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帶着十萬武軍進入中山國,直線向着齊國前進,這下身爲反秦聯盟盟主的齊桓公再也坐不住了,留下兩萬人斷後之後,齊桓公馬上帶着只剩下二十萬左右的齊軍,從武關撤退。
魏國和趙國雖然都沒有宣佈退出反秦聯盟,但實際上魏趙兩國的軍隊已經不在秦國境內,形同退出了一般。
而熊側與項燕統率的三十萬楚軍,被武軍、燕軍、秦軍聯手消滅了大半。現在齊桓公這麼一退,反秦聯盟四大巨頭諸侯國或走或敗或退,剩下的幾個小諸侯國哪裡還敢繼續留下來堅持戰鬥?只能隨着齊桓公的齊軍一起撤退。
函谷關在白起的坐鎮下,還牢牢掌握在秦軍手中,深入秦國腹地的反秦聯盟大軍想要全身而退,便只能走來時的武關一線。
但關鍵的問題是,武關的地形太過於狹隘,根本不便於大軍行進,反秦聯盟的主力大軍想要從這裡安然而退,顯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別人都打到自己家來,逼的自己快要家破人亡了,反秦聯盟的主力大軍卡在武關處,秦穆公哪裡會放過這個機會?自然是率領秦軍主力全軍出擊,以近乎瘋狂的姿態,對着以齊國爲首的反秦聯盟大軍展開了瘋狂的進攻。
一邊是以十萬禁衛軍爲主力的六十萬秦軍,一邊是以五萬齊國禁衛軍爲主力的五十萬反秦聯盟,另外秦軍還有隱藏在函谷關內的王齕統帥的十五萬大軍。
如此一來,秦軍兵力足足有七十五萬之巨,而反秦聯盟只有五十萬人。
一方兵多,一方兵寡;一方爲保家衛國,士氣高漲,奮勇直追,一方心憂後方國土,無意再戰,且事故頻發,屢戰屢敗,士氣低落;一方指揮統一,萬衆一心,一方各自爲陣,各懷鬼胎。
前者自然是秦穆公統帥的秦軍,而後者則是齊桓公統帥的反秦聯軍,前者佔據如此多的優勢,後者佔據如此多的劣勢,在武關外發生的戰鬥一打響,秦軍馬上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而爲了配合秦穆公作戰,坐鎮函谷關的白起留下五萬人守關,自己則親率三萬多秦軍去封鎖反秦聯軍逃生的出口,將希望跳出秦國戰場的反秦聯軍又狠狠的堵了回去。
“大王,聯軍的退路已經被堵死,想要全身而退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國內則面臨着十萬武軍肆虐的威脅,根本無法調派更多的兵力過來支援。唯今之計,一是許以重利,向秦國投降求和,二是許以重利,向魏國、趙國求援,第三則是反身與秦軍血拼,堵住出路的只有白起統率的三萬秦軍,以精銳衝擊的話,不出兩日便能打通退路,但如此一來的話,離開秦國需要的時間太多,我軍可能會損失過半的兵力。”
樹木茂密,石林繁多的崤山內,面色沉重的管仲,對着主位上眉頭緊鎖的齊桓公道。
“不算背叛的那兩個國家,反秦聯盟九國大軍齊攻秦國一個國家,這一場戰役,我不能,也不可能投降,向魏國和趙國求援吧。”
想也不想,去齊桓公道。
於是,齊桓公一邊派出信使遠走趙、魏兩國求援,一邊以武關爲依據,與秦軍主力糾纏,一邊派兵猛攻堵住反秦聯軍出路的白起統率的三萬秦軍。
第二天,齊桓公派出的信使趕到魏國,面對齊桓公許下的重利,魏文侯直接選擇了拒絕。
魏國連番兩次打了敗仗,兵力損失甚巨,現在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怎麼可能會爲那麼一點利益而再次出兵秦國?
另外一名趕到趙國的信使,同樣遭到了趙武靈王的拒絕。
現在的趙國正忙着與中山國開戰,自己兵力都不夠了,哪裡還有人去救援齊國。
向趙魏兩國求援失敗之後,齊桓公無奈只能選擇最後一條路。
各國大將合力,再加上精銳的齊國禁衛軍,用了兩天時間,齊桓公終於擊潰了三萬秦軍,打通了歸國的退路。
但這條退路小的就像一個沙漏一樣,反秦聯盟數十萬大軍想要安全的逃出去,起碼需要十天時間。
於是齊桓公無奈,只得在崤山與武關上與秦軍血戰,待得十天後大軍全部衝出來,反秦聯盟五十萬大軍剩餘的兵力不足二十萬人。
其中,齊國出征秦國,來時有三十五萬人,其中包括中途加入進來的五萬人的齊國禁衛軍,但是回國的時候,三十五萬人只剩下了十萬人,五萬精銳的齊國禁衛軍也只走脫了三萬人。
楚國出征時的三十萬人,回來時只剩下了五萬。剩下的魯、宋兩個小諸侯國,出征時各自出兵五萬人,回來時剩下的就只有兩萬多了。
可以說,反秦聯盟成立的時候聲勢浩大,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全敗陣下來,成爲了天下笑話。
反秦聯盟損失慘重,秦國的損失同樣不小。反秦聯盟的損失是由九個國家來一起承擔,而秦國的損失,則只有他一個人自己承擔。
雖然由於反秦聯盟的進軍不利,並沒有對秦國腹地的城鎮造成多大的破壞,但殲滅了反秦聯盟近半的大軍,秦國自身也損失了四十多萬士卒,可謂是兩敗俱傷。
西邊秦國的戰鬥就此結束,東邊秦武主導的齊國大戰,也進行的差不多了。
時間倒回到十天前,秦武與中山軍合力擊潰了趙國邊軍,進入中山國境內之後,兵鋒直指齊國。
齊桓公陣前無故斬殺燕國大將,又讓燕軍充當誘餌去堅守送死,其忘燕之心,天下皆知,燕昭王焉能放過如此一個落井下石的機會?
