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運動戰的抗日戰略

ps:龍劍二代向各位讀者大大求票,覺得本書好呢,收藏一下,還有就是幫忙打賞一下,嗚嗚嗚,龍劍a籤那麼長時間了,打賞卻是那麼的少,龍劍傷心啊,給點支持吧~~~

天亮了,日軍對宜昌的總攻開始了,三個方向,三支師團瘋狂的向宜昌城牆開炮,池田的裝甲聯隊也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向宜昌城衝來。

“撒死給給~~”稻葉四郎大聲喊着,鼓舞着他的士兵們向宜昌城頭上的中國守軍射擊。

劉振風看了看三面密密麻麻的日軍,頓時豪氣萬丈:“弟兄們,把我們的國旗高高的豎起,奶奶的,小鬼子那炊餅旗豎那麼高幹哈,神射手,給我把他們的旗杆打斷。”

接着,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民國國旗冉冉升起,在清晨的微風中飄揚着。當城內的百姓看到城頭升起的國旗,他們的心情相當激動,國旗升起的地方,就表明了這些中國士兵打算死戰,就說明爲了國家,這些將士們已經豁出去了,願與宜昌城共存亡。

“大家沉住氣撒,瞄準了,一槍一個敵人,我可告訴你們,子彈金貴着呢,給我省着點用,打完了就想辦法從小鬼子那兒搞點,我告訴你們,甭用商量的口氣跟他們要,要了他們也不會給的,你們呀,就直接一點,跟他們說:‘豬,把你身上的子彈統統拿出來給我,這樣老子可以給你個痛快,如果要老子動手的話,哼哼,就會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說話呢,要有霸氣一點,誰讓咱是國民衛隊呢。當然,我們是軍人,不是土匪,我們只搶鬼子的,不搶自己人的,如果讓我發現你們在瞎搞的話,哼哼~~”劉振風窩在一處城頭陣地上,對那些士兵們調侃道。

那些士兵看到自己的總司令說話如此的風趣,原本緊張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劉振風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些兵是新兵,不像老兵那樣戰鬥經驗豐富,在國民衛隊這支被注入狼血的部隊中,他們顯得稚嫩了很多,初上戰場是的興奮和緊張會讓他們白白送掉性命,所以,劉振風纔想到親上前線來給他們鼓勁,來給他們提氣。

“記住,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我們藐視他們了,鄙視他們,但是,在臨戰的時候,我們要重視他們,你們記住,在臨陣對敵的時候,氣勢相當重要,不管對手是否比你健碩,你都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給對方以精神上的壓力,知道嗎?精神壓力,也就是說,我們要在精神上羞辱他們,比方說,你可以想象着把他們綁起來,然後一刀刀的戳進他們的身體,千刀萬剮,或者說,可以想象他們是一頭豬,我們正在殺豬,呵呵,殺豬懂嗎?想想那肥美的豬肉,想想自己已經好多天沒有嚐到肉味了,而眼前,正好有一頭豬跑過來,哭着喊着讓你們殺,讓你們吃,你們的感覺就不一樣了,知道不?”劉振風繼續神侃,反正這些新兵是預備人員,現在是休息時間,劉振風也樂得跟他們瞎聊着。戰士們各個笑得都直不起腰來了,原本見到最高軍事長官時那緊張的情緒也放輕鬆了。

徐美婷站在一邊,聽着劉振風在跟戰士們瞎扯,自己的心情也相當不錯,她微笑着看着劉振風,這個令她心儀的男孩。

“總座,攻打東門的敵第三十三師團在日軍的裝甲部隊協助下,已經將一處城牆打塌陷了,敵人也蜂擁而入了,守衛城東一線的第十八軍將士們雖浴血奮戰,然敵人的裝甲部隊太厲害了,還是讓他們衝進了城。”衛平匆匆過來對劉振風說道。

“裝甲部隊?哼,馬上命令反坦克部隊(其實就是那麼幾十個特工,扛着七八個反坦克火箭筒,攜帶着二十來枚火箭彈而已),支援城東,奶奶的,給我一發火箭彈幹掉一輛坦克,記住,讓他們瞄着敵人的先進坦克打,比如說九五式坦克,千萬不要把寶貴的火箭彈浪費在打小兵身上。”劉振風說道。

