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楚相成進京

昊天天意和駱詳等人商討了良久之後,昊天自己親自寫了一份奏摺,交由楚相成帶往京城。當然,隨行的還有昊天特地準備的聘禮。楚相成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是老奸巨滑之人,他自然明白昊天等人是何居心。所以大隊人馬剛一度過陰風山脈,進入秦川路李家的地盤,他就開始大肆宣傳嫡清公主張月婉當初的等到昊天一回到河套,就下嫁昊府的誓言。而他這一行人,就是特意到天都聖京,懇請英烈帝賜婚的。

先不說這個誓言是真是假,單是傳言的兩個主角就都是帝國聲名顯著的兩個年輕俊傑。嫡清公主張月婉,不僅貴爲威遠王張蒼雄的獨女,而且師出煙雨凝花宮,乃是神州十大英傑之一,聲名之盛自然不用多說。而昊天崛起的時候雖短,但卻是在國家危亡之際舉兵而起的民族英雄。現在坐擁河套六州,手下擁兵三十萬,又貴爲靖北侯。和嫡清公主相比,身份上並沒有任何的遜色。只是讓天下人不解的是,昊天居然不是想迎娶張月婉爲正妻,而僅僅是想納之爲平妻。想到威遠王張蒼雄的權勢和護犢之情,所有的人都對這件事情增加了幾分期待。

朝堂之上,看着下面站立的楚相成和一臉苦悶的張蒼雄以及在一邊面色如常的張月婉,英烈帝的心中是說不出的高興。沒想到昊天居然是如此的懂事,他們一開始還在想着怎麼促成此事。結果他自己還沒有提出來,昊天就已經上表請求賜婚,並且將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

“威遠王叔,朕先在這裡恭喜你了。靖北侯不僅功勳彪炳,而且年少有爲,和月婉王妹當真是絕配。王叔能夠得此佳婿,當真是淮水之福啊。”坐在龍椅上,英烈帝哈哈大笑着說道。而下首衆臣,除了他最爲倚重的龐燁等人,其餘的人都是面色如常。能夠站在朝堂之上的,無一不是老奸巨滑之人,收到這個消息時的震驚之情早已經被他們多年來的勾心鬥角所消化,因此心中雖有計較,但是卻都迅速將表情調整到了最合適的一面。

威遠王張蒼雄連忙出列道:“啓稟皇上,靖北侯雖然年少有爲,但是這門婚事,說到頭來只不過是小女的隨口戲言,當不得真的

。”早在楚相成剛進入秦川路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他膝下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自然不願意讓她嫁與他人爲平妻。心中雖然已經打定了注意,但是這畢竟是張月婉親口所說,他也不好否認,只好硬着頭皮說道。

“王爺和公主原來是存心戲弄我家主公和河套六州的七百萬百姓?”楚相成冷冷的說道:“我家主公雖然年少,但也是皇上御封的一方太守,治下也管理着河套六州的六百萬百姓和前來投奔的百萬婦女老幼,沒想到王爺和公主殿下居然拿這種大事前來戲弄我河套百姓。”

“楚大人,這也就是靖北侯與嫡清公主兩個年輕人之間開的玩笑而已,楚大人又何必提升到這個高度?他們二人都是年少有爲,相互之間開些玩笑也是很正常的。 威遠王素來敬重忠烈之士,而靖北侯這樣的年少英傑也正是他所欣賞的,又怎麼會存心戲弄?”禮部尚書張蒼梧出列說道。他乃是張家的嫡系,又是禮部尚書,自然要爲張家出頭。

楚相成不屑的一笑:“張尚書說的不錯,只是天下都知道威遠王向來誠信重諾,家教更是嚴厲。而嫡清公主貴爲王爺嫡女,又是當今太后的義女,居然拿這種婚姻大事來開玩笑。這件事情要是傳了出去,那恐怕就真的是貽笑大方了吧?再說,當日我家主公離京的時候,嫡清公主還親自帶領着一干好友前去大河渡口相送,並且當衆許下了誓言。諸位大人試想一下,如果嫡清公主真的是隨口而言,她有必要親自前去相送我家主公嗎?這件事情,靖西王和定西王世子都可以做證。”

