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章 不得干政

對於應天作爲帝都,朱元璋始終有些不滿意,他的理想的都城之地是老家濠州或是古都長安、洛陽、開封建都,當然,大都(北京)也在考慮範圍內。然而,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長安、洛陽兩地,久經戰火,早已破敗不堪,要重修建都,耗費極大,而在濠州,中都的修建耗費極大,大臣們都反對,百姓也有意見,甚至因此而發生起義。不得已停止了修建,至於開封,好是好,城池堅固,在北宋、金、元時期發展很繁榮,遺憾的是不易防守,而且由於地勢低,有洪水的威脅。北京是故元之都,元朝新亡,建都於彼,君臣皆以爲不吉利。所以他才勉爲其難,定下應天爲都城。

雖說已經早昭告了天下,但心中對應天仍舊不滿意,在他看來應天做爲都城,有三處困擾着他,一是中原的局面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質;二是元朝殘餘勢力仍虎視中原,伺機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長莫及的感覺;這兩處倒也罷了,畢竟可以慢慢改變,唯獨第三個隱患,讓他心中着實不安。

應天就修建宮殿而言,的確比中都,汴梁差了許多,燕雀湖地勢低窪,又距離外城太近,戰時易受城外敵軍威脅,並非理想的地點。但軍師劉伯溫判斷此地爲“龍頭”寶地,對於劉伯溫的能耐,朱元璋深信不疑,不得不在此修建新宮,爲了修建新皇宮,他調集幾十萬民工填湖。由於湖廣勢低,填湖工程十分浩大,需要大量的土石,故南京民間有“遷三山填燕雀”的傳說。燕雀湖大部分被填平後,爲了防止地基下沉,又在殿基下打入無數密集的木樁,上蓋巨型條石,然後再在上面建造宮殿,並鋪蓋磚石結構的大型水道。爲了使內宮水源澄清,又在遺留的湖底鋪以大量雨花石,讓湖水穿城牆而入,在內宮屈曲環繞。便是這樣,朱元璋認爲這破壞了風水,對子孫後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遷都。遷往何處?他心目中認爲長安較好,長安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里,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並向東方牽制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最爲理想都城,可眼下天下尚未統一,遷都之事不是小事,需要從長計議,這纔是他沒有遷都漢中的緣由。

“陛下——?”一個太監看着朱元璋緊皺的眉頭放了下來,這才小心翼翼的弓着身子走了上前,叫了聲。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隨手端起茶几上的茶杯押了一口茶,眼皮擡了一下,道:“何事?”

那太監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戰戰兢兢的道:“回,回稟陛下,大元帥送上了諜報,相國大人派人送進了宮中!”

“諜報,在哪裡?”朱元璋一驚,騰了一下站了起來。

那太監嚇了一大跳,更加擔心的道:“回稟陛下,在奴才這裡?“

“拿過來!”朱元璋喝道。

“是!”那太監急忙送上諜報。

朱元璋沒有急着翻開諜報,而是掃了一眼那太監,從鼻腔裡冷哼了聲,道:“這諜報你從何處得到?“

那太監心頭一驚,隨即汗流如雨下,顫聲道:“奴才今早收拾陛下書房時,恰好看宮中錦衣衛送來諜報,奴才怕陛下忘記看了,才大着膽子給陛下送來——?”

“大着膽子?”朱元璋冷笑了聲道:“你果然大膽!來人拖出去!仗責五十!“

“陛下饒命啊,奴才,奴才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那奴才跪倒在地,大聲求饒。

朱元璋道:“昔年唐代宦官自殿中監李輔國開始掌握了軍權,“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日後宦官不但總領神策軍,而且還組建牙隊,最後形成專權,甚至有立廢皇儲之大權,唐文宗甚至稱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漢獻帝,宦官如此可惡,朕豈能縱容!“說道這兒,朱元璋眉頭一皺,眼裡射殺出一絲殺氣,對着門口的錦衣衛道:“傳令下去,今後我大明一朝,有太監干政者,處以斬刑!”

這一句聖旨一下,有洪武一朝,太監都不得過問政事,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着:“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直到後來朱棣起兵“靖難”,刺探宮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爲耳目,許多宦官立過戰功。如狗兒、李興、鄭和、馬靖等,開始受到重用。“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雖然宦官參與了不少政治活動,但還沒有達到專權的程度。到明英宗時,開始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朱元璋太監不得干政如一紙空文,明朝的太監形成了獨特的局面。這個是朱元璋無法預料的。

^^^^^^^^^^^^^^^不好意思,不是湊字數,這些都不要錢的,說兩段小故事!呵呵——

傳說南京城及皇宮建好後,朱元璋率領羣臣登上紫金山,俯視都城之氣派。南京城96裡,13個城門,宮殿雄偉,在當時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對於在自己手中創造了這樣一座宏偉的都城,太祖朱元璋很是得意,炫耀地問羣臣:“我的都城建得怎麼樣啊?”羣臣自然都是讚不絕口。唯獨14歲的四皇子朱棣說:“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擊中紫金城。”朱元璋定睛一看,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原來南京都城周圍山巒起伏,東面鐘山,南面雨花臺,北面幕府山等,一些重要制高點都在城外,這是城防的大忌。朱元璋心中惱怒,不過,當時沒有發作。回宮後,他讓太監給負責籌劃築城的劉基送去了一盤橘子。劉基知道皇帝怪罪自己籌劃失當,送橘子是恨不得將其剝皮抽筋吃肉之意,嚇得連夜逃入茅山避禍。