“知道了,總座!”衛平說完,立即前去命令反坦克部隊進入戰鬥狀態,他臨走前,將一本文件交給了劉振風,對劉振風說:“總座,這是我從那邊獲得的一份有關抗戰的一些想法,是那邊的一位師長提出的觀點,我覺得總座平時在打仗的時候也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呵呵,似乎那個師長跟總座的觀點差不多啊。”

“呃?那邊?”劉振風有些糊塗了,那邊是哪邊?不過,他很快明白了過來,那邊不就是延安那邊嘛。

他翻看文件看了看,頓時被裡面的抗戰思想吸引住了,再看一下署名,啊,原來是他,怪不得了,雖說他後來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在戰爭年代立下的赫赫戰功,他是一位常勝將軍,解放戰爭時期,帶領着四野從白山黑水之間一直打到天涯海角,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他的四野參加了三大戰役中的其中兩大戰役,戰功赫赫,這樣的將才,提出來的觀點值得參考。

劉振風看了看他的抗日戰略,嗯,不錯,很不錯,他在各方面論述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爭取抗戰最後勝利,我們在軍事上只有採取進攻戰法,才能發揚我們的長處暴露敵人的弱點,才能取得新的大的勝利的戰局,他號召“以攻爲主,以防爲輔,要把大部分兵力分配打運動戰,以小部分的兵力打陣地戰與游擊戰”。

劉振風想了想,對啊,在一些人看來,中國與日本,雖然中國軍隊數量遠遠多於日軍,但還是敵強我弱,中國連防守都不行,去進攻無異於找死。但是,如果翻開軍事歷史看一看就知道,消極防守的陣地戰防不住敵人,不等於不能用運動戰戰勝敵人。爲什麼防守打不贏,採取進攻就可以打贏呢?

文中,這位師長對此進行了分析:

1、從地形條件來看,中國的領土遼闊廣大,是守不勝守。防不勝防的,日本帝國主義採取包圍迂迴的戰術,我們就無法去守,我們有幾千萬萬個山頭,有幾千萬萬條路,怎麼去守呢?南口的天險,娘子關的天險,我們曾經守過的,結果敵人還是南面繞過去了。我們有大軍堅守的地方,敵人不攻,而是專找薄弱的地方和空虛的地方,這一打我們就非跑不可,我國地大的長處如果是採取防禦戰則這長處反而變成了我們的弱點。如果我們採取進攻的戰法,我們作戰的迂迴地區廣大,我們可以隨意選擇有利的機會消滅敵人,敵人想要包圍我們是辦不到的,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發揮“地大”的優點,而戰勝敵人。

2、歷史上的一切天險,在今天的立體戰爭中,已大大地減低其價值,甚至失去其作用了。今天的戰爭要想防禦,必須建立新式的鞏固的要塞,可是我們中國過去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只是依靠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城,根本就不能抵禦強大的火力,現在如果全靠新要塞,錢也沒有,時間也來不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採取單純的防禦,便是我們暴露弱點,而必然地要失敗。

3、要實行防禦必須有強大的火力來佈置火網,但現在我們的火力還不行,要採取防禦便更暴露出我們的弱點,另一方面我們的步兵很多,這是突擊的力量,是衝鋒肉博的力量,對於進攻是有利的,是我們的長處。但是如果採取防禦,這個優點便不能產生。相反地,是便利日本帝國主義,可以調動幾十門大炮來向我們轟擊,可以調動一師人來消滅我們一團人,其次敵人曾經用六十門大炮來向我一個陣地轟擊並有飛機配合作戰,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士兵常常不打仗,可以睡覺,儘管開炮向我軍轟擊。在南口與上海戰鬥之中我軍犧牲很大,但還有看不到日本兵的,因此在目前我們的火力比不上敵人的情況之下,若採取單純的防禦,只有更加發揮敵人的長處,掩蓋了敵人的弱點,同時更加暴露我們的弱點,掩蓋了我們的長處。