此話一出,所有的人都是一陣語塞。張月婉等人在大河渡口伏擊昊天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內幕。只是不管是誰,都不敢挑明其中的真相,畢竟這裡面涉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而楚相成這句話,明顯是封死了所有人的嘴巴。要是誰敢在就此發表意見,那無疑是公開揭露當初的真相。

“楚大人稍安勿躁。”靖西王李鐵鳴突然張口說道。三大世家雖有隔閡,但是在對外上向來同氣連枝。如果讓張月婉嫁入了親近皇室的昊天府中,以張蒼雄對她的溺愛,以後難免會偏向昊天一方,所以他絕對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楚大人所言極是。嫡清公主貴爲威遠王嫡女,又是太后的義女,這等事情自然不能歸於兒戲。只是嫡清公主畢竟還年幼,還不甚懂事。年輕人之間,難免會有些調笑之言。靖北侯已經有了正妻,又何必把此事當真。”

定西王宋正風也連忙說道:“靖西王說的不錯

。嫡清公主既是威遠王嫡女,又是太后義女,如此高貴的身份,如果嫁入河套爲平妻,此事若是傳了出去,那皇室的尊嚴,朝廷王侯的臉面又何在?不知情的人也會認爲靖北侯這是在存心辱沒皇室,所以還請楚大人好生思量一下。”

“定西王此話有失偏頗。”戶部尚書安永昌突然出列說道:“老臣認爲,男婚女嫁,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以嫡清公主的年齡,早就該婚配。只是公主殿下目光甚高,所以一直沒有尋覓到合適的人選。如今難得公主殿下動心,王爺又何必苦苦阻擋?況且嫡清公主若不是欽佩靖北侯的人品武功,想必也不會出此言論。既然雙方都是有意,諸位又何必打斷這一段美好的姻緣?皇室的尊嚴和朝廷的臉面固然重要,但是王爺如果出爾反爾食言而肥,恐怕更爲讓天下人恥笑。”

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安永昌這隻老狐狸居然居然會偏向昊天一方,猝不及防之下,所有的人都是一驚。而楚相成的反應最是敏捷,他雖然不知道安永昌爲何會突然支持自己,但是有他發話,自然不是什麼壞事。於是連忙張口說道:“安大人說的在理。自從這個消息傳到河套之後,不僅僅是我家主公和主母積極籌備着嫡清公主的下嫁事宜,而河套的七百萬百姓也是特別的欣喜。遭逢大難之後,河套百姓們迫切希望有這麼一場喜事沖淡一下他們的愁緒。如果現在在告訴他們一聲,這只不過是威遠王和嫡清公主與他們開的一個玩笑,恐怕十個人有九個人都會大失所望吧。”

“王女出嫁,按照我朝慣例,迎娶一方必須具備相應的爵位。況且嫡清公主乃是母后義女,乃是先皇御封的公主。以靖北侯的爵位,若是迎娶王妹爲正室,那並無不可。但是如果是納之爲平妻,那豈不是太不將我皇室威嚴放在眼中?不若如此,若是靖北侯能夠迎娶王妹爲正室,那公主下嫁河套,也並無不可。”輔政王劉顯突然張口說道。他和淮水張家的關係向來不錯,雖然他不能迎娶張月婉,但是如果能用張月婉幫他拉一個強有力的幫手,那還是不錯的。昊天如果不是太忠於當今皇上,那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是由於昊天的立場已經堅定,他也無話可說了。

輔政王剛一開口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還以爲他這是在支持昊天

。但是一聽到後來,所有的知情人都是一陣瞭然。特別是經歷了英烈帝爲昊天接風那場宴會的大臣,他們更是清楚昊天對秦天意的愛護。要讓昊天讓天意讓出正妻的位置與張月婉,那無疑是白日做夢。而張蒼雄的臉上則是頓時浮起了一抹喜色。

