軍啊!”

“朕知道!”

李隆基輕輕嘆了口氣道:“朕會清查董延光的罪責,一定會給安西軍一個交代”

這時,站在一旁的高力士前低聲道:“陛下,既然石堡城能最終拿下,那就是說明李慶安還是成功攔截了吐蕃軍,既然如此,老奴以爲,李慶安依然活着的可能性很大,還有,李慶安既然能使用火藥禦敵,老奴就相信他一定能轉危爲安。”

“大將軍說得對,既然石堡城已破,那李慶安應該無恙,朕也很期盼見到他。”

高力士的安慰使李隆基略略心安,他想到了火藥,便拾起御案上李慶安寫的配方,微微一笑道:“朕的宮裡還有方士拿這個配藥,誰會想到它竟然是殺敵的利器,有了它,朕何懼吐蕃?就憑這一點,李慶安也給朕立下了大功。”

“陛下,相國來了。”門口一名宦官小聲地稟報。

“朕正要找他呢!請他進來。”

李隆基笑着對南霽雲道:“南將軍,你冒死突圍前來稟報消息,忠義可嘉,朕也會好好褒獎你,現在你先回去休息,等待大軍的凱旋。”

“微臣叩謝陛下!”

南霽雲慢慢退下,正好和進來的李林甫擦肩而過,李林甫疑惑地回頭看了南霽雲一眼,這是個陌生的唐軍將領,他從來沒有見過。

他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禮,“臣李林甫參見陛下!”

“相國請坐!”

“謝陛下。”

李林甫坐了下來,道:“臣是爲隴右之戰的善後來和陛下商量。”

李隆基有些心神不寧,他手中正拿着一小袋火藥,細細地端詳,李林甫停住了下文,李隆基忽有所感,他放下火藥袋笑道:“朕走神了,相國繼續說。”

“隴右之戰獲得大勝,自然要封賞將士,臣當然會大力支持陛下,只是......”

“只是什麼?說下去!”

李林甫暗暗嘆口氣,終於一咬牙道:“只是接近年底,左藏空虛,恐怕拿不出多少錢犒勞有功將士。”

李隆基冷冷地看着李林甫,良久,他輕輕哼了一聲道:“相國,隴右之戰在年初就部署了,朕早在幾個月前也說過,希望能在新年前拿下石堡城,既然朕早就有言在先,相國早就應該準備好相應的賞賜。”

“臣本來是準備好了,可陛下上個月賞賜給了楊.....”

“放肆!”

不等他說完,李隆基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你的意思是說,是朕把錢花光了嗎?李相國。”

李林甫嚇得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道:“臣不敢,實在是左藏空虛,臣無計可施,請陛下明鑑!”

李隆基狠狠地盯着他,半天才回了一聲,“你說吧!能拿多少錢出來?”

李林甫連忙從懷中取出一本奏摺,遞上道:“這是臣考慮的一個方案,請陛下過目。”

一名太監上前把奏摺呈給李隆基,李隆基陰沉着臉看了看,李林甫的方案是土地、錢、勳官三者結合,錢帛的數量和去年賞賜安西基本持平,錢三十萬貫,絹十五萬匹,只是多了隴右四州的五千頃土地,還有大量的勳官,乍一看似乎勉強過得去,可小勃律戰役是兩萬餘人參戰,而石堡城戰役卻是十五萬大軍參戰,人均下來便什麼都沒了。

這一點李隆基當然心知肚明,他把奏摺往桌上一扔,嘆了口氣道:“難道就不能再多一點嗎?本來朕的計劃是一百萬貫。”

“陛下,還有陣亡撫卹至少三十萬貫,這也是大頭,這兩塊加起來,左藏的錢只剩下五萬貫了,要麼就是開春後等揚州的稅款解到。”

“不能等到那時候!”

李隆基揹着手走了兩步,回頭道:“這樣吧!朕提三個意見,你們政事堂再商量一下,第一,撫卹可以先少給一點,給十萬貫,剩下的以每月由地方官府支取錢米的方式給予,或者折成土地,再減免賦稅,這樣可以擠出二十萬貫;第二,着令少府監鑄造金銀,錢不夠,以金銀代替;第三,並不是所有參戰者都獎勵一樣,有的軍隊,朕要重賞,有的軍隊非但不賞,還要重重處罰!”