這當然只是傳說。不過,確實有個因書寫匾額惹怒朱元璋而被砍頭的真實故事。

皇宮中各門匾中的“門”字末筆直下至底而沒有向上的勾腳。“門”字的這種寫法,始於宋朝。據說宋偏都臨安後,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後,凡書寫宮殿匾額的“門”時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朱元璋命中書詹希原書寫門匾。詹希原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到朝中爲舍人,常爲宮殿公署榜題寫匾額,人們以得其書爲榮。詹希原寫的時候,將“門”字最後一豎向內鉤起稍高了一點。朱元璋看後便大發雷霆說:“吾方欲集賢,詹希原欲閉門塞朕賢路耶?”遂下令斬之。

1207章 喪權辱國1289章 文人錚骨1369章 腳踏兩條船亂世梟雄075章 明主1482章 蘇州求和第1233章 送佛送到西天631章 出馬634章 調虎離山1037章 最後的遺言308章 力量的搏鬥1656章 一羣虎狼1190章 女人的見識1293章 狂傲囂張1861章 又一次的錯誤593章 無情不似多情苦757章 蘭溪之戰1616章 大計已成1571章 隨風潛入028章 七王爺是誰440章 罪大惡極1120章 嚇煞人香242章 相仿古人1871章 白海駱駝山1863章 胡惟庸的動靜1833章 王保保的計劃636章 春意闌珊1804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112章 夜行在動1558章 隨軍出發1046章 弱點的所在435章 鹿死誰手1441章 夜深人靜448章 禍從口出109章 我是你長輩1321章 繁星點點1897章 一世兄弟494章 憑空風波148章 出乎意料1509章 血路1873章 一戰成名1827章 皇帝佈局606章 一拍兩散145章 先下手爲強329章 夜出212章 一變二1646章 上都1445章 一箭之仇436章 門下狗283章 絕招1784章 科考風雲21558章 隨軍出發279章 借勢1123章 步步緊逼957章 決戰時刻1289章 文人錚骨481章 大人物641章 看天意527章 引蛇出洞853章 龍灣圈套805章 俠之大者1386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1625章 不過驪山荒土堆069章 一把好刀1230章 湖中畫舫1720章 心知肚明1333章 猜燈謎269章 突圍991章 短暫的安全1119章 開開眼界352章 洞府141章 帝王的愛情550章 故人之子1365章 瀝瀝春雨502章 聲響408章 再起風波1553章 再一次出征458章 高郵之圍355章 一方平安1581章 膽大妄爲之輩1784章 科考風雲2918章 攻城略地一切求1614章 封賞不公1270章 一寸短1552章 宋濂的厲害448章 禍從口出1394章 好一個妖孽1392 文臣武將624章 九字真言1319章 何處聞燈不看494章 憑空風波396章 羞死人了1035章 千丈懸崖693章 擂臺比武258章 帝王的畫像1746章 青山見六朝344章 密探104章 請上座131章 掉包
1207章 喪權辱國1289章 文人錚骨1369章 腳踏兩條船亂世梟雄075章 明主1482章 蘇州求和第1233章 送佛送到西天631章 出馬634章 調虎離山1037章 最後的遺言308章 力量的搏鬥1656章 一羣虎狼1190章 女人的見識1293章 狂傲囂張1861章 又一次的錯誤593章 無情不似多情苦757章 蘭溪之戰1616章 大計已成1571章 隨風潛入028章 七王爺是誰440章 罪大惡極1120章 嚇煞人香242章 相仿古人1871章 白海駱駝山1863章 胡惟庸的動靜1833章 王保保的計劃636章 春意闌珊1804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112章 夜行在動1558章 隨軍出發1046章 弱點的所在435章 鹿死誰手1441章 夜深人靜448章 禍從口出109章 我是你長輩1321章 繁星點點1897章 一世兄弟494章 憑空風波148章 出乎意料1509章 血路1873章 一戰成名1827章 皇帝佈局606章 一拍兩散145章 先下手爲強329章 夜出212章 一變二1646章 上都1445章 一箭之仇436章 門下狗283章 絕招1784章 科考風雲21558章 隨軍出發279章 借勢1123章 步步緊逼957章 決戰時刻1289章 文人錚骨481章 大人物641章 看天意527章 引蛇出洞853章 龍灣圈套805章 俠之大者1386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1625章 不過驪山荒土堆069章 一把好刀1230章 湖中畫舫1720章 心知肚明1333章 猜燈謎269章 突圍991章 短暫的安全1119章 開開眼界352章 洞府141章 帝王的愛情550章 故人之子1365章 瀝瀝春雨502章 聲響408章 再起風波1553章 再一次出征458章 高郵之圍355章 一方平安1581章 膽大妄爲之輩1784章 科考風雲2918章 攻城略地一切求1614章 封賞不公1270章 一寸短1552章 宋濂的厲害448章 禍從口出1394章 好一個妖孽1392 文臣武將624章 九字真言1319章 何處聞燈不看494章 憑空風波396章 羞死人了1035章 千丈懸崖693章 擂臺比武258章 帝王的畫像1746章 青山見六朝344章 密探104章 請上座131章 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