4、防禦是被動的,戰爭一轉到被動是很困難的,處在被動的地位對於敵人什麼時候來,多少兵力,從什麼地方來?這些問題都無法瞭解,等到敵人來了,捱了一頓打,還不知道敵人有多少力量,等到我們發覺敵人的兵力,要調兵來增援已經來不及了。反之,如果我們是採取進攻的戰法,那麼,我們可以自由決定打敵之時間、地點、兵力和方法,我們可以先調查清楚,然後去打敵人,而敵人也無法知道我們的情形,等到我們去打它的時候,它也來不及。所謂“知已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採取進攻的戰法,才能發揚這個優點。

5、我們的軍隊是革命的軍隊,是有勇敢犧牲的決心的,對於進攻敵人消滅敵人是能夠更加發揚我們軍隊的積極性與犧牲決心的。但如果要採取防禦,結果是降低了我們軍隊的積極情緒,神猜鬼疑,恐日心理也發展起來。

6、攻能代守。我們把敵人打退,就保住了我們的地方,而且我們還要攻擊前進,收復我們的失地,所以進攻戰法可以消滅敵人,保衛領土,而且可以收復失地,守則結果成爲節節後退。

7、敵之作戰摜技,爲包圍迂迴,如果我們採取防禦,死死地擺在一塊地上不動,則剛剛便利於敵之迂迴包圍戰法之實施,反之如果我們採取進攻,則迫敵處於應戰地位,而我們還能將敵包圍殲滅。

8、中國軍隊素質不齊,各部戰鬥力強弱的懸殊,敵深知我們此弱點,敵有時特別注意,找我戰鬥力弱的軍隊打。如我取守勢,敵一將我弱的軍隊突破,則我強的軍隊亦受影響而不得不隨之而退。如此,使我強兵變成弱兵,弱兵則成潰兵。如我取攻勢以迅速秘密之各軍突擊到敵身上,則敵無法專門找我的弱兵打,如此,則我的弱兵亦變爲強兵,強兵則成爲雄兵了。

9、戰鬥的目的是壓倒和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和奪取敵人的武器,只有這樣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才能勝利地結束戰爭之局。進攻戰法是達到此目的的基本手段,任何國家之軍事理論皆同具此見解。防禦是不得以時才用,而且要防禦能達到任務也必須在防禦中實行進攻(攻勢轉移,或反突擊),或以野戰軍的進攻配合防禦,因此在這點上說來我們也應當採取進攻戰法。

劉振風津津有味的看着這些運動戰的戰略思想,真是配胃口啊,他的國民衛隊最受不了的就是防禦,死板的防禦,劉振風一直堅信,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只有進攻,才能將敵人壓制住,才能取得勝利,

他迫不及待的又看了下去。

這個師長得出的結論就是:從各方面的事實,說明一個問題:要爭取抗戰最後勝利,我們在軍事上只有採取進攻戰法,才能發揚我們的長處暴露敵人的弱點。我們只有採取進攻,才能消滅敵人的進攻,才能對付敵人的進攻,但敵人的進攻有許多困難條件,而且它的進攻並不高明,它的進攻指揮並不好,它犯了逐次使用兵力的錯誤。我們如果採取進攻一定比敵人好,一定能大量地殲滅敵人,開展新的大的勝利的戰局。

“好,真是太好了,孃的,很配我胃口啊~~”劉振風大叫着。

接着,這位師長又論述了中國軍隊爲什麼不採取進攻戰略這麼好的辦法:

1、有些人錯誤地瞭解“防禦戰”、“持久戰”、“應戰”、“守土抗戰”、“焦土抗戰”等名詞的意義和內容,他們把政治鼓動的口號(如“不失一寸土地”)來運用到軍事行動中去。曾經有這麼一位師長說:“我們本來可以向敵人進攻,消滅敵人的,但因爲吃了‘守土抗戰’之虧,如果不是‘守土’二字,那我們早會攻擊前進,就會消滅敵人了。”一個師長對“守土坑戰”的瞭解是這樣,可知他們的誤解是如何驚人,“應戰”他們說是敵人來我纔打,“持久防禦”他們說是“守住陣地的持久戰”,在他們頭腦裡同時也錯誤地瞭解進攻,以爲進攻必須是攻堅,因此“防禦”就成爲他們當然的觀念。