李林甫有些愣住了,這第三個方案是什麼意思?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把南霽雲臨時寫的簡單報告扔給了他,冷冷道:“你自己看吧!你看了就會明白,石堡城到底怎麼奪下來的。”

......十天後,哥舒翰率五千大軍凱旋而歸,這五千人是他從各個軍中挑選出的精銳,一路旌旗招展,盔甲鮮明,聲勢浩大,這也是兵部特別批准的一次大規模地方軍進京,但也有苛刻的條件,如不準帶長武器及弓弩,不準帶重型攻城器,只允許攜帶橫刀,輕裝軟扮進京。

凱旋大軍抵達咸陽時,消息便傳到了長安,滿城沸騰,無數人家扶老攜幼出城迎接,朱雀大街上更是人山人海,長安城幾乎是傾城而出。

正午時分,當衣甲鮮明的隴右大軍進入明德門時,朱雀大街徹底沸騰了,三十餘萬長安民衆簇擁在朱雀大街兩邊,延綿十里,民衆們敲鑼打鼓,呼喊聲震天,到處是一張張激動的臉龐,隴右戰役獲勝,也就意味着關中平安、長安平安。

當一隊隊氣勢威武的士兵從他們面前走過時,氣氛狂熱到了高潮,人羣揮手歡呼,呼聲如雷聲:“大唐萬歲!隴右士兵萬歲!”

走在最前面的安西六百陌刀軍士兵,身材魁梧的李嗣業一馬當先,他臉色嚴峻,目不斜視,每當他們走過,頓時無數年輕女子激動得跳起來,將一根根綵帶,一團團錦花投向他們,這是攻下石堡城的第一功臣,是她們心目中的英雄。

數萬名各衛士兵負責維持秩序,從明德門到朱雀門,數萬士兵手牽着手,拼命阻攔民衆的前涌,哥舒翰騎馬行在隊伍中間,旁邊陪同着陳希烈、楊慎衿等幾十名到十里外迎接他的高官。

他不時笑着向人羣揮手致意,志得意滿到了極點,這一刻,也到了他人生的一個輝煌頂點。

這時,隊伍漸漸到了朱雀門前,李隆基親率文武百官及宗室近千人,在這裡等候他們的凱旋,隊伍遠遠便停了下來,哥舒翰和數十名將領催馬出列,還有百步時,他們翻身下馬,一齊奔至李隆基面前,單膝跪下,哥舒翰高聲道:“臣哥舒翰,參見吾皇陛下!”

衆將齊聲高呼:“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隆基連忙將哥舒翰扶起,欣慰地笑道:“愛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朕等了整整八年,終於等到了石堡城重新迴歸的一天,愛卿有功於朕,有功於社稷!”

“爲陛下分憂,這是臣的本分,陛下不必高贊。”

說着,哥舒翰指着衆將對李隆基道:“這次奪下石堡城,還是衆將用命,他們才立下了大功。”

“朕明白!”

李隆基笑着走上前,看了一圈,卻沒有看見李慶安,不由一楞,回頭問哥舒翰道:“李慶安呢?”

哥舒翰淡淡道:“李將軍和微臣一同進關中,但到金城縣時他說有事要做,便率本部離隊走了,去了哪裡,微臣不是很清楚。”

他一語既出,所有的文武大臣頓時面面相覷,眼中皆露出了震驚之色,這個李慶安竟然敢不隨軍入城?

“李慶安大膽!”

楊釗一聲怒喝道:“皇帝陛下親率滿朝文武來歡迎隴右軍凱旋,這是何等榮耀,他竟敢膽敢不參加入城式,是在藐視聖上嗎?”

“陛下!“李嗣業急忙大聲稟報:“李慶安確有要事!”

李隆基回頭瞪了一眼楊釗,慢慢走到李嗣業面前,柔聲問道:“他有什麼要事?”

李嗣業眼睛有些紅了,他顫抖着聲音道:“因爲如此盛大的凱旋,使他無法面對戰死的將士。”

良久,李隆基嘆了口氣,點了點頭道:“朕也帶過兵,能理解他的心情。”

他回頭對衆人大聲道:“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有功將士,朕要好好地賞賜你們。”

他登上了龍輦,對哥舒翰笑道:“哥舒將軍,你爲朕立下了不世之功,朕特准你與朕共乘一車,以示榮耀!”

在萬衆矚目中,哥舒翰登了上龍輦,朱雀門前頓時掌聲如雷,歡呼聲響徹大街。

............在京兆府金城縣以東約三十里處有一個小鎮,叫西渭橋,由於這裡是長安去隴右的必經之路,因此鎮子很大,住着上千戶人家,儼如一個小縣,此刻鎮子裡十分熱鬧,隴右凱旋軍剛剛經過這裡,幾乎全鎮人都出來歡迎了。

隊伍已離去,但熱情還沒有消散,大街上依然有三三兩兩的人聚在一起說話,在路邊站着一名年輕的婦人,她牽着一個瘦小的男孩,遠遠地還在向隴右軍方向眺望。

幾名婦人從她身邊走過,見她脖子伸得老長,便開玩笑道:“林三娘子,還在等你家林三回家嗎?”

