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棄守江南

至於朝廷的方面,張月婉知道他們必定會不滿,但是料想朝廷不敢將這些運送糧食的船隻截下。昊天至情至性,現在朝廷又正需要昊天大軍的幫助,自然不敢跟河套翻臉,因此心裡雖然很不舒服,但是也無可奈何。

在得到淮水的東部二州淪陷的事情之後,張蒼雄是當場就噴出一口鮮血暈了過去。當初他率軍進入江南的時候不是沒想過淮水的本土防禦有些薄弱,但是考慮到自己的這邊是防守爲主,而且朝廷方面也會在一邊照應,他又是有心培養張濟世,因此才親自率領着黃巾軍團南下。哪知道自己還沒有將江南的地盤踩熟,淮水老家就差點被人一鍋端了。

旁邊的劉難尚是好一陣忙亂,這才把張蒼雄給弄醒了過來。不過即使是在得到了張月婉還在饒州節節抵抗,並且已經將饒州的糧食財富全部轉移到了河套的消息之後,張蒼雄的臉色也沒有變得多好。

而這個時候,朝廷上面也終於慌了,誰也沒有想到淮水方面居然是如此的不禁打,而輔政王和安永昌也開始爲之前的決議後悔起來。好在佔領了壽州的明輝很顯然是擔心還在江南路的張蒼雄抄了自己的後路,因此雖然佔據了壽州,不過並沒有向西面的平州擴張。

雖然壽州之戰是有隱情的,但是張濟世也確實是太膿包了一點。在他的指揮之下,居然輕易地讓明輝的大軍潛入了壽州腹地,然後將易攻難守的壽州城一舉包圍。在壽州危急的時候,張濟世沒有想過就地招募士兵和組織鄉勇,居然是扔下大軍自己化妝逃走。這樣的廢物,真的是將淮水張家的臉給丟完了。原本還算完整的防線,最終被極樂聖教硬生生的撕開了一個口子。當然,始作俑者還是益州路的世子宋君臨。如果宋君臨當時能夠堅守住西江防線,那麼歐陽靖忠就不會調回劉畢的五萬水師。而若是大江的控制權還落在清風手中,那麼極樂聖教就不敢這麼囂張的直接揮兵進入淮水。

而這個時候,大河北岸的東北三國聯軍在海西王子金宗彪的率領下,二十萬大軍已經通過東倭水師進入了揚州路境內,合同極樂大軍平郎部的十萬大軍,對豫州路虎視眈眈,牢牢的牽制住了青龍東方和北方軍團的兵力。天都聖京的龍騎禁衛軍團已經是清風最後的預備力量,張月婉的手中雖然還有六萬士兵,但是饒州的淪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如此情況之下,究竟該何去何從?

這個時候,朝廷上面對着一個極其艱難的選擇,那就是在淮水和江南路之中進行抉擇。江南路雖然還有二十餘萬大軍,但是極樂聖教朱兆部就有十萬大軍,加上東倭加藤鷹的七萬水師和東倭大將渡邊下文整裝待發的十五萬東倭陸軍,若想保住易攻難守的江南路,至少還需要二十萬大軍。但是現在清風唯一能夠拿出二十萬兵力的,就只有益州路的宋家和河套的昊天。只是宋家現在和朝廷明顯不是在一條路上。而昊天雖然忠心耿耿,但是他的大軍現在根本無法趕到江南,因此協助防守江南也就成爲了空話。但是江南路若失,帝國至少要喪失五成的民間財富和七成的賦稅收入,帝國本來就已經瀕臨崩潰的財政也會更加的舉步維艱。

但是相對於江南的財富,淮水現在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若是失去了淮水,那麼天都聖京和秦川路就將在沒有任何障礙的赤裸裸的展現在極樂聖教的面前。若真的是這樣,那在家族利益的驅使下,李鐵鳴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將他的二十萬大軍全部抽回秦川路。那樣天都聖京的壓力也會更大,大河防線也是岌岌可危,而清風離亡國也不遠了。

戰事不等人。張月婉現在還在饒州苦苦支撐,明輝的大軍已經北上準備和燕悲歌會師。張月婉雖然足智多謀,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沒有任何僥倖的機會。而若是等到饒州陷落之後這才做決定的話,恐怕極樂聖教已經借勝利之餘威橫掃淮水了。爲此,英烈帝是連夜召見了輔政王、龐燁、安永昌和司馬當歸等人,在經過了一個夜晚的緊急磋商和痛苦的抉擇時候,英烈帝終於決定棄守江南路。張蒼雄立刻率領着黃巾軍團北上,而劉難尚則是奉命掩護準備北上的百姓們遷徙。

張蒼雄在接到命令之後,是毫不猶豫的通過了尚在朝廷控制之中的江南路潮州進入了淮水路平州,迅速穩定了當地的局勢。與此同時,已經完成了掩護任務的張月婉終於鬆了口氣,將饒州的變成了一塊空城之後,終於撤退到了淮水首府丹州,與平州的張蒼雄守望相助。

