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丘稱寡不用訂閱

土丘稱寡 不用訂閱

****今天寫了點東西,爲了下面的主線,這點小故事好好看看哦!

土丘稱寡 高葉斬頭

朱元璋在財主家放牛、放鵝、放鴨時經常領着一村的小孩做遊戲。他們在一個土丘上用土坷垃壘了一座金鑾殿,之後,他們開始扮演“做皇帝”的遊戲。朱元璋在臺上坐着的時候,其他小孩向他拜倒山呼“萬歲”,朱元璋在臺上坐着四平八穩,沒有一點事兒,可是當別的小孩扮演皇帝時,朱元璋每向他磕頭時,那個小孩就一定會一頭從臺上摔了下來。能在土丘上稱孤道寡的人只有朱元璋一個。這個故事就叫“土丘稱寡”。其中一個叫湯和的小孩被摔疼多次之後了,有一天又被重重地摔了下來。他就高聲叫嚷到:“你朱元璋什麼鳥皇帝,等我長大以後, 非把你推翻不可。”這時,朱元璋正在臺上,大聲喝道;“大膽,給我拉下去砍啦。”兩個小孩,拉着湯和走到高粱地裡,摘下一片高粱葉向湯和的脖子上劃去,一下子劃出一道口子,鮮血濺到高粱穗上,從此以後,高粱穗就是紅的了。這個故事就叫“高葉斬頭”。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誅殺功臣,湯和因小時候被斬過頭,就倖免於難。

紅烏天

朱元璋當皇帝時的年號叫“洪武”,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這個年號怎麼得來的可能還有些人不太清楚。這就要從他出世的時候說起:

傳說,朱元璋的母親懷了他有十八個月之久也未曾生養。那天被元軍追殺逃脫後,爬到家裡突然發燒,肚痛難忍。可痛了三天三夜也不見胎兒下地。她在房裡不斷呻吟。朱元璋的父親,雖然知是難產,但那時的世俗,婦女生孩子,男人不敢在房裡,定要回避。因此,無計可施,只在廳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到第三天中午,陡然,一道紅光從天井直射到廳堂,朱元璋的父親大吃一驚,三步並作二步,跑出大門外,只見滿天紅光,照耀四方,十分奇怪。此時,傳來了嬰兒啼聲,趕緊返回廳堂。接生婆從房裡笑盈盈地走出來,告道:“恭喜,恭喜,生下一男孩。”父親聽了滿心歡喜。忽然,天又暗了下來,好似晚上一般,伸手不見五指,把他嚇了一大跳。一會兒,天又復明。

三天後,父親給孩兒取了個乳名叫“紅烏天”。後來,他做了皇帝,就以乳名取年號叫“洪武”。這“洪武”乃是“紅烏”的諧音。

朱元璋的祖墳傳說

朱熙祖生於宋末元初,後來天下大亂,遂攜家渡淮,到泗州定居。每遇紅白大事,當地百姓常推他做司儀。有一天,他在屋後楊家墩下的一個土坑裡正躺着歇息。忽然來了一老一少兩個道士,那老的指着熙祖所臥之地說:“若葬此地,必出天子。”小道士問道:“何似見得?”老道說:不信可以插個幹樹枝試試,肯定生葉。”接着,急呼熙祖起來,熙祖聽到他們的對話後佯裝睡熟。於是,兩個道人插完樹枝便揚長而去。十日後,熙祖趕早去驗,果然枯枝發芽生葉。於是巧施掉包計,拔去生枝,另換枯枝。過了一會兒,兩個道士趕來。那老道見枯枝未發,而熙祖在旁,因此心生疑團,指着熙祖說:“肯定被此人換去”,轉身又對熙祖道:“若想發福,死後葬此,家門當出天子。”說完悻悻而去。

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熙祖去世,遂葬該地,不等封土,即自成墳。這一年夏天,朱家又遷到鍾離之東的盱眙縣木場裡。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遇一異人,修須奇貌,頭戴黃冠,身着朱衣,給了她一丸白藥。這藥神光閃閃,一吞下,即身懷六甲。第二年,即元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生下一子,這就是朱元璋。此時離其祖父葬期正好十八個月。

話說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天,甚是神奇,民間廣爲傳播着真龍天子降世了。元朝皇帝終日惶惶不安。他緊急下詔,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儘早剷除禍根。於是鳳陽一帶有多少無辜嬰兒和無辜少年慘死在統治者屠刀之下。這就是歷史上的“三洗濠州”。