“沒有呢!”婦人臉一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這些隴右軍個個身材魁梧,我家林三長得又瘦又矮,怎麼可能被選上。”

“娘,爹爹什麼時候回來”小男孩仰頭問道。

婦人笑了笑,“估計你爹爹回安西了,已經打完仗了,他一定在安西等我們呢,快回家吧!太公該急了。”

婦人帶着小男孩快步向鎮西走去,在鎮子西面的一片民房裡,租住着數十戶人家,這數十戶人家都是從江都而來,他們便是江都團練營的一部分家屬,從江都偕老攜幼而來,準備等隴右戰役結束後去安西定居。

婦人帶着孩子來到一戶屋舍前,門口還掛着紅色的燈籠,貼着辟邪的門符,顯示着新年剛過,她老遠便看見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站在門口拄拐張望,她連忙上前怨道:“爹,你出來做什麼,外面冷啊!快回屋去。”

“太公,娘說爹爹去安西了,咱們什麼時候走?”

老人慈愛地摸了摸孫子的頭,笑道:“等過兩天租了馬車,咱們就出發。”

“陽兒,你扶太公進屋去,娘去做飯。”

一家人進了院子,將門關上,這時,遠處來一隊騎馬軍人,約兩百人左右,幾輛馬車夾雜在馬隊中,馬車上放滿了土瓷罐子,每個罐子上貼着一張小紙條。

他們慢慢走近了,中間還有四名身着戎裝的女兵,每個人都一樣的又黑又瘦,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幾名里正陪同着他們。

“李將軍,這裡就是江都人租住的地方了,一共五十二戶。”

這些軍人便是李慶安和他的手下了,他們一共倖存了二百八十四人,除了傷勢較重的八十人在鄯州養傷外,其餘兩百零三人都跟李慶安進京了,戰後,他們一共收集到了八百四十名將士的屍首,其餘屍首都無法找到了,李慶安進京便是要把他們的骨灰親手交給親人。

五百名江都軍最後倖存了四十二人,一起跟李慶安進京了,二百名軍隊的到來引起了江都租戶的注意,許多人都跑了出去,遠遠地圍觀着,忽然一名老婦人大喊:“十一郎,是你嗎?”

一名士兵從馬上滾下,他幾乎是連滾帶爬奔到老婦人面前跪下,大哭道:“娘!是孩兒,孩兒沒有死!”

老婦人一把抱住兒子,失聲痛哭起來,這時,江都家屬才知道,是他們的親人回來了,消息立刻傳開,無數人向這邊奔來,他們不敢靠近,紛紛伸長脖子在士兵羣中焦急地尋找自己的親人,一個都沒有找到,衆人議論紛紛,江都營有五百人,這裡面似乎只有幾十人,其餘人或許都回安西了吧!

衆士兵下了馬,里正指了指前面關閉着的院門道:“李將軍,這裡是林三家。”

李慶安接過一隻陶罐,咬了一下嘴脣,上前敲了敲門,門開了,門內站着一名年輕的婦人,她見外面站着大羣軍人,頓時愣住了。

“你們....找誰?”

“我們是安西軍,從隴右而來,你是林三的娘子嗎?”

“我是!”年輕的婦人有些不安起來,她向後看了看,顫抖着聲音問道:“我家林三怎麼沒來,他...他是受傷了嗎?”

這時,院內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三娘,是誰來了?”

“爹,好像是三郎他們軍隊的人。”

一名少年扶着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出現在門口,老人看了看李慶安,又瞧了一眼門口的士兵,他忽然害怕後退一步,問道:“這位軍爺,我兒何在?”

李慶安緩緩地跪了下來,後面所有的士兵都一起跟着他跪下,李慶安將林三骨灰罐高高舉過頭頂,淚水流滿了他臉龐。

“阿翁,我把你的兒子送回來了!”

.........。

(若您還有一張月票,懇求你,把它投給老高吧!國慶節,我一定努力。)

(未完待續)

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461章 以彼之道(中)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511章 風及南北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25章 走漏消息第392章 貨幣戰爭(中)第256章 長安密使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81章 燙手差事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245章 北城失守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329章 雪夜來客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66章 縣令楊釗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章 拔煥之旅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97章 慶王李琮第86章 揚州來客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390章 上兵伐謀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
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461章 以彼之道(中)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511章 風及南北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25章 走漏消息第392章 貨幣戰爭(中)第256章 長安密使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81章 燙手差事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245章 北城失守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329章 雪夜來客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66章 縣令楊釗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章 拔煥之旅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97章 慶王李琮第86章 揚州來客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390章 上兵伐謀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