而劉難尚在接到命令之後,則是苦笑連連。朝廷讓他掩護百姓北遷,其實也就是變相的讓他斷後。只是他現在手中就只有五萬士兵,以極樂聖教和東倭王朝的秉性,會讓他這麼容易的離開嗎?不過劉難尚無論是出於一個軍人的覺悟還是皇室人員的驕傲,他都不能違抗命令。在他的宣傳告知之下,江南路的百姓是紛紛北遷。而在這些北遷的百姓之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石鼓書院和名劍山莊兩部分。名劍山莊和煙雨凝花宮乃是神州境內最大的武林門派,因爲曾經有功於清風皇室,因此特許擁有弟子上萬。江南重心北遷,名劍山莊乃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石鼓書院乃是帝國最有名望的私人書院,院主陸清流更是清風四大名儒之一。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即使是比起太師司馬當歸也是不遑多讓。只是倭人並沒有給予清風順利撤退的機會,渡邊下文的十五萬大軍是直接在潮州登陸,一舉掐斷了百姓北遷的道路。不過讓人奇怪的是,他們卻是有選擇的放過了劉難尚的朱雀軍團殘部和名劍山莊的私兵。

面對着東倭兵強馬壯的十五萬士兵和巡遊在大江之上的東倭水師,劉難尚和楚見煥無奈之下,只好順着東倭暫時無力顧及的西面通道掩護着百姓進入了大湖路,然後在大湖路的洪州地區通過淮水張蒼雄連夜組織的船隻逃入了淮水。不過等到度過了大江,劉難尚這才發現,在自己掩護的百姓之中,居然沒有石鼓書院的影子。後來詢問了一下下面的將士,才知道石鼓書院的儒生們是一個沒有北上。不過這時候的二人也顧不了這麼多了,輔政王已經下令楚見煥父子立刻率領着他的弟子前往天都聖京。名劍山莊和煙雨凝花宮的弟子向來是朝廷突擊隊的中堅,現在情況緊急,輔政王自然不會忘記自己的這個忠實下屬。而劉難尚則是奉命留在了淮水,一邊協助張蒼雄協防淮水,一邊收容江南路北上的難民。

張蒼雄和劉難尚的撤離,標誌着朝廷正式放棄了江南路以及這裡的一千五百萬百姓。不過並非是所有的朝廷軍隊都已經北撤,至少江南路的八萬地方駐軍就全部留了下來。

江南由於地方富裕,而且南人的體格較北方稍弱,因此江南路士兵的戰鬥力向來是帝國最末、而江南路的地方駐軍更是被帝國稱爲雞肋的膿包軍隊,養着是浪費軍餉,但是解散了又有些可惜,畢竟這些都是受過基本的軍事訓練的士兵。然而在家鄉遭受侵略的時候,江南路的士兵們也終於拋棄了自己身體上的柔弱和心態上的恐懼,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反抗東倭和極樂聖教的侵略之中。就這樣,和石鼓之戰並稱爲江南戰役中最爲悲壯的江州保衛戰就此揭幕了。而在他們之前,則是石鼓書院三百名儒生和院主陸清流老先生的全體***。

石鼓書院位於江州城郊的石鼓山上,由於書院建立在這裡,所以命名爲石鼓書院。劉難尚的大軍北上的時候,特地讓人通知了書院的院主陸清流。不過這個老先生並沒有接受安樂王的好意,而是明確的表示與江南共存亡。而在告訴了書院中的儒生們自己的這個決定之後,三百名儒生是義無反顧的站在了他的身邊。在東倭的士兵踏上江南路的土地的時候,石鼓書院率先揭起了反抗異族的義旗。

不過石鼓書院的義軍在全副武裝的東倭和極樂聖教的面前,是太過的不堪一擊。只是兩天的功夫,渡邊下文的大軍就已經殺到了石鼓山下,然後將石鼓書院以及最後的數百名義軍全部包圍在了山上。

坦白地說,渡邊下文還是很佩服這個石鼓書院的院主陸清流的。這個老人著書立說五十餘年,門下的弟子不下萬人。即使是在東倭,許多人也以是他的學生爲榮。最爲可貴的是,這個人是真正的堅信衆人平等,在他的眼中,從來沒有夷狄之分。而且他在這些天的表現,也足以讓任何一個神州子民驕傲。所以在包圍了石鼓山之後,渡邊下文依然決定率領着部下親自登山看望這個傳說中的老人。