2、有些人則存在着保存實力的觀念,缺乏消滅敵人的觀念,不願意自動地去打敵人,消滅敵人,而只是等敵人來了,才加以抵抗,敵人不來便謝天謝地。結果造成只採取防禦的方法,而只想消極地保存自己的勢力。

3、曾國藩主義的傳統:主張“防是主”“攻是客”“以守代攻”“以逸待勞”“以靜制動”這種錯誤的戰術,不僅有人實行這種戰術,而且有人提倡實行這種戰術。

4、堡壘主義的傳統:許多軍隊打過紅軍的,相信堡壘主義,他們在第一期抗戰中都很積極地去建築工事,一味地相信工事,相信堡壘,依靠堡壘,結果是隻能採取單純的防禦,而造成許多失利。

劉振風看完之後,感慨萬千,雖說來着後世的他,很多戰略思想都要比這個時代的人要開闊得多,但是,很多方面,比如說運動戰,他也只是在後世知道運動戰大致上是怎麼打的,但並沒有深入分析過,這篇論文性的文章給了他很大的啓示,或者,宜昌之戰可以以另一種方式來打,一種全新的方式……

龍劍:本章大量引用了抗戰前輩的論文,呵呵,啓到過渡作用~~

第13章 整裝待戈(下)第2章 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上)第163章 勃生大撤退(下)第53章 湘鄂邊大會戰(3)第35章 馬來半島大會戰(15)第137章 中條山之戰(5)第9章 日本第十方面軍的防禦(中)第43章 大戰前夕(1)第5章 分歧(中)第113章 臺南戰役(4)第113章 臺南戰役(4)第128章 呂宋島前哨戰(下)第50章 軍援談判(中)第4章 分歧(上)第63章 血戰新加坡第115章 婆羅洲登陸戰第7章 兵發南京(下)第143章 大鬧太原府(下)第40章 臺海風雲(完)第7章 晚宴(下)第144章 空降龍陵(中)第54章 湘鄂邊大會戰(4)第59章 搶灘登陸戰第159章 仰光大會戰(9)第149章 馬尼拉大會戰(7)第72章 曼德勒大會戰(11)第59章 搶灘登陸戰第115章 婆羅洲登陸戰第94章 八莫之戰(4)第12章 急轉直下第145章 馬尼拉大會戰(3)010 美婷日記節選10第43章 新山之戰2第48章 隨棗會戰(5)第94章 八莫之戰(4)第131章 嘉義之戰(14)第96章 忠魂永存第2章 大學生活開始了第70章 風捲殘雲(3)第118章 華北風雲(中)第158章 馬尼拉大會戰(16)第80章 商討進攻菲律賓事宜第128章 呂宋島前哨戰(下)第59章 血戰新加坡第91章 萊特島戰役(6)第87章 血戰崑崙關(6)第110章 化整爲零的游擊戰(6)第166章 最後一戰(中)第25章 馬來半島大會戰(5)第51章 軍援談判(下)第35章 突出重圍(上)第110章 臺南戰役(1)第59章 搶灘登陸戰第90章 萊特島戰役(5)第126章 壘固攻堅戰(中)第43章 新山之戰2第2章 曼德勒軍功宴(上)第18章 D日之戰(下)第103章 總部驚魂(上)第111章 化整爲零的游擊戰(7)第22章 馬來半島大會戰(2)第135章 復仇—芥子氣的報復第60章 澎湖島之戰(1)第102章 萊特島戰役(17)第117章 臺南戰役(8)第70章 巨港之戰第131章 大興鎮大捷(上)第65章 曼德勒大會戰(4)第1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157章 間諜之花(下)第106章 總部驚魂(完)第5章 全面抗戰開始了第143章 空降龍陵(上)第50章 遙望新加坡第115章 遊子歸國第148章 龍陵大捷(下)第101章 天鷹號事件(中)第162章 臺北大會戰(下)第15章 血戰南京(5)第45章 大戰前夕(3)第88章 高雄戰役(8)第101章 八莫大捷(上)第105章 化整爲零的游擊戰(1)第31章 攻打廈門(上)第28章 陷入重圍(上)第150章 緬北平定第86章 萊特島戰役第20章 死戰就是死了都要戰(上)第134章 黎牙實比登陸戰(下)第102章 天鷹號事件(下)第118章 南線狂飆(11)第57章 湘鄂邊大會戰(7)第136章 中條山之戰(4)第17章 D日之戰(中)002 美婷日記節選2第48章 新山之戰第123章 嘉義之戰(6)第8章 緊張的備戰第70章 風捲殘雲(3)第58章 血戰新加坡