且說“真龍天子”降世的傳說很快傳到了大都(今北京),元朝皇帝派人下詔,令神漢巫師設神壇,測算“真龍天子”降世的方位。神漢們舞劍燒符,口中唸唸有詞,經過三天三夜的測算後稟報說:“真龍天子降世,方位在淮楚一帶的濠州範圍內。”隨即元朝皇帝下聖旨,濠州官府依旨行動,大批官兵四處查尋,各路口、橋頭設卡盤查,凡初生嬰兒容貌顯貴者,一律殺戮。有一天,一隊官兵在舊縣(今明光市女山湖鎮)查尋後反回濠州路過抹山,聽有嬰兒哭聲,幾個官兵循聲追過去,衝進傳出嬰兒哭聲之家,一個士兵舉刀就要砍殺這嬰兒。這個嬰兒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母親陳氏急忙跪在地上,抱住那兵舉刀的手苦苦哀求。其他士兵一看,是個討飯人家;再看那嬰兒,黑似炭,瘦似貓,尖長臉,翹下齶,一塊破尿布包着。一個塌鼻子士兵哈哈大笑說:“這孩子要是真龍天子,我就能當玉帝了。”另一士兵說:“算了吧,這也是一條生命啊,還是積點德吧。”就這樣一羣官兵全走了。後來聽說那個塌鼻子士兵在大樹下乘涼,被樹上掉下來的一根枯枝穿透胸背,氣絕身亡。

公元1333年,元順帝接位,聽說“真龍天子”還活在人間,斥責濠州知州、盱眙知縣辦事不力,殺了全家。同時下令繼續查找當年漏殺的孩童。一日,一神漢向皇帝稟報,他算得冬月初七前後,“真龍天子”將頭戴銀花帽、身穿羊皮襖、腰繫金絲帶,**一匹棗紅馬,有鐵頭、銅背兩名保鏢護送過太平集。當時太平集(今明光市)屬盱眙縣,新任知縣不敢怠慢,從冬月初一開始就親自帶人駐守太平集,然後在各路口設卡,嚴加盤查。一時間弄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許多有六、七歲孩子的人家,都將孩子藏起來,稍有不慎被官兵抓住就慘遭殺戮。一連八九天過去了,太平集一帶共殺了120多名孩童。孩子少了,路上人也稀了,官兵們疲於奔命也個個精疲力竭,新任知縣也覺得差不多了,決定明天再盤查一日,就已滿十日,可能“真龍天子”也已在那120多名冤魂之中了。第二天,冬月初十,值卡官兵早早到位,嚴查南來北往帶孩子的行人。人急太陽走得也慢,值卡官兵好不容易等到撤崗時分,前面路上又來了幾個人,遠遠看去還有個孩子。官兵們提起長矛握緊刀,到了近前。嗨!原來是個討飯的孩子,一頭禿瘡,結滿白色的瘡痂,太陽一曬散發一股腥臭,穿着件四處露出棉絮的破棉襖,沒一個釦子,只有一根稻草系在採上,檔下拖着根打狗棍當馬騎,還一跑一顛的。一士兵上前喝道:“站住!多大了?幹什麼的?”這禿頭孩子衝士兵翻翻眼,從懷裡掏出個討飯碗說:“十五啦,要飯的。”朱元璋當時只有7歲,但個頭高大,整天風吹日曬也顯老相,還真像十幾歲的孩子。盤查士兵聞到了一股腥臭味,忙用手掩着鼻子:“去去去!”行人中緊挨着的是一個賣銅鏡子的小販子和一個頭頂新鐵鍋的農民。傳說中朱元璋頭戴“銀花帽”講的就是那滿頭白色瘡痂,身穿“羊皮襖”講的就是那漏棉絮的破襖子,腰繫“金絲帶”講的就是那根稻草繩,**一匹棗紅馬,講的就是那根打狗棍,鐵頭銅背保鏢講的就是那買鍋人和賣銅鏡的小販。當時追查的官兵都沒有識破。朱元璋過去之後,一個士兵忽然想起上頭命令:可以殺錯不可以漏過。剛纔過去的雖然是個禿頭,但也還是個孩子,於是就帶着幾個人騎馬追了過去。他們很快追上了朱元璋,但他們一看朱元璋正在迎着風撒尿,尿水濺了一身都是。幾個人一看,料定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是天子,他們連馬也沒下就回去了。

