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絕對的道 (4)

佛陀是獨立的。你們是依賴的,丈夫依賴他的妻子,父親依賴他的兒子,個人依賴社會——有成千上萬種依賴。你們是依賴的。佛陀像高峰一樣地屹立着——他是獨立的。他切斷了所有跟世俗的聯繫:跟妻子的、跟孩子的、跟父親的——他切斷了每一條聯繫。他拋棄了一切——是一根獨立的柱子。你是一部分;佛陀也是一部分,是另一部分。你也許是醜的——他是美的。然而他的美之所以存在,僅僅是因爲你的醜,如果你消失了,佛陀也就消失了。因爲你的愚蠢,所以他看上去很聰明;如果你變得聰明,他也就不再聰明。

老子是相互依存的現象——因爲生命是相互依存的。你無法依賴,你也無法獨立——兩者都是極端。就在中間,生命是一種平衡,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樣東西都和其它的東西一起存在,每樣東西都是相互牽連的。傷害一朵花,你也就傷害了一顆星星。每樣東西都是相互牽連的,沒有什麼東西會像孤島一樣地存在。如果你試圖像孤島一樣地存在——那也是可能的,不過那是一種精神的現象,幾乎是一個神話、一個夢。老子相信相互依存。他說,接受每件事物的本然的樣子,不要去選擇。

這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其實是最困難的事情,因爲頭腦總是想選擇。頭腦通過選擇來生活。如果你不選擇,頭腦就放棄了。

這是老子的方法。怎麼放棄頭腦呢?——不要選擇!所以他從不叫別人做任何靜心,因爲當你能夠不選擇的時候,就不需要靜心了。

不要選擇,生活怎麼來,你就怎麼過——漂流。不要做任何努力達到任何地方。不要移向一個目標;享受此刻的全部,不要去管未來或者過去。這樣你的靈魂裡面就會升起一首交響樂,最低的和最高的在你裡面會合,然後你就擁有一種富足。

如果你只是最高的,你就是貧乏的,因爲你像一座沒有山谷的山一樣,那是一座貧乏的山。山谷給予深度,山谷給予神秘;詩意就住在山谷裡。山峰是數學的;它是平淡的。山谷裡面移動着陰影,移動着的神秘。一座沒有山谷的山峰是貧乏的,一個沒有山峰的山谷是貧乏的,因爲這樣一來就只有黑暗。太陽永遠照不到它;它是潮溼的、陰暗的、憂鬱的。最富有的可能就是同時成爲山峰和山谷。

尼采在什麼地方說過……尼采擁有人類中最有穿透力的頭腦。他就是因爲這種穿透力才變成瘋子的;它太過分了,他的頭腦太過分了,以至於他無法包容它。他說一棵樹想要到達天空就必須進入最深的土壤。它的根必須進入地獄,深深地進入;只有這樣,樹枝、樹頂才能達到天空。樹必須接觸到兩者:地獄和天堂。

這種情況對於人類也是真實的,你必須,以某種方式,到你最內在的核心裡面同時接觸上帝和魔鬼。不要害怕魔鬼,否則你的上帝將是一個比較貧乏的上帝。基督教或去猶太教的上帝非常貧乏;基督教或者猶太教或者伊斯蘭教的上帝裡面沒有鹽分……淡而無味,因爲鹽被拋棄了……鹽變成了魔鬼。它們必須成爲一體。在存在裡面,對立面之間有一種有機的統一: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低。

調和音在和聲裡相互依存;

前和後在伴隨中相互依存;

所以聖人

處理事情沒有行爲……

這就是所謂的“無爲”:聖人處理事情沒有行爲。這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在行爲中,而忘掉行爲。你將是一個世俗的人。第二種可能:放棄行爲,到喜馬拉雅山去保持無爲。你將是一個非世俗的人。第三種可能:活在市井之間,但不要讓市井活在你的裡面。行爲,但是不主動;行動,但是內在保持不動。

我在對你們說話,但是我的內在很寧靜——我是說和不說在一起。動而不動,爲而不爲。如果不爲和爲能夠會合,那麼和諧就出現了。於是你變成一個美麗的現象——不是跟醜相對的美麗,而是同時包含醜的美麗。