“皇上,嫡清公主當時已經知道了靖北侯已經有了正妻,既然她那時候還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語,這說明嫡清公主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嫡清公主並非是貪戀權勢的人,想來也不會太過眷念這正妻的位置。”太師司馬當歸出列說道。

“太師,這並非是計較與否的問題,而是祖宗家法的問題。”張蒼梧插話說道:“我清風之所以能夠綿亙百年,就是因爲有祖宗家法的存在。禮法斷不可廢,不然我清風的基礎也會爲之動搖。皇上,臣也贊同輔政王的提議,如果靖北侯能夠迎娶嫡清公主爲正妻,那我等無話可說。但是靖北侯如果執意納娶嫡清公主爲妾的話,那臣等必然誓死抗爭!”此話一出,頓時是一大堆三大世家的嫡系出列贊同。

英烈帝好生爲難,他早就知道這件事情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沒想到反對的聲浪居然是如此的激烈,看來朝堂之中,不希望皇室恢復往日的榮光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包括自己的親弟弟也是如此。安永昌雖然支持這件事情,但是天知道他究竟是何居心。遲疑了一下,英烈帝這才說道:“諸位愛卿說的都有禮,楚愛卿,不知你有何異議?”

第七十六章嫁與不嫁

和英烈帝一樣,楚相成也早就明白了這件事情絕對不會如此的順利。但是他卻不慌不忙,他還有一個殺手鐗沒有使出來。聽到英烈帝的問話,他只是淡淡的說道:“微臣人微言輕,自然不敢有太多的看法。只是微臣沒有想到的是,諸位同僚只知道祖宗家法,卻完全沒有將河套六百萬百姓和幽雲十六州數百萬百姓的民心放在心上。”

所有的人聞言都是一怔,這個帽子要是扣了下來,不管是誰都承受不起,即使是英烈帝也是一樣。他們也都明白,接下來的,必然就是楚相成的殺手鐗了。和龐燁等人對望了一眼,英烈帝這才問道:“愛卿這是何意?”

“啓稟皇上,諸位大人。”楚相成沉聲說道:“字塞外六族入侵幽雲十六州以來,我帝國大軍是屢戰屢敗,又屢敗屢退。自從帝國北征軍潰敗之後,帝國北方更是在沒有一支帝國大軍。幽雲十六州,包括河套六州,幾乎所有的朝廷官員都是南撤到了天都聖京

。然而,軍隊可以南撤,官員可以南撤,但是幽雲十六州的數千萬百姓了?他們也能夠像帝國的官員一樣迅速南撤嗎?不能!所以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困在原地,然後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迎接異族冰冷的刀鋒。不到一年的時間,河北五路的四千萬百姓,現在居然只剩下不到千萬的婦女老幼。河套六州的情況稍好,但是也有兩百萬百姓葬身在了這場戰亂之中。直到我家主公起兵定州,一舉收復了河套六州,河套百姓們的苦難這才得以結束。而河北五路的百姓們也紛紛通過各種途徑逃難到了河套。只是,在她們的心中對帝國早已經沒有了愛,他們認爲,他們只是一羣被帝國、被皇室、被世家門閥和朝中大臣們拋棄的人。當他們在異族的刀鋒下掙扎的時候,帝國沒有想到過他們。當他們飢寒交迫無以爲生的時候,帝國沒有想到他們。他們,就是帝國爲了延緩異族南下步伐的犧牲品,他們絲毫沒有感受到帝國對他們的關心。但是在嫡清公主誓言下嫁河套的消息傳開之後,他們都是欣喜異常。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是帝國,這是皇室,是世家門閥和朝中大臣們沒有忘記他們的象徵。帝國能夠將身份尊崇的嫡清公主下嫁到河套,是因爲朝廷還惦記着他們。可是沒想到的是,諸位大人居然只想着祖宗家法,而不顧百姓們的感受,居然妄圖讓百姓們再次失望。如此行徑,當真是讓人嘆息啊!”