幾年後,元順帝得到消息,那個滿頭禿瘡的要飯小子就是“真龍天子”,竟從盤查哨兵鼻子下大搖大擺溜走了。元順帝氣得暴跳如雷,降下旨去:凡十歲上下的禿頭討飯孩子一律殺掉。於是又有了濠州界內捕殺十來歲禿頭討飯孩子的第三次血洗濠州。但朱元璋那時已到離明光30裡的舅舅家放牛去了,已不是走千家、討萬戶的要飯孩了。

睡天子

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朱元璋把牛羣趕到山坡下的水邊,自己躺在山坡上的樹陰下乘起涼來,不久就睡着了。你看他那副睡相:四肢伸展叉開,像個“大”字,再加上那根放在頭下當枕頭的木板,就成了一個“天”字。

這時,來了個老道,想找個人打聽一下路。他走到朱元璋身旁,用腳輕輕踢了一踢,誰知朱元璋嘴裡只“哼”了一聲,拿起木板揮動了一下,然後橫擔在腰上,側過頭去又睡去了,頭剛好就停在木板的右端,雙腳併攏,形成一個“子”字。那老道吃了一驚,心裡暗想:“不要看這人衣不蔽體,倒蠻有志氣,連睡夢中都不忘要做‘天子’,將來定是個不凡之人。”那老道到山下村子裡一打聽,才知道那放牛倌就是朱元璋。這老道也不是別人,他就是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後來,朱元璋在劉伯溫的輔助下,真的當上了“天子”。

朱元璋與江西老表

北來的車,南來的船,到了江西地界,見到江西人,興許會親切地喊一聲老表。在江西內地,特別是在農村裡,大家都是老表長,老表短的。老表,幾乎成了農民的代名詞。爲何有此美稱呢?據傳,第一個喊老表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無末期間,農民起義首領朱元璋,爲了爭奪天下,與佔據漢口號稱漢王的號一位起義軍首領陳友諒,在江西鄱陽湖大戰了18年。陳友諒出身漁民,兄弟衆多,兵將驍勇,武藝高強,水上善戰。據《餘干縣志》記載:公元1363年,陳友諒出動鉅艦數十艘,水兵60萬進圍洪都(今南昌),在這次戰鬥中,陳軍驍將張定邊把朱元璋幾乎打得全軍覆沒。朱元璋帶着殘兵敗將,慌不擇路,鑽進港漢逃命。

浩瀚鄱陽湖八百里,天連水,水連天,朱元璋走投無路,仰天長嘆曰:落此地步,豈非天絕我也!一連數天,他們挨餓受凍,沐雨櫛風盲目地漂流着,退避着,終於靠近一塊半島陸地。經打聽,此處名叫康郎山,屬餘干縣地。村民們發現湖上漂來幾條船,上前盤問,原來他們就是打過“掃除羣寇,解除人民痛苦;實行仁義,不要貪圖財貨”旗子的朱元璋大軍。大夥把他們救上岸來,安頓他們治療養病,各家各戶送來了糧食、豬肉、蔬菜,像親人一樣關照他們。朱元璋身中數箭,傷勢很重,村民們把他藏在一個山洞中,請來郎中,每天給他抽箭治毒、敷藥餵飯,使朱元璋很受感動。朱元璋問他們姓什麼,村民們說,我們全村都姓陳。朱元璋高興極了,我鳳陽老家的孃舅也姓陳,說不定五百年前你們還是一家呢。如此說來,我和你們還是姑表兄弟嘍!自此以後雙方都親切地稱呼對方爲“老表”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朱元璋康復了。他以此爲據點,收容舊部,招兵買馬,屯墾湖田洲地,幫助村民發展生產,增加部隊給養。兩年多之後,朱元璋重整軍威,20萬水師在康郎山列陣而呼,在當地老百姓的支持下,朱元璋把大批漁船紮上蘆葦草人,內藏燃油火藥,乘東風火攻陳營,一場歷時35天的水上大戰,陳友諒被流矢射中頭顱斃命,這一仗爲朱元璋轉變局勢,既而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對康郎山人的支持與幫助感激涕零,離村時,他向父老鄉親表示說:我朱元璋如果得了天下,你們有什麼事只管來找我,只要說一聲是江西來的老表就行,我一定要報答你們的恩情。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即位,萬人簇擁,三呼萬歲,登上了明朝開國皇帝的寶座。沒過幾年,恰逢江西水旱接踵,災害不斷,老百姓掙扎在飢寒交迫之中。地方衙門貪官還要向老百姓徵收田賦捐稅,斂收財貨,老百姓苦不堪言。此時,有人忽然想起了當今皇上朱元璋離村時說過的話,也許他真能開開天恩,於是,村裡選了三個有膽有識的人去找他。