到一座玫瑰花園裡去。看看花和刺。那些刺並不反對花,它們保持它。它們守衛在花的周圍:是花的安全措施。在一個真正美麗的人的裡面,在一個真正和諧的人的裡面,沒有什麼是被拒絕的。拒絕是違背存在的。每一樣東西都應該吸收。那就是存在的藝術。如果你拒絕,那就說明你不是藝術家。每一樣東西都應該吸收、使用。如果路上有一塊石頭,不要試圖拒絕它,要把它用作墊腳石。

所以聖人處理事情沒有行爲……

他不逃到喜馬拉雅山去。他留在世俗裡。他處理事情沒有任何行爲。他的裡面不活動,行爲保持在外面。他在中心依然不活動。那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爲”——發現旋風的中心。旋風在外面,但是在中心沒有東西動過。

……講道不用語言。

我在這裡對你們講道,沒有使用語言。你們會認爲,我在使用語言。是的,我在講道……沒有使用語言,因爲我的內在深處沒有出現語言。它是爲了你,而不是爲了我;語言是爲了你,而不是爲了我。我使用它;我不被它使用,它並沒有填滿我。我在對你們說話的時候,我根本不在說話。我從來不跟自己說話,我沒有內在的交談。當我不在說話的時候,我很寧靜,當我說話的時候,那種寧靜並沒有被打擾,那種寧靜依然沒有被碰觸過。

……講道不用語言;

萬物興起,但他不迴避它們。

他從來不逃避。他從來不拒絕。他從來不拋棄。那就是我的“出家”的意義。“出家”這個詞意味着拋棄,但是我並不宣揚拋棄。那麼我爲什麼把你們叫做桑雅生呢?我是在老子的意義上把你們叫做桑雅生的,拋棄而不拋棄,留在世俗裡,但仍然出離它——這就是對立面的會合。所以我不叫你們行動,拋棄、離開你們的家庭。沒有必要。你們要在那裡,你們要全然地在那裡,但是在深處,有某種東西保持在上面、保持着超越——不要忘記這一點。當你和妻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和妻子在一起,也要和你在一起。這就是要點。如果你忘記自己了,僅僅和妻子在一起,你就是一個世俗的人。那麼你遲早會逃跑的,因爲那會在生活中創造很多煩惱,使你想要離開、想要拋棄、想要跑到山上去。兩者都是極端。而真理從來不在極端裡面,真理包含極端。它在兩者裡面,但不在其中任何一個裡面。

萬物興起,但他不迴避它們;

他給予它們生命,但不佔有它們。

他給予他們生命,但不佔有它們。愛你的孩子,但是不要佔有他們。愛你的妻子和你的丈夫,但是不要佔有他們。你一旦佔有……你不知道,你在深處已經被佔有了。你一佔有,你就被佔有了。佔有者就是被佔有者。不要因爲佔有試圖破壞別人的中心,而別人是不會允許你這麼做的。如果你試圖破壞別人的中心,那麼你的中心就會在這種努力裡面受到破壞。這樣一來,就只有旋風而沒有中心了。要在世俗裡面而又不在它的裡面。你內在的深處有某些東西是超越的,一直飄浮在天上——樹根在地下,而樹的枝幹在天上。

他給予它們生命,但不佔有它們;

他行動,但不自恃;

完成了,但不居功。

他只是作爲整體的一部分而生活——他怎麼可能居功呢?他只是作爲這個有機的統一、這個存在、這個“這樣”(Thisness)的一部分而生活;他是它的一部分,他怎麼可能居功呢?一個波浪怎麼可能居功呢?波浪只是大海的一部分。

他行動,但不自恃;

完成了,但不居功。

因爲他不居功,所以那個功無法從他身上拿走。

這是老子的荒謬的邏輯。他是絕對有邏輯的,不過他有的是他自己的邏輯。他說:

因爲他不居功,所以那個功無法從他身上拿走。

如果你居功,那麼你的功可以被駁倒;如果你不居功,那麼你的功勞——它根本沒有提出過——怎麼可能被駁倒呢?如果你想成爲世界上的重要人物,你就可能被證明爲無足輕重的人物。肯定要這樣證明的,因爲每一個人都在試圖成爲重要人物,每一個人都是那個功勞的競爭者,但是如果你不居功,你保持一個無足輕重的人——這怎麼可能被駁倒呢?在你的無足輕重裡面,你變成了重要人物,沒有人能夠駁倒它,沒有人能夠跟它競爭。