“帝國你過來就沒有忘記過這些百姓。”張蒼梧在說到這句話的時候,甚至連自己都有些臉紅。但是他依然說道:“帝國正是因爲對百姓們的重視,所以才特地強調嫡清公主正妻的地位。如果僅僅是讓嫡清公主下嫁到河套爲妾,那百姓們也會認爲嫡清公主在朝中根本沒有任何的地位,帝國這只不過是在敷衍他們。”

楚相成嘿嘿一笑:“尚書大人不愧爲禮部尚書,如此口才楚某實在不如。只是公道正在人心,百姓們可不像是尚書大人這樣飽讀詩書通曉禮法,他們都只是實實在在的百姓,他們只會用自己最樸實的思維去判定事情。坦白地說,我家主公對朝廷是赤膽忠心,但是治下的百姓們可不是這樣認爲。”

“大膽!楚大人何出如此誅心之言!”禮部侍郎趙樊劍大聲喝道。而翰林院主事劉超挺也是對着楚湘成怒目而視。

楚相成不以爲意的一笑:“這是百姓們的心聲,某人只是傳達一下而已。如果某人沒有記錯的話,趙大人在這之前就是太行路的太守,幽雲十六州失陷的時候,趙大人好像是第一個逃回天都聖京的吧?有如此的官吏,百姓們還有什麼敢奢望?”

趙樊劍的臉色頓時一黑,而朝廷上頓時鴉雀無聲。河北五路以及河套淪陷的時候,路州級別的地方官員,除了安西路木州知府夏侯明在戰亂中不知所蹤,其餘的官員全部是逃回了天都聖京

。楚相成這句話,無疑是在不給朝廷和三大世家顏面,直接將他們赤裸裸的拉了出來。

英烈帝的眉頭一皺,他自然能夠領會楚相成話裡的意思。只是在這樣爭執下去,那隻會讓朝廷的顏面更加的難看。深吸了口氣,他這纔對着一邊一直沒有說話的張月婉說道:“不知道王妹意下如何?”

張月婉上前一步說道:“啓稟皇上,王妹既然是母后義女,自然有代皇室安撫百姓的職責。而且此事乃是月婉自己提出的,月婉自然不會有意見。至於正妻的位置,月婉並不敢惦記。比起靖北侯夫人在河套的所作所爲,月婉差之甚遠。從未曾爲河套百姓做實事,又怎敢奢望百姓們的尊崇?況且若是太過計較,那反倒是折了我天朝皇室的威名。”

英烈帝先是一驚,不過旋即一喜:“王妹的意思是,答應下嫁河套?”

“正是!只是父王膝下就只有月婉這麼一個女兒,父母又年事已高,月婉暫時不能奔赴河套,還請皇上和楚大人見諒。”張月婉大聲說道,而滿朝文武包括楚相成在內都是一愣。誰也沒有想到,張月婉居然是如此乾脆的明言嫁入河套,尤其是威遠王張蒼雄,一張臉上更是風雲變幻。要不是張月婉不停的給他使眼色,恐怕他就是拼着一張老臉不要,也要把這件事情給挽回。

“既然如此,那這件事情就如此定下了。至於大婚之日,就由王叔和靖北侯自行協商。”英烈帝連忙說道。他現在擔心的乃是宋正風等人出言阻擾,乾脆先一句話將他們封死:“當日靖北侯八萬大軍深入塞外,大大緩解了我大河防線的壓力。朕當日就準備賞賜與他,現在正好兩事合二爲一。賀懷仁何在?”

“臣在!”蛟龍軍團軍團長賀懷仁連忙出列答道。

“現在朕就命你攜帶朕的賞賜和賀禮前往河套,作爲婚史,不知道你可願意?”

“臣遵旨!”賀懷仁重重的磕了一個頭說道。他執掌水師二十餘年,自然也不是愣頭青。他很顯然是明白了英烈帝的意思,對於昊天的這支軍隊,英烈帝自然是想要好生籠絡。身爲鐵真的心腹愛將,他自然也是英烈帝的心腹。而且他的水師就在大河之上,如今寒冬已過,大河之上已經暢通無阻,他前往河套,自然是在恰當不過。

怒氣衝衝的回到威遠王府,屏退了所有的下人,只留下了張月婉,張蒼雄這才張口問道:“月婉,今天在朝堂上你爲何一力主張下嫁河套?”