三個村民水陸並進,日夜兼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南京。鄉下人進京,哪知皇宮大院的森嚴,左求情,右磕頭,送禮塞腰包也總是見不到皇帝。他們出於無奈,只得冒死來到皇宮前打鐘撞鼓。鐘鼓驚動了皇帝,他問道:“何人大膽驚駕?”太監唯唯回報:“三個江西來的百姓,說是聖上的老表,口口聲聲要求見駕。”朱元璋一聽,忽然想起當年康郎山落魄的情景,大手一楊:快天中門,大禮相迎。朱元璋御駕接見江西來的“老表”,問明緣由,好言相慰,好酒相待,當即下旨,拔出大批銀錢糧草賑濟江西災民,康郎山則永遠免交糧賦稅收,傳諭各州、府、縣。從此,“江西老表”就在全國各地傳開了。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要畫一張像,流傳後世,找了無數的畫家來畫,都不稱心。不稱心就要殺人,他殺掉的畫家數不清。

這張畫就這樣難畫?不假。你不知道朱元璋這副長相,難畫哩!馬臉豬嘴,還添上三十六顆紅麻子。畫家一看,就抓頭了,不知道該從哪裡下筆。

這天,朱元璋又找來畫家三兄弟,要他們給自己畫像。

第一天,老大去畫。他仔細看了朱元璋的臉,就精工細描起來,三十六顆麻子數得一顆也不少。畫了半天,畫成了一個活脫脫的朱元璋: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哪曉得朱元璋一看,氣得直哼,隨手“刺啦刺啦”撕個粉碎,桌子一拍,喊人把老大殺了。

第二天,老二去畫。他不敢大意,仔仔細細地看了朱元璋的臉,連三十六顆麻子的顏色深淺、大小部位都記得一絲一毫不差。他細細描呀,畫呀,忙了大半天,畫成了一個活靈活現的朱元璋: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哪曉得朱元璋看了,馬臉拉得有尺把長,伸手又把畫像撕了,桌子一拍,又把老二殺了。

晚上,老三怎麼也睡不着覺,大哥二哥都死在朱元璋手中,他明個兒怎麼畫這幅像呢?老三正在發愁,走進來一個陌生人,開口便問:“你是想死還是想活?”老三老老實實說,他正在琢磨兩個哥哥哪點沒畫好,得了死罪的哩。那人哈哈一笑說:“不用想了,只怪你兩個哥哥畫得太像啦!這不是找死!朱元璋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你今兒個晚上把他兩人的畫像看看透,明天只管照他兩人的像去畫,包你免掉一死。”

老三心想,橫豎是死,倒不如照他的話試試。

那人又說:“不過,你可要答應我一件事。”

老三趕緊問:“什麼事?儘管說!”

那人說:“回來之後,給我畫一幅朱元璋的真像。”

“這事不難。”老三一口答應。

第三天,老三上殿畫像。他裝模作樣,左看右看,把朱元璋看仔細,然後下殿,提筆一揮,眨眼工夫就畫成了:福福態態一個人像,看上去又像唐太宗,又像宋太祖,就是沒有一處像朱元璋。老三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着頭皮走上殿去。哪知道朱元璋一看到這幅像,眉頭一鬆,嘴巴一咧,笑開了:“畫得好!畫得像!給我重賞,重賞!”

據說,現在明孝陵陳列的那張畫像,就是老三在宮裡畫出來的。

朱元璋的真像後來也傳了下來,是老三回家以後給那位救命恩人另畫的一張。這張像奇異無比,就如從朱元璋麻臉上剝下來的。那人連誇:“好啊,好啊!我們的子孫也能看到朱皇帝的尊容啦!”