第13章 整裝待戈(下)第2章 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上)第163章 勃生大撤退(下)第53章 湘鄂邊大會戰(3)第35章 馬來半島大會戰(15)第137章 中條山之戰(5)第9章 日本第十方面軍的防禦(中)第43章 大戰前夕(1)第5章 分歧(中)第113章 臺南戰役(4)第113章 臺南戰役(4)第128章 呂宋島前哨戰(下)第50章 軍援談判(中)第4章 分歧(上)第63章 血戰新加坡第115章 婆羅洲登陸戰第7章 兵發南京(下)第143章 大鬧太原府(下)第40章 臺海風雲(完)第7章 晚宴(下)第144章 空降龍陵(中)第54章 湘鄂邊大會戰(4)第59章 搶灘登陸戰第159章 仰光大會戰(9)第149章 馬尼拉大會戰(7)第72章 曼德勒大會戰(11)第59章 搶灘登陸戰第115章 婆羅洲登陸戰第94章 八莫之戰(4)第12章 急轉直下第145章 馬尼拉大會戰(3)010 美婷日記節選10第43章 新山之戰2第48章 隨棗會戰(5)第94章 八莫之戰(4)第131章 嘉義之戰(14)第96章 忠魂永存第2章 大學生活開始了第70章 風捲殘雲(3)第118章 華北風雲(中)第158章 馬尼拉大會戰(16)第80章 商討進攻菲律賓事宜第128章 呂宋島前哨戰(下)第59章 血戰新加坡第91章 萊特島戰役(6)第87章 血戰崑崙關(6)第110章 化整爲零的游擊戰(6)第166章 最後一戰(中)第25章 馬來半島大會戰(5)第51章 軍援談判(下)第35章 突出重圍(上)第110章 臺南戰役(1)第59章 搶灘登陸戰第90章 萊特島戰役(5)第126章 壘固攻堅戰(中)第43章 新山之戰2第2章 曼德勒軍功宴(上)第18章 D日之戰(下)第103章 總部驚魂(上)第111章 化整爲零的游擊戰(7)第22章 馬來半島大會戰(2)第135章 復仇—芥子氣的報復第60章 澎湖島之戰(1)第102章 萊特島戰役(17)第117章 臺南戰役(8)第70章 巨港之戰第131章 大興鎮大捷(上)第65章 曼德勒大會戰(4)第1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157章 間諜之花(下)第106章 總部驚魂(完)第5章 全面抗戰開始了第143章 空降龍陵(上)第50章 遙望新加坡第115章 遊子歸國第148章 龍陵大捷(下)第101章 天鷹號事件(中)第162章 臺北大會戰(下)第15章 血戰南京(5)第45章 大戰前夕(3)第88章 高雄戰役(8)第101章 八莫大捷(上)第105章 化整爲零的游擊戰(1)第31章 攻打廈門(上)第28章 陷入重圍(上)第150章 緬北平定第86章 萊特島戰役第20章 死戰就是死了都要戰(上)第134章 黎牙實比登陸戰(下)第102章 天鷹號事件(下)第118章 南線狂飆(11)第57章 湘鄂邊大會戰(7)第136章 中條山之戰(4)第17章 D日之戰(中)002 美婷日記節選2第48章 新山之戰第123章 嘉義之戰(6)第8章 緊張的備戰第70章 風捲殘雲(3)第58章 血戰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