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刑長老在上,王多魚前來打擾。”聶梟又一次來到了當初外門考覈通過之後領賞的地方,內心上還是感覺有些熟悉。
“多魚,你總算是來了。”天刑似乎有些感嘆道。
聶梟發現天刑長老的態度感覺有些奇怪。
什麼叫自己總算是來了?難道說對方早就算到自己要來?但是天刑長老應該還沒有達到那般修爲纔是,按照聶梟自己的瞭解,真的能夠算出一些天機的人,不是修煉了什麼關於測算的先天妙法,就是修爲達到了九十六道氣以上的巔峰強者才能做到。
眼前的天刑長老雖然氣息比先前遇到的時候又有所精進了,但是還沒有達到那個逆天的層次纔對。
“長老可是在此等候我多時了?”聶梟還是將自己心中的疑慮說了出來。
“當初你負傷之時,掌教就算到了你在兩年之內必有驚天舉動,他讓我一切都不要插手,沒想到你短短兩年之間竟然修煉到了五十道氣的修爲了。不知你的傷勢如何了?”天刑長老的聲音傳來,依然是那麼的雄渾。
“多謝長老關心,多魚的傷勢已經修復了。”聶梟倒是也不隱瞞什麼,他吸收了永恆妖心的事情應該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事情雖然算不上多光彩。
“好,非常好,今日你來我這裡有何事啊?”天刑的眼中充滿了讚許的神色。
似乎聶梟就像是他自己的弟子一般,弟子的修爲精進,做師傅的當然是十分的高興了。
“相信長老也看到了,弟子已經突破到了五十道氣的修爲,現在需要找一處地方渡劫,所以特來請教長老。”聶梟道。
大家都是聰明人,天刑也自然知道聶梟的來意是什麼。
“你的初次雷劫是如何度過的?”天刑問。
“回長老,是在空曠谷之中渡過的。”聶梟答。
天刑長老聽罷眼神之中有一絲不可察覺的光彩閃過,表面上倒是沒有表現什麼。
“好,很好,果然是天才少年!”
幾乎是所有的修煉者都要依靠外人的幫助才能渡過初次的雷劫的,像聶梟這樣的自己獨自渡劫的修煉者確實少見,但是也確實證明了他是成大器之人。
不過天刑哪裡知道聶梟有一位千古巨頭在幫他,孫曉天作爲活了近萬年的老怪物了,什麼風浪未曾見過,這些事情在他眼裡就跟小孩過家家似的。
“你且隨我來吧。”天刑也不多話,直接走下了大殿,大手一揮,兩人就消失在了大殿之內,不知去向了何處。
不一會,聶梟感覺到了眼前一亮,來到了一個高臺之上,此處的靈氣相當的充裕,而且是各種靈氣都有。
中心有一道光柱直衝天際,不知去向何處。
“此處爲我通聖府長老渡劫之所,現在我以天刑長老的身份將其借用與你,時間不長,抓緊渡劫。”說罷,天刑長老就消失在了臺前,只留下了聶梟獨自一人在其中。
聶梟當然也來不及觀察四周的情況了,既然知道是長老渡劫的道臺,那麼肯定是非常平穩的了。
而且周圍的靈氣充裕,聶梟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元氣用完了沒有任何的補充,雖然他其實也準備了很多的元嬰丹,但是現在看來已經是不太需要了。
盤腿而坐,引動雷劫。
“轟隆隆!”上空開始積蓄起了黑雲。整個天地之間此刻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這次的雷劫就不像是初次的雷劫了,而是九道雷劫,一道比一道強大,而且對肉體和靈魂的麻痹力量要更加的強。
“五十道氣的雷劫可不是鬧着玩的,九道天雷,每一道都會越來越強,而且要比你先前所經歷的初次雷劫強大許多,要小心了。”孫曉天警告道。
聶梟則是絲毫不在意,現在的他已經不是當初四十道氣渡劫時候的他了,現在他已經擁有了五十道氣的修爲。
不單單是修爲上的提升,如意神鐵,盤龍針,還有人皇氣的一些妙用都被開發了出來,現在他完全不相信這天下還有什麼雷劫能將這樣強大的他劈死。
“砰!”一道雷劫降落而下。
聶梟不緊不慢,直接升起了人皇氣所凝結的光罩。雷劫劈在上面直接將其劈得粉碎,但是聶梟卻毫髮無損。
“這......”孫曉天也不知道度過了多少的雷劫,但是像聶梟這樣渡劫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竟然直接將雷劫直接擋在了自己的身外,這簡直不是人。
不過也確實,現在的聶梟,已經不是人了。至少可以算是半人半妖。
“轟隆!”第二道雷劫劈下。
“盤龍針,去!”從聶梟的手中多出了十隻銀針,上面雕刻着龍的圖騰。
雷劫直挺挺劈在了十隻針上,銀針在空中劇烈的抖動,不一會便落了下來,回到了聶梟的手中。竟然直接又擋住了一道雷劫。
“轟隆隆!”第三道雷劫降落而下。
“如意神鐵!”聶梟祭出了自己右手的神兵,變大之後直接頂住了雷劫。
神鐵之上有些許的雷光在遊走,但是沒有造成任何的傷害。
在一旁觀察的天刑都十分的驚訝,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個修煉者渡劫竟然直接能夠使用自身的法寶武器抵擋天劫的。沒想到這王多魚竟然是恐怖如斯啊。
怪不得是人皇氣所選之人,若是沒點真本事確實不可能被這種上古流傳的至寶選中。
接下來雷劫不斷洗禮着聶梟的身體。聶梟就像是一座石像一般,雷劫劈在他身上沒有產生任何的反應,連臉上的痛苦之色都沒有。
第七道,第八道,第九道!
所以的雷劫似乎都已經降下了,聶梟所在的高臺之上也雷光沖天,根本看不清裡面發生了什麼。
這雷劫要比平常的雷劫強上幾倍,但是在聶梟看來就是小兒科,有了第一次的經驗,自己的肉身強度達到了這樣的層次,只要是在精神上不失神,受到雷電的麻痹效果,其他的對於聶梟來說根本不足爲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