他把這幅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一代傳一代留到了今天。傳說明孝陵至今還收藏着一幅真像,八成就是老三在家裡畫的那張。

960章 無知小兒1419章 做一樁買賣335章 五人736章 願得一心人10951065章 才子佳人646章 花花腸子238章 哥是正經人1727章 老死不相往來1188章 有點意思1825章 三十年河東1337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697章 遷都江州757章 蘭溪之戰709章 奮力廝殺959章 一員猛將第1295章 有些手段第1237章 月下看美人796章 何懼之有1381章 昨夜貓叫723章 花花太歲197章 莊王問鼎840章 共謀大計831章 背後捅一刀469章 力拔山兮1621章 兵臨城下557章 搭救1535章 留下你伺候1006章 衣錦還鄉641章 看天意1321章 繁星點點1795章 鮮花插牛糞875章 揚名天下1754章 壞死了773章 紫金山色1681章 點將765章 水深火熱033章 呼呼夜風004章 韃子的世界792章 暗流涌動230章 鐵筆插深潭1782章 天子門生554章 拜壽346章 趕路1037章 最後的遺言1886章 雄霸東南海914章 殺氣騰騰1181章 你爭我奪050章 接受挑戰1874章 山崖之下1205章 一身相許10501022章 提前動手191章 成敗1395章 江南古意361章 陪你玩玩272章 一驚一乍1767章 霸王硬上弓992章 殺人如麻251章 跟蹤861章 秘密武器488章 憑空捏造480章 風韻715章 敲詐恐嚇1168章 美人如畫032章 一絲柔意第1299章 買賣不成1672章 山西第一功980章 思慮不周997章 不堪一擊274章 家有悍婦1120章 嚇煞人香719章 一席之地335章 五人1564章 渡河1863章 胡惟庸的動靜1133章 又來一個221章 猶豫259章 功名終845章 大軍壓境1217章 迷魂陣090章 入關1778章 銳於爲國遠慮710章 重賞之下706章 書生意氣867章 決斷803章 各顯神通1838章 樊噲狗肉143章 相忘江湖486章 詢問1513章 醉裡挑燈1501章 張士誠的困境706章 書生意氣409章 一刀制敵012章 豪華市集1854章 又生一計248章 有客來訪267章 金戈鐵馬1291章 旁敲1306章 誰說仙子不殺人556章 郭家祖上521章 我不能
960章 無知小兒1419章 做一樁買賣335章 五人736章 願得一心人10951065章 才子佳人646章 花花腸子238章 哥是正經人1727章 老死不相往來1188章 有點意思1825章 三十年河東1337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697章 遷都江州757章 蘭溪之戰709章 奮力廝殺959章 一員猛將第1295章 有些手段第1237章 月下看美人796章 何懼之有1381章 昨夜貓叫723章 花花太歲197章 莊王問鼎840章 共謀大計831章 背後捅一刀469章 力拔山兮1621章 兵臨城下557章 搭救1535章 留下你伺候1006章 衣錦還鄉641章 看天意1321章 繁星點點1795章 鮮花插牛糞875章 揚名天下1754章 壞死了773章 紫金山色1681章 點將765章 水深火熱033章 呼呼夜風004章 韃子的世界792章 暗流涌動230章 鐵筆插深潭1782章 天子門生554章 拜壽346章 趕路1037章 最後的遺言1886章 雄霸東南海914章 殺氣騰騰1181章 你爭我奪050章 接受挑戰1874章 山崖之下1205章 一身相許10501022章 提前動手191章 成敗1395章 江南古意361章 陪你玩玩272章 一驚一乍1767章 霸王硬上弓992章 殺人如麻251章 跟蹤861章 秘密武器488章 憑空捏造480章 風韻715章 敲詐恐嚇1168章 美人如畫032章 一絲柔意第1299章 買賣不成1672章 山西第一功980章 思慮不周997章 不堪一擊274章 家有悍婦1120章 嚇煞人香719章 一席之地335章 五人1564章 渡河1863章 胡惟庸的動靜1133章 又來一個221章 猶豫259章 功名終845章 大軍壓境1217章 迷魂陣090章 入關1778章 銳於爲國遠慮710章 重賞之下706章 書生意氣867章 決斷803章 各顯神通1838章 樊噲狗肉143章 相忘江湖486章 詢問1513章 醉裡挑燈1501章 張士誠的困境706章 書生意氣409章 一刀制敵012章 豪華市集1854章 又生一計248章 有客來訪267章 金戈鐵馬1291章 旁敲1306章 誰說仙子不殺人556章 郭家祖上521章 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