全本推薦:、、、、、、、、、

最新全本:、、、、、、、、、、

第361章 彪悍的燕悲歌第122章 韓覆被刺第217章 奉敬領軍(二)第299章 太行風雲再起(一)第50章 試探第194章 幽雲十六州第692章 進軍金花第459章 強硬第175章 教受第261章 朝議(下)第654章 聰慧秋沐第57章 祭春宴會第660章 軍紀第158章 獨孤領兵(中)第647章 滅極樂(七)第449章 衣錦還鄉第292章 沙州前線第532章 一字之差第360章 瘋狂的夜襲第745章 最後的捍衛者第403章 鬱悶的昊天第172章 誰是內奸第280章 極樂聖教的反攻第19章 北伐(六)第217章 奉敬領軍(二)第548章 使者北上第346章 河套軍人第695章 孔雀王朝(上)第246章 沉溺沼澤後記第394章 黃巾軍團第337章 巨大的戰損第142章 突襲之戰(下)第26章 風陵渡口之戰(下)第699章 拜京援軍第334章 清風帝國輓歌(五)第690章 滅三越第8章 問對(上)第509章 政變第132章 淮水危急第136章 議事第651章 遠征東倭序幕第70章 再現蒙面人第200章 攔截(三)第503章 雪傾城的得意第95章 援兵何在(一)第617章 滅宋(上)第255章 金川海子第325章 名將宿命(下)第117章 夏侯明第114章 嘉峪關第128章 水戰揭幕第14章 北伐(一)第730章 半夜行軍第281章 辛皎的過去第311章 輔政王之心第246章 沉溺沼澤第232章 狹路相逢第195章 風起晉州第339章 無語的獨孤宇明第114章 嘉峪關第319章 鐵真的逆襲第348章 昊天的迷茫第126章 安永昌的面目第62章 戰渡口(中)第757章 亂石荒原(三)第134章 石鼓書院輓歌第708章 暗流涌動(下)第144章 駱玄對話(上)第480章 傾城解惑(上)第331章 清風帝國輓歌(二)第361章 彪悍的燕悲歌第400章 兄弟第733章 柔然來使第231章 彪悍的信刻第346章 河套軍人第240章 秋沐的勸說第177章 偷香第117章 夏侯明第381章 大湖亂第683章 三越備戰第532章 一字之差第173章 嘉峪關上第610章 梟雄末路(一)第165章 樸志成第354章 風動之前第335章 清風帝國輓歌(六)第337章 巨大的戰損第201章 崇明島水戰(一)第482章 衝鋒!(上)第326章 禍不單行第178章 先發制人(上)第136章 議事第285章 花園渡口(下)第176章 竊玉第375章 金花三越的議和第58章 發難第344章 新帝登基第45章 仙戀塵的提議
第361章 彪悍的燕悲歌第122章 韓覆被刺第217章 奉敬領軍(二)第299章 太行風雲再起(一)第50章 試探第194章 幽雲十六州第692章 進軍金花第459章 強硬第175章 教受第261章 朝議(下)第654章 聰慧秋沐第57章 祭春宴會第660章 軍紀第158章 獨孤領兵(中)第647章 滅極樂(七)第449章 衣錦還鄉第292章 沙州前線第532章 一字之差第360章 瘋狂的夜襲第745章 最後的捍衛者第403章 鬱悶的昊天第172章 誰是內奸第280章 極樂聖教的反攻第19章 北伐(六)第217章 奉敬領軍(二)第548章 使者北上第346章 河套軍人第695章 孔雀王朝(上)第246章 沉溺沼澤後記第394章 黃巾軍團第337章 巨大的戰損第142章 突襲之戰(下)第26章 風陵渡口之戰(下)第699章 拜京援軍第334章 清風帝國輓歌(五)第690章 滅三越第8章 問對(上)第509章 政變第132章 淮水危急第136章 議事第651章 遠征東倭序幕第70章 再現蒙面人第200章 攔截(三)第503章 雪傾城的得意第95章 援兵何在(一)第617章 滅宋(上)第255章 金川海子第325章 名將宿命(下)第117章 夏侯明第114章 嘉峪關第128章 水戰揭幕第14章 北伐(一)第730章 半夜行軍第281章 辛皎的過去第311章 輔政王之心第246章 沉溺沼澤第232章 狹路相逢第195章 風起晉州第339章 無語的獨孤宇明第114章 嘉峪關第319章 鐵真的逆襲第348章 昊天的迷茫第126章 安永昌的面目第62章 戰渡口(中)第757章 亂石荒原(三)第134章 石鼓書院輓歌第708章 暗流涌動(下)第144章 駱玄對話(上)第480章 傾城解惑(上)第331章 清風帝國輓歌(二)第361章 彪悍的燕悲歌第400章 兄弟第733章 柔然來使第231章 彪悍的信刻第346章 河套軍人第240章 秋沐的勸說第177章 偷香第117章 夏侯明第381章 大湖亂第683章 三越備戰第532章 一字之差第173章 嘉峪關上第610章 梟雄末路(一)第165章 樸志成第354章 風動之前第335章 清風帝國輓歌(六)第337章 巨大的戰損第201章 崇明島水戰(一)第482章 衝鋒!(上)第326章 禍不單行第178章 先發制人(上)第136章 議事第285章 花園渡口(下)第176章 竊玉第375章 金花三越的議和第58章 發難第344章 新帝登基第45章 仙戀塵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