“父王,女兒嫁入河套,其實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昊天雖然年輕氣盛,但是他手下的謀士卻是不同凡響。他們現在既然已經上表請婚,那必然是有了萬全之策,但是楚相成今天的言論,就讓我們沒有了一絲的後路。況且他們現在廣佈消息,恐怕現在清風上下都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與其到時候被迫嫁入河套,還不如現在主動一點好爭取幾分好名聲。”張月婉解釋道。

張蒼雄臉色陰晴不定,良久之後這才說道:“月婉,以你的才智,爲父實在想不出當日在大河渡口之上你爲何會許下如此諾言,最終讓人抓住了把柄。”

“父王,你認爲月婉能夠繼承你的王位嗎?”張月婉突然奇怪的問道。

“不能!”張蒼雄搖了搖頭。神州民風並不算開放,雖然近些年來有些改變,但是神州歷史上還是沒有女子繼承爵位的先例,這裡也不是血色高原和什麼天舞星河這樣的江湖門派。即使張月婉是他的掌上明珠,但是王位的繼承依然落不到她的頭上。所以當年他纔會選擇自己的親侄子張濟世作爲威遠王世子。

“既然不能,那月婉能做的,就是爲家族換取最大的助力。”張月婉有些無奈地說道:“父王,三大世家,我們張家的實力向來最弱。而且後輩之中,月婉並無兄長,堂兄弟之中也沒有傑出的人才。雖然父王只要一天健在,就能夠保我張家安全。但是父王百年之後,張家必定會沒落。所以,月婉只能夠爲我張家換取一個強大的助力,讓他在我張家落難之時施以援手。”

張蒼雄臉色微微一窘:“月婉,你這是不是太小瞧你的那幾個堂兄了?就說濟世那個孩子,雖然還有些稚嫩,但是也頗爲不凡。只要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支撐起我張家的百年基業。”

張月婉苦澀的一笑:“父王,堂兄雖然聰慧,但是目光短淺而且貪慾太大。先不說秦川路的李蕭漠,便是益州路的宋君臨,就比他又優勝了不少。而且清風現在風雨飄搖,究竟何去何從,誰也說不清楚。況且女兒總有一種感覺,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所以我們必須集中一切力量,渡過難關。”

“那你爲何會選中昊天?河套本來就偏僻落後,而且在經過了塞外六族的###之後,更是一窮二白。雖然那昊天現在擁兵三十萬,但是沒有相應的經濟基礎,他憑什麼支撐起這三十萬大軍?”張蒼雄還是有些不以爲意的說道。

