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奇蝦嗎?剛纔在紀錄片裡看到過。”珍妮.克莉絲說道。
“是的。約5.3億年前的早寒武紀。滅絕於約4.4億前年。
1886年,加拿大地質研究所的理查德·麥康內爾在布爾吉斯岩層附近發現了一塊動物口前觸手的化石。根據這塊化石,他認爲是某種蝦類的化石。於是便按照“奇怪的蝦”的意思,用希臘語將其取名爲“奇蝦”。從那以後,沃考特等人分別發現了奇蝦口部、部分軀體的化石,卻分別誤以爲是水母、海蔘類的化石。
直到1981年惠廷頓博士等人發現了奇蝦全部身體各部分的化石才終於復原出我們現今所見的奇蝦形狀。”孫悅說道。
“挺大的。”珍妮.克莉絲說道。
“是的。2米長。”孫悅說道,“寒武紀的生物體型普遍在幾釐米到十幾釐米(某些海綿除外)大小的情況下,體長2米的奇蝦顯得異常巨大,是位於寒武紀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的霸主。可以說。奇蝦是當時地球所有動物的主宰。奇蝦是第一代海洋的霸主。”
珍妮.克莉絲問道,“那之後的海洋霸主分別是什麼。”
孫悅說道,“第二代的海洋霸主是翼肢鱟。第三代是鄧氏魚。第四代是含肺魚。第五代是旋齒鯊。第6代是,上龍。第7代是滄龍。第8代是龍王鯨。第9代是,巨齒鯊。到現代,制霸海洋的是虎鯨。等會,你在中生代館能看到第7代的滄龍。虎鯨剛好夠它一口吞。”說完,頓了頓,繼續說道,“這裡一共有6只奇蝦。”
珍妮.克莉絲說道,“我只看到4只。”
孫悅說道,“還有兩隻躲在珊瑚礁的縫隙裡了。”
珍妮.克莉絲說道,“它們吃什麼呢。”
孫悅說道,“它吃浮游生物。和鱗蝦。每天。工作人員都會在上面的海面上投放幾桶新鮮的鱗蝦。”
一邊走,一邊說。
走到了第二個玻璃窗。
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海底。海底沙子上爬着一隻約6釐米橢圓形背甲的甲蟲,背甲爲兩條背溝縱向分爲大致相等的三片。
“我也在紀錄片看到它的身影。”珍妮.克莉絲說道。
“是的。寒武紀的紀錄片肯定有它。因爲,它是代表寒武紀的。”孫悅說道,“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最繁盛的是節肢動物三葉蟲。其次是,腕足動物、古杯動物、棘皮動物和腹足動物。
”紀錄片也有它們的身影。”孫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