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和談
他這話,只是陳述一個事實,並沒有對是否和建虜和談之事做出正面的回答。
不過崇禎皇帝在問過之後,心中已是有了主意。要是再耗下去,大明也耗不起啊!
於是,郎有情妾有意的情況下,大明和建虜雙方很快就開始了和談。這一次,建虜出奇地謙卑,提得要求也不多,讓泱泱大國自居的大明官員都感到很滿意。如此的情況,讓一向無責任亂噴的御史言官也滿意了好多,異議之聲便少了。
其實,他們在潛意識中把這次和談與上一次的和談做了對比。在上一次和談中,建虜跋扈、囂張,動不動就威脅要打,提出的條件更是苛刻的沒譜;
而相對來說,這一次建虜不但態度非常好,要求還很低,只要過冬的糧食就成。這要沒吃的,那與其餓死,不如再和大明打下去,也就如此而已。
雙方在糧食多少的問題上談了幾次後,便達成了協議。剛好大明籌備了一些勤王軍的糧草,便送了一大半給建虜。
這事倒也不怕建虜反悔,那奴酋皇太極可是在協議上簽字的。作爲一方大勢力的首領,要是言而無信的話,那就太下作了。手下的其他勢力就會心寒,不利於內部團結,更不利於樹立權威,因此反悔的可能性非常小。
事實上,皇太極也確實沒有收到糧食就反悔的打算。在山海關前交接糧食後,他便打算收兵回去了。
只是臨行前,他交代鎮守山海關的多爾袞,一定要小心明軍的偷襲。他們想奪取山海關心思,用腳趾頭想想都能知道。至於孫老頭在修築圍牆的事,就讓他們修好了。反正佔據了山海關。大金就佔據了主動權。
另外,他還從瀋陽特意招來了寧完我,範狗兒兩個漢奸。命令他們潛入明國京師,摸清叫天軍和明國的關係。最好能刺探到那種威力巨大的火炮是怎麼造的?
說句實話。皇太極是不信叫天軍會投靠明國。去明國京師談判的使者雖然被盯得嚴,不過多少都能知道點京師的事情,並沒有回報說有叫天軍的消息。
不過他心中的猜測沒有得到證實,不搞清楚叫天軍的殺手鐗爲什麼會出現在明軍中,皇太極是不會安心的。
軍中有很離譜的猜測,說明軍把叫天軍滅了,所以纔有叫天軍的殺手鐗卻不會用的事情發生,但皇太極根本沒想就否定了這種猜測。
明軍要能把叫天軍給滅了。何至於被父汗以十三付盔甲起家,佔據明軍的遼東全境!
把事情都安排妥當後,皇太極便領軍北返瀋陽。說句實在話,打了這麼久的仗,大金確實支持不住了。
只有區區遼東之地,要養那麼大一支軍隊,幾乎到了全族下至十四歲,上至四十五歲的男人都有參與戰事。要不是從明國掠來了那麼多東西,憑大金的國力,根本就堅持不到現在。
草原上的盟友也早已有抱怨。至少比起以前來說,抱怨要多多了。皇太極對於這個的原因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
大金無敵的神話被叫天軍打破。就少了很多對盟友、對敵人的威懾力。也是因爲叫天軍,讓大金損失慘重。五千多人啊,雖然裡面有一部分漢人和蒙古人附屬,但女真勇士卻更多。殲滅戰的威力,讓大金損失了那麼多能征善戰的男丁,也不知道何時才能恢復回來!
皇太極想起這個,心中就不由得對叫天軍恨得咬牙。但就目前來說,大金也實在沒有那個實力遠征歸化城了。只能把這事往好的方向想,多虧了叫天軍。使得自己在大金國內能掃清障礙,擁有一名真正大汗該有的權力和威嚴。
行軍途中。他是坐了馬車的。身體太胖,不用趕路。自然不想受罪了。撩窗南望,冷笑浮現在臉上。
相對叫天軍來說,自己對付明國可謂得心應手。這次擺戰,能讓大金喘口氣,休整一下,順便還能從明國撈來糧食,正所謂一舉兩得。最爲關鍵的是,這次回去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解決大金的另外一個隱患,也讓明國疑神疑鬼,繼續消耗明國的國力。
他如此想着,大明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卻因爲擺戰都鬆了口氣。官員之間互相見面時,明顯多了笑容。京師的青樓戲院,比起以往也熱鬧了幾分。
不過朝廷還有事情要忙,在孫承宗從撫寧前線返回後,馬上推薦有優秀的剿匪戰績,並且其能力在勤王戰事中也得到認可的延綏巡撫洪承疇,領部分勤王軍前往中原剿匪。
爲了保證以最快速度剿滅流賊,還中原一個太平,孫承宗建議朝廷調撥在對虜戰事中表現不錯的曹文昭、曹變蛟叔侄兩人歸洪承疇指揮。
不過眼下指揮剿匪的是孫傳庭這名脾氣不好的總督,在官位上要比洪承疇大。掄起名氣和實力,自然洪承疇要比孫傳庭更靠譜,也更會做人。朝廷上下一致認爲,這職位有必要調整一下。
於是,舊事重提,以孫傳庭騷擾地方爲由,革其總督之位,降爲延綏巡撫,暫居延安府辦差。
而洪承疇則在勤王戰事中表現優秀,理所當然地接替了孫傳庭之前的職務。接旨之日起,即可前往中原剿匪。
而孫承宗本人,還得領着其他勤王軍坐鎮撫寧。既要防着建虜,也想着看是否有機會,能重新拿回山海關。
對於朝廷掌權的官員來說,不打仗了,這後勤就輕鬆了不少,總算壓力沒有那麼大了。
時間進入十二月,寒風呼嘯,那叫一個冷,在京師的人都不敢出門。
這一月左右的時間內,剿匪的捷報還沒來,但建虜也真的遵守了約定,並沒有任何挑釁的行爲,乖乖地待在山海關內。明國上下都鬆了口氣,期待着這樣的好日子能一直延續下去。
可誰知,好景不長。很快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急報,從山東送到京師。崇禎皇帝臉色重新變得陰沉,緊急召集內閣六部大佬到文華殿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