第623章 高麗傅江樓(上)第132章 淮水危急第521章 驚天陰謀第392章 白耳出兵第225章 極樂內爭(三)第290章 掣肘第209章 戰極樂(中)第319章 鐵真的逆襲第223章 極樂內爭(一)第757章 亂石荒原(三)第311章 輔政王之心第323章 許州第427章 攻破天都聖京第334章 清風帝國輓歌(五)第631章 安永昌的大禮第80章 請纓第143章 昊天的擔心第743章 做麼不做要麼做絕第490章 結盟烏瑪第69章 英武之問第530章 神州武盟第385章 聞香識敵軍第319章 鐵真的逆襲第717章 戰前內訌第787章 金屋藏之第762章 塞外白骨城第40章 世家子弟第49章 落星居第216章 奉敬領軍(一)第268章 探底(四)第129章 名將之對決第432章 程顯清的怒火第625章 辛皎教子第318章 賀懷仁的決心第778章 戰颯珊第2章 夜襲定州第324章 名將宿命(上)第245章 滇南有急第521章 驚天陰謀第171章 颯珊東征第411章 又是合州(上)第461章 又是密雲城第245章 滇南有急第272章 誓死一戰第202章 崇明島水戰(二)第144章 駱玄對話(上)第733章 柔然來使第270章 鐵真的作戰計劃第256章 回家第161章 初戰金花第689章 獨孤用計第262章 要價第681章 金花三越的恐慌第674章 滅東倭(中)第269章 駱祥的心思第385章 聞香識敵軍第764章 決戰乘風海子(中)第88章 壺口會戰(四)第515章 天意遇刺第481章 傾城解惑(下)第251章 名將對面第663章 傅若水的精明第272章 誓死一戰第671章 驅虎吞狼(下)第1章 謀劃第322章 帥星隕落(下)第46章 辛秘第320章 帥星隕落(上)第258章 霸主氣概後記第59章 離去第14章 北伐(一)第51章 辛皎第51章 辛皎第131章 釜底抽薪第547章 幻海情天(下)第721章 陸戰之王(下)第359章 望江橋(下)第23章 駱詳的提議第695章 孔雀王朝(上)第396章 發瘋的河套偏師第145章 駱玄對話(中)第304章 太行風雲再起(六)第705章 破城第405章 各有所想第353章 風起河套第743章 做麼不做要麼做絕第87章 壺口會戰(三)第533章 國殤第219章 奉敬領兵(四)第744章 火熔冰城第317章 北上第171章 颯珊東征第392章 白耳出兵第334章 清風帝國輓歌(五)第48章 猛將信刻第119章 何時發兵第238章 武林舊事第313章 高麗的用處第431章 混戰中的溫馨
第623章 高麗傅江樓(上)第132章 淮水危急第521章 驚天陰謀第392章 白耳出兵第225章 極樂內爭(三)第290章 掣肘第209章 戰極樂(中)第319章 鐵真的逆襲第223章 極樂內爭(一)第757章 亂石荒原(三)第311章 輔政王之心第323章 許州第427章 攻破天都聖京第334章 清風帝國輓歌(五)第631章 安永昌的大禮第80章 請纓第143章 昊天的擔心第743章 做麼不做要麼做絕第490章 結盟烏瑪第69章 英武之問第530章 神州武盟第385章 聞香識敵軍第319章 鐵真的逆襲第717章 戰前內訌第787章 金屋藏之第762章 塞外白骨城第40章 世家子弟第49章 落星居第216章 奉敬領軍(一)第268章 探底(四)第129章 名將之對決第432章 程顯清的怒火第625章 辛皎教子第318章 賀懷仁的決心第778章 戰颯珊第2章 夜襲定州第324章 名將宿命(上)第245章 滇南有急第521章 驚天陰謀第171章 颯珊東征第411章 又是合州(上)第461章 又是密雲城第245章 滇南有急第272章 誓死一戰第202章 崇明島水戰(二)第144章 駱玄對話(上)第733章 柔然來使第270章 鐵真的作戰計劃第256章 回家第161章 初戰金花第689章 獨孤用計第262章 要價第681章 金花三越的恐慌第674章 滅東倭(中)第269章 駱祥的心思第385章 聞香識敵軍第764章 決戰乘風海子(中)第88章 壺口會戰(四)第515章 天意遇刺第481章 傾城解惑(下)第251章 名將對面第663章 傅若水的精明第272章 誓死一戰第671章 驅虎吞狼(下)第1章 謀劃第322章 帥星隕落(下)第46章 辛秘第320章 帥星隕落(上)第258章 霸主氣概後記第59章 離去第14章 北伐(一)第51章 辛皎第51章 辛皎第131章 釜底抽薪第547章 幻海情天(下)第721章 陸戰之王(下)第359章 望江橋(下)第23章 駱詳的提議第695章 孔雀王朝(上)第396章 發瘋的河套偏師第145章 駱玄對話(中)第304章 太行風雲再起(六)第705章 破城第405章 各有所想第353章 風起河套第743章 做麼不做要麼做絕第87章 壺口會戰(三)第533章 國殤第219章 奉敬領兵(四)第744章 火熔冰城第317章 北上第171章 颯珊東征第392章 白耳出兵第334章 清風帝國輓歌(五)第48章 猛將信刻第119章 何時發兵第238章 武林舊事第313章 高麗的用處第431章 混戰中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