而中山國因爲需要集中兵力對付趙國,本土同樣需要兵力守護,就不參與這場伐燕之戰了。
於是,又一場歷史戰役觸發。
“齊桓公仗聯軍之勢,殘害我燕國守護人民的將軍,又陷害我燕國守護國家的軍隊,齊國亡我燕國之心天下皆知。我們燕國與齊國現在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幸好有諸位大臣輔佐本王,從現在開始,孤的身體不睡柔軟的大牀,不吃味道甘美的食物,上事羣公,下撫百姓,願與齊國戰於濟西之野,以雪此前之恥況且齊國殘暴不仁,雖地廣千里,驕傲強暴,卻天地不容,孤今欲伐齊,卿等計將安出?”
щщщ ¤TTkan ¤co
“樂毅將軍精通古今兵法戰略,明曉進退攻戰之術,若給予統兵大將之權,能統一天下爲一家,望大王拜樂毅爲帥,東向伐齊,易如反掌”
大夫鄒衍出列道。
燕昭王大喜,宣佈御駕親征,拜樂毅爲帥,孫龍、孫虎爲左右將軍,劇辛、鄒衍爲正副軍師,麾下戰將則有石丙、許貴、黃賁、燕龍等人,興兵四十萬,大舉攻齊。
歷史上燕國攻齊,乃是燕昭王許以重利,拉來了秦、趙、韓、魏四國的八十萬兵力援助,但現在燕國沒有這四個國家的援軍,卻得到了不再歷史之中的秦武的武軍支援。
而齊國也不是全盛狀態,國君與丞相,以及諸大將都遠在秦國,因此倒是具備了伐齊的實力。
秦武只有十萬兵力,就能夠在魏、趙兩國境內掀風弄雨了,這回有燕國的四十萬大軍牽制齊軍的主力,秦武進入齊國內後,一路殲滅各城鎮的小股,一邊大肆掠奪城鎮。
燕昭王想要秦武幫忙進攻一些齊國佈置了重兵的重鎮,但秦武卻選擇了拒絕。
攻擊重鎮要城損失的兵力太多了,雖然收穫也大,但是對於兵力有限的秦武而言,進攻這些地方是非常划不來的。
但是最後經過一陣商議之後,燕國與秦武達成了一個簡單的協議,燕昭王僱傭武軍,每攻陷一個縣,便給予武軍五百正規軍的報酬,每攻陷一座城,便給予武軍三千正規軍的報酬。
而燕國如果需要秦武攻擊指定的一些齊國布有重兵的要城,燕軍則會補償秦武攻城受到的損失。
歷史上的燕國攻齊,付出的是金帛和土地,秦武四處劫掠,金帛根本誘惑不了秦武,而秦武心裡早就已經有了理想的地盤,燕國許諾的土地對秦武也沒有什麼用,因此也只有能夠安身立命的軍隊,才能夠打動秦武。
齊國的軍隊和玩家倒是對於秦武和燕昭王的進攻奮起反抗,只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秦武以地武營和風武營的精兵開道,對戰的齊國大軍,一難擋精兵的厲害,二難擋秦武與項羽的悍勇。
沙場廝殺,要麼是斬殺敵將,要麼是以強大的兵勢衝潰敵陣,一路殺下來,十天時間,秦武一共佔據了四十多個縣,十多座城池,按照與燕國的協定,起碼算是獲得了五萬兵力的報酬。
如果說秦武的武軍猶如一把尖刀,短短十天便攻陷了四十多縣,十多城的話,那麼樂毅統率的四十萬燕軍,就如同一把威勢駭人的開山刀,一刀下去,絕對的斷手斷腳。
歷史上樂毅主導四國聯軍八十萬與燕國四十萬大軍,合計一百二十萬大軍,用了足足四年時間,纔將偌大一個齊國打的只剩下兩座城池。
信仰自然不會與歷史一樣,一場戰役要打上數年,因此短短十天時間,樂毅便攻陷了近百個縣,二十多座城。
(訂閱實在是讓魔神心力交瘁,最近的狀態非常不好,可能每天會只有一更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