如果你試圖勝利,你就會失敗。你去問一問亞歷山大、拿破崙和希特勒,如果你試圖勝利,你就會失敗。老子說:不要試圖勝利,這樣就沒有人能夠打敗你。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邏輯,是生命自身的邏輯:不要居功,你的功勞就完全實現了;不要試圖勝利,你的勝利就是絕對的。不要嘗試,只要存在,那麼所有你能試圖要求的都會自動地、自願地來到你的身上。

一個沒有要求過任何東西、沒有試圖以任何方式獲得成功、沒有爲實現任何野心而奮鬥的人,會突然發現一切都被實現了——生命自己來到他的身邊分享它的秘密、分享它的財富。因爲一個保持不要求的人變空了,於是生命不斷地往這個空裡傾注它的秘密和財富。

生命討厭空。如果你變空了,那麼每樣東西都會自動來臨。嘗試,你就會失敗;不嘗試,成功就是絕對肯定的。我並不是說,如果你想成功的話,不要嘗試——不,我說的不是那個。它不是一個效果(result),它是一個結果(consequence),而你必須瞭解效果和結果之間的差異。當你聽老子或者聽我說話的時候,你當然理解這個邏輯,如果你試圖成功,你就會失敗,因爲有千百萬個競爭者。你怎麼可能在這個競爭的世界裡面獲得成功呢?沒有人曾經成功過。每一個人都失敗了。每一個人都徹底失敗了,沒有例外。然後老子說,如果你不試圖成功的話,你就會成功。於是你的頭腦貪婪起來,你的頭腦說:太對了!這正是成功的方法呀!我不再要求了,我不再野心勃勃了,這樣我的野心就能實現了。這是在要求一個效果。你還是老樣子——你已經完全錯過老子了。

老子在說,如果你真正保持沒有任何要求的話,不要求任何榮譽、聲望、名份、成功或者野心,那麼作爲一個結果,自然會有成功,會有勝利。整個存在都倒進你的空裡。你實現了。這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效果。效果是在你它的時候產生的;結果是在你想也沒有想過它、沒有、沒有想到它的時候產生的。

它的發生是存在內部法則的一部分。那個法則就叫做“道”。

因爲他不居功,所以那個功無法從他身邊拿走。

要了解老子,也要了解你裡面的貪婪。因爲那個貪婪會說……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幾乎每一天——人們到我這裡來,我對他們說:靜心,但是不要要求效果。他們說:如果我們不要求效果的話,它們會發生嗎?我說:會的,它們會發生的,但是不要要求它們。可以,他們說行。然後過了幾天他們又到我面前來說:我們一直都在等待,可是到現在爲止,它們還沒有發生。

你錯過要點了。你不能等待。你可以等待一個效果;但是你不能等待一個結果。結果跟你或者你的等待沒有關係。它是最內在法則的一部分。它是自動發生的。你甚至不需要等待,因爲即使在等待裡面——也有。而如果有的話,結果就永遠不會發生。不要,它會發生的。不要求,它就會給予。不敲門,門總是開着的,只要看!

而我對你們說:老子走得最深,沒有人比他走得更深。老子是最偉大的鑰匙。如果你瞭解他,他就是一把總的鑰匙;你可以用它打開所有存在於生命中的鎖。試着去了解他。如果你不想從瞭解中要求任何效果的話,對你來說,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只要享受那個瞭解。只要享受你和這個老傢伙在同一個旅途上的事實。這個老傢伙是美麗的——並不相對於醜;這個老傢伙是智慧的——並不相對於笨;這個老傢伙是開悟的——並不相對於不開悟或者不開悟的人。這個老傢伙是全然的。你在他的裡面,佛陀也在他的裡面。他是兩者。如果你能瞭解他的話,就沒有別的什麼需要了解了。你可以忘記馬哈維亞、佛陀、克里虛那。

老子一個人就夠了。他是那把總的鑰匙。

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4章 絕對的道 (3)
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4章 絕對的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