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孫瓚相比,孫堅雖然與楊銳有着數次交情,不過卻也只是各取所需的合作關係。
就比如此前楊銳以兩人的交情爲依託,主動向孫堅提起馬匹、生鐵等生意,並以此換取孫堅放棄了與喬家的婚約,雙方只是利益交換而已。
楊銳拜訪孫堅的過程也要簡單許多,不過是會面之後繼續拉近關係,並再次達成了糧草供給等幾項協議而已。
江東之地富庶,不過連年的征戰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糧草匱乏,楊銳願意提供大量的糧食供應,孫堅自然是十分感激。
至於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可能發生的情況,在達成糧草協議的同時,楊銳甚至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來提及,以至於到最後都沒有再談此事。
孫家是英雄豪傑之輩,若是三國文明區域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發生,相信孫家也只會選擇最有利於其崛起的方式參與。
此時楊銳也唯有拉近與孫家的關係,儘量爭取孫堅以利於自己的方式參與劇情罷了。
楊銳拜訪孫堅完畢,取得的成效着實有限,也頓時讓楊銳感覺到了這種單純走訪的效果不佳。
想來衆多諸侯當中,也只有玩家身份的楊銳會單獨在各個諸侯處走動了吧,其他諸侯考慮自身安危也不會如此行事,對此楊銳也有了一些自覺。
再者,剩餘的諸侯當中,能夠完全站在楊銳一旁的,恐怕也只剩下益州蜀地的劉誕了,劉誕是楊銳一手扶持起來,提前在蜀地埋下的一個後手。
不過此時劉誕正處於自顧不暇的狀態當中,守望益州三四郡之地都很困難,等到第三次大型系統劇情開啓,恐怕也無法助益楊銳多少。
因而從江東之地迴歸之後,楊銳便沒有緊跟着再走訪其他諸侯,而是考慮着換由部屬來作爲己方使者,完成其他諸侯的勾連。
而且最好還要借籍一個事由,作爲相訪的噱頭,通過事由本身來拉近或者疏遠與其他諸侯的關係。
甚至楊銳都在考慮着用出少帝劉辯與何太后這張底牌了,當初獻帝劉協東歸的時候,楊銳還有些不以爲意,此時用到理由的時候,才發現將小皇帝握在手中的方便之處。
就像曹操,自從挾持天子劉協之後,已經藉助小皇帝之後發佈了不少的旨意,諸如當初追溯*龍魂等大型玩家組織在洛陽附近所佔城池受到威脅,便是曹操通過劉協名義操作的。
當然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挾持天子的,以楊銳的性格就感覺周旋起來十分麻煩,這也是當初楊銳放棄迎接天子東歸最爲重要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的幾個遊戲日,楊銳於各處處理轄地事物的同時,閒暇多數時間都陪在徐州一衆家眷身邊。
爲了應對國戰,所有幾位夫人都親自上陣,爲楊銳彌補人手部將不足的口子,坐鎮徐州之地,爲此楊銳也是想起來就感覺愧疚不已。
特別是其中丁瑤、韓黛已經接近臨盆,而張寧也再次身懷六甲,更是讓楊銳有些自責,這都是作出來的啊!
中間楊銳也抽出時間再次返回蝦夷島一次,將所得房總秘忍、天魔秘忍技能書帶了過去,準備嘗試兩種技能書是否適合該島之上原居民。
兩種秘忍技能書都是高階位普通忍者才能夠轉職使用的,故而楊銳從居民當中優先選拔出了一批,來嘗試訓練轉職爲普通忍者士卒。
這個練級的過程需要一段時日,是以楊銳將張曼成從倭國文明區域國戰城調了回來,專門負責此事。
蝦夷島至國戰城一直有船隻往來,以保持消息和物資的暢通,要調集張曼成回來,只需要花費幾個遊戲日就可以。等到楊銳將該事宜安置妥當,已是四五個遊戲日之後了。
同時,楊銳也將國戰前後所獲的數十名倭國俘虜都帶到了三國文明區域,將其分別交給了各地的部將來招降,特別是程昱、郭嘉、荀攸、孫乾等一衆謀士,更是多分了一兩名。
楊銳也給了諸將一個承諾,凡是能夠招降一名歷史將帥層次人物者,都算是大功一件。
當然了,能夠招降倭國俘虜最好,即使不能夠招降其中任何一名,楊銳將這些俘虜交給部將去接觸也是有用意的。
今後楊銳定然還要與倭國文明區域擺脫不開,讓部將通過這些倭國文明區域俘虜,提前瞭解一下倭國情況也是有好處的。
忙完這些又是幾個遊戲日時間過去,根據蝦夷島的消息,國戰的情況也一直都處於穩定當中,因此楊銳也就不必分心去管國戰的事情。
正在楊銳準備主動找些事由來繼續接觸各方諸侯的時候,韓遂的使者卻是主動找上了門來。
韓遂的使者乃是楊秋,此次前來所爲正是樂都小城的事情,楊銳佔據樂都小城已久,專門用來捕捉馬匹,位置正好處於韓遂、馬騰勢力地域之內。
此前馬騰還承諾協助楊銳看守樂都小城,不曾想韓遂派楊秋此來竟是要知會楊銳從樂都小城撤兵,從而收取樂都小城的。
楊秋此人倒也能說會道,自然不可能明說是韓遂要吞併樂都小城,而是以外族來襲爲理由,言及韓遂等當地勢力將要被擊退,樂都小城同樣也將處於危險之中。
如此一來,韓遂被塑造成了一個爲楊銳着想的好人,而且還千里百里地奔走前來相告。
楊銳何嘗不明白其中的道道,當場便識別出了楊秋話語當中的真正意圖。
其實,樂都小城作爲楊銳西涼捕馬部衆的落腳之地,此時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楊銳收服了烏桓和鮮卑之後,兩族大量的馬匹被轉移到楊銳轄地之內,此時楊銳已經可以向孫堅、cu聯盟等人批量出讓馬匹了。
“嗯,本王已知曉此事,還要多謝汝家馬將軍及時提醒,汝且回去覆命便是,稍後本王自會處理此事。”
面對楊秋之言,楊銳不知所謂地回覆了一句,便使人將其送出了門外。
/